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idia寫的 越痛快花錢,越能把錢留下來:不想降低欲望,還想實現未來?你只需要三個帳戶(附ABC帳戶手冊) 和海青,溫拿的 保險法題型破解(10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所得扣繳作業 - NCKU, 成功大學-財務處出納組也說明:公提補充保費. • 自提補充保費. 扣繳作業. • 扣繳制度、目的、流程 ... 2、代扣稅款之日起10日內 ... 起扣點. 租賃所得. 51. ◎ 房屋出租(需提供房屋稅籍編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學稔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陳亮樺的 全民健康保險強制納保與保險費收繳爭議之法律問題探討 (2020),提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民健保、強制納保、停復保制度、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陳汶津所指導 陳勁帆的 跨境電商課徵營業稅之探討-以數位平台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勞務、營業稅、Uber的重點而找出了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存股領利息被扣二代健保?二代健保跟股利的關係?存股族則補充:值得注意的是, 二代健保起扣點為2萬元,因此「單次」給付金額未超過新臺幣2萬元就免扣補充保費 ,這也是接下來如果要領取股利、利息,可以避免被課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越痛快花錢,越能把錢留下來:不想降低欲望,還想實現未來?你只需要三個帳戶(附ABC帳戶手冊)

為了解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作者Lidia 這樣論述:

★隨書附贈痛快花錢ABC規劃手冊,治癒理財找不到方法的你! ★股魚、零雜物Phyllis、小吳醫生、廖承中、鄭傳崙大力推薦!   想痛快花錢?請先停止兩件事:用忍耐存錢&憑感覺花錢   你總是以克制、忍耐的心態在存錢理財,然後三不五時就消費大爆發?這樣做,會讓你的理財之路坑坑疤疤!   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得讓身體自然養成習慣,才不會逆人性。暢銷書《原子習慣》提到,想讓大腦改變,先以「獎賞」的方式讓自己滿足,才能持之以恆,而痛快花錢則是其一!   本書要教你每個人都能簡單上手的ABC帳戶法,先讓每一分錢都自動流對帳戶後,剩下的就能開心花光!這是一套順著人性的方法,不僅能有意識控管錢,還能大大

降低消費的罪惡感!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   我是財務建築師Lidia,我曾為上千人進行財務規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上班族。我發現大家的焦慮都大同小異:到底我這輩子還要賺多少錢才夠?   從30歲到50歲,大部分人會迎來人生重要階段: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健康問題;也有人會想轉換工作或者創業等。   在這些階段,每一個環節都要錢,並且環環相扣,一旦面臨比較大的風險,這看似幸福的日常,就會出現天崩地裂的塌陷。單身時,還能拆東牆補西牆;有了家人,這焦慮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我的學員問我:有沒有可能,永遠把這個焦慮放下?   可以的。只要你願意把ABC三帳戶系統化整理起來。   自

此之後,你的財務管理自成系統,可以自動化地運轉,幾乎不用花費太多時間維持運作,只要負責痛快花錢、偶爾看看理財帳戶就好。   我很老實的告訴你,ABC帳戶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人性就是如此:若沒搞懂為何而戰,絕對無法持久。   本書把為何做寫清楚,讓你學會思考錢和人生的關連。財務整理的終點從來不是獲得多少錢,不是財務自由,而是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這本書適合誰】 ‧結婚生子後,家裡成員增加,開始擔心未來的財務狀況 ‧支出管理沒有章法: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 ‧被人家建議「最好做點投資」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想像不太出來退休要存多少錢 ‧突然有一筆收入,在想該如何運用的

人 【各界推薦】 Phyllis/暢銷書《零雜物》作者、金錢整理課程講師 小吳醫師/人生CEO私塾創辦、斜槓醫生、暢銷作家 股魚/暢銷財經作家 廖承中/俬儲空間迷你倉、比特空間加密貨幣礦場、Bitaverse NFT創辦人 鄭傳崙/投資顧問、暢銷作家 【自序】 以前覺得「錢夠用就好」, 後來才發現,我根本沒概念「夠用的錢」是多少?   嗨,我是財務建築師Lidia顏菁羚。平常忙上課和諮詢,與我互動的學員很多,最常問我的問題便是:「菁羚老師,你跟先生都不用上班的嗎?你們財務自由了嗎?」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幾年前,我們自己也是焦頭爛額的上班族,薪水雖然高,但身體沒顧好,壓力非常大,孩子也都

