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樹佳寫的 鬼月鈎沉:中元、盂蘭、餓鬼節 和徐仁修.劉還月的 臺灣生活日記(平∕7-8-9)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元節也說明:... :中元節,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0302226,頁數:36,出版社:稻田,作者:林慧芬,出版日期:2000/05/25,類別: ... 雖然現代人已經不太相信鬼神之說,不過到了農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華 和台灣東華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工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王啟泰所指導 林美瑩的 導入自動化分揀機評估-以零售業物流中心為例 (2019),提出中元節農曆日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物流自動化、自動化分揀機、導入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 李汾陽所指導 何玉燕的 桃園五福宮信仰觀光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五福宮、玄壇元帥、宗教觀光、古蹟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元節農曆日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元普渡是哪一天?節日的真正由來是什麼?4大習俗一次看則補充:... 農曆:癸卯年七月十五. 中元節是什麼日子?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又有七月半、中元普渡、鬼節之稱,也是佛教的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節日。 在民俗說法中,鬼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元節農曆日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鬼月鈎沉:中元、盂蘭、餓鬼節

為了解決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作者周樹佳 這樣論述:

  由目蓮救母、燒街衣、破地獄、神功戲、鬼王巡行,到猛鬼差館,本書一一細數鬼節的掌故、軼聞。      香港鬼節是一個混合了佛、道、民間的「節令」,盂蘭法會中因而常常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本書名《鬼月鈎沉》,講的就是「盂蘭」這個中國節日的香港面貌;書的副題是「中元、盂蘭、餓鬼節」,目的就是要拆解「香港鬼節」的面目、來歷和掌故等歷史與傳說,意味深長。      若論香港民俗活動之內容豐富和具規模者,陰森森的「鬼節」必是不二之選,鬼節的民俗精華在於法會,本書作者花了15年時間,共走訪全港各大小盂蘭法會逾百個,將搜集和歸納出來的資料,撮要舉凡、分門別類,按主題編寫,內容主要分為:〈盂蘭節

真面目〉、〈香港鬼節法會的早期記載〉、〈香港鬼節法會的現況〉、〈香港鬼節法會的宗教模式〉、〈鬼節法會名物大解構〉、〈香港鬼節法會的掌故與軼聞〉、〈逝去的場〉和〈逆境掙扎的鬼節法會〉等篇章,並搭配豐富的現場照片和各區鬼節法會資料,除可為讀者展示盂蘭節充滿地方色彩的一面外,更可幫助讀者增加對本土文化的認識,進而發揚香港獨特的鬼節文化。       作者簡介 周樹佳   踏遍香港大小神壇廟宇,熟悉香港本土祭神文化,曾任職電視台,現時為冷門的民俗研究員,及兼任香港本地民俗文化課程導師。著有《香港諸神》、《香港民間風土記憶》(1–4)、《香港名穴掌故鈎沉》、《李我講古》(1–5)、《觀塘廟宇實錄

》等。 前言──中原盂蘭餓鬼節 第一章 盂蘭真面目 一、鬼節源流 二、「盂蘭盆會」的誕生 三、《佛說盂蘭盆經》是偽撰? 四、「目連救母」故事原型──〈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第二章 香港鬼節法會的早期記載──由1856年說起 一、盂蘭公所  四環聚首文武廟 二、比丘道士  佛道同場啟勝會 三、花費驚人  招來反對譴責聲 四、東角鬧鬼  工人燒衣祭兄弟 五、農曆七月  祭鬼才可稱盂蘭 六、有關《德臣西報》四環盂蘭勝會報道的中譯解說 第三章 香港鬼節法會的現況 一、宮觀寺院 水陸並行同濟孤魂 二、潮州鬼節 盂蘭勝會四大分類 三、廣府模式 正一全真各逞其能 四、鶴佬盂蘭 幽席包山鬼

