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璧名寫的 正是時候讀《莊子》完結篇:漫畫圖文+生活化事例解說三書套組 和雪漠的 雪漠心學概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中華國際傳媒-香巴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劉滄龍所指導 張珮蓉的 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 (2019),提出何謂 真自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殷海光、徐復觀、傳統文化、自由、民主政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黃錦樹所指導 白依璇的 從政治到學術:論徐復觀的思想史寫作及其意義 (2019),提出因為有 徐復觀、新儒家、1949、思想史的重點而找出了 何謂 真自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何謂 真自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正是時候讀《莊子》完結篇:漫畫圖文+生活化事例解說三書套組

為了解決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作者蔡璧名 這樣論述:

熱銷逾四十五萬冊《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從心開始》、《穴道導引》 華文暢銷作家 蔡璧名最新作品—— 全面理解《莊子》的傾心/城之作 莊子寫給你的心靈自由與心內修復之書 原典逐句漫畫圖文+生活化事例解說 套書同步上市・心、身、情愛修鍊的終極處方   《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莊子的遊心、養身、學愛,真自由》 (定價550元)   如果傷是人生必然,有誰可以扶傷?   轉身遇見《莊子》,引領心靈、身體、情感的日常修鍊,   回到生命之初,身的鬆柔氣沉、心的空明靜好。   始於《正是時候讀莊子》終於《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作者蔡璧名二○一五年出版《正是時候

讀莊子》,以漫畫重現經典,暢銷十餘萬冊、收穫廣大迴響。她以獨特的家學背景,融合深奧的國學與醫道,將鍾情其間卅餘載的《莊子》,深入淺出,用中國經典的智慧,提出人生修鍊終極之效的解答。   心,不要在不值得的地方停留   讓我們比在意外面的一百件事,更在意自己的心!   只要將「在意」轉向,所有的割裂之傷與錐心之痛,就此若有似無、雲淡風輕。   別忘記,我們一直都是自由的!   面對心傷、身累,我們可以選擇不貧窮自己的心志、不病苦自己的心情、不傷害自己的身體,   內向守護生命中無人能剝奪、干預、阻止的,如鏡如月之心。   在傷亂蔓延,看似止步不前的此刻,莊子的經典提醒我們:   專注內在自我

的自主、自在、真自由,才能朝暮成長、勇邁直前。   現在,正是時候讀莊子!   《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上)大宗師:關於自由的人生解答之書》 (定價680元)   自 由。天空之下的每時每刻,你都能選擇自己的「在意」。   讀《莊子》,觀照心、關注身、練習情,從日常練習成習慣,   一呼一吸、一念一步、一情一愛,因為自主,所以自由。   來自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提醒: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你是否願意留幾分在意,   回望你的心、照看你的身,且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照顧好生活的根本?   從眾人到大宗師,無需追高,只要轉向內心,便能收穫〈大宗師〉裡關於自由的人生解答。   打開解答之書,選擇心

靈自由的設定   〈真人至知〉——保養心身,安好活完此生,才是知識之海饒富滋味、可堪追尋的究極。   〈真卓恆物〉——明白滾滾紅塵中沒有你要定的人事物,只有你要定的心靈與心情。   〈道可得學〉——求「道」於「體道」者,無執於過去、未來,只用心於當下、安心地活在現在。   〈死生一體〉——珍惜活著,也珍愛死亡,視死亡為理所當然的歸宿,就像旅行的最後一天。   〈息黥補劓〉——掙脫成見,走出框架,把外逐的眼、耳,轉而向內,肯定更加逍遙自由。   〈大通坐忘〉——不再執意追求外面的高遠枝頭,內返自身,練習「減法的進步」。   〈霖雨十日〉——感謝生命中的逆境,才能喚起我們對更重要、更核心之事的注意

。   始於《莊子,從心開始》終於《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作者蔡璧名將二○一四至今、超過百萬人次點擊觀看的「莊子」臺大線上課程,歷經十修,梳理成冊的課堂講錄。她以獨特的家學背景,融合深奧的國學與醫道,將鍾情其間卅餘載的《莊子》,深入淺出,以生活化事例、淺白的語言、每個人都能同情共感的經驗,獻給心累、身倦、情傷者收穫自由的解答。   逍遙,從心開始。自由,從心靈自主開始!   《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下)應帝王:順物自然的心內修復之書》 (定價400元)   不讓傷亂走向衰亡,   轉身回到胎息之初,你我曾經的地方。   順物自然,心靈自主,夜夜好眠   沒人

