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歷史故事 和陳婉容的 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洲傳播出版社 和圓桌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齊莉莎所指導 王琦堯的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2022),提出世界歷史故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卑南語、族語學習、法語學習、語言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胡以誠所指導 陳慧雯的 《山海經》幻角新造-陳慧雯水墨創作論述 (2021),提出因為有 山海經、神話、工筆、水墨、漫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世界歷史故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世界歷史故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歷史故事

為了解決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套書專門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量身打造,旨在激發其探索求知慾,豐富孩子的知識儲備。全套書共12冊,主題涉及動物、史前動物、科學知識、世界歷史、世界名人、世界奇跡、世界未解之謎、世界之最、萬事由來、宇宙、中國歷史、中國名人。每冊內容擷英采華,精選當今世界或國內權威的提法,以精練的文筆,將相關知識的精華奉獻給廣大小讀者。並且每冊均配以大量精美的寫實圖片,讓小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又能看到實物、實景的圖片,一目瞭然,體會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結構清晰,內容翔實完備;科學、專業、新穎的編輯手法,構築起完善豐富的百科寶庫。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歷史故事》本書從人類早期文明出發,自遙遠的兩

河流域文明、輝煌的古希臘羅馬、漫長的中世紀,到異彩紛呈的文藝復興、充滿探索精神的地理大發現、橫掃歐洲的拿破崙鐵騎,再到改世界格局的兩次世界大戰,精選了110個中國兒童最應該知道、最感興趣的世界歷史精彩瞬間,如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金字塔下的埃及文明、橫行地中海的羅馬戰艦、哥倫布探險船、德法絞肉凡爾登、美日鏖戰中途島……以點帶面,將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脈一一展示出來,全方位展現文明的交流衝撞和融合。這些知識點不是簡單地堆積,而是系統客觀地梳理,非常考究、嚴謹,能夠再現一個相對真實的世界大曆史,從而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相對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歷史故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完整版 ▶️▶️▶️ https://youtu.be/TqwivTXlP4A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email protected]

郵局匯款(代碼:700) 戶名:李易修
帳號:00410012376557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文創商品】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CALLIN專用Discord群】https://discord.gg/J5Vnfdxnrb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社會問題 #稅制 #美中關係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為了解決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作者王琦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以外語教學的觀點比較卑南語以及法語教材。本論文架構分為六章,以下將分節摘要各章節。壹、緒論在第一章,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卑南語?或者說,為什麼要學習一門瀕危語言?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回答:1.人權 2.文化多樣性。以人權觀點來說,聯合國在 2007 年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言中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和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直接相關:「第十三條1. 原住民族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傳授後代其歷史、語言、口述傳統、哲學、書寫系統及文學,並有權命名及保留其社群名稱、地名及人名。2. 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前項權利受到保障,並於必要時提供翻譯或其他適當方法,確保原住民族

於政治、法律及行政程序中能理解他人並被別人理解。第十四條1. 原住民族有權建立及控制他們自己的教育體系及機構,而得以其語言提供教育,並採用適合自己文化的教學及學習方式。2. 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各種階段及形式的國家教育。3. 國家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使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包括居住於其社群外之原住民兒童,於可能的情形下,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以及其語言授課之教育。」《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無論在國際或是國家的層面,原住民族語的學習受到國家及法律保障。另外一個層面為文化多樣性。保存多一

種語言,即是保存多一種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台灣為多語言多族群之社會,保存與學習本土語言有其必要性及正當性。以卑南族為例,卑南人學習卑南語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族群還有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非卑南人以及非原住民學習卑南語,則益於認識以及了解台灣多語社會之特質。接下來說明台灣的本土語言今天會瀕臨滅絕,是由於數十年來,日本及中國殖民政府計畫性滅絕語言的緣故。我檢視自1937年以降在台灣的語言政策,並且分為幾個段落討論:1937-1945、1946-1990、1990-2017及2017至今。自1937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企圖使台灣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成文真正的日本臣民。不過這個計畫也

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而中止。戰後國民黨佔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去日本化」語「再中國化」,自1946年開始開始進行「說國語運動」,強迫台灣人學習北京話。在原住民地區(時稱山地),因為沿襲日治時期的蕃地,管制更加嚴格,國語政策也推行得比其他區域更加徹底。1985年,教育部更提出語文法草案,企圖根除本土語言在所有公共場合出現的可能性。不過此草案因為過於激進,輿論反彈的關係,所以最後不了了之。1987年台灣解嚴,語言的使用變得較為自由。1990年開始,在台北縣烏來鄉(今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中開始實施泰雅語教學,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在學校體制內教授原住民語言。自1998年開始,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周教授一

節(40分鐘)本土語言課程;2004年開始,本土語言課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周一節課;2017年開始,配合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本土語言課程延伸至高中。民進黨政府於2003年推行語言平等法草案。不過此法案隨著2004年民進黨在立委改選中失去多數席次、2008 年國民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重新掌權,使語言平等不見天日。直到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語言平等法草案才重見曙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分別於2017年及2019年通過。自此台灣的本土語言終於獲得官方地位,為「國家語言」。本研究之所以選擇用法語外語教學,而非英語外語教學作為比較出發點,原因除了法語教學是一發展完善且細緻的

