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碩勻寫的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和蔡焜霖薛化元游淑如的 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口述生命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南銀行宿舍 - Biondiairsystem也說明:但華南行儲第一銀行員工溫泉會館華南銀行宿舍ptt 華南獎學金華銀員工易學 ... 華南水湳校區atm規劃有兩座,分別為華南銀行與中國信託華南銀行-a2教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任性 和玉山社所出版 。

華夏科技大學 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謝百鈎所指導 楊世駿的 公司總務業務委託物業管理公司統包處理可行性之研究 (2017),提出中國信託員工宿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物業管理、總務管理、委外管理、統包委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工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高信培所指導 陳明昌的 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法探討少子化衝擊下 台灣補教業服務品質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補習班、品質機能展開、品質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解答。

最後網站找工作最佳選擇-1111中台灣人力銀行則補充:中國信託 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 面議(經常性薪資4萬/月含以上). 台北市南港區. 工作內容: ○3年以上App, Web等UXUI數位設計工作經驗,數位金融相關設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信託員工宿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作者胡碩勻 這樣論述: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新增長照特別扣除額12萬,符合四種條件之一,馬上適用     ◎我年收入80萬,他年收入100萬,為什麼報稅時我繳的錢居然比他多?   ◎家長會費、安太歲、植牙、整形、政治捐款……哪些花費可以用來合法抵稅?   ◎兒女不孝,我死後一毛都不給,外傭認真顧我,以後把錢全給她,法律允許嗎?   ◎想買房送女兒當嫁妝,怎麼給,不會被政府課贈與稅?   ◎儲蓄型保單,受益人不能隨你高興填,不然國稅局會找上門。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   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稅務知識,本書通通告訴你!   讓你可以合法的少繳很多稅,甚至一輩子不用繳稅。

    上班族都以為自己領的是死薪水,賺的錢絕對逃不過國稅局法眼,   甚至誤以為,節稅是有錢人才要做的事,跟自己無關,   但天天在幫老闆做節稅規劃的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說,   變有錢的第一步就是懂節稅,因為節稅跟收入多寡無關,   是一種你對自己財富配置的布局,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更需要。     不論是小資族、頂客族、單身族,或四口家庭,   小從每月薪水自提勞退金、買保險,大到數百萬的房屋貸款到遺產規畫,   只要你搞懂政府收稅的遊戲規則,不僅可以合法節稅,還能幫自己加薪。     ◎讓錢流進來,再也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   薪

資、利息、租賃、財產交易、中獎……這些有憑有據的收入通通都要報稅,   那麼,領死薪水的你要怎麼節稅?   只要每月薪資自提6%進勞退帳戶,馬上就能節稅,有超過90%的上班族都沒發現。   做網拍、有外快、斜槓青年,怎麼節稅免稅?     ‧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   給廟裡的香油錢、為兒女點的光明燈,哪一個才能抵稅?   照顧媽媽的看護費用、幫老爸裝的假牙、青春期女兒的牙齒矯正,   捐錢給私校辦學,捐錢給慈善基金會……有錢的人用哪種方式合法節稅?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遺囑要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關於繼承,你拿到

的是錢還是債?得先了解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陪我最久的親人就給最多,法律准許嗎?先弄懂遺產繼承的應繼分與特留分。   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決定你能不能繼續當富二代。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有錢人為什麼這麼愛買豪宅給兒女?   原來留不動產給下一代超節稅,如果附房貸居然更划算。   長輩送什麼給新人當新婚賀禮,最能表達祝福之意又能躲過贈與?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省吃儉用買下不動產,政府會收你萬萬稅,怎麼合法減免?   不動產實價登錄後加上房地合一稅,隨便賣房等於再多送一間房給國稅局!   不用擔心,只要你弄

清楚一生一次、一生一屋的規則,   還有重購退稅加上自用住宅優惠,賣房就能不用繳稅!      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的所有眉角,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各界書評     「學做有錢人,就從布局節稅開始!」──朱紀中,商周集團《Smart智富》月刊社長     「想合法的少繳稅捐嗎?您可參閱本書。」──社團法人台灣省會計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志明     「一生必讀的理財經典。」──余凱文,台灣創速創辦人、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首席顧問     「繳稅人人有責,節稅人人有權。輕鬆搞懂節稅布局,讓你的錢長大,跟著名

會計師學節稅,讓你的錢輕鬆變大。」──林奇芬,理財教母、前《Money錢》雜誌社長     「這是一本易讀實用的好書。」──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     「一本大家都可以參考的稅務實用好書。」──張士傑,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獨立董事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節稅實用寶典!」──郭維裕,政治大學教授、劍橋大學經濟博士     「看了《節稅的布局》,你能輕易搞懂如何合法的使稅後財富最大化。有錢人該看、上班族也該看,財務顧問師更該看!」──梁天龍,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     「投資,巴菲特說財報就像球賽的計分板,看不懂你就無法了解比賽。而理財,稅務規