神共享 五、廣東佛教 釋家法會自成一格 第四章 香港鬼節法會的宗教模式 一、廣府喃嘸(道教正一) 二、廣府宮觀道士(道教全真) 三、潮州式盂蘭勝會(佛教) 四、鶴佬喃嘸(道教正一) 五、釋家(佛教) 六、外江(佛教) 七、儒教 八、天德聖教 九、其他 第五章 鬼節法會名物大解構 一、釋名 二、中元節 三、盂蘭盆 四、鬼王 五、開孤門 六、甶孑 七、請神、接魂與送神 八、放焰口 九、破地獄與水火煉度 十、退土 十一、走供、走散旗、走午供和走五土 十二、洗樓 十三、拜好兄弟 十四、天席 十五、附薦 十六、蓮池海會與孤魂台 十七、榜文 十八、濟水幽與遊水陸 十九、佛船、仙船與龍船 二十、燈籠 二

十一、紙馬 二十二、平安米 二十三、天地父母 二十四、醮金 二十五、投聖物 二十六、杯卜理事 二十七、神功戲 二十八、例戲 二十九、謝天地 三十、過關 第六章 香港鬼節法會的掌故與軼聞 一、1872年四環盂蘭勝會大火 二、四環盂蘭勝會的篷廠內外 三、民初燒街衣、撒錢惹非議 四、中上環鶴佬館口的燒衣大巡遊 五、大江埔首用鋁合金帳篷做法會 六、華富邨二期的繽紛鬼節 七、卅間、大環山和長洲盂蘭勝會原是鶴佬場 八、香港仔鶴佬盂蘭勝會一分為三 九、坪洲行鄉與赤柱遊神的鬼節古風 十、鬼王出巡與繞境迎神 十一、忘不掉的鬼月悲痛 十二、寮屋區的佃農盂蘭勝會 十三、向深度出發的盂蘭勝會特刊 十四、紫陽洞燒衣與

反共救國 十五、南安坊法會人氣旺靠「食腦」 十六、三合會藉鬼節法會祭兄弟 十七、汽車司機信邪多辦法會 十八、閂鬼門關以地藏誕作結 第七章 逝去的場 一、燈接孤魂路邊問杯 呂氏燒衣曲終人散 二、渣甸橋東邊街猛鬼 幽魂代表差館留話 三、明槍暗箭裏外夾攻 常豐里黯然停法會 四、旺角街市盂蘭告終 「街邊檔」恐消失香港 五、其他逝去的場 第八章 逆境掙扎的鬼節法會 一、狹縫求存 延續傳統 二、風光不再 無以為繼 三、時移世易 勢不得已 四、缺乏支援 更添陷阱 五、場地不善 政府漠視 附錄:香港各區主要鬼節法會表 後記 鳴謝 前言   若論香港民俗活動之內容豐富和具規模者,以個人而言,陰森森的

「鬼節」必為狀元之選,「鬼節」的排場尤勝農曆年、天后誕、太平清醮和聖誕等諸般節慶,本書名《鬼月鈎沉》,講的就是這個中國節日的香港面貌。書的副題是「中元、盂蘭、餓鬼節」,看來好像有點重複,但卻蘊含深意!因為這才是「鬼節」的真面目和來歷。   國人談鬼節慣以「盂蘭節」相稱,那是深受佛教影響之故。事實上,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源出道教,名中元地官誕。佛教與道教「瓜分」了鬼節,那是約在一千五百年前,佛教東來創造了盂蘭盆會之後的事,自此「盂蘭」之名逐漸蓋過中元,終成為鬼節的代稱,世人也越發變得「只知盂蘭,不識中元」。故此,說到鬼節,「盂蘭」誠非名正,更非全部,必須配上「中元」,方合情理。而盂蘭、中元兩者均

含宗教背景,「餓鬼節」則是一般百姓對鬼節的認知。   中國自宋以降,民間對鬼節逐漸發展出一套新的看法,祭祀的主角已非單純的自家先人,而是漫山遍野因戰亂枉死的無主孤魂。各施各法的「燒街衣、撒水飯」,無非是為了賑濟那些藏於街頭巷尾的可憐餓鬼,而洋人直稱鬼節為Hungry Ghost Festival,確實是很貼切的!中國人的鬼節便是那麼一個混合了佛、道、民間的「節令」,故法會中常常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非常繁雜,毫不純粹。   鬼節原是農曆七月十五,但元末明初之際,有言客家人為了躲避元兵,提前一日過節,以便南下走難,自此鬼節就變成七月十四,流傳至今。   也許會有讀者置疑,無論是

