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衛生福利部國民年金監理會110年報 和股素人,卡小孜的 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民年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也說明:給付方式編輯 · 1.有欠繳保險費超過10年不能計入保險年資的情形。 · 2.領取相關社會福利津貼(指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老年農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年金監理會 和凱達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廖美蓮所指導 莊蕙宇的 單身女性在社會政策文本中的性別再現 (2013),提出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單身女性、後結構女性主義、批判論述分析、意識型態、社會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玄奘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 李明玉博士所指導 張雅雯的 以家庭主婦的觀點來探究我國女性老年經濟安全之保障-以2008年實施的國民年金制度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國民年金、家庭主婦、老年經濟安全的重點而找出了 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解答。

最後網站老年年金給付 - 新北市網路購物服務人員職業工會則補充:「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就是原來的「敬老津貼」,指國民年金開辦時,已經65歲以上符合原來領敬老 ... 社會福利津貼是指「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中低收入老人生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衛生福利部國民年金監理會110年報

為了解決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國保制度施行迄今已逾13年,這中間各項工作的推展,相當感謝中央各協力機關、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以及社會各界共同支持參與助成。 為廣為宣導國民年金,促使外界了解衛生福利部國民年金監理會辦理國民年金業務、財務監理及審議保險爭議事項等各項重要工作及成果。

單身女性在社會政策文本中的性別再現

為了解決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作者莊蕙宇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主要從後結構女性主義性別觀點探討國家政策、法規對單身女性所造成的影響,並從政策制定過程等相關論述或法令文本的背後思維著手,進行批判論述分析,以探究社會文化及政策如何邊緣化未成家的單身女性。在一個以推崇異性戀婚姻的社會中,社會問題常常被似是而非地歸因到單身女性身上,因此本文關注的方向是:在媒體報導、執政者制訂政策的論述文本中,呈現何種概念,是否能包涵多元需要抑或過於單一性?這樣的呈現有何性別意涵?從歷年來的研究看來,這些呈現,基本上是意識型態(ideology)的運作,所謂意識型態,就是人們已然模式化、隱而未現的思考框架或預設立場。從社會建構論的立場觀之,政策制訂者如何談論

這個議題會導引大眾的想法與態度,相對的,政策制定背後所隱藏的意識型態也受到歷史、社會文化脈絡等影響。權力與知識是彼此相互建構的;權力網絡遍佈於各種生活實踐之中,而論述乃是構成知識的方式,並且構成了存在於這些知識之內的社會實踐、主體形成與權力關係,故研究也試圖透析媒體、公報中所產生的「權力」面向,並希望藉由Fairclough批判論述分析了解單身女性在政策論述文本中的性別再現: 第一,文本的分析層次:主要係針對媒體文本及立法院公報中二代健保、住宅政策及人工生殖法及其他相關社會政策之論述與提案,進行意識形構、論述措辭及語言特質上的探究。 第二,論述實踐的分析層次:主要從立法院公報

及媒體中關於論述與提案在生產與消費的過程中主/客體間的關係著手,探究如何解釋及建構出新知識以及權力與論述間的連結。 第三,社會實踐的分析層次:主要在探究立法院公報與媒體中論述與提案和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並找出影響該論述產生/詮釋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以及論述如何建立或宣稱它的正當性。 最後,依據批判論述分析之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發現政策確實隱含著許多性別迷思,而單身女性處於父權、資本主義、科學等的交織下,成為次等公民,研究建議的部分是期待執政者能提升性別平權觀,並結合媒體力量落實性別平等,而助人工作者能檢視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思考為何。

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

為了解決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作者股素人,卡小孜 這樣論述:

◎退休理財要趁早,以免淪為"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老人!     普通上班族淪落至"下流老人"的可能原因是:(1)父母、子女因疾病或意外,需要長照醫療費、(2)子女為繭居族或啃老族,而依賴父母的救濟、(3)夫妻長年相敬如"兵",導致熟齡離婚、(4)單身或家庭關係不佳,導致無可依賴的親人和(5)沒有儲蓄理財觀,"少年祙曉想,呷老毋成樣"。2018年,日本的人均GDP為40,063美元,高收入的日本上班族,尚且有"下流老人"的危機意識,人均GDP僅24,889美元的台灣上班族,能避免"下流老人"的危機嗎?     2018年日本金融廳的長官說:「退休後,除了退休年金外,夫妻二人至少要有2,0

00萬日幣(≒600萬台幣)存款,供晚年之用」,而日本上班族普遍的存款目標是2,500萬日幣(≒750萬元台幣),那麼,台灣上班族的退休資金900萬元應該夠了吧?但是,這900萬元不應是放在銀行定存的儲蓄,而是在退休之前,儲蓄兼投資,用來每年買殖利率5%的官方金融股(※金雞母),如果月存6,000元,存40年,儲蓄本金僅288萬元,依 5%複利滾雪球效應,40年後將使本利和達913.2萬元以上(※圖4-5a)。     借鏡日本,防範未然,因此本書引用許多日本資料,來和台灣現況做比較,盼能觸發讀者的危機意識,儘早啟動退休理財計劃,退休後才能成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上流老人。   本書特色