劃就是合法的創造財富,不懂規則,你輸在起跑點,也流失了金錢。胡碩勻有會計師和財務規劃師的雙重身份,讓節稅有了布局和規劃的意涵!」──闕又上,理財暢銷書作家 作者簡介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台灣創速加速器合夥人暨財務長、圓子夢創辦人,人稱圓夢會計師,擁有國際會計師與臺灣會計師證照,同時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智庫服務委員會委員。     現為《今周刊》達人觀點及《Advisers財務顧問》專欄作家,經常受邀至各大企業及學校演講。著有暢銷書《重複的力量》(大是文化出版)。     曾受邀演講機構:Allia

nceBernstein聯博投信、JPMorgan摩根投顧、富蘭克林、Invesco景順投信、Janus Capital駿利投顧、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遠東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安泰銀行、京城銀行、台中商銀、CHUBB安達人壽、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保德信國際人壽、台灣人壽、日盛證券、商業周刊、今周刊、Advisers財務顧問、保銷集團、Panasonic、復盛企業、21世紀不動產、SmartM、恩主公醫院、長虹建設、新聯陽實業、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IARFC國際認證財

務顧問師協會、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扶輪社、BNI 商聚人、IRTC投資人關係培訓中心等。演講人次超過四萬多人。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成立於1985年,是TIAG(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Group)國際聯盟事務所的會員。TAG Alliances由TAGLaw、TIAG及TAG-SP(Strategic Partners)所組成,多年被《Accountancy》及 《AccountancyAge》雜誌評為全球前十大會計聯盟,在全球105個國家擁有超過1.8萬名專業人士。 各界推薦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第一章讓錢流進來,再也

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1.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2.每逢報稅倍思親,5月孝子特別多<免稅額、扣除額> 3.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列舉扣除額> 4.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5.哪些收入來源,政府可以當作沒看到? 6.志玲姐姐哭了vs.林若亞笑了<師字輩的執行業務所得> 7.包租公、包租婆的租賃所得 8.有錢人愛入籍新加坡?因為稅率少一半<居住者與非居住者之差別> 9.人兩腳錢四腳的金融商品所得課稅 10.累進稅率,有錢人的惡夢<綜所稅率級距表>   第二章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1.現在就把錢給你,你還會孝順我嗎?<財產移轉規畫> 2

.健康時就要布局,重病才想來不及<遺產稅> 3.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 <遺囑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4.能分到多少?先弄清繼承順位<哪些人是法定繼承人?> 5.繼承?你拿到的是錢還是債?<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6.「陪我最久的就給最多」可以嗎?<應繼分與特留分> 7.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方式> 8.有多少財產的人才要考慮遺產稅?<遺產稅免稅額、扣除額> 9.照顧家人也照顧荷包 <如何用保險節省遺產稅?> 10.保險也有三高,要注意!<保險給付仍課遺產稅?>   第三章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1.送現金,不如給房子<贈與稅>     2.送人房子也有技巧<不動

產怎麼送人最節稅?> 3.沒錢繳稅只好拿東西跟政府換<遺贈稅實物抵繳原則> 4.不動產如何移轉最節稅?附房貸最划算 5.把儲蓄或養老險受益人換成小孩?不妥<保險課徵贈與稅> 6.避免後代爭產的最好方式<信託基本介紹> 7.如何讓「耳」孫們還記得你?<信託vs.贈與> 8.財產移轉五大策略及工具   第四章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1.   買個不動產,政府收你萬萬稅<不動產加稅的演進與趨勢> 2. 沒算你不知,養車稅金比養房還貴<不動產相關稅捐> 3. 一生一次、一生一屋<土地增值稅> 4. 好厲害的國稅局,買賣金額瞞不過<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 5. 壓垮不動產的最後一根稻

草<房地合一稅>   附錄 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家族爭產與遺產稅案例大解析>   後記 財產轉移五大策略及工具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繳稅(Tax)和死亡(Death)。──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有一對情侶相約共享晚餐,就在兩人聊到綜合所得稅時,女方有點不太開心的問男方:「我去年年收入80萬,你的年收100萬,比我高20萬,為什麼我繳的稅反而比你多800元?」     收入多的人一定繳比較多嗎?     以上兩個人都是單純的薪資收入,年

收入100萬的男生繳了1.88萬的綜所稅,年收入80萬的女生卻繳了1.96萬。為何年收入100萬的人繳的稅反而比較少?因為年收入80萬的女生在申報綜所稅時,選擇「標準扣除額」,而年收入100萬的男生,選擇「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有什麼差別?為何會影響報稅的結果?我在後面的文章會介紹。總之,想要節省個人所得稅,最快的方法除了降低所得(但多數人不會這樣做),另一個就是增加扣除額,而增加扣除額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政府對於各項扣除額與免稅額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本書的主題:節稅的布局。     好幾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在股東會上主動表示,他今年薪水只領1元。媒體調查其他知名企業家

