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ated teller ma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黃鐘揚所指導 吳柏翰的 在限制隨機驗證中的高速廣義分佈測試模式產生器 (2013),提出Automated teller ma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功能性驗證、CRV、SystemVerilog、樣式分布、限制求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研究所 劉平妹所指導 林定緯的 台灣東部晚冰期紋層研究:新仙女木期年際降雨變異 (2012),提出因為有 紋層、新仙女木事件、聖嬰現象、紋層厚度、年際降雨變異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Automated teller mac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utomated teller ma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在限制隨機驗證中的高速廣義分佈測試模式產生器

為了解決Automated teller mac的問題,作者吳柏翰 這樣論述:

現今為了驗證某些系統性的性質,限制隨機驗證方法(CRV)逐漸成為主流。主要原因是CRV擁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擴展性。在此驗證方法中,驗證工程師只須撰寫限制式來表達待驗證的環境,而不需繁瑣地描述每個模擬測試的數值。當撰寫完這些限制式後,可透過限制式求解器來求解這些限制式,產生滿足限制的測試數值,進而模擬整個電路。為了保證主要的驗證可以花費於模擬電路和確認觀測的性質對錯上,產生符合限制式之測試數值的過程只能耗費相對少量的計算資源。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最好的驗證品質,VDL標準要求產生的模擬數值分布必須要均勻或者是符合驗證工程師所設定的機率分布。在此研究中,我們提出一個限制求解技術來加速模擬數值的產

生過程。而此法我們簡稱為RSSDE技術。我們主要著重在克服以下三個挑戰:1) 產生模擬數值以及滿足機率分步的權衡 2) 驗證限制式中包含變數順序的條件 3) 驗證環境中包含多種限制式的不同組合。以上這些挑戰皆在業界驗證環境中時常出現,像是出現於UVM或VVM的驗證環境中。而我們提出的技術保證加速產生過程,且同時滿足驗證工程師所要求的模擬數值機率分布。實驗結果亦顯示,在與業界所開發的系統比較,我們所提出的技術擁有較高速率的模擬數值產生優勢。

台灣東部晚冰期紋層研究:新仙女木期年際降雨變異

為了解決Automated teller mac的問題,作者林定緯 這樣論述:

台灣東部花蓮北埔岩心深度約53至67m出現紋層沉積物,據研究推論係屬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期間之沉積。岩心之定年控制來自碳十四定年,深度69 m之年代為13,200 cal BP;深度40.5 m年代為10,400 cal BP,時間上涵蓋了整個新仙女木期 (12,900-11,500 BP)。為了解明暗紋層之間是否呈現季節性差異,分別分析明暗紋層沉積物之花粉種屬組成,並參考現今花蓮當地花粉曆紀錄,分析結果顯示夏秋季節開花種屬於明層中佔有較高組成比例,冬春季節開花種屬則在暗層中佔有較高比例,據此推斷紋層之明暗紋層是反映了季節性的沉積變化,一對明暗紋層即為一年間的沉積記錄。另

一方面,計數岩心深度61m至63m之間的紋層層數有206層,表示此段2 m厚度沉積於206年間,估算平均沉積速率為0.97 cm/yr,此結果與碳十四定年結果推估深度40.5 m-69 m之平均沉積速率 (1.01 cm/yr)相當吻合,以上兩點皆顯示北埔紋層有相當高的可能性屬於年層。年層紋層紀錄之每年堆積厚度反映沉積物供給之狀況,受到降雨量影響之侵蝕與搬運過程主導的沉積物供應量可做為過去該區域降雨相關之指標。現今台灣東部之降雨年際變化主要受到夏、秋季颱風降雨情形所左右,而颱風侵襲台灣之機率被認為與聖嬰南方震盪(ENSO)有關,聖嬰年颱風帶來的降雨量較少,而反聖嬰年的颱風則貢獻較高降雨量。紋泥

明暗層之厚度,以代表夏秋季沉積的明層厚度較厚,層厚變動大;代表冬季沉積的暗層厚度較薄,且厚度較穩定。似與現代此區域夏秋季降雨受到颱風影響而變異性較大,冬春季降雨之變異性則較小的狀況吻合。本研究分析北埔岩心深度61至63m之連續206年明層厚度記錄,希望了解過去聖嬰南方震盪之周期性,結果顯示明層厚度變化與現代活躍的聖嬰南方震盪具有相似的周期性。由於台灣東部年際降雨變異被認為與ENSO之間有所關連,反聖嬰狀態下(La Nina)颱風侵襲台灣機會較高,該年夏秋季帶來較多的強降雨;聖嬰狀態下(El Nino)颱風路徑遠離台灣,因颱風造成的強降雨較少。這種關係具有數十年尺度的變化,基本上與北大西洋數十年

尺度震盪一起改變,當北大西洋數十年尺度震盪進入相對低溫的負相時,熱帶太平洋聖嬰-南方震盪變異性則增加,同時台灣受到聖嬰-南方震盪的影響也增加,台灣東部夏秋降雨量與聖嬰-南方震盪指數的相關性明顯地增高,北大西洋氣候震盪被認為有能力影響到熱帶太平洋的聖嬰-南方震盪系統,而台灣颱風季降雨與ENSO間相關性也顯示出隨北大西洋氣候震盪同時的變化。本研究發現新仙女木時期台灣東部在的年解析度年層紋層沉積記錄顯示出與現代ENSO相近的年際變化周期性,這可能反映新仙女木時期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減弱或者北大西洋溫度降低,造成聖嬰南方震盪變異性增強。大西洋氣候變化對於熱帶太平洋聖嬰南方震盪之影響學界仍正

熱列討論中,我們的記錄支持在千年尺度氣候變遷當中,聖嬰南方震盪變異性可能受到大西洋氣候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