想要失控的人生,只是生而為人想要掌控的並不一樣。   莊子要掌控的,是真實內在的生命實相,安步於「心」、「氣」不斷升進的軌道之中。   在日常健心房裡,撫慰因為流浪而滿身是傷的靈魂。   打開修復之書,練習對外「順物自然」、向內「自事其心」   〈明王之治〉——不論冀望天下太平或生命太平,都是從「心」治理、從「心」開始,「優先治理心身」是不會變的「根」。   〈神巫四見壺子〉——不將已經過去的影像收藏心中,因此能戰勝一切外物的攪擾,使心身不受傷害;雕琢復朴,當你把生命裡多餘的石塊鑿掉,才發現生命理想的原初型態就在其中!   〈渾沌鑿竅〉——當你鬆開對外在世界的貪戀、記掛,便不再害怕失去什麼。

那曾因在意、有待於外而纏繞心身的五花大綁,才能真正解開。   始於《莊子,從心開始》終於《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作者蔡璧名將二○一四至今、超過百萬人次點擊觀看的「莊子」臺大線上課程,歷經十修,梳理成冊的課堂講錄。她以獨特的家學背景,融合深奧的國學與醫道,將鍾情其間卅餘載的《莊子》,深入淺出,以生活化事例、淺白的語言、每個人都能同情共感的經驗,這是獻給心累、身倦、情傷者的終極修復之書。讓向外奔逐已久的感官,莫忘返本,回家。   生命最重要的追求,不在生命之外。   莊子,從心開始! 百工達人跨界推薦   作家 平路|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吳若權|印刻出版總編

輯 初安民|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林麗珍|建築師、台灣義築協會理事 姜樂靜|作家 郝譽翔|水牛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陳永興|群益期貨資深副總經理、律師 陳啟豪|演員、作家 連俞涵|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 梁逸歆|演員 章廣辰|全能綜藝小天后 Lulu黃路梓茵|演員 楊小黎|星象專家 瑪法達|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編劇 鄭心媚|音樂鬼才 盧廣仲|律師 賴芳玉|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依姓氏筆畫排序)   編劇 鄭心媚——   寫劇本就是走在理解莊子之道上/戲劇是照見紅塵的苦,莊子則是照見這份苦後,指引走向超脫苦痛的道路/莊子帶著我們走向理解人生之路,那正是戲劇的

最大追求。   全能綜藝小天后 Lulu黃路梓茵——   什麼才是最能給你安全感的東西呢?我想答案就如莊子所言,一顆安定的心。   音樂鬼才 盧廣仲——   真實感應到《莊子.大宗師》是部能夠終生受用的超強功夫心法/前陣子Q忽然在聊天群組裡傳來了脫單訊息說『對不起,先走一步了。』/那是一種貌似幸福被剝奪的感覺/自問如果是真愛,那他們的幸福跟我有沒有關係又有什麼關係呢?   群益期貨資深副總經理、律師 陳啟豪——   究竟如何獲得心的安適、如何讓心不再被安排而是「安於推排」,在莊子的哲學觀中,我漸漸找到依循的方向。/除了努力讓別人對你說:「有你,真好!」以外,更要努力讓自己對自己說:「有安

定的身心,真好!」   演員 楊小黎——   我非常喜歡蔡老師把哲學思想融入生活呼吸中的溫度,剛剛好的醉人,又剛剛好的清醒/伏羲氏重視睡眠品質,這是一個給自己重新開箱的機會,也是自由選擇心靈設定的機會/這個理念讓我在主持人文行腳節目時特別受用。   作家 郝譽翔——   「哀樂不能入」是聖人的境界,而這聖人並不是亂世的英雄,卻是一如你我的凡人,因為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間。   印刻出版總編輯 初安民——   作者以充分餘裕,用一個個現世體驗感悟的案例,證道式詮譯和細述,了然於心的是讀寫兩造/作者如一枚USB般銜接我們,無疑是當年大智者的入門知音。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陳永興——