後發現,除了郭董,已故前台塑董事長王永慶、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等,都是不支領薪水或領非常少的薪津。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與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有錢的大老闆自願領這麼少的薪水?絕對不單只是因為他們的佛心,而是,有錢人節稅的布局。     為何要做稅務規畫?     英語的稅收(Tax)與死亡(Death)的音很接近,所以有人說:「人最怕的兩件事,就是Death&Tax!」為什麼繳稅這麼可怕,居然拿來跟死亡相比?因為幾乎沒有人喜歡繳稅,相信即使是國稅局的員工,也是如此。每個人領到月薪,就

會依照自己的收入能力來消費,很少有人會特別留意一年多後,還要額外把一部分的收入繳給政府。俗話說:「放進口袋的錢就不會想拿出來了!」     先看看有錢家庭怎麼做?     根據美國財務顧問機構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人家庭,調查他們關於財富的目標,結果為:確保退休生活無虞占84%、維持現有生活水準占81%、少付點稅占71%、建立規模可觀財產占64%、兒孫的教育準備占54%。     從上述可以發現,即使是有錢人,對於人生的財富目標與憂慮,和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他們坐擁千萬、億萬財富,仍然希望退休生活無虞、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而且一樣重視小

孩的教育發展。     許多人一定質疑,這些有錢人所賺的錢,不是三輩子都花不完嗎?怎麼還會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真相是,大多數的有錢人是企業家,對他們來說經營一個龐大的組織企業,所要面臨的風險很大,實在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連帶的他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也充滿風險意識。     關於有錢人的五項財富目標中,唯一與普通人不相同的,就是「少付點稅」。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真正賺。你存下的錢,才是你的錢。」因為精打細算的聰明人,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最大化,更進一步是追求「稅後財富最佳化」。     不懂節稅,富就不過三代     現在假設有個家庭三代同堂,第一代有財產10億

元,他們不做任何稅務布局,以臺灣目前最重要的四種稅目: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各課徵10%,以累計40%的稅負成本計算,到第二代只剩下6億,到了第三代一樣扣掉40%的稅負成本,只剩下3.6億元。 在這當中誰才是最大贏家?答案是政府。為什麼?因為第一代到第三代總共繳的稅金共6.4億元,這些都被政府拿走了。     有錢人想的跟你哪裡不一樣?     同樣根據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結果為:有價資產占41%、私有事業占25%、房地產投資占12%、主要住宅占12%、保險及年金占6%、退休帳戶占3%、股票期權占1%。     這邊要說明一下,有價資產及

私有事業的差異。假設你手中有鴻海的股票,對你來說這就是有價資產,但如果你是郭台銘,這些股票就屬於私有事業。也就是說,你持有的股票,正好是你正在經營的事業,即私有事業,其他公司的股票就應該當作有價資產。     另外,股票期權是指大公司激勵員工所發行的限制型股票。只要公司的股價上漲,員工就能有越高的獲利,即利潤共享的概念,就像以前竹科人就是靠這種股票期權成為電子新貴。     個人退休帳戶簡稱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美國政府投資輔助工作的民眾享有稅賦優惠的儲蓄帳戶。這類似臺灣的勞工退休金,顧名思義指的是勞工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退休金,在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中叫做退職所得(詳見第一章)。     從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的結果可知,有錢人的資產配置以3種類別最多:有價資產、私有事業、不動產,3種類別的金額約各占三分之一。以臺灣來說,這3種財產近幾年應該關注的相應稅務有:     1. 股票基金(有價資產):股利所得稅、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二代健保等。     2. 私人事業(所營事業股票或資本):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股利所得稅、財產交易所得稅、二代健保等。     3. 不動產: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地價稅、租賃所得稅、奢侈稅(目前停徵)、實價登錄實價課稅、豪宅稅、房地合

一稅、二代健保等。     看完有錢人的資產配置後,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又該怎麼做?我們可以從現金流動,來思考相關的稅務議題,例如:現金的流動、使用、移轉、處分與再利用等。     關於節稅,薪水族該怎麼做?     事實上,臺灣很多有錢人理財規劃的首要重點,不在於增加資產,而是先想辦法少繳稅。關於節稅,有3大心態跟讀者分享:     1. 不管收入高或低,都要了解稅法的基本規定,不讓自己合法節稅的權益睡著。   2. 多學習有錢人怎麼節稅、看看有錢人跟你有什麼不一樣。   3. 該節的稅就儘量節,不用跟政府客氣!     我這幾年當會計師,遇到最多關於節稅與報稅問題,就是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合法」

