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濟陽高穗寫的 這樣吃,癌細胞消失的最強飲食法【完全實踐版】:打造不生病體質的超級菜單 和乳癌多專科治療團隊的 一本讀通乳癌(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照不照,有關係:乳癌放射治療 - 臺中慈濟醫院也說明:若您是原位癌或第一、二期乳癌的病友,在接受部分乳房切除術之後,為了讓治療的效果和「乳房全切除」相同並降低復發的機率,在術後的化學治療完成之後(若有需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境好出版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張永源所指導 周芷嫻的 乳癌病患存活預後因子之探討-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2009),提出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乳癌、存活分析、Cox比例危害模式、預後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高啟雯所指導 朱陳璟萱的 乳癌患者術後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與憂鬱之相關性探討 (2009),提出因為有 乳癌手術婦女、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憂鬱的重點而找出了 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乳腺導管原位癌 - 维基百科則補充: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簡稱DCIS) ,也称为乳腺管原位癌或乳管內原位癌,是發生在乳房的癌前(pre-cancerous)病變或非侵袭性癌症。DCIS在乳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樣吃,癌細胞消失的最強飲食法【完全實踐版】:打造不生病體質的超級菜單

為了解決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作者濟陽高穗 這樣論述:

行醫逾40年,動過4000台以上的癌症手術, 抗癌權威濟陽高穗醫師全心投入研究出「抑制體內癌細胞」的超級飲食法, 經實證仍有高達60%以上的痊癒機率 濟陽式6大抗癌飲食法則 × 7大階段飲食療法 × 75道阻斷癌細胞的超強食譜, 即使癌細胞轉移、癌症復發、癌症末期,仍可能看到奇蹟式的治癒!   傳統療法為求徹底殺掉癌細胞,治療同時也會傷害健康的細胞。濟陽式抗癌飲食療法強調營養和代謝,幫助患者從根本上提升被癌細胞打趴的免疫力,並阻斷癌症喜歡的營養成分,最好的抗癌對策其實就在每日的三餐中。   【濟陽式抗癌飲食療法的6大基本法則】   本書以此原則搭配出可以天天吃,並能靈活運用的實踐食譜,

從改變味覺開始,用每日的餐桌料理為健康努力。   ☉法則1.從減鹽開始降低罹癌風險   ☉法則2.不吃紅肉,讓你遠離壞細胞   ☉法則3.大量飲用抗癌祕密武器──蔬果汁   ☉法則4.未精製的主食能有效抑制癌細胞   ☉法則5 .攝取6大優質食材,有效提升免疫力   ☉法則6 .減少用油量,並善用好油   【消除癌細胞的最強飲食法】   ■最強飲食法(蔬果汁)×14──每天至少要喝1.5至2公升用新鮮蔬菜、水果打的蔬果汁。   ☉高麗菜&芹菜&蘋果&檸檬──沒有芹菜的菜味,非常順口!   ☉花椰菜&蘋果&葡萄柚──清淡爽口的酸味令人欲罷不能!   ☉

嫩菠菜&小黃瓜&葡萄柚&鳳梨──看起來綠綠的,可是一點也不澀!   ■最強飲食法(主菜)×16──濟陽式抗癌飲食療法限制了肉(牛、豬)及鹽分的攝取,但也不用擔心「沒有味道」,即使限制了肉及鹽分的攝取,也美味又份量十足的菜單。   ☉豆腐排佐醬料──薑味十分清爽的日式漢堡排   ☉芝麻味噌炒青椒油豆腐──可以享受到青椒口感的佳肴!   ☉水煮青菜豆腐佐檸檬柑橘醋湯──檸檬清爽的風味令人印象深刻。   ■最強飲食法(配菜)×15──配菜最適合用來補足光靠主菜還不夠的食材。以下為各位介紹使用大量蔬菜,包括海藻及根莖類蔬菜等有益食材,且鹽分控制得宜的菜單。   ☉香蒜蕈菇─