  這回不只是莊子的心靈指引與陪伴,因蔡老師的提醒與召喚/身心合一的節奏感,無論是在小溪流或是大江大海,都能悠遊其中。   建築師、台灣義築協會理事 姜樂靜——   他的想像力如此壯闊,空間張力十足/如果妳問我,莊子一定是位超優異的建築師。與業主建立恰當的信任關係、能設身處地同理心使用者、也有描述尚未成形場景的說服力/特別推薦建築專業者應當人人閱讀此書,在志業中養生並依循真人之道修行面對高壓的挑戰。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 梁逸歆——   這是腫瘤科病房每日的背景旋律。也是生命即將熄滅的聲音/原來,老奶奶也在等著見我最後一面/莊子學說是闡述生死的諸多論述裡最為動人且深刻的/因

為需要日日直視生死,所以我們需要莊子。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   強調修鍊始於行走,連怎麼走路莊子都有方法/莊子也談愛,他的愛,開闊且自由/我們也正遭逢沒有最亂只有更亂的時代與當下/就等著你我透過閱讀莊子,學會用豁達通透的態度,不放棄讓世界變得更好,但也同時把自己的心境甚至人生~變逍遙。  

何謂 真自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如何打造出能邊工作邊旅行的線上事業?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 https://zoeyk.co/bylmini​​​​​
▾▾▾ 更多資訊請展開 ▾▾▾

#佐編茶水間​​​​ #品牌經營 #自我成長 #你值得更好的夢想 #S編 #思葒

你有沒有好奇過,夢想究竟是什麼?你的夢想究竟是你賦予自己的,還是他人為你設定的呢?今天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思葒S編 來聊聊他的新書《 你值得更好的夢想 》,同時也會跟你談談我們在設定目標或者是追求理想時,又可能會有哪些迷思或應該要避開的誤區。

? 全文觀看? https://zoeyk.co/你值得更好的夢想/

? 這個影片為視訊訪談的精彩剪輯
收聽 Podcast 完整音檔請到 ▸ https://youtu.be/ENEP9Kidwzo

-------

*訪談綱要*

00:00​​​​ 節目開場與單集摘要
00:36 請用三個關鍵詞分享你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S編?
01:40 回到大學時期,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你人生中的重大轉變?
04:41 前往墨西哥工作是一個很特別的決定,是什麼促使你做出這項選擇?
07:03 聊聊你的書 : 這是一本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會取名為「你值得更好的夢想」?
10:23 「我們往往錯把工作賺錢當作人生目標,」然而何謂夢想?何謂目標?該怎麼分辨呢?
12:57 如果幸運達成了夢想,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尋找下一個突破、下一個夢想嗎?
16:02 對於想要在人生上有新的大突破、卻又不曉得該怎麼做的聽眾,你有什麼建議呢?
21:36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
如何打造出能邊工作邊旅行的線上事業?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 https://zoeyk.co/bylmini
-------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博客來連結 ▸ http://psce.pw/3b6vch

10個可以在家做的工作
https://youtu.be/0JK-gJ7Fesw

森林小木屋「小豪宅真面目大公開」
https://youtu.be/oDegPzGKMG8

在家遠距工作的生活日常:
https://youtu.be/zHG4LVuHKVY

如何在印度邊工作邊旅行?印度之旅&5個遠距工作技巧
https://youtu.be/4et16qW9vyc

如何靠歐美旅遊部落格在一年內 達成財務自由 ?
https://youtu.be/PxhjmL6YPOg

如何利用設計思考找到熱情、建立自信?
https://zoeyk.co/dreamtogoal

如何讓你的部落格開始賺錢?自媒體獲利的8個重要關鍵
https://youtu.be/BNxurIBYLXA

如何在旅行時上班?好處、壞處、工作安排
https://youtu.be/kgafM2f9o6w

如何進行遠端溝通、協作與管理
https://youtu.be/OErOw6T5kwo

如何為Podcast做品牌定位, 提升市場差異化 ?
https://youtu.be/dOAmRZGVgro


收聽Podcast節目:https://apple.co/2tlrLI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zoeyk.c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zoeyk.co/
遠距工作課程:http://psce.pw/SMYHG
個人品牌課程:http://psce.pw/3aegpt

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

為了解決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作者張珮蓉 這樣論述:

本文題為「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主要以殷海光與徐復觀在1954年和1957、1958年間,於《自由中國》與《民主評論》上所進行的隔空筆戰為研究對象。據此,本文分為五個章節,除第一章緒論與第五章結論外,其中第二到四章,是本文的主要論述內容。本文在第二章先闡述1957、1958年間,殷海光與徐復觀源於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不同所進行的論爭過程,也分述他們二人如何看待「傳統」,如何衡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本文認為他們二人對「傳統」的不同看待方式,決定他們二人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程度,同時,也影響他們二人對於「自由」、「民主政治」的思考方式。因此,本文在第三章中接著回顧1954

