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原桂寫的 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測驗經典講義與試題 和金融證照編輯小組的 【全書重編更加精準】初階外匯人員 速成(2021年2月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東展文化 和宏典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邱顯比所指導 魯孝圓的 台灣商業銀行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發展及風險評估分析 (2020),提出forfaiting factoring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應收帳款承購、台灣商業銀行、信用保險公司、風險控管機制、風險胃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陳自強所指導 李岱芸的 債權讓與國際契約統一文件之比較研究(PICC、PECL、DCFR) (2020),提出因為有 債權讓與、讓與性、禁止讓與條款、限制讓與條款、應收帳款讓與的重點而找出了 forfaiting factoring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orfaiting factoring,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測驗經典講義與試題

為了解決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作者黃原桂 這樣論述:

台灣商業銀行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發展及風險評估分析

為了解決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作者魯孝圓 這樣論述:

隨著競爭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持續發展,尤其在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台灣,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提供企業客戶的主要貿易融資項目。銀行承作該業務除了需要分析申請方—交易賣方的信用風險外,必須連結交易流程查核、買方違約風險評估、信用保險公司承保額度、金流管理及逾期催收作業。不論針對承作發票的條件限制,或是風險轉嫁於信用保險公司,台灣每家商業銀行針對該業務的承作流程,持有不同作業標準及風險控管機制。本研究探討台灣商業銀行考量承作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的影響因素以及風險胃納程度,研究方法有三:一為利用文獻回顧法結合市場實務操作情形,質性分析該業務的風險及市場發展概況。二為透過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正在承作應

收帳款承購業務的商業銀行,詢問各家銀行的承作控管機制和風險胃納程度。三則利用實證研究分析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的影響要素。研究結果發現台灣應收帳款承購市場相較全球市場,屬於成熟階段,台灣銀行業者對於該業務未來發展與獲利展望持中立偏悲觀的看法;實證研究指出:一、國家承作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和國家出口貿易量成正向顯著的關係;二、企業金融無擔保放款金額、銀行逾放比率及是否加入FCI組織等因素,都對於銀行承作應收帳款承購業務量皆有顯著的影響。三、該業務有助於銀行交叉銷售,正向帶動銀行存款業務及獲利能力。

【全書重編更加精準】初階外匯人員 速成(2021年2月版)

為了解決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作者金融證照編輯小組 這樣論述:

  ★2021全新大改版!本版特別參酌本書廣大考生建議,對本書進行「局部瘦身」→在不影響全書架構與學習順暢度下,精簡部分非考試重點內容;另於本書第三篇「外匯相關法規」單元,更精心為考生篩選出「真正會考的」條文與函令→如此考生準備法規就不用沒方向的每條都背......大幅提升備考效率。全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題都出自實際命題→每一頁都對應實際考情,「讓最專業的外匯老師、帶你讀到真正會考的重點」!★   ★版本資訊:110年2月版★   宏典金融證照「速成」系列-給「時間有限」的你!   「快一點、準一點、好一點」三大特色:   1.快一點!統整歸納龐雜資訊,濃縮精簡到一目了然!   2.準

一點!「100天17張金融證照達人」全系列監修,100%聚焦必考重點!   3.好一點!精美「雙色編排+大量圖表輔助」,看得順眼才念得下去!   我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甚高,對外貿易為我國經濟之命脈,而與貿易相關之外匯業務亦為銀行重要業務之一,惟外匯業務所涉內容龐雜,相關法規尤多,致從業人員不論準備測驗或處理日常業務,均時有無所適從之感。   有鑑於此,金融研訓院自民國八十九年開辦「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測驗」,即針對外匯業務之主要內容「進口外匯業務」、「出口外匯業務」及「國外匯兌業務」3科,設計規劃專業能力測驗。   而本書內容亦乃根據該項考試所做的應試重點整理與考題精析;主要內容分為「進

出口外匯業務」、務「外匯匯兌業務」與「歷屆試題」等三大部分,本書將其彙集成一冊,有別於坊間類似書籍分開編撰,對於考生使用與研讀更具效率與助益。   初階外匯人員證照考試共計有三門科目:進口、出口及外匯匯兌業務,其中進/出口業務雖分成兩門,但實務作業,其實為一體之兩面,有極高之關聯性;至於外匯匯兌業務,則為另一獨立之業務,但整體內容較瑣碎,最後章節並包含外匯衍生性商品。為使依據本書準備考試之讀者,有一連貫性之內容,可供研讀;本書之編排在內容上,係分成「進出口外匯業務」與「外匯匯兌業務」兩部分,依據各項業務及規定,分章節整理,每章節除供研讀之「內容摘要」外,並提供數目不等之模擬試題及試題解析,供

研讀後之自我測驗;另第三部分則附上最近五屆之歷屆試題及試題解析,供讀者了解歷屆出題之方向。 本書特色   1. 本書之內容含括進/出口及外匯匯兌業務之作業實務、相關法規及國際慣例或規則,對於有確實數據或有對比事項之內容,都完整呈現,並佐以流程圖或對照表,以方便初學者迅速進入情況。   2. 對於內容之重點,以兩種方式呈現:其一為將該段內容在歷屆試題之頻出度標示,其次則在欄外以“講義”或“補充”之小欄框再加重強調;且後者,可供讀者在考試前,快速瀏覽主要之重點。   3. 模擬試題及歷屆試題之試題解析,與坊間其他類似考試用書不同;並不是僅對正確之選項解析,而是四個選項全部解析其對或錯。

