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belief model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陳俞琪所指導 張淯晴的 住院吸菸患者戒菸行動之相關因素探討 (2019),提出health belief model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感受、戒菸意圖、戒菸行動計畫、戒菸行動計畫執行、住院吸菸病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楊銘欽所指導 陶屏的 預防保健服務利用軌跡分組與基層醫療服務利用之相關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預防保健服務、初級照護、基層醫療利用、群組化軌跡模式、Andersen 健康行為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health belief model中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ealth belief model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住院吸菸患者戒菸行動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health belief model中的問題,作者張淯晴 這樣論述:

菸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罹癌的風險、誘發呼吸道疾病等。雖然國內二代戒菸政策的施行,接受戒菸政策服務的人愈來愈多,但戒菸率不升反降。過去研究多探討戒菸意圖和戒菸行為的關聯,但隨著戒菸意圖升高時戒菸成效不見得隨著增加。I-Change model中提到戒菸行動對戒菸行為與否是重要的關鍵角色,若要能落實戒菸行為,提升戒菸行動是可以著力之處,而戒菸意圖也可能為中介因素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戒菸行動的影響因素始能做為未來設計戒菸服務之參考。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住院吸菸患者戒菸行動計畫和戒菸行動計畫執行之相關因素,並進一步分析戒菸意圖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橫斷式描述性相關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北部某醫

學中心住院吸菸患者,共收案170位,結果發現:(一)基本人口學特性(婚姻、月收入)、吸菸行為(戒菸經驗、尼古丁成癮程度)、風險感受、戒菸意圖與戒菸行動有顯著相關。(二)風險感受程度越高,戒菸意圖與行動程度越高。(三)戒菸意圖程度越高則戒菸行動程度越高。(四)月收入、有無配偶、有無戒菸經驗、尼古丁成癮程度、風險感受、戒菸意圖皆對戒菸行動計畫有最佳預測效果。有無戒菸經驗、尼古丁成癮程度、風險感受、戒菸意圖皆對戒菸行動計畫執行有最佳預測效果。風險感受、有無戒菸經驗,及尼古丁成癮程度是戒菸行動計畫主要預測因子。風險感受、戒菸意圖,是戒菸行動計畫執行主要預測因子。(五)戒菸意圖在風險感受與戒菸行動間扮演

部分中介角色。住院病患的風險感受是戒菸行動之重要關鍵性影響因素,且戒菸意圖在二者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因此健康照護人員可從提升吸菸者風險感受著手,增加病人了解菸害對身體健康的傷害,以及影響與疾病病程與治療效果等,藉此使其能夠增加風險感受而促進戒菸意圖,進而能夠以發產生戒菸行動。

預防保健服務利用軌跡分組與基層醫療服務利用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health belief model中的問題,作者陶屏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基層醫療照護是病人與醫療體系接觸的入口,也是確保現代化分級醫療體系能成功的守門員。如何提升民眾適切的利用醫療初級醫療服務逐漸的取代過去著重提升治療能力、增加醫療服務品質與可近性此類議題。研究目的:本研究以Andersen的醫療服務利用理論(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為基礎,透過長期觀察(連續15年)的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為健保)利用資料,對於民眾個人實際使用健保預防保健服務的軌跡分組及利用Adjust clinical groups(ACG)軟體計算之健康狀態對其基層醫療服務利用及利用的適切程度加以研究之,重新再次確立修正

後的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是否適合用來解釋基層醫療服務的利用行為。研究方法:本研究為一回溯性研究,以1999至2013年全民健康保險學術研究資料庫(百萬抽樣檔)為資料來源,透過群組化軌跡模式先將研究樣本從1999~2013年健保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結果(每3年計算一次)定義出研究樣本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之軌跡分組,再利用Adjust clinical groups(ACG)軟體計算出研究樣本每年Unscaled ACG權重測量其健康狀態,再利用廣義線性方程式分析(1999~2013計15年)修正後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對研究樣本基層醫療利用率和適切的程度(適切率)。研究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基層醫療利用率與適切率在過去1999~2013年的15年間均呈現下降的趨勢。以本研究修正後的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會有兩個重要的發現:1.將健保醫療服務利用的軌跡分組結果納入分析長期基層醫療醫療利用率或適切率會使GEE模式的適配率(配適程度)增加。2.原先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中需求因素中的由Adjust clinical groups(ACG)軟體所計算出的健康狀態卻和基層醫療適切程度的模型配適度不佳。

研究結論與建議:用Anderse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分析(或是分層分析)個人長期基層醫療利用率與適切率是合適的,但是除非可以改善健保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的趨勢,從長期來看健保所推動各項改革(如:調升跨級就醫部分負擔或是目前限制區域以上醫院每年門診量降2%政策等),要達到正確的利用分級醫療(正確利用與適切的基層醫療)或許由提高民眾的「健康素養」會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