照顧不到,人生就像陀螺一樣一直轉個不停,錢雖然賺到了,但永遠留不住。   我41歲,就我這個世代而言,我的資產加上通膨調整後,還不到我們父母輩在同年紀時的一半收入。再加上付不完學貸、房貸和車貸,剛入社會或者結婚後的我們,光是清償債務,就要花好幾年,更別說真正開始存錢。   也就不難理解,如果再照同樣的模式生活下去,就算再過30年,我可能還是存不到足夠多的錢退休。理財書常建議你存下收入的10%來推動你的退休計劃,但是你知道嗎?有許多人一年甚至無法存到3%。   換句話說,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能退休!   聽到這裡,還沒被嚇到嗎?你還記得新冠肺炎帶來的狀況題嗎?越來越可怕的病毒、政府政策與氣候變遷,

會怎麼影響我們的未來?30年後,國家的全民健保還在嗎?你我有能力支付越來越貴、但不能沒有的醫療保險嗎?   當你單身時,你可能還都能見招拆招,容忍一兩次失敗?但是萬一你結婚生子了呢,這些突如其來的風險,是不是會變成你家庭中的地雷?   我發現,做好這個社會教我「應該」要做的事,比方說乖乖上班,比方說好好繳納勞健保,並不能為我的未來保障什麼,甚至無法讓我退休過上基本水準的人生。   這是什麼世界?!!!!   當下,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決定重啟對未來的想像,而不是一直活在這個社會教我該做的事情中。我要「活在未來」,我開始想,我未來想要的人生長什麼樣,我要過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從現在開始做的每一

件事,全都要指向未來的我想要的那個生活。   當時的我,在工作上幾乎整個砍掉重練,把過去的模式全部換掉,從「商品推銷」改成「顧問式諮詢」,對於金錢的看法、價值觀,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發現這是我頭一次靜下來,好好地把我的人生,想得這麼的透徹。   同時,我也開發了多元的工作收入以及理財收入,慢慢的建構我的財富水庫,減少不必要的慾望。剛開始其實是非常不習慣,也會有點痛苦的。但,這就是人生,不是嗎?如果你做的事情都一樣,又怎能期待不同的結果?   如果,我們能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個時點,都做出正確方向的調整,那麼未來就會是好的。   你認為,什麼叫財務自由?   這個市場一直灌輸我們一個奇怪的觀念,好像

「財務自由」就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或者可以用金錢換到更多的時間,產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然後又換到更多的錢。   這是完全錯誤的。   在我離開金融業的前一年,就開始學習「財務規劃」跟「財務管理」,過去的我雖然是個高收入族群,卻沒有存到什麼錢,所以,一開始學習財務規劃,其實是為了要用在我自己身上。   當時,我的二位財務規劃導師,是一對夫妻,已經在金融業20多年了,但是在17年前,他們就開始往財務規劃的這個領域在發展,我是在2014年認識他們二位,當時他們已經財務自由,我的老師每天在新店華城特區上跑步、游泳,到處參加三鐵,偶爾被華城特區山裡的猴子追著跑。   而師母就負責處理財務規劃個案的大

小事,二夫妻偶爾開開課,讓想要學習財務規劃的金融從業人員,能夠得到他們的真傳。而我,就是那幸運的其中之一。   你知道嗎?影響財務自由的三大因素很簡單,只有下面三個: 1.你過去累積的存量財富有多大? 2.你未來錢生錢的速度有多快? 3.是你對物質的欲望有多大?   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第三個!   以前,我以為財務自由,是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所以在金融業工作收入很高的時候,也很會買,但是買完就只有二個字。   空虛。   反而經過這幾年腦袋思維的調整,做法也跟著改變之後,財務自由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安全感,我後來知道金錢本身並沒有意義,它是一種媒介,一種價值的交換,能量的轉換,可以幫我們完成

理想,實現希望。   達到財務自由,只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它不代表你的人生就高枕無憂,一帆風順,人生還會有許多其他的課題會來考驗你,只是有了財務自由,你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去應對其它的課題。 怎麼做呢?我認為大道至簡,每個人都只要做到兩件事就好:「把自己的金錢整理起來,做財務規劃」,以及「使用ETF來投資」。 9.4%的年化報酬率,可以讓任何人累積財富! 「使用ETF來投資」說的是,在投資時,我們可以把多數的資金投入全球布局的ETF或是基金(股及債),享受全球經濟成長的果實。而不用擔心少數公司或是產業的興衰,長年平均可以穩穩的獲得6%的報酬(含息近8%)。你可以根據可以預期的報酬率和目標,決定資