─香蒜風味令人印象深刻,又能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菠菜沙拉佐洋蔥沙拉醬──美味的洋蔥沙拉既好吃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蜂蜜檸檬煮地瓜──酸酸甜甜的美味低鹽涼拌菜   ■最強飲食法(湯品)×15──湯品是對提高體溫、增強免疫力很有幫助的菜單,但喝湯很容易攝取過多的鹽分,只要巧妙運用辣椒等香料或大蒜、生薑等佐料,即使味道清淡也好喝。   ☉根莖類味噌湯──富含膳食纖維的招牌味噌湯   ☉香蒜花椰菜蘑菇湯──滿滿的花椰菜是有助於抗癌的食材   ☉南瓜油豆腐味噌湯──吃起來很有飽足感的「可以吃的湯」   【不同階段的飲食療法】   依目的不同,要預防、治療,或是避免復發,實行上「鹽分或肉類要嚴格

限制到什麼地步?」「要喝多少蔬果汁?」當然也不一樣。本書將依癌症的七個階段「預防癌症期」「發現癌症時」「手術前(已經決定好手術日的等待期間)」「術後的恢復期」「使用抗癌藥物時」「之後的維持期」「避免復發」,此處依病情嚴重程度區分,提出具體說明執行飲食療法的重點。   【末期患者實踐濟陽式抗癌飲食的驚人實證】   實行濟陽式抗癌飲食的500多名患者中,有超過300人獲得改善!   書中並收錄其中15個案例在實施飲食療法前後的奇蹟式變化。   ◎10公分的肺部腫瘤與多處的病灶僅兩個半月幾乎消失殆盡(49歲,T.H女士)   ◎因多發性肺癌遭醫生宣判只能再活一年,但一年後癌細胞消失了(52歲,H.

H先生)   ◎原本胃癌轉移到肝臟並多處蔓延的癌細胞都消失了(66歲,I.N先生)   ◎受到癌細胞侵蝕的脊椎重獲新生,終於能正常走路了(61歲, K.S女士)   ◎蔓延整個腹膜的巨大病灶在半年內消失得一乾二淨(71歲,M.E女士)   ◎直腸擴散到肝臟的癌細胞在十個月後消失了,竟然還能動手術根治(38歲,O.K女士)   ◎轉移到肝臟的巨大腫瘤奇蹟似縮小,遠活過醫生宣告的剩餘壽命(70歲,W.K先生)   ◎胰臟癌和多達五十個肝轉移,在實施飲食療法後幾乎全都消失(75歲,S.Y女士)   ◎從胰臟轉移到肝臟的腫瘤在兩年後消失了,原位癌也大幅度縮小(67歲,K.N先生)   ◎多處轉移、捲土

重來的惡性淋巴瘤,進行一年飲食療法就全好了(75歲,M.K女士)   ◎從脖子轉移到鎖骨、胸部、大腿的癌細胞兩年後消失,且沒有復發(55歲,I.K女士)   ◎PSA指數高達3500 ng/ml的攝護腺癌奇蹟改善,骨轉移也消失了(66歲,K.K先生)   ◎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正常化,連轉移的病灶也消失了(60歲,I.S先生)   ◎乳癌手術十年後,原本復發轉移到肺、骨、腦的癌細胞完全消失了(53歲,M.M女士)   ◎轉移至腦部,用放射線也治不好的癌細胞在兩年後消失了(50歲,K.F女士) 本書特色   ★濟陽式抗癌飲食療法集大成之作,從理論及實踐手法完全解析。   ★完整收錄一日三餐從

蔬果汁、配菜、主菜到湯品的實作食譜。   ★搭配不同階段的飲食指南,從防癌、抗癌到不再復發,從此邁向不生病的人生。 日本亞馬遜讀者五星推薦   「原本我總是在便利商店打發三餐,買了這本書後,徹底改變了我的飲食習慣,自從開始飲用蔬菜汁後,我不再需要20年來每天都要服用的胃藥,也把我從持續了30年的花粉症中解放。這讓我有信心可以活得更久,除了衷心感謝,我也向更多朋友介紹這本書。」  