節稅。像是明明知道有列舉扣除額可以利用,卻懶得蒐集憑證,卻用最簡單的標準扣除額,讓自己白白繳稅。     還有,搞不清楚扣除額中哪些可以扣、哪些不能扣,包含植牙、美白牙齒、坐月子可以列舉扣除嗎?社團入會費、或是去廟裡捐贈香油錢,甚至安太歲、點光明燈算不算捐贈?或是到底該捐多少錢給社福機構抵稅,才不會白白繳錢給政府。     另外,若你的工作是講師或業務員,則搞不清楚自己的收入該申報執行業務所得還是薪資所得;包租公、包租婆不知該如何節稅;經常國內外飛來飛去的人沒有就源扣繳的概念;股票族常問要用個人持有股票、還是用公司持有股票比較節稅等。     接下來,當年紀漸長、小孩大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安全的

把財富傳承下去。包括太晚才開始執行分年贈與;思慮不夠長遠,以為贈與不動產一定能節稅;誤以為生前拚命把錢匯至海外,國稅局一定查不到;生重病後,才擔心自己的財產要不要繳遺產稅,甚至為了節遺產稅就隨意搬錢,亂做規劃。     還有,等買了房子之後,才知道有一生一次、一生一屋與重購退稅的優惠可以節稅;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後,到底影響我們多少……。因此本書分成4大章節,各別為大家一一解析個人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以及不動產等稅務重要規定,要用什麼策略及工具,才能有效節稅。我也在當中整理許多表格及案例,將原本繁雜難懂的稅法,透過故事來讓各位了解並應用,做好節稅的布局! 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上一節提到,扣除額分3大類,可採用「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兩者選一,另外一個就是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有6大類,包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從了解它進而妥善使用它,就可以省下一筆稅款。 1.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如果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所得,每人每年都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19年度為20萬;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萬,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例如你在2019年度的薪資所得有10萬,那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10萬,而不是20萬。另外,沒有薪資所得的人

就不能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2.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一般為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一戶上限為27萬,但規定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例如郵局存款本金在100萬以下者,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利息)及分離課稅的利息,不包括在內。 我們來推算一下,既然一戶有27萬的扣除額,以現在銀行存款利率約1%來看,一戶裡可以有多少存款利息所得,得以全數扣除而不浪費?其計算如下: 27萬÷1%=2,700萬 一戶有2,700萬以內的存款,利息所得皆可全數扣除。 3.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申報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教育學費,每人每年可扣除2.5萬,若有接受政府補助,應扣除補助金額。然而,就讀空大、空中專校及五專前3

年者不適用,因為五專的前3年相當於高中的3年,而教育學費僅准扣除就讀大專以上者。 所謂教育學費,是指按照教育主管機關規定的收費標準,於註冊時所繳交的一切費用,包括學費、雜費、學分學雜費、學分費、實習費、宿舍費等。 至於子女於國外就讀大專以上院校,是否可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的子女在國外就讀大專以上的院校,其學歷獲得教育部採認(依「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公告的參考名冊所列之大專校院),或其他經過當地國政府權責機關或外國專業團體認可的大專校院,且其學籍在學年度內為有效者,納稅義務人可以檢附教育學費繳費收據影本,或其他足資證明文件,依規定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公司總務業務委託物業管理公司統包處理可行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作者楊世駿 這樣論述:

「統一委外管理」是現代新的管理策略方法之一,市場上相關企業可透過評估後,把相關核心能力與資源做整合,並將非核心業務運用外部資源來結合彼此的核心能力與資源統整,並把公司內部較不擅長的業務或瑣碎的事務性工作統一委外管理,而傳統委外觀念著重在製造活動的委外(例如:廣告文宣、運動大會),但隨知識、資源及技術的發展迅速、市場與科技環境改變,以及企業有限資源無法完全滿足其現有營運架構所需情形之下,企業為可以保有在現有市場之競爭力,使得「專業分工」的情形越來越普遍,而不再僅限公關活動之委外管理。由相關文獻得知物業管理可概分類為:1.生活與庶務支援服務管理、2.資產管理服務及3.建築物與環境管理等三大類;而

公司總務管理大概約可分類為:1.行政庶務管理、2.安全維護、3.環境保護維護、4.設備維護等四大類。本研究以物業管理角度探討總務管理業務整合後,是否可以統一委外由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以及由總務管理立場探討其相關業務整合後,統一委外管理之可行性,而整合歸納後結果發現,總務管理業務均可以將其相關業務範圍,納入物業管理並統一發包委外,並藉由予各方面業界人士訪談後,除盼推導出有益於物業管理發展之商機與未來業務推廣方向,亦期盼提供相關業界之總務部門,對未來管理策略的擬定、組織架構的調整或提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口述生命史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作者蔡焜霖薛化元游淑如 這樣論述:

  他是《王子》、《儂儂》雜誌的創辦人,曾經負責出版百科全書、資助紅葉少棒隊出賽;他也是白色恐怖案件受難者,經歷了重病、失業、破產等種種困境;在白色恐怖平反運動與台灣民主運動中,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   這位來自清水的少年,因為太喜歡讀書的關係,變成政治案件受難者。出獄之後,他努力工作、完成學業,創辦了《王子》雜誌,卻又陷入財務困境。他的一生充滿多重起伏,遭遇的困境也和台灣的威權體制和不合理的法律規定有關,但始終以樂觀積極的精神,在困境中開展人生事業。   每逢冬季,清水就會吹起東北季風,在逆風中行走就像是他的人生寫照。人生經歷許多波折,他說自己個性懦弱又遇事衝動,不僅讓自己遭遇災難,更是

牽連不少親友。訪談中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除了平實的敘事之外,更多是對家庭、親友、人生,以及台灣的愛與關懷。即使曾經身陷困境與磨難,疑惑為何是自己遭遇這一切,但他歷經考驗的善良,依然溫柔、純粹一如少年。 本書特色   ◎蔡焜霖先生口述,薛化元教授採訪記錄,一本最令人動容的口述生命史。      ◎從愛讀書的少年到冤獄政治犯,之後創辦台灣最知名的兒童刊物,在不同行業中努力打拼。這樣的他為人仗義、心中充滿童趣,無論談到過去或未來始終充滿希望與熱情。      ◎這樣的人生路高潮起伏、充滿戲劇性,他的經歷,見證了台灣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和最光輝的人性。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陳儀深 專文

推薦   作者簡介 蔡焜霖 口述   1930年12月18日出生,台中清水人,台中一中畢業後,進入台中縣清水鎮鎮公所擔任事務員。在白色恐怖時期下,被當局指涉因為參加讀書會「非法組織」等原因,而被判決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7年,並於1951年送往綠島關押,直到1960年9月出獄。出獄後,先後於《金融徵信新聞》、寶石出版社、《東方少年》、文昌出版社、國華廣告公司、《王子》雜誌社、國泰相關企業等單位任職,期間並曾創辦《王子》雜誌、《儂儂》雜誌與編製百科全書等出版品。作為經歷台灣日治、戰後戒嚴至解嚴後時期的蔡焜霖,透過其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所涉政治冤案、獄後婚姻與工作生活、轉型正義平反活動的

參與等等之描述,除了將提供不少人對政治受難者的再認識,更重要的是也為日治與戰後臺灣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史,有了更為深切的了解。 薛化元 訪問記錄   於1959 年出生,彰化人,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歷史學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專攻台灣史、憲政史、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修訂版)》(稻鄉,2001)、《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稻禾,1992)、《『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稻鄉,1996)、《戰後台灣歷史閱覽(修訂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15)及《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合著)》(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2015)等書及單篇論文數十種。 游淑如 訪問記錄   台南永康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其碩士論文為〈台灣水利機關人事變遷之研究(1943-1960)〉,並曾於《桃園客家》(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新北好客都》(新北市客家事務局)與《桃園文獻》(桃園市文化局)等刊物上,投稿撰寫文章。 推薦序 閱讀蔡前輩的「精彩」人生 陳儀深 推薦序 與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的蔡焜霖前輩 薛化元 自序 滿心的愧疚與懺悔 第一章  來自清水的少年 一、家族與原生家庭 二、兒時記憶 三、公學校(國民學校)生

活 四、戰時氛圍 第二章  戰後大環境的試探 一、戰後初期的生活 二、中學的學習經驗 三、清水鎮公所工作情形 第三章  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一、逮捕經過 二、判決理由 三、關押情形 四、在綠島與人交往的情形 五、在綠島時的閱讀與學習經驗 六、綠島的思想改正 七、離開綠島 八、家人的心情 第四章  出獄後的經歷 一、我的婚姻 二、出獄後的求職經歷 三、淡江文理學院時期 四、國華廣告公司 五、創辦《王子》 六、與紅葉少棒的接觸 七、我對《王子》讀者的承諾 第五章  東山再起的王子 一、破產後的情況 二、我與王政雄 三、國泰人壽淡水教育中心 四、國泰建業廣告公司 五、籌劃出版「百科全書」 六

、創辦《儂儂》雜誌 七、十信/國信事件 八、再回國華廣告公司 第六章  我的人生路 一、社會運動的參與 二、我與孩子 三、我的思想體系   推薦序 閱讀蔡前輩的「精彩」人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權歷史有關的研習營、會議或紀念活動,大家習慣稱呼政治受難者為「前輩」,以後不分場合,「前輩」普遍成了政治受難者的通稱。一般人並沒有被關過,哪有什麼前輩後輩的關係?不過受難者的青春和自由在戒嚴時代被不義的體制剝奪,實在是替廣泛的台灣人受過,值得感恩,所以敬稱其為前輩,可以說是一種民間先行的轉型正義吧。   我與蔡焜霖前輩結緣是晚近幾年的事,主要是常在景美人權園區審查各種案子(包括口述