領域,另一個原因是,法語的動詞變化遠比英語複雜得多。期望可以藉由法語外語教學的視角來思考卑南族語的動詞教學。不只是卑南語,台灣南島語的動詞十分複雜,而至今還沒有較為完整的動詞教學教材。本論文之限制在於無法比較所有的族語教材,故以卑南語當作個案研究。且在比較方面,僅有介紹與比較發音、構詞句法方面的教材。本研究亦無編寫新的卑南語教材。貳、法語教學在台灣與外語教學理論回顧今日幾乎所有年輕世代的原住民都以中文為母語,族語反而成為一門外語。今日的族語教學勢必要以外語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而在討論外語教學方法之前,首先要討論台灣的外語教學狀況。台灣的外語教學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日治時期(1920年代至194

5年)與戰後(1946年後)。在台灣想要學習外語,首先得學會學校的教學語言,因為外語是透過教學語言來教授。在日治時期需要先學會日語;戰後則是要先學會北京話以後,才能夠開始進一步的外語學習。 日治時期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育,外語課的授課時數相當高。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學生,一周就有十二至十四小時的英語及德語課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有兩年的法文必修;若進入當時的南洋史講座,則還要學會西班牙文及荷蘭文,以便解讀史料,撰寫畢業論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每周十六小時的英文課,還有每周六小時的第二外語課程(德語、法語、支那語、荷蘭文及馬來文擇一)。 戰後因為受美國

影響的關係,外語教育基本上以英語為主。1946年起,英語為初中選修,高中必修;自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英語成為必修。1999年起,英語自小學五年級開始教授。2017年起則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了英語以外的外語教育,從高等教育才開始。1983年起,教育部開放高中第二外語之選修。 回顧完台灣外語教育脈絡,接著回顧外語教學理論之流變。介紹理論的同時,我也會介紹使用該理論的現行族語教材。參、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育 本章我分成兩個部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脈絡介紹,以及課堂觀察報告。我將族語教學脈絡分成兩部分介紹:一、族語作為教學科目 二、族語作為教學語言。課堂觀察報告我將就學校內的教

學與學校外的族語教學進行介紹。 如在第壹章所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40分鐘)。即使族語教育從小學延伸到高中,每周一節族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則提供以族語教學的學前教育。根據周軒辰(2016)的文章,幼兒的族語能力的確有顯著提升。不過幼兒園師資的族語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升上小學之後,就離開了族語環境。且至今幾乎沒有追蹤這些學生族語能力的後續研究。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紐西蘭的毛利族語幼兒園學生畢業進入英語授課的小學,幾個月後毛利語能力大幅衰退。 接下來是學校內的族語教學。黃美金2016年的科技部研究報告中,有參與三間學校的觀課,其中兩間位在都會區。

本文就兩間都會區學校的課程狀況分別介紹,分別是阿美語教學與卑南語教學。1. 阿美語教學這堂課的學生絕大多數為非原住民,或是父母一方為非原住民。課程大約有90%的時間使用華語,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阿美族文化與一些相關主題單詞。2. 卑南語教學這堂課只有一位學生。授課的老師十分忙碌,每周需在大台北地區的20所中、小學授課共26小時。授課地點在小學的圖書館,只有一張小桌子及小白板,內容為千詞表的單字教學,幾無教學法可言。 學校外的族語教學,我舉謝雯穎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做例子。文章為建和卑南語之成人族語學習班。課程時2016年,由洪渟嵐授課。課程為一周兩次,平日晚上,有約15名學員。課程目標為

讓卑南語的使用可以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的教材並不固定,主要使用族語E樂園裡面的句型、詞彙表以及族語辭典,也使用花環部落學校的歌謠及讀本。學員之間有創立LINE群組交流關於族語學習的問題。九階教材以及四套教材並沒有被提及。雖然課表的安排循序漸進,但是學員多因為工作、家庭或是居住地點等因素而時有缺課,對學習的連貫性有影響。肆、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 本章分成兩部分介紹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參考書以及教材。參考書有兩個部分:辭典及詞彙表、語法。教材與教學方法則是使用族語 E 樂園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台灣南島語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即開始,不過較為完整及深入的研究則比較晚。以卑南語為例,有關卑南語

的著作自日治時期即有出版,不過第一本參考語法遲於2008年出版,第一本字典則於1991年出版。本章節針對字典、詞彙表與語法著作所列的兩份清單包含所有的卑南語方言,以提供較為完整的視界。清單中包括筆者能夠找到的所有日治時期以降有關卑南語的詞彙表、辭典與語法。其中資訊包括篇名、出版年份、作者、描寫的方言以及使用的書寫符號。族語E樂園是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平台。此處將會介紹九階教材、四套教材還有空中族語教室。其中九階教材是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而編輯的教材,由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的林修澈教授指導編輯。由於這套教材之編輯涵蓋四十三種語言/方言,所以當時的編輯情況,是由一個中文底本出發,

讓各語言/方言的編輯者自行編譯。雖然當時的總編已經有向各語別的編輯者提到,可以根據語言特性或是文化差異做出修改,但各編輯因為大多沒有編纂過教材、或是沒有受過語言教學訓練的原因,九階教材仍以翻譯為主。2007年為方便原住民學生準備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考試,編輯出版了句型篇初級版(國中版)以及中級版(高中版),分別對應族語認證的初級以及中級。族語E樂園裡面也提供線上練習題提供學生熟悉考試題型。2012至2016年間,四套教材出版問世,以補充九階教材的不足之處。這四套教材分別是:1. 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 2. 生活會話篇 3. 閱讀書寫篇 4. 文化篇。第一套教材是為了學前幼兒的族語學習設計。