金的投入,穩穩的達成自己的財富自由。期間就算你遇上如2008年的金融風暴,因為有分散及良好的資金配置,你一定可以睡得很安穩。 除此之外,大約提出20%左右的資金,投入景氣循環谷底的產業。因為以產業來看,一定是高峰谷底輪替,你很容易賺到成倍的財富。如此在風險不增加太多的情況下,把報酬率大幅提升。(此部分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15%,綜合起來,可以讓整體的投報率達到9.4%。) 這個概念的整個作法,我已經在《80求穩,20求飆》裡面說清楚了,而這本書,就是要回頭來說「把自己的金錢整理起來,做財務規劃」這件事。   現在,就請你跟著我一起學起來,準備財務自由、人生富裕吧!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20901民視 額外收入加扣2%保費 房仲業怨聲起
影片網址→http://youtu.be/RuRgIgFrKQk

感謝記者陳仕承的報導,只是,我每個月現在繳的健保費用不是298啦!是598啦!搞錯嚕!(噓......希望沒人注意到)

話說回來,我就是因為缺錢,負債,才會到處兼差、我花的也是自己的勞力與時間啊!如果我是有錢人,沒事幹嘛兼那麼多差啊!結果現在卻針對我們這種缺錢的、努力兼差增加收入的窮人,提高健保補充保費,真不知道政府腦袋在裝什麼?

以下是新聞報導......↓

2012/9/1 18:24
房仲業務陳泰源:喂?你要看房子是不是?

一接到客戶電話,頂著大太陽房仲業務員陳泰源馬上騎著機車狂奔,準備帶客戶看屋,這麼拼無非就是想多賺一點業績獎金,不過明年元旦起,補充保費制度確定上路,這可讓底薪不高,以業績獎金為生的房仲業務員抱怨連連,因為只要賺進超過2000元的額外收入,就得再繳交2%的「補充保費」,費用可比健保費高出許多。

一接到客戶電話,頂著大太陽,房仲業務員陳泰源馬上騎著機車狂奔,準備帶客戶看屋,這麼拚無非是想多賺一點業績獎金,不過,現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確定明年上路,讓他賺得越多,健保費也要繳越多。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坦白講啦!我今年的業績跟去年比起來,我就已經足足少了一半了,可是你現在又針對我們業績的要去漲健保費用,漲到變到好幾千塊錢,你這樣我怎麼受得了阿?

抱怨健保收費越來越不公,因為除了賣房的業績獎金,陳泰源還有其他的業外收入,當臨演上節目跑通告,加減賺些小錢,但這些隱形收入,明年起都逃不過補充保費的魔掌,以單身的陳泰源為例,賣房基本起薪19200元來算,現在月繳298元健保費,明年起可沒麼便宜,一年業績獎金如果有100萬,臨演通告費一年12萬,共112萬,扣掉投保薪資4倍8萬,乘以2%費率,加總起來月繳2031元,比起現行保費貴了1733元。

房仲業務陳泰源表示:譬如說他是要每筆超過2000元才要增加保費嘛!那我通告收入就跟經紀公司拜託,把我3000元的通告費拆成1500+1500嚕!看能不能這樣就不用被收到。

經濟不景氣,房子不好賣,現在連健保費都要漲,陳泰源無奈,卻也只能默默承受。

新聞網址→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ntype=class&sno=2012901F03M1

部落格網址→ 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54443543

全民健康保險強制納保與保險費收繳爭議之法律問題探討

為了解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作者陳亮樺 這樣論述:

臺灣最珍貴的保險制度,可說是全民健康保險,為全民納保之強制性社會保險制度,提供人民平等之就醫權益。全民健保之財務來源,來自於保險費收入及其他保險收入,採獨立自主之責任,政府不負擔填補收支缺口。伴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人口結構老化、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等影響,造成健保財務缺口逐漸擴大。因此,有穩定之財源,是全民健保永續經營之重要基礎。 全民健保之強制性納保制度,即人民設有戶籍,即均應投保及繳納保險費,惟設置停復保制度,賦予旅外國人可申請停保之選擇權,於102年增訂返國復保應屆滿3個月才能再辦理停保,雖然增加停保者之義務,至今仍屢受社會各界質疑及引發許多爭議,也耗費行政機關的人力與時間。基