乳癌病患存活預後因子之探討-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作者周芷嫻 這樣論述:

目的:主要探討乳癌病患接受治療後影響其復發與死亡的預後因子。方法:利用回溯性方式,收集某區域教學醫院外科部2000年1月到2007年12月新診斷為乳癌之病歷資料,追蹤至2008年12月,納入第Ⅰ期-第Ⅲ期的乳癌病患,有效樣本數共418位,病患的相關資料來自於病理切片報告、臨床紀錄。統計方法使用Kaplan-Meier來估計存活率與無復發率,並進一步採用log-rank檢定各存活曲線間是否有達顯著差異。同時透過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或time- dependent covariates的Cox regression model探討影響乳癌病患復發與死亡之預

後因子。結果:病患平均年齡中位數為50歲,5年無復發率及整體存活率,分別為79%與87%。單變量分析:腫瘤分期、腫瘤大小、腋下淋巴結轉移顆數、組織分化程度、細胞核分化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的侵犯、合併治療方式與復發率有達到顯著性差異;腫瘤期別、腫瘤大小、腋下淋巴結轉移個數、組織分化程度、細胞核分化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的侵犯、PR狀態、合併治療方式與死亡率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多變量分析:控制其他變項下,每增加一顆淋巴結轉移個數,復發機率就增加7%;控制其他變項下,第Ⅲ期是第Ⅰ或Ⅱ期死亡機率的22.97倍,此外,在控制其他變項之下,每增加1顆淋巴結轉移顆數,死亡機率就增加7%。PR狀態方面,在控制其他變項

之下,陰性是陽性死亡機率的8.97倍,另外,組織分化程度方面,在控制其他變項下,Grade Ⅲ是GradeⅠorⅡ死亡機率的3.18倍。合併治療方面,在控制其他變項下,手術加上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治療且腫瘤分期為第Ⅲ期是手術加上化學治療且腫瘤為第ⅠorⅡ期死亡機率的1.41倍。結論:腋下淋巴結轉移顆數視為可強烈預測復發機率,此外,腋下淋巴結轉移顆數、組織分化程度、PR狀態、腫瘤分期、合併治療方式與腫瘤分期交互作用項,這些共變量(預後因子)是可顯著預測死亡機率。

一本讀通乳癌(增訂版)

為了解決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作者乳癌多專科治療團隊 這樣論述:

最專業的知識、最溫暖的支持 一路陪妳度過抗癌歷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陳啟明醫師總策劃,   集結乳癌多專科團隊12科、50位專家智慧,   教妳早期發現、循序漸進妥善治療與照護、調適身心與癌共存   .如果妳已超過45歲,本書可以教妳自我檢查及定期篩檢,減少乳癌的威脅   .如果妳正在對抗乳癌,本書可以帶妳掌握乳癌分類和分期,認識最新治療趨勢及照護重點,讓妳不再盲目應戰。   .如果妳已經結束治療,本書可以協助妳及家人調適生活及心理,學習與癌共存。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的首位,平均每46.6分鐘就新增一位乳癌病友,每年有超過一萬餘名女性受到乳癌的威脅,害怕失去乳房、甚至失去生命。事實

上,現在因為有乳房攝影、超音波檢查,很多病人因為篩檢發現早期的乳癌,整體而言,零期到第四期的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十年存活率也接近八成,60%以上都可以把乳房保留下來。   本書作者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與乳癌多專科治療團隊,以其陪伴上千位病人走過癌症低谷的專業經驗,強調對乳癌要有正確的瞭解、相信醫院和醫師、與醫師充分配合,才能提高成功抗癌的機率,也能消除不安與焦慮,協助病人做好更有效率的術前準備、更完整的術後照護,提供安心的全方位醫療照護。 本書特色   *專業:最堅強的專家團隊陣容—和信治癌中心陳啟明副院長及乳癌治療團隊,提供最詳細專業的知識   *簡單:清楚明瞭的圖表步