生活會話篇是為了加強族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為了教為進階的學習者或是語言使用者而編輯。這一套教材一樣也是所有的語別都有一套,所以也是用中文底本下去進行編譯。黃美金的報告就指出,在賽德克以及泰雅語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許多錯誤。空中族語教室則是為了一般社會大眾編輯的族語教材,內容涵蓋語言的方方面面。卑南語僅有提供南王卑南語。這套教材主要由一部 YouTube 影片、一份 WORD 逐字稿講義、線上練習題以及附有中文翻譯及發音的例句所組成。雖然這套教材的立意良好,但是授課教師在影片中使用過多語言學術語,對於沒有任何語言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成很大的挑戰。伍、卑南語及法語教材比較 本

章節首先介紹卑南族的分布狀況,以及卑南語的概況、語言流失情形;而後再概略介紹法語外語學習(FLE),並針對南王卑南語、華語、法語語音進行對比。介紹華語語音的原因在於,如今主要的卑南語學習者多以華語為母語,所以針對華語音系進行介紹有其必要性。卑南的發音教材參考兩組教材,分別是四套教材中的字母篇以及空中族語教室的書寫系統單元。法語的部分我選擇Phonétique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做為參考對象。 接下來是關於構詞句法的教學。卑南語的教材我選用四套教材中的生活會話篇,其中含蓋三十個單元,皆與生活有關。教材中的內容為一段對話、單詞表、翻譯、錄音檔及對話影片。雖然有錄音檔,

不過裡面的語速、語調都是用念的,對話影片亦然。法語的部分則是選Communication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裡面的編排分成幾個大主題,裡面又分成數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涵蓋一至三個不等的簡短對話,模擬日常生活。每一課的編排除了對話以外,還會針對特定語法特徵、主題詞彙還有句型舉例分析提供讀者參考。對話提供的錄音檔為模擬實際情況所錄,所以講者的語速及語調沒有刻意放慢或是咬字刻意清晰。 接下來介紹卑南語及法語的動詞系統。卑南語的動詞十分複雜,有特殊的焦點系統,還有不同時態的變化。而法語動詞也因為人稱、時態的不同有數十種變位。本研究介紹法語教材的Conjugaison p

rogressive du français。這套教材分為初級與中級。初級教材針對初學者介紹最為基礎的動詞及其變化;中級則有較多的時態教學,不過不包含虛擬未完成式(subjonctif imparfait)、虛擬逾過去式(subjonctif plus-que-parfait)以及過去命令式(impératif passé)。在卑南語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針對動詞變位的教材。期望能夠藉由此教材的介紹,對卑南語的動詞教學提供新的觀點。陸、結論 本論文旨在理解針對非母語者的原住民族語教材,並透過法語外語教材的觀點,期望對族語復振有所幫助。另本研究並無編纂新卑南語教材,亦無編寫卑南語動詞變化之教材。

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

為了解決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作者陳婉容 這樣論述:

  塞西將軍當選埃及總統,軍人再次掌控國家。「茉莉花革命」血已流,卻似乎未開花結果。作者陳婉容新作《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剖析中東大局以及這場革命的走向。中東革命,人民得廣場?是否能得天下?   陳婉容親身採訪二零一三年伊朗大選,見證當權者如何鋪路欽定接班人,這次「假普選」與「篩選」看似遙遠,卻令人聯想到香港當前處境。   以色列二零一二年狂轟猛炸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死傷枕藉。不對等的所謂自衛戰爭,是何等邪惡的人才會容許?   伊斯蘭世界看似遙不可及,然而近世的民主社會發展,卻是普世人民彼此扣連的命運,若一般人要認識當前世界大局,學生要認識全球化,不得不閱讀這片茉莉花革命後的中東

烽火大地。此書堪為當前國際政治的專業讀物,當中透過報告文學、政治學、法律學等深入淺出對比香港與中東,也是通識科的優良參考書。   作者以其政治學專長分析中東局勢,幫助讀者了解國際政治遊戲規則,深淺出分析入以巴衝突,以及西方與中東的恩怨,從中反思香港政局。   全書分為三章:第一章談中東大局,第二章談茉莉花革命、流亡者及中東少數民族,第三章把中東與國際民主經驗扣連到香港。全書均以趣味及與串連到香港相關社會問題,以吸引香港讀者,引發共鳴;附錄則為中東旅行經歷。旁徵博引政治學、歷史、學者觀點、學術著作等。 作者簡介 陳婉容   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倫敦大學法律學系畢業。現職

獨立記者,二零一三年隻身採訪伊朗總統大選,為多份報章寫下詡實見聞與報道。長文多見於《明報星期日生活》、《主場新聞》、《The Glocal》等,文章主要為中東與國際議題評論,但也寫香港及中國政治,書評、影評和劇評。自十多歲起,背著背包跑過近七、八十個國家,但仍然心繫中東這片土地,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踏足,但永遠都發掘到新的面向。   曾經評論的主題包括:以巴衝突、埃及政變、伊朗核談判、伊朗二零一三總統大選、敘利亞內戰、黎巴嫩派系衝突、新疆問題、台灣社運等。中東以外,也對後殖理論和身份、國族等議題有濃厚興趣。在攻讀法律時曾修習國際法及國際人權法,寫過人道干預、轉型正義、義戰與難民等議題。   博

