以資料科學方法輔助民意趨勢分析:戰略及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李仲彬所指導 王盈嵐的 國家的社會距離與政策說服效果: 以政策了解度為調節變數的分析 (2021),提出以資料科學方法輔助民意趨勢分析:戰略及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策說服、國家偏好、社會距離、政策支持、國家好感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以資料科學方法輔助民意趨勢分析:戰略及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家的社會距離與政策說服效果: 以政策了解度為調節變數的分析

為了解決以資料科學方法輔助民意趨勢分析:戰略及戰的問題,作者王盈嵐 這樣論述:

在媒體的影響及公眾意見逐漸被重視的現今,許多政府機關在宣傳政策或意圖說服民眾時,會使用不同的手法來替自身政策或行為背書,其中不乏以「他國也如此做」作為政策說服的說帖設計,當以不同國家作為參考設計論述時,哪些國家會對人民更有說服力?為探究此一問題,本研究以社會距離量表對亞洲四大經濟體(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做出主要分析,同時將說服理論做為理論基礎,並探討說服的對象,也就是民眾,本身對政策議題的了解度是如何的影響說服效果。 為達成研究目標,本研究主要採取準實驗設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仿照所羅門設計的實驗方式,將受試者分成九個受試組別,施以「不同國家的論述方式」作為實驗刺激,同時包含

前測實驗組、前測控制組、後測實驗組,在第一個施測波段測試全體受試者對中日印韓四個國家的社會距離分數、以及對不同的三個政策的支持度(分別是〔1〕18歲公民選舉權、〔2〕觀光博弈產業、〔3〕燃油機汽車退場)。第二個施測波段進行〔1〕18歲公民選舉權的前測,施測組別為擔任前測的不同五個組別,問題皆以單純敘述政府欲施行該政策,並詢問民眾支持度,第三個波段進行〔1〕18歲公民選舉權的後測,將刺激(也就是不同國家)加入問題後,民眾將被詢問目前政府欲學習某某國施行該政策,民眾的支持度為何, 九個組別分別有兩組被詢問中國、兩組被詢問日本、兩組被詢問印度、兩組被詢問韓國、以及一組作為控制組,被詢問與前測一樣的問

題。同時該波段也將再另外選出五個組別進行〔2〕觀光博弈產業的前測,第四波段則是〔2〕觀光博弈產業的後測及〔3〕燃油機汽車退場的前測,最後波段則是〔3〕燃油機汽車退場的後測。 研究結果得出,在中日印韓四個國家中,與我國民眾社會距離最接近的國家為日本、其次為韓國、第三為中國、最後為印度;而透過政策支持度的統計可以看出,雖然多數政策的支持度其排序與社會距離的親密度排名相同,但經過檢定後並未達到顯著性,同時加入民眾對政策的了解度分析後,發現對「〔1〕18歲公民選舉權」的政策越了解的民眾,對政策的支持度越高,可見民眾雖對政策說服過程中提到的國家有偏好上的差異,但面對政策論述時並不會因此更加積極的支

持政策。 本研究透過不同的統計方法,反覆計算實驗中的受試組別面對不同國家論述刺激的差異,在過往的文獻中少有類似的實證性研究佐證論述的效果,而分析結果在實務上也有助於政府重新審視國家因子對政策說服的影響,並精進、細化論述設計的內容,重新反思能實際有效影響民眾的說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