於強制納保和平等原則,對於停復保制度,建議立法者宜循序漸進的修法,未來朝向廢除出國可以選擇停保之制度,以更符合負擔公平性。 為維護健保財務平衡、擴大健保費費基及相同所得者相同負擔,二代健保增收補充保險費,實施至今,對於投保單位不主動作為時,因健保法未訂定罰則,形成遞延繳納反有利可圖之投機心態與不公平現象;在保險對象補充保險費項目,就單次給付達一定金額才扣繳補充保險費,其是制度設計之漏洞,致扣費義務人規避保險費。在實務上,扣繳及申報規定複雜且瑣碎,增加了行政機關之行政負擔。目前的制度是否合宜,亦是值得探討之議題,本研究希冀提出相關建議,供未來改革參考,讓全民健保制度更趨於公平性。

保險法題型破解(10版)

為了解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作者海青,溫拿 這樣論述:

  《題型破解》完整收錄重要題型,以體系化的編排方式呈現,以擬真的版面、字數作答,輔以關鍵字句提醒,陪您一起破解難題,找到打開國考大門的鑰匙。   鑒於司法官、律師二試考制面臨史上最大變動,保險法配分亦縮減為25分,為落實「一本書主義」,以便讀者從題目學習保險法,改版特色如下:   一、基本觀念   透過題目學習基本觀念,讓讀者在面對七彩變化球時,得以從基本觀念出發一一破解。   二、補充文章見解   針對近年命題方向,蒐羅新進學者及大師級教授的文章,將刁鑽爭點變紅中球,順利擊出滿貫全壘打。   三、整理近年重要修法   在修法比職棒總教練下台還頻繁的年代,整理近年

重要修法及107年金管會版本修法草案,避免上了戰場才發現修法的窘境。   四、補充實務見解   本書篩選相關實務見解,並標示重點,提供讀者作為答題參考。   五、筆者個人碎碎念   藉由「本題關鍵字」協助讀者挑出題目的法律事實,佐以筆者《MURMUR》及《NOTE》,幫助考生建立解題思維,養成推導答案的能力。  

跨境電商課徵營業稅之探討-以數位平台為例

為了解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起扣點的問題,作者陳勁帆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之進步以及跨境電商之興起,傳統商業交易模式以及我國稅法皆受到嚴重的衝擊,消費者不再需要透過實體店面進行交易,使用網際網路線上購物即可,其購物之種類除了有形之商品外,亦包含無形之勞務,因此,各國之跨境電商皆想盡方法將巿場擴大到國外,我國也不例外。然而,我國營業稅法第1條將營業稅之稅捐客體限縮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是否代表進口勞務,並未列入營業稅之課徵範圍之內?雖然我國歷經民國105年12月28日公布修正之營業稅法、民國94年5月5日發布之「網路交易課徵營業稅規範」以及財政部於民國106年4月24日以財政部臺財稅字第10600549520號令訂定發布之

「跨境電子勞務交易課徵營業稅規範」,將早期跨境電商所產生之問題均已解決,然而,在歷次修法之過程中,實務在意者,僅係思考如何將境外營業人且於我國境內並無設立固定營業場所者者,列入我國之稅捐主體之範圍內,卻並未意識到我國營業稅法第1條漏未將「進口勞務」規範在我國稅捐客體之中屬於立法者未意識到之法律漏洞,進而衍生出Uber案,面對該案實務之處理方式係透過「解釋」之方式,來擴張該條文文義所及之課稅範圍。 本文藉由營業稅之法理基礎作開展,透過介紹我國營業稅之概念、種類、歸屬以及建構營業稅之基本原則等概念,了解我國營業稅演進之脈絡為何;之後再介紹跨境電子商務之課稅問題,探討我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興起後,係

如何修法應對;最後,透過對跨境電商課徵營業稅之探討,並以數位平台為例,凸顯我國營業稅法第1條就營業稅之稅捐客體,漏未規範到「進口勞務」時所產生之問題,並重申本篇論文之核心概念:「修法才是讓法律可以跟上時代腳步之唯一辦法」,過度擴張法條之文義解釋,有可能侵害到納稅義務人之權利,建構一個安全且使人民信賴之稅法體制,是我國修正營業稅法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