客名為「The Catcher in the Rye」,因為我總覺得沙林傑筆下主角的孤寂與叛逆很像我:「我要做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那很瘋狂,但這是我所真正想要做的事。」   Facebook專頁:陳婉容 Sherry (www.facebook.com/sherrychanyy)    博客:The Catcher in the Rye(sherrychan.net) 代序 沈旭暉 周 澄 自序 導言 張翠容 第一章 生命凋零 茉莉花開  亡者、革命者、難民的故事 埃及政變──不斷重複的廣場革命 伊斯蘭主義與憲政民主──埃及與茉莉花的凋零 一無所有的生命──談難民人權與人

道干預 難民營的秩序與哀愁──等待回家的中東難民 戰爭與救援市場學──誰拿走了你的捐款? 中東邊界的共同想像──從黎巴嫩與敘利亞說起 我們所知道的恐怖主義 無根的遊牧者──庫爾德族的建國夢與流浪 第二章 在沙漠栽種自由花──中東角力與民主之路 伊朗式選舉的啟示 伊朗式普選是如何煉成 借鏡伊朗式普選 伊朗大選採訪紀實 地下水道那麻木的鱷魚──伊朗流亡者之詩 雙子塔是布殊家族搖錢樹?──國家權力另類致富之道 這是最壞的年代──從《從帝國廢墟中崛起》說起 「最愛克林頓」──再思美國的軍事干預 以巴衝突:反錫安主義等於反猶? 以色列與自衛戰爭 《追擊拉登行動》──美國反恐十年小結 沉默的抵抗 巴勒斯

坦入聯以後 若曼德拉是英雄,阿拉法特呢? 第三章 民主同途──從國際經驗看香港社會 俄羅斯維穩三步曲 第一部:培植極右翼支持政府 第二部:高壓手段 第三部:利用反恐打壓異己 讀《獨裁者的進化》 法律與人性尊嚴——讀《斷臂上的花朵》 We are “Hongkongners”? 本土香港──誰想像的共同體 窮罪 沒有英雄的年代 從次文化論少數族裔 中國最頭痛的問題──新疆的「巴勒斯坦化」? 附錄 烽火大地行紀──凝視中東的人與土地 序一 為甚麼我們要認識俄羅斯和伊朗…… 沈旭暉   陳婉容在大學時期是我的學生,後來再聽到她的名字,是在報章讀到她的文章,當時儼如一個年輕版張翠容。後來她

的身份又成為了「南韓駐港領事館外交部國際政治研究員」,和我做訪問。後來又發現,她寫的國際關係評論愈來愈多,而且大都是關於一般人忽略的第三世界;再後來還知道,她打算到海外進修,如無意外,大概很快成行。   其實,這樣的生活,放在其他地方,可說是平常不過。但當我們生活的時空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她的人生選項,卻顯得卓立獨行。無論是哪個世代,這裡都習慣了朝九晚六的辦公室工作為常規,任何走出溫室的決定,都彷彿驚世駭俗,「讀國際研究來做甚麼」,也就成了比「為甚麼要讀書」更理直氣壯的「人生智慧」。陳婉容走到今天,卻證明了路是人走出來的,為大眾帶來國際視野不等於沒有市場,不呆在同一個辦公室

也不等於三餐不繼。這樣的訊息,比主旋律的成功故事更發人深省。   更重要的是,本書收錄的文章,並非為了國際而國際,並不「離地」,反而對香港有很大參考價值。例如普京在俄羅斯的維穩方式,「伊朗式民主」的設計和智慧,我們都似曾相識,一般人卻說不出背後的所以然。要是沒有相應的國際視野,就是要為身旁的「在地」議題把脈,也容易斷錯症。我們在學院常有比較政治課,但真的能做到比較政治的人卻寥寥可數,反映這條路是孤獨的。無論陳婉容要成為戰地記者、還是更在意為港人提供通識智慧,都希望她能堅持下去,為我城的國際研究再放異采。 (沈旭暉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序二 闖蕩世界的渴望 周澄   話說

這一篇短短的序,拖延了兩三個月也未能動筆。期間婉容當然追殺不懈,我也老實地答她,「除了愛慕之情,我實在想不到要寫甚麼啊……」。素以霸氣迫人為名的婉容,聽罷當然不收貨。但我知道,婉容等了一等,還是要把這空出的一頁留給我,無非是為了感銘彼此的情誼。   知道陳婉容這個大名,是在中大讀書的時候。她比我早畢業,讀書時我們並不相識,只是在某些友儕圈子聞說過她頗為高傲,僅此而已。當時偶然接觸到她的文字,莫名地感到投緣,但知道她是名校高材生,又經常周遊列國,自覺是兩個世界的人,所以未有高攀。一如對窗的鄰人,偶爾暗瞥觀照,不求妄越距離。   大學時代,一直忙於各樣學生組織與社運參與,基本上沒有甚麼閒錢去遠

行,名副其實就是一條「窮港燦」。但儘管如此,從小愛看世界歷史故事、外國電影電視的我,從來都沒有忘卻闖蕩世界的渴望。作為一些人口中的「左膠」,我也對戰爭與殖民歷史斑駁的發展中國家格外有興趣。畢業後,因此把心一橫,去了菲律賓為一間非政府組織工作。本來計劃是留一年,但工作期間有點不盡如意,留了半年就決定回港,從新計劃自己的路向。回港前,我不知為何,竟然鼓起勇氣,透過facebook給婉容寫了一個不長不短的訊息。客套話當然有,但大家都竟然分享了一些當時對理想、對位置的困惑。如今看來,那些互勉點到即止,我當時沒有想過之後會和婉容成了密友,由國際時事本土議題、人生志向旅行大計到女生之間的私密八卦無話不談。