驟解說,循序漸進地介紹乳癌的診療、手術方式與預後照護   *從病人的角度看治療:   (1)    重點摘要:幫助妳在一分鐘內抓到重點   (2)    小辭典:針對專有名詞說明解釋   (3)    小提醒:教妳在不同的時間點,問對問題   (4)    Q&A:配合主題,針對問題解答,提出適切的治療建議   *與癌共存:提供治療後的調適方法以及最符合需求的資源,讓乳癌後人生自在美好 名人推薦   「結識啓明35年,深知他為人認真踏實,治學嚴謹負責,多年浸淫一般外科、消化系統外科、腫瘤外科、乳房外科,真正做到視病如親,而且溫和耐心、態度沈穩,能適時撫慰病人忐忑的心情。累積40餘年的經

驗,基於悲天憫人的胸懷,啓明與其團隊凝聚多年的功力再濃縮整理成書。希望以深入淺出方式分享智慧,期盼眾人健康樂觀,如有病灶即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坐享快樂人生。」——陳冲(財團法人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監事)   「陳醫師所帶領的乳癌醫療團隊,在術前術後皆對病人的治療計畫做周全的思考,並按部就班的執行。為了終結乳癌的願景,陳醫師總是熱心地提出寶貴經驗和見解。今天很高興看到陳醫師將他累積40年的乳癌防治經驗書寫成冊,涵蓋乳癌的診斷、治療、照護、調適和資源介紹,內容豐富完整,文字淺顯易懂,本書適合做為民眾抗癌的葵花寶典,也可以供醫療相關專業人士參考。」——游麗惠(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  

作者簡介 陳啟明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身為和信治癌中心治療乳癌的第一把交椅,陳啟明副院長,至今每週還有10台刀、兩個門診,每次門診都超過50位病人;許多病人不惜從中南部,甚至從國外到和信醫院找他開刀,除了他個人精準的開刀技術,及面對病人的溫和及耐心,和信完整的乳癌全人照護團隊也加分不少。   除了總是站在癌友角度看事情,理性分析病情後,給予病友最平實、溫暖的指引外,因為乳癌的高存活率,他更鼓勵病友做完治療,放下對癌症的執念,讓自己重啟第二人生。   專科:一般外科、乳房外科   經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外科部碩學主治醫師、陽明大學兼任外科臨床教授、美國耶魯大學臨床研究員、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腫瘤外科、乳房外科、消化系外科、一般外科   信念:做一個「內外兼修」、「全人思考」的外科醫師   原則:病人只要來看門診,當研判必須開刀,就絕對不會讓病人等超過一個禮拜,而會趕快安排手術,讓病人解除病痛。   團隊:   一般內科(乳癌追蹤、篩檢)  毛蓓領、許滎鑠、陳詩蘋、朱晨昕、鄧秀琴、王郁苓   一般外科(乳房外科)  陳啟明、余本隆、程宗彥、林忠葦、蔡紫蓉、魏宏光、李直隽、郭正明、陳瑩盈   血液腫瘤科    褚乃銘、劉美瑾、鍾奇峰、林子軒、陳竹筠、陳鵬宇、鄭小湘   身心科    林帛賢、侯懿真心理師   放射診斷科    林

