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姻親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二等姻親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范兆飛寫的 西方學者中國中古貴族制論集 和雷家驥的 武則天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中社會科- L6: 直系血親旁系血親親等的計算也說明:2.卑親屬:子女為直系血親一親等;孫子女及外孫為直系血親二親等;曾孫及 ... 直系姻親一親等;夫與前妻所生子女為直系姻親一親等;姊夫為旁系姻親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吳進喜所指導 劉于銓的 六堆嘗會與地域社會:以瀰濃舊聚落為例(1736-1905) (2011),提出二等姻親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瀰濃舊聚落、嘗會、公業、地域社會、六堆。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衛民所指導 劉美丹的 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之激勵效果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激勵效果、訓練成效評估、薦升簡訓練的重點而找出了 二等姻親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二)姻親(血親之配偶)之親系及親等圖則補充:二)姻親(血親之配偶)之親系及親等圖 ... 六四二二四六. 六. 表. 姪. 孫. 女. 婿. 表 ... 三等親. 一. 等親. 二. 等親. 三等親. 三等親. 四. 等親. 五. 等親.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等姻親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方學者中國中古貴族制論集

為了解決二等姻親表的問題,作者范兆飛 這樣論述:

本書薈萃了西方漢學家杜希德、姜士彬、伊沛霞、葛滌風、陳美麗、霍姆格倫等先生研究中國中古時期高門大族和統治精英重要的研究成果。門閥士族作為中古時期客觀存在的歷史現象,對其本質究竟如何認識?是貴族政治,皇權政治,抑或官僚政治的?西方學者綜合利用傳統文獻和新出資料,結合人類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研究方法,從社會流動、大族人名、地方基礎、政治權力、姻親關係、身份認同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尤其對於門閥士族的延續性、穩定性和權力構成進行討論,各申己說,交互辯難,展開極為有益的探索和爭論,構成中古士族研究百年學術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本書既是對西方學者研究中古士族問題的總結和反思,也期望借此推動

中古士族社會和中古史研究的深入開展。 范兆飛,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旨趣是中古士族社會、中古階層流動與北朝政治社會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漢魏南北朝墓誌箋證」,主持並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兩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出版專著《中古太原士族群體研究》(中華書局,2014年)、譯著《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家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中西書局,2016年),先後獲山西省第八屆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在《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

》《唐研究》《文史哲》《復旦學報》《學術月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四十篇。

六堆嘗會與地域社會:以瀰濃舊聚落為例(1736-1905)

為了解決二等姻親表的問題,作者劉于銓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選擇以位於臺灣南部屏東平原北側美濃平原上的舊聚落為研究場域,試圖利用施添福教授「地域社會」的概念,即試圖從「維生」、「宗族」、「信仰」等面向進行剖析,建構「瀰濃舊聚落」所屬的「地域社會」。本文的研究課題有以下三點:美濃平原上的開發;宗族的形成與串聯及嘗會的設立;嘗會的運作。美濃平原,位在荖濃溪之北,為屏東平原最北端,是由美濃河流貫其上的小平原,土壤利於發展農業,但受到雨量形態的影響,旱季時水源短缺,雨季時雨量大且集中。在漢人尚未進入時,可能為搭樓社、武洛社(鳳山八社)以及內優六社(南鄒族與魯凱族)活動的範圍,在康熙末年成為「番界」邊緣,雍正、乾隆年間,漢人逐漸向屏東平原北側開發,其中粵

籍客家人在乾隆27年(1762)前,已大致上完成瀰濃四個舊聚落的開墾,並利用水利設施來適應雨量形態,雙冬稻作也逐漸在美濃平原上形成,其開發歷程中也多能發現嘗會的蹤跡。移墾初期,在屏東平原上所見採取季節性或週期性的方式,在瀰濃舊聚落開發時可能並不多見,多數人群可能已經在屏東平原上發展,才再轉往美濃平原上開發,或是藉著在屏東平原上已發展而成的「合約字」宗族來到美濃平原,以致於日治初期公業比例上相對較低,多數田業集中在私人家族,或是因家族「衍分」形成的「鬮分字」公業。因「融和」而形成的「合約字」公業,多數選擇遠祖或始祖為對象,並不單純侷限於男性祖先,以包容更多的人群,從現有美濃平原上可蒐集到的嘗簿,