  自小喜歡收到朋友在路上寄出的明信片勝於一式一樣的手信,但誠如前述的原因,我一直是收件人遠多於有機會寄予朋友。那時還未熟稔,厚著臉皮請婉容寄明信片給自己,她的旅途閱歷與流麗的筆跡徒添重量。因此,到我也開始不時獨自遠行的時候,我也沒有忘記在路上給她寫明信片。一次,我大意答謝她啟發我有更多勇氣去跨越未知的疆界,後來她割愛將她在格魯吉亞買回來的史太林叔叔珍藏明信片寄給我,其中一句是「其實你也影響了我很多」。她常說,在認識我之前,她很討厭處女座,因為處女座不論男女,都無一例外是尖酸挑剔、斤斤計較的完美主義者。但她說,我的完美主義卻是待人以寬,偏偏執著挑剔自己、鑽牛角尖,忽視自己的優點。   知

道婉容將過去的文章重編出書,著實為她高興。推薦的話也不用我說了,讀者自會知曉。假若到我將來也獨立著作成書之時,也必定有一版留給她。(不過屆時,希望她不會像我一樣拖延吧,哈哈。) 自序 自由的狐狸   哲學家伯林(Isaiah Berlin)說過,知識分子有兩種,一種是狐狸,一種是刺蝟。古希臘寓言有云「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the fox knows many things, but the hedgehog knows one big thing)—所謂術業有專攻,要做好學問,似乎必然要做刺蝟;但人亦貴自知,如果天生就是狐狸,對甚麼事情都好奇心過了頭,沒有辦法心無旁騖

地鑽研一件事情,那麼,當一隻稱職的狐狸,也許就是我之所能做到最好的事了。讀書時期以為自己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很了不起,長大了就自知其實沒有甚麼驚天動地的才華,才能甚多但學不見得有專精,要將勤補拙又受天生慵懶性格所限,所以且行且書,在紙上流浪的生活,倒也快活。能夠攀越自己的限制自是強人,然而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而且用心地做,心懷純粹不計後果地做,也不見得是軟弱吧。   這本小書就是我當一隻狐狸的思考筆記。這些年來,反覆從一道邊界跑到另一道邊界,從一本書翻到另一本書,重重複複幾乎完全沒有計劃的積累,原來畢竟有所造就,那些見聞與知識,在某種時刻竟有機會連結起來,成就我不曾想像的事。一年半以前,從

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無心插柳地栽進寫字生涯的我,絕對想像不到在短短五百多天之後,第一本著作就會出版,而主題正是我心所繫的中東,一片在他人眼中神秘甚至野蠻的大地。   收到出版社邀約後,我嘗試在中東的瘋狂與喧鬧之中抽離,整理我關於伊斯蘭世界政局的評論文章與記事。這才驟覺書寫伊斯蘭世界,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大學時代,我重重複複的讀了薩依德(Edward Waefie Said)的著作,記得他在《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Covering Islam,「Covering」一字是歧義,兼有「報道」及「遮蔽」之意)裡說過:「沒有任何一種宗教或文化群體會像伊斯蘭教一樣,被斬釘截鐵地認定將對

西方文明造成威脅。」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興起,加上九一一以降主流媒體的渲染,又為這種成見多添了幾分怖慄想像。   二零一一年「茉莉花革命」震動了整個世界,讓人重新思考伊斯蘭主義(political Islam)與憲政民主結合的可能;兩年後埃及再次變天,初始萌芽的民主政體又似被推翻,歷史到底還是沒有終結。然而這一場革命終於叫世人體認,所謂伊斯蘭世界的同質性不過是想像的產物,這片土地有原教旨主義者,有心向民主自由的革命分子,有提倡政教分離的世俗主義者,也有人相信政教合一或大阿拉伯主義,才是伊斯蘭世界對抗新殖民主義的利器。這片被稱為烽火大地的土地如同世界縮影,值得我們花更多心力去觀察和關注。   

第三波民主化從一九七四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起,把半個地球捲進了走向民主的道路之上;既然連許多「專家」—正如薩依德說,太多「專家」喜歡就伊斯蘭議題說話,但那些人根本不了解伊斯蘭世界—眼中永遠不會接受民主的中東,也在茉莉花革命中迎向了民主化,香港一定不會是例外。過去十五年來,香港一直處於政制改革爭議的風口浪尖上,社會抗爭一場接一場,反對派分分合合,一片混沌。從脫殖到尋找身分認同,以至嘗試從這種半民主的曖昧不明狀態走往真正的民主,香港要走的路,其實跟許多普世經驗互為鏡像。所謂國際,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那麼事不關己。 普世經驗互為鏡像   茉莉花革命從北非始席捲阿拉伯世界,然而當中

有成有敗;敘利亞從此陷入內戰,利比亞在內亂後成為了人道干預的對象,埃及似乎成功,但及後又證實根基不穩,突尼西亞偶有騷亂但似乎又在慢慢建立民主政制。成敗的因素的除了是這些國家各自的歷史發展階段,迥異的文化、經濟脈絡,公民社會成熟程度的分別,還有政府在威權轉型向民主之時的種種政策。從埃及的例子,我們或許可以理解所謂堅實的民主願景,還有茁壯的公民社會,對於穩定的政體轉型有何意義;從南非的例子,我們可以思考,香港如果有全民制訂憲法的機會,應該用怎樣的政治哲學邏輯去制定憲法。這些都是跟現今香港時局息息相關的議題。在彼方,俄羅斯威權政府控制新聞自由、鏟除異己、鐵腕鎮壓分離主義地區,但俄羅斯國民卻又似乎保有