年間,殷海光和徐復觀源於對「自由」的不同看法所展開的另一場論爭,文中主要就他們二人對於「政治自由」和「道德自由」、「個人自由」和「國家自由」的不同立場進行梳理。本文認為,由於他們二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任程度不同,因此殷海光能夠只就「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作出清晰直接的描述,但徐復觀卻更看重「道德自由」與「國家自由」所能提供的內在聯繫與群體力量,縱然這部分他們有不同主張,但都同樣希望「自由」的價值,能被更好的落實在現實生活中,而這點也表現在他們對於施行「民主政治」的態度上。本文在第四章中,就呈現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在不同的立場基礎上,如何思考「民主政治」,並認可「民主政治」的價值,此外,也提供

他們二人對於「民主政治」問題的回應,從而確立他們對於「民主政治」理念的肯定與期盼。本文從這兩場筆戰中,呈現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對於「自由」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思考方式,並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及他們對於「民主政治」的思索與期盼,總結來說,本文認為他們確實存在某部分的相異思考模式,但仍有相似的目的存在,並且就本文觀察,殷海光的思考邏輯往往比較有助於眼前現況,但徐復觀的思考層面也較為廣泛,看來其實更有益於未來存續,若能讓他們二人擁有一場更心平氣和的交流,於社會應該更有助益。此外,本文也在正文之後,藉由這些討論,於附錄中帶入與今日臺灣相關的社會政治議題,並對幾個議題作出一點個人回應,以期本研究最後能給予

臺灣社會一些微薄的回饋。

雪漠心學概論

為了解決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作者雪漠 這樣論述:

  作者在心學書系中所講的諸多內容,便是對傳統心性學說的集中展示作者依託傳統大手印的傳承與實踐,打破教派局限,汲取了儒釋道文化中關於心性修煉的滋養,並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揚棄消化和實證,重新整合,獨成體系。   跟一般的經典或學術著作不一樣的是,本書系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是關於心性的修養與訓練,試圖直指人心。因此,本書拒絕了所有長篇大論的理論,拒絕了生僻深奥的辭彙,同樣拒絕了訓詁考據,既具備世界觀和普世性意義,又具備實踐論和方法論的意義。二是系統地介了鮮為人知的大手印心性學說,使本書具有了人類學和文化學的意義。而且,它不是簡單地採摘拼裝,而是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剔其糟粕,有世界

觀,有方法論,有機融合,有揚有棄,有體有用,有教有證,或能對和諧社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本書特色   雪漠心學試圖以一種更有利於人類整體的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整合,將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髓傳承下來,着力於方法論和實踐論。以儒學修齊治平為基礎,以道家無為自然為提升,以佛學破執後的明空智慧為超越,適應不同心性和追求的人,從最基本的做一個社會家庭中的好人,到超脫世俗名利做一個高人,再到最後的做一個無執著有大愛覺悟之人,均有具體的方法,總有-款能撫慰滿足世人焦灼的心靈。每一個個體的心靈寧靜和清涼,必然會延及整個社會,使其變得更加和諧与清凉。 作者簡介 雪漠   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

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化學者。曾獲『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中國文化部中國文化品牌協會『2015 年度中國文化十大品牌人物』等稱號。著有長篇小說《野狐嶺》《深夜的蠶豆聲》《涼州詞》、『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獵原》《白虎關》)、『靈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詩集《拜月的狐兒》,文化著作《一個人的西部》《大師的秘密》(8 卷)《佛陀的智慧》(3 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 本)『雪漠心學』系列等; 文化遊記系列:《匈奴的子孫》《堂吉訶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 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和《中國新文

學大系》; 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敦煌文藝獎』,連續三次獲甘肅省文聯和甘肅省作協頒發的『黃河文學獎』;入圍『第五屆國家圖書獎』,三次入圍『茅盾文學獎』。 出版者簡介 陳亦新   青年作家。 審定者簡介 夢磬   歷史學碩士,十年高校教師工作經歷,後轉行為專業編輯,現任中華國際傳媒出版集團主編。 第一章 緒論 一、心學概述 (一)哲學與宗教心性論略述 (二)道家心性論略述 (三)儒家心性論略述 (四)佛學心性論略述 二、認識雪漠心學 (一)智慧本體與本體智慧