皆為來臺後才重組;因「衍分」而形成的「鬮分字」公業,多選擇來臺祖或壯大家業的祖先,有些是在分家產後形成,有些則是在祖先過世後。無論是「合約字」或是「鬮分字」,多透過土地作為經濟來源;在支出上除ii了應用在土地及祭祀的開銷外,還透過參與神明會、地方事務及公共事務,使得六堆內部人群更加緊密,也逐漸形成「瀰濃舊聚落」所屬的「地域社會」。

武則天傳

為了解決二等姻親表的問題,作者雷家驥 這樣論述:

集嚴苛、慈愛、殘虐於一身 最富傳奇與爭議的中國女帝     武則天,中國唯一女皇,也是千年來備受注目的女人   當她奉詔入宮,便逐步翻轉大唐國祚   武媚娘悄悄地步上歷史舞臺   書寫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頁     武則天(六二四-七○五),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六五五-六八三),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天皇李治並稱二聖。後做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六八三-六九○),之後更自立為武周皇帝(六九○-七○五),西元七○五年退位以後,更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同年崩逝於洛陽,享年八十二歲。     她美麗溫柔的外表看似纖弱,內心卻比任何男子剛毅堅強,在

惡毒的宮廷權力鬥爭中,用智慧、謀略,從後宮嬪妃的爭寵奪愛,到朝廷男性權力的角力,一路邁向權力中心,開創屬於她的大周帝國。     本書作者親訪對岸蒐羅第一手史料、歷時二年時間,以全傳式的構想書寫,除了從性格分析她的成長過程與心理發展,也就她如何處理對外的國際戰略、國家安全及對內的財政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關係做了完整理介紹,廓清了許多研究中錯誤的觀點,是一本極具權威的歷史著作。 關鍵特色   ★作者以嚴謹的態度,細緻的考辨,流暢的文筆,敘述出武則天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尤其對於她的性格特徵、家庭關係及統治風格做了細緻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許多錯誤觀點。   ★作者很有歷史責任感,史料

翔實、言辭中肯,行文又不枯燥,即便當作休閒的讀物也是不錯的,同時還可以引導讀者去查實史料,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以羅列各種史料為主,再加之簡單解釋,推理論證比較客觀、合理,雖然讀起來困難一些,但不像其他很多寫武則天的書,充滿主觀極端牽強的個人臆測。   ★本書完全是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武則天。 作者簡介 雷家驥   祖籍廣東順德,1979年獲得教育部頒文學博士。先後在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中正大學歷史系所專任教授,也曾在兩岸著名大學兼任教席或短期講座。現任中正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人兼總編輯。發表過期刊論文六十餘篇、會議論文十餘篇、專書九本,新近主編完成

《嘉義縣志》十三冊。 正體版序 自  序  導  讀 第一章  武氏家世 文水武氏的家世 武士彠傳奇性的發跡和發展 武、楊家族與婚姻 第二章  武氏的人格與初入宮 武氏的生卒與名諱 武氏的早期經驗與人格發展 入宮後的人格成長與成熟 貞觀皇帝的情感世界及其與武才人的關係   第三章  二度入宮及初期發展 二度入宮的原因與背景 「穢亂春宮」如何說 二度入宮的真相 第四章  皇后之路 狐媚偏能惑主,蛾眉不肯讓人 後貞觀時代—永徽政局的危機 永徽政局的陰暗面和皇后廢立的賄賂關說 皇后的廢立 第五章  從皇后到二聖:武后個人權威的發展 初馴師子驄:清除內宮隱憂 再馴師子驄:外朝初整肅 從皇后