了一定的自由,我們或許可以從此窺視所謂假民主的危險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不去深入理解,香港人對於別人所擁有的民主自由再羨慕再嚮往,都不免廉價。   然而伊斯蘭世界的複雜,也許不是我這個如霧水般短暫勾留的旅人能夠理解的。我懷著對古文明與亞伯拉罕三教發源地的嚮往,懷著為伊斯蘭平反的目標踏足他們的世界,又讀了許多書和論文去寫一篇又一篇煞有介事的評論。然而我畢竟是個與他們的歷史與生活割裂的局外人,唯有提醒自己,至少要保持文字的純粹與理性,哪怕文字有多麼拙劣,仍誠實地記下所見所聞。我從來覺得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世界主義者,認同東亞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那套

國族主義建構論,然而坐在敘利亞難民面前,聽他們述說無家無國的苦難;聽庫爾德人、巴勒斯坦人說為民族犧牲在所不惜,卻驟覺我或許不過是個天真的左派,忽略了國家民族的正當性,甚或是應然性。現實與書本的距離比我想像中更遙遠,然而就是這樣的,反覆建立論證再推翻重構的過程,佐證了一個人走上千萬里路的意義。 隻身採訪伊朗大選   二零一三年六月,我在炙熱的伊朗隻身採訪總統大選。高考時代因為想當記者,放棄了法律系,畢業後卻沒有投身傳媒工作。結果第一次當記者就是在萬里之外的,封閉的伊朗,不止語言不通,伊朗政府對新聞工作者的厭惡與壓制也是惡名昭著。行前兩天還在處理學業,耐不住跟好友訴說準備不足的擔憂,他說的話卻

成了推動我前行的力量:「橫衝直撞不怕死的勇氣,就是你最好的特質。」於是戰戰競競的接下任務,懷著幾乎是莽撞的拼死的勇氣,以另一種身分重返這個美麗的國度。   魯哈尼勝選當晚,我在街上央求的士司機送我去德黑蘭城西的Valiasr Square。旅館老闆擔心我,跑出來替我跟司機溝通。上街慶祝的車輛已經擠滿了往Valiasr的主要道路,沒有司機願意在路上擠上數個小時。我在旁邊雙手合什,彎下身子說:「拜託,請你給我開個價錢,我真的要去。」司機聽不懂英語,但大抵還是聽到了我語氣中的央求意味。最後成交,十二萬伊朗里爾。我跳上車,跟旅館老闆穆薩維先生說再見。他看著我關上車門,在車窗旁細細叮囑:多晚回來都好,

旅館前台有人會給你開門。萬事小心,別往人群裡鑽。   我始終沒有坐著這的士到Valiasr Square。半途不到,車子就在街上塞了近四十五分鐘。我走下車拍攝隨意在街上就跳起土耳其舞的男生,一個伊朗家庭熱情地請我上車跟他們同行,我給的士司機付了錢就跳上他們的車,於是少女Marzi和她的家人就成為了我的採訪翻譯。他們知道我來採訪,更是興奮莫名,一直對車外的其他人高呼:「我們車裡有個記者!」其他人聽見都湧到車窗旁,舉起手中的海報或標語要求我拍他們。我們一路隨著伊朗吵嚷的流行音樂舞動,看人們不時鑽上車頂,跟隨其他慶祝民眾高呼:「伊朗萬歲,釋放穆薩維!」我鼻子隱隱的發酸:一次勝利並沒有讓伊朗人忘記四

年前的傷痛。成千上萬的慶祝民眾裡只有我一個外國女子,在人群中跟他們一起慶祝難得的一次勝利。縱在異鄉為異客,但我和伊朗人民對於民主、幸福與自由的追求,豈能說不是同樣。這世界的命運,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要緊緊相連。   那一晚,我在慶祝氣氛熾烈的街上採訪拍照,回到旅館天色已將明。回程途上,伊朗朋友的車子在開闊的高速通道上奔馳,晚風把我的頭髮吹亂,一絲一絲的纏在我的臉上脖子上。車裡大家在一夜狂歡後都沉默起來,我轉頭望向車窗外。夜色迷茫,山下鄉郊燈火零落,然而極目遠望,地平線上太陽的微光已經把黑夜盡處的天空薰染成一片美麗的,層層疊疊的藍。我在想,這個國家的命運說不上可以一夕改變,但唯有希望令人有在困境

中不斷掙扎的堅韌。那就足夠。   我沒有為自己留影記下這個夜晚,也許所有記憶都會隨時間逐漸流逝。但我相信我走過的路,聽過的故事,為他人的幸福與痛苦曾有過的觸動,都會在某一個暗夜裡,穿透重重疊疊的或許庸常不已的日子,回至眼前。在往後的時日,皆如黑夜裡倏然而至的,耀眼的光芒,一切想像終歸能夠成真的見證。 做個自由人   我在美國作家梭羅的名著《湖濱散記》中,讀過這麼一個源自波斯的故事。「我在設拉子的酋長薩迪的《薔薇園》裡讀到:『他們詢問一位智者:至高無上的神創造了許多高大成蔭的名樹,但卻沒有一棵被稱為azad,或自由,只有柏樹例外,但是柏樹卻又不結果子,這其中有何奧秘嗎?』他回答說:凡樹皆有