史、展覽策畫、研究案等等)的場合相遇,會議中經常受教於他,因為他博學多聞、公正體貼,並不是只憑著受難經歷而已,難怪成為主辦單位較常邀請的審查人之一。如今他自己的口述訪問紀錄終於要出版了,而且是由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同事好友薛教授主持、由修過我的課的淑如紀錄整稿,倍感親切。   蔡前輩是1930年出生於台中清水,台中一中畢業之後短暫就業,就在1950年九月被捕入獄,1960年九月從綠島「結訓」回來。他出獄後的人生算是幸運而且精彩,諸如1962年與學生時代暗戀的情人順利結婚,1966年創辦《王子》雜誌,雖因擴充太快等因素三年後遭逢財務危機、面臨破產,夫妻躲到屏東潮州幾乎要跳海尋短,但後來投身廣

告事業相當成功,曾經當上國華廣告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蔡前輩還半開玩笑說這是「名利雙收」,直到1999年三月正式退休。   不過,《王子》雜誌社聚集了不少政治受難者一起工作,因而受到警察機關關切;戒嚴時期經營一份兒童雜誌,也要受到〈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的干擾,從這個角度看,蔡前輩經歷的「兩段」人生其實也是「一段」,他都為我們做了難得的見證。   蔡前輩的判決書罪名是「省工委會台北電信局支部張添丁等案」、也就是紅帽子「匪諜案」,他告訴我們這個案子是「不斷在移送偵訊的過程中持續增加人數」,所謂同案的十幾個人他原本都不認識,其中有三位被判槍決、其餘判五至十二年不等有期徒刑、一位被判感訓。判決書

說他「參加非法組織」大概是指他高中二年級參加的讀書會讀的是左翼思想的書,而「曾為叛徒散發傳單」是根本沒有的事,只是被嚴刑逼供與承諾放人(威脅利誘)之下認的罪。   吾人為了理解戒嚴體制對政治犯的處置,很需要更多的受難者現身說法,本書所述蔡前輩的受難過程是:彰化憲兵隊→台南憲兵隊→台北東本願寺→保密局→青島東路軍法處大約三個月(1950年10月14日鍾浩東將遭槍決,希望現場難友為他唱「幌馬車之歌」,蔡前輩跟著唱了)→(軍人監獄人滿為患所以關押於)新店臨時看守所→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內湖新生總隊→從基隆坐船出發到綠島(1951年5月17日)。蔡前輩對以上的時間順序與空間描繪至為清楚,可以做為5

0年代白恐的標準案例。事實上,目前綠島新生訓導處部分牢房的復原,營舍寢室正常容納120人,超額關到140~150人時,就必須有人睡在後面水槽蓋板子上面,恰恰是蔡前輩所描述的狀況。     如今,民主化以後的台灣,轉型正義包括補償金發放、真相探求、不義遺址復原大致完成或至少有一定成果,要感謝蔡前輩等等勇於出面談論、熱心參與推動;至於威權象徵的轉型或移除,以及政治檔案開放的坑坑巴巴,都是未竟之路,前兩天新聞報導政治受難者去向執政黨要求加速「促轉條例」通過,就有看到蔡前輩的身影。我們後來者除了感恩,應該更加努力工作,才不辜負蔡前輩的犧牲和苦心。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台灣

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的蔡焜霖前輩   蔡焜霖前輩1930年出生於台中清水,1950年被與原本不相識的難友併為一案而羅織成罪。他的一生充滿了多重的起伏,既與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有相當密切的互動,遭遇的困境也常常與台灣不合理的法律規定或是威權體制有密切的關係;而他樂觀進取的精神,積極在困境中開展人生的事業,此外又長期投入白色恐怖平反運動與台灣民主運動,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歷史紀錄中,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與重要性。   蔡焜霖前輩出生時家境不錯,歷經公學校畢業之後,考進台中一中初中部及高中部,畢業之後先進入當時清水鎮鎮公所擔任事務員,其後由於之前曾經參加讀書會等因素,被指控涉入「台灣省工委會台北電

信局支部張添丁等人案」,而於1950年9月10日在清水被捕,軍法判決有期徒刑十年,再於1951年被送往綠島,直到1960年9月出獄。對於所涉的案件同案的相關人士,蔡焜霖前輩在受難之前與他們並不認識,是典型羅織製造的政治事件。歷經在綠島的苦難之後,蔡焜霖前輩出獄後,經由其老師(岳父楊明發)的鼓勵,與青梅竹馬的夫人楊璧如女士重新取得聯繫,並且結婚共組家庭。另一方面,他也繼續尋求進修的機會,先後考入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及淡江文理學院。其中考上台北師專之後,由於誠實陳述過去白色恐怖的經歷,而被迫退學,因而在淡江完成西洋文學系法文組的學業,原本即具備中、日、英文的多元語言能力,此後更為豐富。   