到二聖:三馴師子驄的結果 從二聖到天后 第六章  武后的家庭角色和母儀 武后與本家親戚 武后在夫家的母權伸張與母儀 家庭虐待:武后與她的非親生子女 武后支配慾下的親子關係 第七章  天皇晚年局面與太后臨朝 天皇晚年局面與天后的權力焦慮 天皇之死與授權之變 太后專權與廢帝殺子 第八章  政權鬥爭:臨朝與肅反 太后初改制與反對運動的第一波:揚州兵變與裴炎之獄 告密風起與反對運動的鎮壓 反對運動第二波:宗室聯反與燕啄皇孫 第九章  大周革命 天意與符瑞:革命的意識形態與行動 佛教、群眾運動與革命措施 舊王室的處置 反對力量的沉潛 第十章  女皇的治術:神道設教 天人感應致太平 佛教政治:彌

勒降生和輪王統治 神道教化的設施 第十一章  女皇的統治風格 威權獨任 揮舞革命刑柄及其後果 眯目聖神皇:賞柄的運用 第十二章  大周的政治、經濟與財政 大周政治、人才與與政風 大周的戶口與經濟 大周的財政 第十三章  大周的國防外交 女皇統治前的國家形勢 大周西邊、西北邊的外交、戰略與軍事行動 大周北邊的國防與外交 大周國防外交的檢討 第十四章  大周的社會與文化 重役下的吏治腐敗、人口流動及社會安全 社會衝擊的其他因素和後續發展 女皇與禮俗、教育及其他社會文化 女皇與宗教 第十五章  情夫、親子與姪子:女皇晚年的感情與危機 女皇的第一個情夫 張氏兄弟與控鶴奉宸 親情的糾纏:一家兩

系的繼承問題與情夫的介入 情夫與家屬危機以及政治危機 第十六章,神龍政變與大周覆亡 危機爆發:情夫惹禍與女皇引火 是誰反女皇 神龍擺尾:女皇的末路 附 錄  武則天大事年表 正體版序     這本書因緣意外而寫,卻自2001年發表以來即獲好評,並先後收入「中國文庫」及「人民文庫」,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此次之所以授權其他書局再版,主要是因港臺的師友親戚希望能看到正體字版,而又值與北京人民出版社的期約已屆,故而委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正體版本,其他出版社出版簡體本。       本書既是改版,一些平時即已注意到可能有錯誤的小地方,當然再予查證、修訂或補充,不在話下;不過有些讀者的意見,則似宜在

此作一總回應,以免辜負他們的善意和指教。       第一是關於武則天本人及其家屬的名字問題。筆者思考再三,仍然以為原來之研究結論可以成立,並為此而分別在《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號與第七期,發表了〈武則天外家及其生母的名諱〉、〈從唐人命名取字習慣論武則天及其親戚的名字〉兩文,以回報善意指教。其中有一佚名人,於網路指教筆者,謂太平公主之名不應是令月,認為筆者的駢文解讀標點有誤。筆者亦為之思考再三,竊意若從文體論而言,該讀者的高見實可成立,本人對之致上敬意!但若從則天為其自己與親子的命名習慣,以及用駢體書寫表奏時起首未必就須講究駢儷整齊的慣例言,則筆者仍宜維持原來的判斷,僅在第六章提及公主的名諱處,

補充一個較長的腳註以為說明。       第二是一位同行學者在《唐研究》發表一篇正式書評,文中對本書內容謬賞有加,但亦指出一個數據有誤。不過,該同行稍後電郵給我,說明是他弄錯了。對此同行閱讀之仔細以及不吝賜教,筆者亦區區致上敬意!       如今正體字本即將發行,竊思宜對此次出版有所說明,以奉告於讀者,是用略為之序。   導讀     唐太宗李世民目睹隋朝二代亡國的慘劇,又鑑於自己啟動兵變取得帝位引發皇子的野心,因此在他死前念念不忘,無非希望皇位傳承順利,國家長治久安。於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高宗在父親妥善的安排下即位,但不到五年、十年,太宗為兒子所娶的皇后,以及兩位接受遺詔託付的資深大臣先後被