其相應的果實和特定的季節,適時則枝繁葉茂,鮮花盛開,逆時則枝葉枯敗,百花凋謝;柏樹與此不同,它永遠茂盛;azads,或宗教獨立者,就屬於這種特性—你的心不要放在流轉不居的事上;因為Dijlah,或底格里斯河,在哈里發部落絕種以後,仍將流過巴格達:如果你的手上富有,那麼要像棗樹一樣大方;但是如果你甚麼都給不起,那麼就像柏樹一樣,做一個azad,或自由人。」   每當有人問及是甚麼把我推出家門走向世界,我總是說,那些基因早就在血液裡,是我無法背逆的。放棄了物質生活的穩定,卻尋回精神生活的堅實,最少是一場公平的交換。說不斷的流離是為了追尋真相還是自我實現,都是後設的目標罷了。然而走過了千萬里路,山

翻越了一個又一個,卻總念及一個我稱為家鄉的東亞小島,一個既擠擁又喧鬧,毫不可愛的城市。我總相信國際經驗有其可堪借鏡與觀照之處,我們的命運,這個世界的命運,早已緊緊相扣,只是我們毫不自知。如此就更相信所做一切,在我心愛的香港走向民主自由的路上,可能還是可以作出一點微小至極,但或是不可有缺的貢獻。   本書的文章,大部分出自我在《明報》星期日生活一個月或一篇或兩篇的供稿,有些來自《主場新聞》和其他刊物,經重新校訂後收錄。也有從未發表的文章,令這本書結構更緊密更完整。非常感謝《明報星期日生活》編輯黎佩芬小姐,香港的報章版面如此珍貴,黎小姐卻總是放心地把版面交給我,寫冷門至極的國際與正義議題,從不曾

過問內容與觀點,也不曾刪減我的稿件。這種自由與信任,在今日的香港,尤其教人珍惜。   感謝為我撰寫導言的張翠容小姐、序言的沈旭暉教授。張小姐的作品為香港人擴闊了對於世界與新聞工作的想像;沈教授則令國際關係這門看似遙遠的學科變得平易近人。各種時代的刻痕如戰爭或恐怖主義都自有理性因由,唯有知識可以破除迷障,唯有人文關懷能戰勝恐懼。有他們為拙作撰序是莫大榮幸。也感謝為我寫友情序的周澄小姐。我們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也是互相鼓勵,激發進步的同儕。   也有許多在這條路上一直幫扶鼓勵的朋友,感激之情筆舌難宣,唯願你們知道我從遠方寄出的明信片,就是我難以啟齒的一點心意,特別感謝我的才女好友何雪瑩小姐。最

後必須感謝父母家人與親愛的人,給了我自由。這本書,是自由的土壤上,開出的小花。   再漫長的旅途也有終站。混亂卻又同時無比澄明的行旅時日告終,我回到熟悉的香港,睡在熟悉的床上,過熟悉的生活。然而卻總忘不了如浮光掠過的每張真誠的笑臉,在異鄉偶遇一夕長談時,在桌上氤氳四溢的甘甜果茶,清真寺肅穆禱聲劃破清晨寧靜的時刻,沙漠夜空上的一挑叫人想起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之月。有時我痛恨自己的文字過分拙劣,無法描述我心裡曾有過的無以言說的觸動。也許我能夠做的,只是謙卑真誠地紀錄我的見聞與感受。其餘種種,請滄海世界,為我作證。 導言 民主漫長路 張翠容   近年,有一位年輕女生勤於筆耕,而且題材廣泛,從論

政香江到國際大事,既有觀點也有角度。或許你未必同意她,但一定會對她的流暢文字,以及她的思考能力,留下印象。   陳婉容,我們一直沒有機會認識見面,過去我也只是偶爾在報刊上見過她的名字,直至她邀請我為她這本書寫序,我才認真閱讀她的文章。   在閱讀過程中,內心不無感動,怎麼香港還有這樣一位年輕人,如此熱愛文字和國際事務,並努力不懈,一邊遊走,一邊觀察,她很用心地在國際脈絡中,回看香港這個我們一起擁有的城市。   現在,她把這幾年散見於各報刊網路的文章,結集成書,名為《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   原來,我們有著對中東地區的共同感情。不過,由於這本書是以不同報刊文章結集,既觸碰中東地

區,也談論其他地方和民族的民主爭扎,亦有書評,難免有點失焦。因此,我希望補充一下,茉莉花開之後的中東國家,民主轉型的難題。   當二零一零年年底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原本以為是茉莉花開,結果變成潘朵拉盒子,世俗與宗教之間,又或宗教派系之中互相傾軌,民主轉型陷於困局。   例如埃及,一開始進入民主的轉型期,走了一、兩步便威權回歸,陷入報復與仇殺,究竟哪裡出了錯?這令我們不得不思索,在轉型期中所出現的陷阱,埃及人民於一一年借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勢,也發動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抗爭行動,推翻超過半世紀的軍人獨裁統治,開拓通往民主之路,令整個國際社會為之觸目。歷史給予了埃及一個機遇,可惜這個機遇到目前