十四或十五,鬼節都只一日之事,本書卻名「鬼月」,會否是故作驚人語,譁眾取寵來着?果真有此疑問,且聽我細細道來。   民俗是活的,鬼節之流傳至今已有接近二千年歷史,內容豈會不變?其中農曆七月初一開鬼門關,七月三十閂鬼門關,早已是民間共識。由於在這三十日間,眾鬼尚留人世,法會自可竟月舉行;而面積細細的香港地,就我考察過在七月舉行的各式濟鬼聚會/法會,便有超過二百五十餘個,功德是竟月未停,這當然還有很多是我未參與過的,故說鬼節為「鬼月」,絕對是貨真價實!   鬼節的民俗精華在於法會,本書內容主要是我自1999年起,逐年走訪全港鬼節法會的田野考察記錄。這麼多年來,每年七月如鬼般的一到,已成為我的作

息規律。還記得初時茫無頭緒,氣力花得多,收穫卻很少,然而,慶幸自己能不間斷地堅持下去,三四年下來,總算有點心得。如今十五年過去,雖未敢言成家,但總算能累積好些鬼節點滴;其中較珍貴的,也許是記錄了不少逝去的法會,像西營盤常豐里、渣甸橋東邊街、楊氏四知堂、光漢台呂氏、旺角街市和荷李活道法會等,這些法會都是在我眼底下逐一消逝的。本書將會逐一重現她們的身影,以表達我對這十數位老友記的懷念。   雖然香港鬼節法會眾多,不乏材料,但本書不會一一加以介紹,而是將我多年來的經驗撮要舉凡、分門別類,按主題編寫,一切以趣味先行。   傳統上,盂蘭節禁忌重重,但其實也有她多彩多姿的一面,相信各位讀者看過本書後,

定有同感。   另外,誠意將本書送給太太,作為她「入五」的禮物,希望她看罷,不要高呼大吉利是就好了!   最後,也祝各位看過本書的讀者,無須迴避,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周樹佳 一、盂蘭公所  四環聚首文武廟香港歷史博物館藏有一部約為十九世紀末的書簡,內有一篇〈香港四環七月盂蘭醮會邀友玩賞信式〉,是成立於1857年7的「四環盂蘭公所」邀請港島以外商號參加法會的書信範文,文中記下法會地點為西營盤,五晝連宵,並有神功戲演出。這正好印證了《德臣西報》那篇英文報道的內容。有關這個盂蘭公所的資料很零碎,但似乎香港早期的鬼節法會資料,都離不開這個民間組織。旅港順德綿遠堂1939年徵信錄內的一篇〈

祭墓芻言〉提及:「西環義墳,有碑記泐石,始由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四環盂蘭值理,目擊溪谷草莽之間,旅櫬無碑,乃將醮務餘貲,撥充善舉……。」從中推斷,「四環盂蘭公所」跟順德人關係密切,而這塊墓碑也可能是香港鬼節法會最早的中文記錄之一,可惜現已不存。另有一篇轉載自香港《近事編錄》、刊於1868年9月8日(同治七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上海新報》的新聞報道,內裏提及法會籌款的情況,言南北行、西營盤和水坑口妓女在六月就開始募捐準備盂蘭勝會,合共籌得一萬五千多元。在那個年代,萬多元真是一個龐大數字,反映出時人是何等熱烈支持盂蘭勝會,也難怪「四環盂蘭公所」會有盈餘建義塚了!筆者曾在廣華醫院的東華三院文

物館內,見過一個破舊化寶爐,爐上銘文載有「同治八年(1869年)『四環盂蘭值事』送給文武廟」等字句。這也是目前為止筆者見過現存跟本地鬼節直接相關、時間最早,又有確實日期的文物。此化寶爐可跟坊間流傳的一張文武廟照片互相引證。該張文武廟照片約攝於1868年,相中可清晰見到廟旁公所外牆上,掛有一塊「四環盂蘭公所」的招牌;而後來也許是酬答廟方的慷慨幫忙,公所更在1872 年多送了個香爐給文武廟。