    ◎不一樣的(退休)存股理財書籍,半生受用。   ◎錢進官方金融股,細水長流,退休快樂活。   ◎退休前,存股理財計劃ABC;退休後,節流花錢計劃DEF。

以家庭主婦的觀點來探究我國女性老年經濟安全之保障-以2008年實施的國民年金制度為例

為了解決低收入戶要繳國民年金嗎的問題,作者張雅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焦點在於透過家庭主婦的經驗及思考脈絡,來探索其對2008年10月1日國民年金保險實施的看法與觀點,且從符合研究目的問題蒐集到其所敘述的豐厚資料,以瞭解未領取軍公教人員保險給付和未領取老農津貼,和國民年金實施前15年已領過勞保老年給付或實施後勞保年資未達15年的家庭主婦,國民年金保險對其老年經濟安全的保障。本研究乃是採取質化研究的途徑,以滾雪球的方式在2009年7月至8月間,獲得13位研究參與者的參與並深度訪談,以蒐集到的質化訪談資料,謄寫為逐字稿,再將逐字稿依其不同主題、次主題分割,並以三角交叉檢視法一次一次分析資料,得到本研究之結果(見第四章),最後作為建構本研究之論述。家庭主婦扛起

家務勞動的重擔及承擔家庭照顧責任,非但會被看輕其價值(劉珠利,2004),且其還會面臨諸多困境(趙善如,2001;呂寶靜,2001),由於其難參與有酬勞動市場,因此,不但缺乏工作收入,也被排除在以有給薪工作為基礎的社會保險體系之外,自然無法領取老年退休給付,使得其經濟必須倚賴他人(呂寶靜、陳景寧,1997)。然而,國家的婦女政策研擬及所有勞動型態的法令卻均無法保障家庭主婦的經濟及工作權益,更欠缺相關法律保障其私領域的工作福利,且其也難從我國民法自由處分金獲得經濟補償,縱使國家提供中低收入戶老人特別津貼與綜合所得稅扣除額亦無法真正彌補家庭主婦在無償私領域裡所喪失的經濟收入,顯然我國對家庭主婦的經

濟維持措施未周全。也因此,本研究透過訪談資料的分析結果可發現:(一)傳統婚姻制度強化家庭主婦扛起家務勞動之重擔,因其受到家務分工性別化及父權社會的牽制,被鞏固相夫教子為天職的觀念;(二)傳統家庭分工強調女性照顧者之責任,女性不但必須扛起子女照顧,直至成為老年女性還必須承擔孫子女的照顧。此外,家庭主婦難受性別工作平等政策以促進其有酬市場之參與;(三)無法再度就業而強制性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乃是因受制於整體經濟不景氣、年齡及性別歧視及教育程度低落;(四)有給薪勞工保險無法充分保障家庭主婦之經濟安全,因為即使受雇女性曾參與全職工作及參加有給薪勞工保險亦難保障其經濟安全,參與非全職有酬工作或中斷工作型態更

會影響其請領的老年給付;(五)國民年金保險對家庭主婦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從研究結果瞭解到國民年金的強制性雖然能涵蓋所有家庭主婦,但同時亦加重其經濟負擔。至於在國民年金保險補助費方面,政府對無給職家庭主婦欠缺公平的保費補助,且老年給付水準難確保其經濟安全。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三點結論:(一)無論家庭主婦對國民年金保險之強制性肯定或不肯定,其均是國民年金強制納保的對象,且「龐大」的保費會讓無酬家庭主婦及其配偶加重經濟負擔;(二)國民年金水準能滿足家庭主婦之老年經濟需求嗎?國民年金老年給付水準難應付逐年的通貨膨脹,以及家庭主婦所需的最低所得經濟支持,更難滿足其在屆齡請領老年給付時的實際消費支出

;(三)國民年金保險對家庭主婦補助比率之公平或不公平:政府對家庭主婦應該提供公平的補助比率,給予如同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者一般的保險費補助,以肯定家庭主婦的貢獻。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讓家庭主婦得到適當保障的社會福利政策及相關建議,共有三項如下:(一)「倡導與認知」家庭主婦所承擔「家務工作」為「一項正式工作」;(二)加值家庭主婦從事家務勞動及家庭照顧之有酬化(commodification);(三)建構完善保障家庭主婦老年經濟安全之年金制度。若政府能正視家庭主婦各方面均處於弱勢處境情境下,建立如上述更性別平等之婦女福利政策,尤其針對家庭主婦所制定婦女的政策,相信必能家庭主婦依個人公民權身分獲得經濟安

全保障並增權其獨立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