寬仁、趙婉純、蔡宛蓁   放射腫瘤科    簡哲民、鄭鴻鈞、蔡玉真、黃奎綱、劉名浚   核子醫學科    黃玉儀   病理檢驗部    曹美華、莊璦瑛、沈科宏、劉宜欣   骨科  黃麟智   麻醉科    黎乃良   復健科    彭薏雯、王郁苓   護理部   乳癌個案管理師  畢耀齡、范瑞霞、劉淑慧、柯彤怡、魏涵茜、王素英   乳癌進階護理師  謝幸娟、游雅文、盧怡如   秘書  洪逸蓁   一、基本篇 第一章  認識你的乳房 第二章  認識乳癌 二、診斷篇 第三章  乳癌的診斷方式 第四章  乳癌的分類與分期 三、治療篇 第五章  乳癌治療方案 第六章  手術治療 第七章  化學

治療 第八章  標靶治療 第九章  放射線治療 第十章  荷爾蒙治療 第十一章  治療後的追蹤 第十二章  復發轉移的治療 四、調適篇 第十三章  飲食上的調適 第十四章  生活上的調適 第十五章  心理上的調適 第十六章  照顧者的調適 五、資源篇 第十七章  有用的相關資源   自序 多科整合治療方式,乳癌不再是不治之症   個人從事乳癌的外科臨床工作已超過半個甲子,正好見證乳癌防治的進展。   在 1970 到 1980 年代,乳癌的診斷主要靠外科醫生的雙手。病人摸到乳房腫塊來看醫生,醫生靠臨床經驗,懷疑是乳癌就收病人住院,安排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切除部分腫塊送冷凍切片檢查。

病理醫生確定是乳癌後,外科醫生即執行唯一的手術方式,即改良型乳房根除術(切除整個乳房及同側腋下淋巴結,但保留胸部肌肉),因此病人進手術室之前並不知道乳房是否會被切除。1984年我在耶魯大學進修,那個時候臨床試驗已證實乳房保留手術(只切除腫塊及邊緣正常組織)及放射治療可以取代乳房根除術,用在早期(腫塊小於二公分及沒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病人,從此以後乳房切除就不是治療乳癌的唯一選項。之後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檢查被廣泛運用,因此發現許多摸不到的腫塊,更多病人的乳房因為早期發現而被保留下來。近年來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更取代傳統的淋巴結擴清術,免除病人後來發生手臂淋巴水腫的困擾。   現階段治療乳癌採取多科

整合方式,手術愈做愈小,輔之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整體治療的效果非常好,所有的病人,零期到第四期的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十年存活率也接近八成。一般來說病人術前不怕麻醉,不怕開刀,就怕化學治療。我經常告訴病人,短時間的不舒服,換取長期的存活,忍耐一下就海濶天空。   2016年7月1日開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提供乳癌亞型基因檢測,對早期乳癌病人提供復發機率檢測,能讓某些病人因此可免除化學治療。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成立於 1990 年,25年以來超過一萬個病人在這裡治療,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帶給一般民眾及病人基本的乳癌教戰手則。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這樣乳癌也能像感

冒一樣,事過境遷只留下局部小小的疤痕,反而更提醒大家注意身體,保持健康。   本書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乳癌團隊成員協力創作而成,臨床研究室林燕君小姐及洪振芳先生適時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鄭春秋小姐及于素英小姐反覆修潤,並由洪逸蓁小姐任總策劃人與康健雜誌出版編輯群多次溝通協調得以完成,在此一併致謝。   乳癌的治療方案重點摘要●    乳癌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其他還有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局部性的放射治療為輔。●    治療方案的選擇與乳癌的期別、及荷爾蒙接受體和HER2呈現陽性或陰性有關,目前已有一套完整的治療準則。若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可做荷爾蒙治療,若HER2呈陽性則可

使用標靶治療。●    即使期別相同,仍可能因病人個別的年齡、身體及營養狀況、疾病史等因素而會有不同治療方案。醫師如何決定治療方案?因乳癌的治療過程是經過許多專科團隊成員參與討論後所制定,為了能有共同的原則,醫界已依據無數的研究及臨床經驗,針對各種乳癌擬訂一套完整的治療指引,這個指引乃是依據乳癌的分期及基因分類等做考量,有了這樣的治療指引,讓病人的治療更有保障。而要依治療指引來擬定治療方案,首先就必需要有正確的病理切片及相關的檢查報告。雖然各醫院的治療指引可能略有一些些差異,但原則是一樣的,主要是依據乳癌的病理分期來決定治療方案,所以,病人應對自己的病理報告有所瞭解,才能與醫師做更好的溝通。知