(二)雪漠心學的結構、內容及要義 (三)學習雪漠心學的目的、意義和注意要點 (四)雪漠心學在社會主義文化中的融會作用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二章 雪漠心學本體論 一、智慧本體(真心)的特點 (一)真心之自由平等性 (二)真心之智慧性 (三)真心之妙用性 二、智慧本體之一體兩面 (一)真心與妄心 (二)聖者與凡夫 (三)煩惱亦是良藥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三章 雪漠心學認識論 一、智慧本體之生命觀 (一)『我』之本質 (二)生命之意義 (三)我命在我不在天 (四)窺破生死幻象 二、智慧本體之『世界』觀 (一)世界之變化無常 (二)世界是心之倒影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四章 雪漠心學方法論 一

、明智慧本體之先決條件 (一)認知條件:正念 (二)行為條件:正行 (三)意志條件:正信 (四)保障條件:自處能力 二、明智慧本體之初階訓練 (一)使心靜下來 (二)培養定力與專注力 (三)對治各種執著 三、智慧本體光明之初顯 (一)何謂『開悟』 (二)明心見性之辯 四、智慧本體光明之保任 (一)    真心光明之守護 (二)    紅塵事上修 (三)    清除習氣 (四)    把握放鬆與警覺之度 (五)    身心之配合 五、智慧本體之完成——真心狀態成為常態 (一)破法執 (二)真人只是常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五章 雪漠心學實踐論 一、經世致用與破執超越合一 (一)東方哲學之入世與出

世 (二)雪漠心學之經世致用性 二、文化之傳世與覺世合一 (一)傳世與覺世 (二)雪漠心學之文化觀與實踐 三、文化之破除名相與形式自由 參考文獻 思考題 附錄/雪漠心學六品 跋   代序   我為甚麼研究心學? 雪漠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了『雪漠心學大系』後,『雪漠心學』一詞遂為世界所知。     這世界,有兩樣東西,令人目眩神迷參詳不透,卻又止不住探尋追問,一個是浩瀚的宇宙,一個是深邃的人心尤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人心的學說與究是千古以來的核心議題作為中國文化的三條重要之根,儒釋道對中華民族國民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響,它們相互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吸收,彼此

促進,讓中國文化呈現出了『三足鼎立』之氣象。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自所佔據的話語權所展現的形態、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但為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和促進,注入了不可低估的力量。儒家文化注重人格的修煉,注重積極入世,注重對社會的改造,故,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變革和動蕩中,儒家思想在安撫人心、平定秩序、維持和諧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而道家文化,相對儒家而言,注重『避世』,強調『無為』,注重個人的修養和升華。佛家,在兩者的基礎上,在看破、放下的同時,追求終極的解脫和超越這三種傳統文化無論其表象差異如何迥然,根本宗旨都在於教人如何完善人格,實現真正的快樂和自由且三種文化都認可同一個着眼點,即一切答案就在自己

的生命本體中跨越和超越,不在外界,不在彼岸,而在人心。故而,心性的修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共同核心和基本契合點。中國文化,雖然名相不同,體系不同,究其根本,都是在叩問自心,在自己的心中找一切的答案,尋覓生命的真諦。     談心性,有朋友會想到『心學』。我們知道,『心學』一詞,由明代大儒王陽明首度提出,他將中國的儒家文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學術高度。他所倡導的『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影響了很多人,由此,『心學』成為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但關於心性的學說並非儒家所獨有,儒學、佛學和道家思想在心性論上,皆有深造對於心性的定義、心性二者之間的關係等問題都有獨特見解。     儒學的心性論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性

之善惡的爭辯,孟子認為人之性善,荀子認為人之性惡,楊朱認為人之性善混尤以孟子的心性學說為典型。孟子提出了『四心』之說,認為人天生具有的四心決定了人性本善,心性不二,強調『盡心知性』,仁義、禮、智是人心中本有的東西,將其充份發揮出來即可。在早期儒學經典中,處處可見正心誠意的主張,非常重視人格完善。漢代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論』,把人性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東漢荀悅也持類似觀點因漢代經學大興,儒風發生變化,偏離了心性學說,直至魏晉時期,玄學盛行以及佛學漸興,儒學的宗主地位更加不穩,仁義道德學說和心性學說處於失落狀態唐代韓愈丶李翱立足儒學本位立場,反對佛老,重興心性之學。韓愈在《原道》中大聲