  編者的話 本書特色 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測驗 本書使用說明 台灣金融研訓院110年度筆試測驗預定時程表 證基會110年度筆試測驗預定時程表   第1篇 進出口外匯業務 重點整理 Chapter 1 外匯業務概述  1外匯與外匯業務  2國際貿易之付款方式   Chapter 2 外匯業務相關之國際規則/慣例  1國貿條規  2進出口外匯業務相關之國際慣例或規則簡介   Chapter 3 信用狀交易  1信用狀定義及交易性質  2信用狀之當事人、種類及內容   Chapter 4 進口信用狀作業  1進口開狀作業程序  2信用狀之開發程序  3三角貿易與轉開信用狀  4

信用狀修改  5擔保提貨與副提單背書  6進口之到單、審單、拒付及事後管理   Chapter5 出口信用狀作業  1信用狀通知、撤銷、遺失之處理  2信用狀保兌、轉讓、款項讓與轉開信用狀  3信用狀使用方式與出口押匯  4信用狀項下單據之審查  5匯票及各項單據之審查  6寄單求償、轉押匯及瑕疵單據之處理  7出口押匯催收及拒付案件之處理  8 Forfaiting   Chapter6 跟單託收  1託收概述  2出口託收與出口託收融資  3進口託收(進口代收)  4應收帳款承購業務(Factoring)   Chapter7 外匯保證業務    1外匯保證業務概述  2外匯保證實務 第

2篇 外匯匯兌業務 重點整理 Chapter1 外匯匯兌業務之範圍  1外匯匯兌業務概述  2外匯匯兌業務之範圍   Chapter2 匯出匯款  1匯出匯款方式及其他使用工具  2匯款銷帳、修改、退匯及其他應注意事項   Chapter3匯入匯款  1匯入匯款之種類與處理  2匯入匯款之退匯及應注意事項 Chapter4 買賣外幣現鈔與旅行支票  1買賣外幣現鈔  2代售旅行支票   Chapter5 光票買入及託收  1光票之定義、種類予審核  2光票買入與託收之處理   Chapter6 外匯存款  1外匯存款之開戶及辦理之相關規定  2外匯存款之存提、計息、解約與續存  3外匯存款之

質押、質借、存款準備   Chapter7 外匯衍生性商品業務  1幣別轉換  2遠期外匯買賣(DF)  3換匯交易  4無本金交割新台幣遠期外匯業務(NDF)  5換匯換利交易(CCS)  6外幣選擇權交易(Foreign Currency Options) 第3篇 外匯業務相關法規 重點整理 Chapter  1 外匯業務相關法規  1進出口業務外匯主要法規  2國外匯兌與衍生性商品相關法規 Chapter 2 國際金融業務、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其他外匯相關法令規章  1國際金融業務  2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其他外匯業務相關法規 PART 2  最新歷屆試題暨解析  

債權讓與國際契約統一文件之比較研究(PICC、PECL、DCFR)

為了解決forfaiting factoring的問題,作者李岱芸 這樣論述:

債權讓與的制度,涉及至少三方的當事人、且並不具有公示性的外觀,因此遠較物權讓與制度複雜,統一的法律規範可以增加可預測性與提高法律的安定性。國際上對於債權讓與,目前尚無具有拘束力之統一法律或文件規範,最早試圖規範債權讓與者為聯合國國際貿易應收帳款讓與公約,雖然其並未生效,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論文主要參考的三份文件(國際商事契約通則、歐洲契約法通則與共同參考架構草案)皆參酌該公約之內容,試圖統一債權讓與之規範。本論文整理三文件對於債權讓與之概念與要件,釐清債權讓與的意義與方式,並比較各文件對於讓與性的規範有何差異。因債權讓與涉及多方關係,在介紹債權讓與效力時,區分為讓與人與受讓人間的對內效力

、與對債務人以及第三人之對外效力分別敘述。對內效力的討論包含債權讓與之效力,當事人的地位如何改變、讓與的生效時點、讓與人的承諾清單;讓與是否產生財產移轉之效果,說明讓與及移轉之概念區分;讓與之基礎契約與移轉行為之關係,則是債權讓與是否適用無因性原則的討論。關於對外效力的討論,通知的形式與效力是各國對於債權讓與規定的規範重點,禁止或限制讓與條款在比較法的討論,包括其採取的是財產或契約觀點、以及絕對或相對效力模型,對於金錢與非金錢債權亦有不同的規範;關於債務人因債權讓與所增加之額外費用該由何人負擔,三文件也採取不同的規範模式。債務人因讓與而可對受讓人行使的抵銷權,廣義上為抗辯的一部份,但因為性質與

條件有差異,在各文件下皆會受限制。優先性的議題,區分為受讓人間的優先性(雙重/多重讓與)以及與其他非契約當事人之第三人之優先性,因為優先性的規範會涉及多方的利益與衝突,因此國際上難有統一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