道期別後,可以知道可能的治療方案嗎?乳癌的治療方法有局部及全身性兩種主要治療方式:其中手術和放射治療是針對局部病灶做治療,其它則為全身性的治療。手術治療是乳癌最主要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放射治療都是屬於輔助治療;所以同一期別的病人治療方式大致相同,除非是因個人年齡、體力等因素需要而做調整。乳癌的治療指引只是一個共通的原則,實際的治療方案還是需要和醫師好好討論。● 原位癌的治療•    乳管原位癌:會依據病理顯微鏡報告中,手術邊緣到腫瘤的距離及VNPI預後指數,來決定是否手術已將病灶局部切除乾淨、或是必須做全乳切除及前哨淋巴結摘除,再決定是否需要搭配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 

   乳小葉原位癌:一般不需治療,但仍視為乳癌的高危險群之一,需要定期追蹤。小辭典Van Nuys 預後指數(Van Nuys Prognostic Index;VNPI)是一個用來評估預後的指數,總分為12分,評估4項:年齡、腫瘤大小、顯微鏡下標本邊緣至腫瘤之距離、以及病理分化。其中病理分化包含細胞核的分化以及有無組織壞死。

乳癌患者術後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與憂鬱之相關性探討

為了解決乳癌原位癌復發機率的問題,作者朱陳璟萱 這樣論述:

為了增加存活率及預防疾病的復發,乳癌婦女必須承受長期治療與追蹤檢查等壓力,因此產生了許多身體、心理、社會困擾及負向的情緒反應,加上手術治療與其他輔助治療所造成的身體心像改變,更易使病患有憂鬱症狀的產生,國外的研究顯示,高達45%的癌症病患會出現情緒困擾,25%患有憂鬱症,進而造成生活上負面的影響。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乳癌患者術後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與憂鬱之相關性,並尋求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為一描述性相關性研究,採用橫斷式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於北部某醫學中心乳症外科門診,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收案,研究工具包括:社會支持調查問卷、身體心像量表、台灣版安德森症狀量表、疾病不確定感量表、第二版貝氏憂鬱

量表。完成有效問卷150份,所得資料以SPSS17.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複迴歸。所獲得結果歸納如下:一、 人口學屬性中,年齡與身體心像呈負相關;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其自覺身體心像改變程度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二、 疾病屬性中,症狀困擾與身體心像改變呈正相關;不同腫瘤分期的患者其自覺身體心像改變程度有顯著差異。三、 疾病屬性有中,症狀困擾與疾病不確定感呈正相關;不同腫瘤分期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程度有顯著差異。四、 不同腫瘤分期、不同罹病時間之患者的憂鬱程度有顯著差異。五、 社會支持與疾病不確定感及憂鬱呈負相關。六、 症狀困擾、

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與憂鬱呈正相關。七、 身體心像的重要相關因素為症狀困擾、年齡,共可解釋38.4%的變異量:其中,症狀困擾為身體心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可解釋30.6%的總變異量。八、 疾病不確定感的重要相關因素為症狀困擾、社會支持,共可解釋25.4%的變異量:其中,症狀困擾為及並不確定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可解釋20.3%的總變異量。九、 憂鬱的重要相關因素為症狀困擾、身體心像及疾病不確定感,共可解釋65.4%的變異量:其中,症狀困擾為憂鬱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可解釋55.8%的總變異量。本研究發現乳癌術後患者身體心像、疾病不確定感與憂鬱確實存在相關性,因此期望藉由此研究,提供護理人員的在

職教育或學校養成教育以及臨床醫護人員照護乳癌術後患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