疾呼重振仁義倫理道德,為儒學道統正本清源,重視正心誠意,其在《原性》中排開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和楊朱性善惡混論,續上了董仲舒和荀悅,更加明確地闡發了『性三品』學說,且肯定仁義禮智信道德是人與生俱來的,只是在三品人性中分配比例不同,上品之性是善性,下品之性是惡性不可改,中品可善可惡,可以導而上下。宋明時期,儒學的心性學說有了新的體系——宋明理學。此時,儒釋道三種哲學在長期的交鋒與共存中,早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宋明理學雖以儒學為正宗,其實已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佛學和道家的氣息,尤其是受佛學心性論影響很大。朱熹雖然將心分為『道心』和『人心』,但還是說心只有一個,人欲和天理的比重決定了心是『人心』還是

『道心』,至於心之體—性,則無不善,有善有不善的是心之用—情。而從陸九淵『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以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振聾發聵之語,再到王陽明『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並創立了心學,儒家的心性論終於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佛學中的心性論,確地說應稱為佛性論佛學典籍中有很多關於『心性』的闡述,但在佛學傳入中國且本土化的早期,佛學惹人關注的首要興奮點並不是心性論,而是因果報應論和般若空論等內容,並因為形神關係導致了儒學和佛學之間的大爭論。自東漢佛教傳入中國起,排佛者與信佛者就開始了持續爭論,爭論核心是形神關係和神滅神不滅,排佛者否定輪迴與

因果報應論。至南北朝時期,終於引發了一場高規格的大爭論,無神論方以范縝為代表,做有《神滅論》《答曹舍人》,理論水準空前絕後。爭論的結果雖無輸贏,卻促使佛學將關注點漸漸轉向了心性論。佛學心性論完成於禪宗,禪宗的根本要義是『明心見性,即心即佛』,此心是無分無執之心,此性是本來清淨之佛性,心性不可分割,且人人皆有佛性。所以,禪宗六祖惠能提出『眾生即佛』其依據便是佛性作為人人皆有的先天因素,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只要能識得此心,見得此性,便可成佛。     如果說佛學的心性論是佛性論,那麼道家的心性論則可稱為道性論。表面看來,道家的心學沒有形成明晰的知識體系,沒有形成一門顯學,其影響力也不如儒家文化,因

為道家心性論並不是直接談人的心性,而是以道為引,再延伸到人的心性。所謂道法自然,實際上是道性自然(自生自化自成),這種自然之道落實於人,即為人之自然心性從老子的本然自然到莊子的本真自由,道家心性論的特徵,其實非常鮮明,着重於自然之性和真常之性,元初而完整,無法使其增益,也無法令其減損。人的自然之性必定顯於人的心由人心也可看出人之性,因此,道家所推崇的心性境界正是老子反復強調的自然無為,及莊子心心嚮往的逍遙遊。另外,道家關於心學的精華,其實都融匯於道家的修煉之中了。全真教之後的明清道教,對心性談得較多,但多着眼於修煉。在心性的修養上,道家注重明道修道、得道,注重本體智慧的開發和妙用,以「無為』為

核心,以虛靜和齊物為方法,棄絕機心,追求達到致虚守靜的自然境界。當一個人真正得『道』之後,他自然就明白了宇宙的整個運行規律,洞悉了真理的奧秘,也就真正會入世做事了,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不難看出,儒釋道三者都注重心性的修煉,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都是以心為本,以學為養,讓人慢慢成為君子賢人、真人、聖人。因此,對於『甚麼是心學』的問題,從廣義層面講,可理解為:關於心性的學說,即為心學,包括陽明心學,也包括近當代的一些心學,我倡導的大手印心學也屬此列每一種心學存在必有其理由,欲令其發揚光大,對人類社會和人的心靈起好作用,既需要乘時順運,更需要靠實力和內涵說話。     以陽明心

學為例,其從宋明理學中分化而來,理論基礎不可謂不厚實。宋明理學從周敦頤開始,經張載,到二程(程顥、程頤),在二程這裹發生了分歧,程顥認為心即是理,修行路綫是由內而外,程頤認為理是本源,在人心之外,修行路綫是由外而,格物致知。繼而朱熹繼承了程頤,成為理學之集大成者;而沿着程顥的心學路綫,經過謝上蔡、張子韶等人不斷發展,最終由陸九淵開啟了心學門徑後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繼承改造了孟子心性學說和陸九淵心學思想,並吸收了佛學禪宗和道家的精華,創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新儒學—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包含三個重要論題:『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分別解答了『心是甚麼『如何修心』和『修心的最終目標』這三個問題,是