 而在社會歷練方面,蔡焜霖前輩除短暫於《金融徵信新聞》工作之外,也與出版廣告業結緣甚早。在廣告業方面,他早年即在國華廣告服務;另外從事漫畫文學方面的工作,最後自己創立《王子》雜誌,在當時台灣兒童少年文學的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後在《王子》雜誌不幸遭到天災肆虐,停業之後,再赴國泰集團服務,先在保險部門的員工訓練中心服務,得到蔡萬春、蔡辰男父子的賞識,後來負責百科全書及《儂儂》雜誌等業務,在台灣百科全書的翻譯、編撰、出版或是婦女雜誌方面都開風氣之先。   由於當時台灣的票據制度與其他先進國家不同,只要支票不能兌現,無論有無犯意,根據「票據法」,直接課以刑罰。因此之前《王子》雜誌社的債務,也讓蔡

焜霖前輩感到相當困擾,幸好得到蔡萬春的協助,先繳交罰金而免於牢獄之災,再用薪資無息分期償還的方式,解決此一票據的問題。其後又因為蔡辰洲、蔡辰男兄弟試圖衝破國民黨當局所限制的政經體制(如蔡辰洲集結「十三兄弟」立委進行全島性的串聯、蔡辰男則蒐購華僑銀行的股權,並曾一度掌握經營權)。而在蔣經國主導打壓不馴服的本土財團之時空脈絡下,原本蔡辰洲因「十信事件」導致其旗下事業整體崩盤,再順勢打壓蔡辰男主導的國泰信託集團,造成國泰信託的擠兌,導致國信集團下各公司全部宣布破產。而蔡焜霖前輩由於擔任國泰信託集團下百科文化事業公司的負責人,因而在公司貸款方面成為連帶保證人,受此牽連,直到陳水扁執政期間,由於慶豐銀行

(三陽集團接手國泰信託而成立)管理人換人,他甚至曾一度被凍結全部資產。幸好在親友們協助之下,再由蔡辰男解決原本由蔡焜霖前輩擔任保證人的公司貸款債務,才告一段落。從這樣脈絡中,我們可以發現蔡焜霖前輩此一人生經歷,實在與   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脈絡密切相關。   透過這本訪問紀錄的出版,期待可以與讀者共同見證白色恐怖期間人權遭到迫害的相關事例之外,並可以了解政治犯出獄以後由於過去的經歷,在求職、求學中所遭到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可以見證蔡焜霖前輩如何突破當時的困境,積極地開創人生,並在白色恐怖平反運動及台灣目前爭取政治主體性的過程中努力不懈的身影。十分幸運地,我和游淑如這

幾年有機會和蔡焜霖前輩密切互動,而有這本訪問紀錄的構想。感謝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協助,使這本訪問紀錄順利完成,也感謝玉山社出版公司願意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推廣。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 序 滿心的愧疚與懺悔   首次有直接機會結識素所敬仰的薛化元教授,大約是五、六年前,國家人權博物籌備處一次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審查會議的場合。當時一見到我,薛教授就自我介紹說他是看《王子》雜誌長大的。《王子》雜誌創刊於一九六六年底,主要讀者對象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童,照理應該是當年剛屆滿十歲的蔡英文總統那個世代的小朋友才是《王子》的主要讀者。而薛教授那時還幼小,頂多才要上小學的年齡。看我滿

臉存疑,薛教授順口講了一大段〈杜子春〉的故事情節,那正是當年《王子》雜誌依據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改繪成的圖畫故事。   從此對薛教授有特別的親近感,且多次接受他的訪談。雖然我推說早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已對我做過詳盡訪談且登載於《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一書中。然而還是拗不過薛教授的熱心勸說,要對我出獄後的種種際遇做更仔細的敘述。於是斷斷續續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接受了訪談,以為只是作為從前所做口述的補遺之用,從來沒有想到它終要印成書籍出版。   初聞口述訪問紀錄要編彙成書附梓,著實讓我驚慌。因心想個人白色恐怖際遇,緣自17歲高中二年級時期的讀書會,而被逮捕判刑送到綠島新生訓導

處服刑十年,也不像好多可敬前輩那樣有什麼英勇感人的故事可談。至於出獄後的人生旅程更是跌跌撞撞。由於自己個性懦弱又遇事衝動成性,結果越關心我且給我提供援助越多的人,反而受我牽累越多。每當深夜輾轉難眠反省種種往事之際,想到這位或那位受到我牽累的親人、老師、或朋友,又想往事已難挽回,對他們所造成危害也已不可挽救之際,我實在無法原諒自己,卻也苦苦找不到贖罪的方途。   據研究運動傷害學者的調查分析,比較容易受傷者有其心理因素—如遇事逃避(behavioral disengagement)以及自責心(self-blame)較高,且自尊與自信心(self-esteem)較低者。我就讀清水公學校時吊單槓摔