廢。在政治舞台上,反而意外出現了一位身份地位只算中上的入宮女子武則天,竟然絕地逢生、峰迴路轉,從尼觀到後宮到朝廷逐步掌握越來越大的政治權力,最後纂奪大唐。當我們回顧這個古往今來僅此一例的歷史時,不禁要問她究竟緣何開創此一局面?中國史上不曾有女性出身一介宮人,最後竟然登上政治權力的頂峰。一路上多少凶險、障礙與反對者,竟然都被化解。難道這一切單憑她個人的手腕與心機,就能輕易找出最佳的策略與手段,加以執行,達成目標?   在唐朝,人們常從漢高祖之妻呂后執掌朝政,扶植本家勢力的歷史前例來看待武則天的崛起。實際上,兩漢太后在皇帝死後臨朝稱制、任用外戚的事例很多,除了呂后差點危及劉氏政權,真正纂奪成功者

是王莽。但從來也不曾像武則天這樣由皇后成為太后,然後自己稱帝。而且,武則天在她邁向權力頂峰的路途上,剛開始反而沒有充份借助本家男性的力量,所以武則天走出來的權力之路與過去的歷史不同。   相較於唐朝人多比附武則天為漢代的呂后,現在學者比較注意北朝以來女主握有大權的現象,比如北魏孝文帝之祖母文明太后,以及北方家族中「一家之婦」舉足輕重的角色,從這兩點論證武則天的權勢來自胡人家風的影響。李唐皇室確實頗有胡人風格。但漢代以外,即便是被認為具有漢人本色的宋朝,同樣也有皇后、太后影響政局的現象。總之,在帝制時代的政治構造中,皇后、太后具有相當程度的地位,所以晚清末年還出現了慈禧太后這個著名的例子。即使

在帝制結束之後,讀者依然可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歷史上,看到最高領導人的妻子在政壇中舉足輕重,甚至掀起政爭的權能。所以,雖然中國政治被認為一向由男性掌控,但女性在許多地方或明或顯扮演重要的角色。   從當時家庭的風俗來看,喪夫的主婦主持家政,培養子女,同時照顧本家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等,兩個家庭維持良好的關係,彼此照應扶持,這其實是唐代一般士大夫家庭的常態。但隨著子女成長,開啟了家庭的世代轉換,原本辛苦撐持門戶的主婦交棒給下一代的兒子和媳婦來主家。如果把這個家庭史的常態放進武則天的處境中,有兩個特殊之處:一是這個家庭擁有整個天下,即唐帝國。二是武則天在喪夫之後成為整個家族最高的領導者,但此

時她已經六十歲了,卻依舊牢牢掌握權力。任何違逆她意思的人,都將遭到處罰。   皇帝與其後宮、子女,在許多方面和一般臣民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差異,但也有和一般普通家庭的共通性。所以本文作者花費了許多篇幅,嘗試從一個家庭、家族的角度來呈現唐高宗、武則天與其子女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解說,我們不會只把他們當作特殊情境下的皇室家庭,而是從北朝以降家族生活的型態與親子關係來理解。從而讀者將更深刻感受到,帝制時代的許多政治現象,看似費解,但其實應從家庭、家族的角度來理解。在本質上,帝國的某些層面仍然只是個家。因此武則天掌權之路的基礎,究竟是鋪在「嫡妻」之權(即皇后)或太子的「母權」(即太后)上?還是訴諸廣大

臣民對「女權」的支持?還是她直接掌握的「皇帝」之權?   武則天從皇后到皇帝,都不可能獨理眾務,必須透過選用人才,即調整領導集團(宰相班子)的組成與運作方式來執行她的旨意。武后首先憑籍丈夫高宗對他的信任和依賴,扶植、收編中低階官員來抗衡反對她的力量,分散其他大臣的權力。從過去到現在,總是有人會選擇依附在掌權者之下,成為打手,享受榮華富貴。此外,她還仰賴兩種人來協理國政,一是宮中有才學的女性,比如上官婉兒或她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二是從科舉考試選拔出來,具有文學才華的文士提供參謀。最後,她在司法系統中起用酷吏,摧毀政敵,並在意識型態、禮儀祭典與文化象徵等層面上進行各種佈置,提昇自己的地位。  