一套相當完備的哲學體系。陽明心學在明代中後期時影響已經很大,甚至遠播海外,日本和韓國都有陽明心學的繼承發揚者。尤其在日本,心學在明治維新時期爆發了力量,為日本近代化之路貢獻了大力,正如梁啟超所言:『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但在中國,陽明心學卻於明清之際漸漸衰落,整個近代時期也處於沉寂狀態,直到近些年,陽明心學才有點『春風吹又生』的勢頭。     在陽明心學之後,民國時期的賀麟先生又提出了『新心學』。他是黑格爾的研究專家,深受西方哲學的影響在中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賀麟先生將『心學』研究加入了世界元素,他提出『心物合一『心理合一,是現代新儒家的倡導者之一。遺憾的是賀麟『新心學』並未完成體系建設,也

未能繼續展開和深入,作為一種『唯心主義』思想,它很快就在唯物辯證哲學面前失去了自己的聲音無人繼承,研究也甚少在當代台灣,也有一支新心學,名為『盤古心學』。這一心學最典型的特徵在於,它脫胎於陽明心學,依然立足於儒學本位,但大大擴大了思想學說的吸納範圍,吸收人類各種宗教與哲學,為其所用。如包容了儒釋道三種哲學思想,以及分析心理學、海德格爾存在哲學等,試圖消弭陽明心學的一些弊端。     此外,還有各家各言對於陽明心學的解讀和闡發,有力圖重興陽明心學者,也有藉陽明心學抒發自我者,在這個傳統文化復興大潮即將興起的時代,人們對於心靈學問的興趣和重視,是令人欣喜的。     一、心學概述 形而

上和形而下,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兩大基本概念。《繫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與器的關係便成了中國哲學探討的主要話題之一。簡單說來,但凡無形的,不能被耳目視聽直接感受到的存在或規律,都可以稱之為形而上的道,反之,能直接接觸或者感受到的,有生有滅的有形物質,都可以說是器《老子》說『樸散則為器』『大象無形』,這裹的樸和大象所指都是道,老子簡單而明了地闡述了道和器的最高關係,即對立、共時、一體。先秦諸子,歷代思想家,探討的也無非是道器的對立關係或統一關係,也即是二元論和一元論的哲學,但是往往各執一端。北宋理學家程顥說:『道亦器,器亦道 。』這個有見於統一,卻忽略了對立。後來的理學集大

成人物朱熹,則用理氣代替道器,他說:『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所以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根本論點,但是這有見於對立,卻忽視了統一。到了明清,大思想家王夫之則提出『無其器則無其道』,又把『道和器統之乎一形』,他的一形指的便是一氣,這比起理學家把道和器又推進了一步,卻又落入新的一元論。先秦之後的中國哲學,探討道器關係大致以這三家最為代表,都沒有超出一元論和二元論的範疇。推而廣之,外國哲學,如西方哲學、印度哲學,探討的哲學問題,也不出這個範圍。

從政治到學術:論徐復觀的思想史寫作及其意義

為了解決何謂 真自由的問題,作者白依璇 這樣論述:

徐復觀一生經歷複雜,先從軍後致力學術研究。曾留學日本,就讀明治大學學習經濟,後轉入陸軍士官學校。介入政治甚深,有感現實層面的困境,開啟學術與寫作之路,尋找精神層面的解決之道。對於民國政權的合法化危機、現代性焦慮,以及傳統中國思想的嚮往與檢討,構成徐復觀發展新儒學的動因。 徐復觀特別重視兩漢思想,兩漢思想並非中國傳統思想領域的研究主流。以及,創辦《民主評論》、轉化儒學思想的宗教性理論、發展人文精神,這些議題實際上都是在回應民國的合法化危機問題。在戒嚴時期敢言能言,學術上具備突破現有研究視野的眼光;有許多跨領域的研究成果,並在學術場域中引發或參與論戰。看似「不合時宜」與「好戰善戰」

的選擇,構成徐復觀個案帶來的南渡問題。 本文將徐復觀南渡來台的生命歷程問題化,討論徐復觀作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如何佔據特殊的場域定位。處理一九四九年以後徐復觀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徵,釐清徐復觀在學術史的論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