下來跌斷了左手臂,剛上台中一中玩棒球時跑壘滑倒又跌斷了右手臂,其他每次跟小玩伴玩耍,甚或自己一個人在自家門口玩泥巴,都常常會擦傷這裡、砍傷那邊,害得父母兄姐得隨時提心吊膽細心呵護。及長涉白色恐怖事件被捕更驚動了全家,而出獄後也挫折連連—失業、重病住院、破產、坐牢等等,人家一輩子也難得遭遇一次的災難,我全部遭受,然而自己受苦事小,因此使親人受累,那才是我畢生的愧疚與痛苦。   口述訪問紀錄成書出版之議如今既已無法挽回,只能衷心懇求各位可能的讀者,請多涵諒我個人因性格上缺陷所導致的糗事連連,並繼續賜予鞭撻與指教。全文如有語無倫次或前後矛盾的地方,也請諒解那是不同場合在自己沒有心理準備下接受訪談所

致而賜予寬恕,這是懦弱一生卻享盡眾多貴人恩惠者衷心卑微的願望。   蔡焜霖  2017年11月16日 第四章 出獄後的經歷 一、我的婚姻我認識我妻子楊璧如一家人,是從我讀清水幼稚園開始,妻子的媽媽盧素貞女士是我幼稚園老師,她就讀台中高女,當年的學生都是日本人居多,其中台灣人只有三名,她就是其中一名。我的岳父叫作楊明發,他在公學校畢業後讀台北師範,師範畢業後再續讀一年演習科,他後來成為我五年級及六年級時的老師。上課期間,他觀察到我的眼睛狀況並不好,所以還帶我到台中市區的宮原眼科檢查一番,也是他發現我近視,我才開始了戴眼鏡的人生。我一直認為楊明發老師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雖然嚴格,但他每天都會免費幫

學生補習為學生們著想。也由於他的鞭策管教,那一年清水南國民學校考上台中一中的學生共有八位,其中就有我和我妻子的哥哥,升學率算是相當的高的。妻子的哥哥楊坤生,我們從清水公學校(清水南國民學校)、台中一中就是同學,總共當了十二年的同學。 當時讀台中一中時,有一陣子我是坐火車通學,而我妻子的哥哥是住在台中的宿舍,至於她是彰化女中的學生,也是每天必須坐火車去彰化讀書,有時候我們會在車站碰到面,如果她家裡或是她哥哥有什麼要交代的話都是由我來傳話。每次我們碰面講話的時候,我都羞答答的紅著臉,旁邊的同學看了都在唱歌嘲笑我。總之從幼稚園就認識了她,再加上這些層層淵源使我更加認識她,而漸漸埋下暗戀的種子,後來我

妻子的堂兄楊景隆因為有看過我的日記,而知道我喜歡他堂妹,因此一直鼓吹我寫信,也自告奮勇的要幫我傳遞信件,不過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但我還是不敢對她表白。就這樣維持著純純的單戀,直到我被逮捕,一段青春少年的美夢並未完成。之後,我也只能在綠島的山上和海邊唱歌寄深情,當時最愛哼的歌就是〈歸來吧蘇連多〉,儘管她聽不到,但就隨著歌聲的悠揚,似乎也能稍微平復我那熱烈卻禁閉的情感。

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法探討少子化衝擊下 台灣補教業服務品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信託員工宿舍的問題,作者陳明昌 這樣論述:

近幾年台灣實施多元化教育,國中生面臨更巨大的升學壓力,且在升學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及進入理想學校的管道,除了學校的正規教育之外,下課到補習班完成課後輔導亦是主要選擇。因此補習班所提供的服務,不再只是針對課程內容進行授課,而是提供更高規格的服務品質,如客製化、因材施教、軟硬體設備提升等。再者,受到少子化的衝擊,補習班所面臨的困境乃是學生量的不足、市場經濟被瓜分的窘境。但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台灣地區的補習班家數,在近十年的立案數量卻不減反增。有鑑於此,補習班除了開發新客源外,更要鞏固現有客群,提供顧客所需的服務,並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品質,以避免顧客流失,方能在眾多補習班中脫穎而出。

本研究採用品質機能展開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及PZB理論來建構家長所期待及業者應提供之服務品質,揭示兩者間的落差,以增加補教業的服務品質及競爭力。應用QFD及PZB服務品質模式之概念,以SERVQUAL量表衡量其服務品質,將家長需求及補習班應提供的服務,逐一說明呈現,提供有別於傳統服務品質及顧客滿意度研究的觀點,以QFD來驗證現況補教業者之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適用性,亦可做為補習班經營者進行服務品質定位及管理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