 當我們細覽本書,可能會悚然心驚。因為中國史上,儘管改朝換代不免引起流血衝突,但很少在四十年間,發生如此頻繁的政治鬥爭與迫害。鬥爭的範圍從皇帝的后妃到舅舅,甚至不只李唐宗室,被整肅的對象包括她自己的親生子女與內外姻親,一直到朝廷的功臣與文武官員,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家族都陷入被懷疑、投獄、刑求、流放、甚至處死的待遇。過去稱此為酷吏統治,用現在的話來說即「白色恐怖」。雖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從太宗、高宗以降陸續都因為政爭而有所株連,而真正擴大到濫刑濫殺則是起於武則天。許多案件往往無中生有,小事化大,最後不但精確打擊目標,更牽連許多無辜的人。   不過,進行政治鬥爭難道是容易的事?大唐帝國

以律令格式的法制體系來運作,許多事務都必須按照規章來辦事。理論上,律令格式的法定程序有相當程度的嚴格性。上至皇帝、皇后,乃至大臣,都無法輕易隨心所欲以個人好惡來決定人事物的安排懲處。既然如此,武則天如何在律令法制的框架中進行恐怖統治?尤其帝制中國的政治文化向來強調傳統、慣例,尊重制度。但另一方面,理論上與實質上,皇帝也擁有絕對權力來打破慣例、創造傳統與建立新制度。當我們反省到法律體制與白色恐怖的共存時,不禁要問:是整個法制的結構原本來就比較鬆散?還是剛硬的權力具有無比的切割與破壞力?否則,白色恐怖如何施行?無論如何,武則天設法在政治機關與法制體系中找到管道和間隙來施展意志,鞏固政權,實為其最了

不起、也最可怕之處。   為什麼武則天的恐怖統治沒有引起許多反抗?她果真牢牢掌握宮城禁軍的向心力?只要最高統治者下令,不論內外文武官員與各級軍人對女皇是否心悅誠服,但命令就是命令,即便討伐的對象是興復唐朝的李唐宗室,或有功於國的忠臣名將,透過這個缺乏個人意志與判斷、但功能與運作良好的官僚系統與軍隊組織,女皇輕易啟動鎮壓機器,輾碎任何不服從的反抗者。這並非理所當然之事,也並非不會重演的歷史。因為在歷史上有許多獨裁權力引起眾多反抗而瞬間覆滅的例子,但也有高度集中的政治權力徹底迫害、撲滅任何微小、甚至沒有威脅的異議者。武則天的白色恐怖之所以成功,難道是內建於中國皇帝制度或中央集權這個操作系統的強大

功能嗎?   武則天邁向最高權力的路上,之所以一路履險為夷,沒有出現真正有力的反對者,或許是因為朝野士民久已習慣她作為政治權威的地位與形象。從西元655年她立為皇后;隔年舉行皇后專屬的盛大禮儀「先蠶禮」,強調皇后統領天下婦女;660年開始為身體不適的高宗提供政治意見;664年,武后在朝廷上垂簾,隱身於高宗身後,更進一步涉入朝政;隔年,高宗、武后前往泰山封禪,武后領導由女性組成的命婦群體,在封和禪兩大典禮中主持次要但不可或缺的儀式。674年,武后本人領銜提出十二項重大政策的建議書,獲得高宗採納並施行。還有其他許多正式盛大的場合,武后或與高宗一起,或她單獨一人,接見百官與各國使節。總之,直到68