導入自動化分揀機評估-以零售業物流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作者林美瑩 這樣論述:

當今物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勞動力的可用性,電子商務發展所引發的運輸需求,使得對物流作業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面臨的就是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及勞動力老化的問題。當企業考慮提高營運的利潤或產出時,自動化聽起來是相當誘人的,但是是否有合理的投資回報來證明自動化的合理性及適合性?企業在導入自動化時,需考量作業適合那種自動化設備,因為一旦決定實現自動化,如果自動化應用不正確,可能會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如何分析當前的營運情況,並找到適用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同時獲得正的投資回報。依現況統計資料顯示,此零售商物流中心越庫型作業,平均每日作業量為90,630箱,整板出貨箱數僅佔0.77%,代表99.23%

的貨量是需要使用人工進行分貨。貨品依部門分類,如飲料、清潔用品、雜貨、小家電、五金、紡織品等,目前開立不同分貨路徑進行分貨。物流中心人員編制淡季約160人,但是旺季(中元節、農曆年)時需增加短期人力以及加班來完成當日作業。自動化分揀機有不同的類型和大小,因此,在做出決定之前,必須評估何種類型的自動化分揀機是能滿足作業需求以及其評估方式為何,這關係到自動化導入是否能成功非常重要關鍵因素。

臺灣生活日記(平∕7-8-9)

為了解決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作者徐仁修.劉還月 這樣論述:

作者簡介 徐仁修(西元1946年生)   台灣新竹芎林人。喜歡探險與旅行,曾多次深入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的蠻荒探險。同時是一位生態保護工作者。 劉還月(西元1958年生)   台灣新竹新埔人。喜歡參與民間信仰活動,足跡遍布台灣,也曾多次到中國大陸探訪民俗曲藝。是一位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

桃園五福宮信仰觀光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元節農曆日期的問題,作者何玉燕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文獻探討,配合訪談法做驗證,期許透過各單位行政官員、文化局官員、蘆竹區的行政首長、五福宮廟方經營者及志工夥伴與信眾們的訪談內容,暸解桃園五福宮在信仰觀光推動之策略有何發展及可行性憑估。1985年8月19日內政部公告桃園五福宮為三級古蹟,現在改為直轄市定古蹟,加上桃園五福宮屬於正財神廟,夾雜上述種種因素,五福宮前來參拜祈福的信眾越來越多,明鄭時期鄭成功隨軍隊渡海來台,當時就把玄壇元帥的香火帶至現今的五福宮參拜,由於武財神靈驗神準,漸漸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五福宮於清代,就在三大鄉鎮五大庒形成祭祀圈的輪值,雖然蘆竹區的外來人口日漸攀升,加上資訊媒體不斷的推廣,參與五福宮節慶活動的居民數

也成正向成長,ㄧ年當中固定的幾個慶祝節慶,如農曆大年初一的搶頭香、農曆三月十五及三月十六日的玄壇元帥聖誕及中元節的放水燈、普渡等系列活動,已是家喻戶曉、遠近馳名的節慶活動,政府近年來也大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法,對現有古蹟的保存與維護,多次立法修正,目的就是為了宣揚古蹟的歷史價值與保存再利用,桃園五福宮創建至今約有350年的歷史,宮內的鎮店之寶-石香爐及始者宮的神蛇等,是參拜信眾最印象深刻的。政府推動周休二日,為了讓國人有更好的休閒場所,積極發展觀光事業,大力推動宗教觀光,透過武財神的行銷,吸引其他信眾遠來朝拜,讓地方宮廟提升知名度,藉由各個慶典活動,讓其他宮廟共同參與,吸引更多的信眾來訪,帶動周

邊經濟發展與人文氣質提升,期許五福宮能積極推廣公益事業,弘揚五福宮文化,人們之所以有宗教信仰,是因為有善與奉獻的精神內涵,憑藉名間團體擁有較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具有集合群眾力量的特點,吸引年輕人回鄉投入文化產業,宣揚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