為止,不僅沒有開花結果,反之有走回頭路之勢。   一直把持埃及政治的埃及軍方,於一三年中推翻來自穆斯林兄弟會的民選總統穆爾西後,繼續追殺兄弟會成員,而法庭其後還宣判了五百二十九名兄弟會成員死刑,為人類歷史首例,使人吃驚。   當埃及軍方頭目塞西將軍宣布參與總統大選,出奇地他深受不少民眾支持。我於一二年再度往埃及採訪時,發覺老百姓面對不停的示威抗議和社會爭拗,早生厭倦。有一位退休教師更坦言告訴我,他們不是追求民主,民主,是外界對他們的期許,但他們只希望生活好過一點。他相信唯有軍方才可為社會帶來安定,他支持軍方回歸。   我聽後,實不無傷感。埃及民主轉型運轉不過來,人們心生疑惑,壞民主是否不

如好權威?   這令我想到,當年美國革命之父富蘭克林在結束制憲會議後,有美國老百姓問他:我們現在是共和國還是君主國?富蘭克林回說:當然是一個共和國,如果你們可以保住它的話。   民主漫漫長路,保得住它必須避免掉進轉型陷阱。甚麼叫轉型陷阱?這意指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很容易讓既得利益者擋住去路,無法讓民主進一步深化。   在中東地區,埃及和其他後革命的中東國家,現在所面對的民主改革轉型死結,因為當中還夾著宗教因素和地緣政治,令死結更難解開。   我以此作為婉容這本書一個引子。我期待這位年輕女生,將來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我們分享。 (張翠容為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 第一章 生命凋零 茉莉花開

 —革命者、亡者、難民的故事 在千禧年以後,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自前蘇聯國家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繼續席捲世界,在專制國家發生的「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或許令我們有過「歷史終結」的幻覺。二零一一年北非突尼西亞青年自焚抗議,點起了茉莉花革命的熊熊烈火,燒遍中東;連伊斯蘭世界也無法抵抗民主自由的呼召,歷史的進程似乎有了最終答案。然而革命的複雜性,連帶革命帶來的種種問題,足證「歷史會終結」不過是個過分簡化的幻想,二零一四年初烏克蘭的「EuroMaidan」革命就是一例。人們渴求民主,然而現實中,他們的國家就是美國與俄國等大國的利益角力場,許多中東國家如同烏克蘭,根本沒有自主的力量。

 伊斯蘭世界的革命引起了更多問題,有些是革命後的轉型正義問題—如埃及、突尼西亞、也門,有些是革命引起的內戰—敘利亞,有些是外國的干預—如利比亞、敘利亞,有些是革命失敗,人民繼續活在更深刻的專制陰影下(如伊朗),當然在茉莉花以外,也有在過去數十年一直吶喊,但被遺忘的中東民族—庫爾德人。 中東的民主呼聲那麼高調那麼響亮,但更多人在大歷史的巨輪下被遺忘被忽略;生命凋零,茉莉花卻似開未開,叫人不得不重新省思這一切的起源與去向。 埃及政變—不斷重複的廣場革命 一場「茉莉花革命」後,埃及從威權政府過渡到民主政體,然而當中困難重重,這場二次革命是埃及廣場政治狂熱然而公民社會不夠成熟,對民主理解亦不深徹的體現

。我個人不認為前執政黨穆斯林兄弟會完全值得同情,然而如果埃及民眾對民主的理解永遠停留在「得廣場得一切」,恐怕永遠都無法建立可持續的民主政制。 我們都知道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只是誰會想到來得那麼快。 埃及有句諺語—Repetition teaches even a donkey—驢子在阿拉伯世界是愚鈍的象徵,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即使是一頭蠢驢,只要重複做也就學會。而埃及學會並不斷重複的,似乎是廣場革命。

《山海經》幻角新造-陳慧雯水墨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世界歷史故事的問題,作者陳慧雯 這樣論述:

本創作論述統整筆者2019至2021 年期間作品,以分析《山海經》內容角色為延伸,加上自身經驗幻化出創作,傳遞對於現代社會的省思和價值觀,從出社會工作到教師甄試的艱辛,親情間難以言喻的情緒糾結,經歷生與死的傷痛過程,體悟出人間百態進而闡述的觀感。從《山海經》眾多圖像中,多以天地神祇、幻獸和異域奇國之研究探討,透過奇幻角色做新的改造,以人之型態為主要呈現,常利用裝飾性物件來隱喻生活中的魔鬼細節,深藏在某一處而不自知。本文共分五個章節,首章「緒論」,說明本研究動機是筆者自小喜愛怪誕神話故事,進而走入《山海經》旅程一探究竟。第二章「山海經世界」,發現起源最早無法肯定,讓這部奇書更帶有神祕色彩,內容

上包含地理概念和數百個神話形象做五大分類,至於歷代圖像介紹由明清時期到現代版本,發現各時期作品風格不同和充滿多樣性。第三章「創作淵源與理念」,看見神話的影響力並討論神話的產生和價值,隨著歷史的流逝,看見多元的神話圖像,並分析其中西繪畫精神的差異,末節重點在個人山海經創作中的思維與風格,以個人生命經驗和融合中西技法為創作風格,包含工筆、水墨、西方寫實明暗和漫畫元素。第四章「作品解析」分三系列,「逆天之神系列」共三幅,講述筆者的叛逆之心,艱辛過程中找到了勇氣;「吾說之國系列」共九幅,談到工作職場上的應對進退,並嘗試幽默化解危機;「靈性之獸系列」共三幅,從眾獸中看見萬物之道,喚起自我深處的童心。第五

章「結論」,此章總結本文主旨,並進一步說明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