5年高宗過世,武后這三十年來已逐步成為高宗一人以下,遠高於宰相、萬人之上的至尊者。因此,儘管在皇帝制度的政治體系中,從來沒有為皇后安排如此突出的角色,但武則天長期以來已經在朝野士民的心中烙下她也是至尊的印象。這就是被統治者對掌權者的習慣與順服,信任與尊崇,以致於最後只能被權力擺佈,無法形成集體的抵抗能力。                                                     雷家驥 第一章 武氏家世 文水武氏的家世  平林漠漠煙如織,長安京城籠罩於黃昏冥色之中,使者一行來至應國公宅。應國夫人楊氏率其家人拜舞接旨。使者展開詔書宣讀: 「於戲!惟爾武士鑊第二

女,幼習禮訓,夙表幽閑,冑出鼎族,譽聞華閫,宜遵舊章,授以內職,是用命爾為才人。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這年是大唐貞觀十二年(638),武士鑊第二女明空,行年十四歲。她奉詔入宮,使大唐國祚改寫的命運,正悄悄地步上了歷史的舞臺,中國歷史也展開了空前絕後的一頁。唯一的女皇帝-是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亡國皇帝,而且是一個迄今仍有爭議的女皇帝,將從此揭開她自己乃至國史的新里程。  大唐開國至今已經二十一年,王室婚姻,皆取當世勳貴名臣的子女為對象。武明空的父親故利州都督.應國公武士彠是十六位「太原元謀勳效功臣」-唐朝開國功臣-之一。武士彠於隋朝煬帝大業十三年(617)追隨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一

路攻入關中,佔領西京長安,建立了唐朝,年號武德。武德元年(618)八月六日,皇帝論功行賞,分太原起義幹部為兩等功臣,均賜以「太原元謀勳效功臣」的勳號。其中第一等功臣只有兩人,第二等功臣則有十四人,武士彠名列二等功臣,當時他的職官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尚書省兵部的庫部郎-亦即兵部四司之一庫部司的司長。庫部司職掌全國武器軍備設施的政令,司長位列正五品,屬於政府的清要官。當時國家初建,群雄并列,戰爭方殷,士彠掌管全國的武器軍備設施,位任可謂重要。

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之激勵效果研究

為了解決二等姻親表的問題,作者劉美丹 這樣論述:

摘 要 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之強弱,取決於人力資源,唯有掌握人才培育先機,始能在新世紀佔據有利位置。公務人員係政府運作之重要推手,各國政府皆非常重視公務人力之進用、培訓與發展。因此,政府如何培養出主動積極,負責盡職,觀念正確的公務人員,除了良好的文官制度外,適當的激勵措施,是關鍵之所在。如何透過系統而常態的訓練體系,持續激勵公務人員的潛能,提升公務人員的知識、專業能力、觀念與態度,進而提升整體政府組織之效能,是建立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基石。國家文官學院自92年起 辦理薦升簡訓練迄99年止已有9,761人通過訓練,且在各領域擔任重要職務,但目前為止在評估機制上,僅止於「

反應」與「學習」的層次,並無相關配套措施與計畫,無法瞭解受訓學員受訓後的實際感受與效果。本研究採封閉式問卷調查施測方式,針對99年薦升簡受訓學員,以隨機抽樣方式,發放300份問卷,回收問卷154 份,回收率約達51.33%,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分析。本問卷所採用之李克特態度表中,所採用之分析方法係以L.J. Cronbach 所提出適用於多重計分之測量工具Alpha 係數(Cronbach’s α)來檢定量表之信度。整體滿意度Cronbach's α值達0.820,專業能力提升Cronbach's 值為0.944,激勵效果為Cronbach's α值

達0.955,顯示本次問卷信度頗高。本研究發現學員對此項訓練之整體滿意度與專業能力提升及激勵效果成正比;而專業能力提升與激勵效果亦呈現顯著正相關,即學員感覺對此項訓練之專業能力越提升,則激勵效果越顯著。結論是,要增加薦升簡訓練之激勵效果,應增加學員對此項訓練的整體滿意度,並努力研發提升專業能力之課程,才能發揮激勵作用,留住優秀人才於公務體系。關鑑字:激勵效果、訓練成效評估、薦升簡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