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部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作部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石綠寫的 幼兒寫字本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曾金金、楊聰榮所指導 裴氏越河的 邁向「第二語教學模式」之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華語-越南語版本為例 (2013),提出作部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第二語教學模式、華語網路課程、越南語學習者、新移民、遠距教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作部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寫字本

為了解決作部首的問題,作者石綠 這樣論述:

  16開共32頁,每頁有30個方格,可作部首、ㄅㄆㄇ、123、國字練習。並可訓練與加強幼兒手脕靈活度。

作部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壽」字點解有個口?】祝人生日快樂的書面詞為祝壽,「壽」即長命的意思,所以普遍常用作祝壽的成語,都離不開「壽」字,例如壽比南山、延年益壽、萬壽無疆;如果在「壽」字加上「竹」字作部首,便成為「籌」,香港人經常要排隊輪「籌」,最近亦有不少人參與眾「籌」。

邁向「第二語教學模式」之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華語-越南語版本為例

為了解決作部首的問題,作者裴氏越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建構新移民華語文第二語言網路課程教學平台,從了解新移民學習背景及需求之後實施實證研究,運用Sagor(1993)提出的行動研究方法於實證研究步驟上形成新移民華語文網路課程的內容。包括:進行語料編碼、編寫課文內容並且進行分析。完成課文模組之後進一步規劃教學單元,包括:語言及注音拼音、人物介紹、生詞練習、漢字練習、語法練習等。並以內容架構針對個別新移民進行實證研究。通過280分鐘的華語文體驗課程,從新移民使用者的回饋加以修正教學內容。另外也通過焦點團體討論及評估納入修正課程的參考意見。教學後的結果顯示所有學習者都對「新移民華語學習網」的教學課程表示滿意,並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練習形式及

多媒體輔助工具。  專家訪談的主要結果為製作新移民華語教學平台必須有一個合作團隊,包括:學者專家、網站企劃人員、雙語雙文化教師、網路技術人員、配音及錄影人員等。同步教學的網路課程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教學過程網路頻寬影響的時間差;而非同步無法馬上解決學習者的問題。  「新移民學習華語文網路課程需求問卷」主要調查結果為有62%新移民每天都用國際網路查詢,表示以網路進行新移民華語教學是可行的;在學習地點方面41%希望可跟老師同步上線進行華語文學習,33%希望結合同步與非同步課程上課模式。本研究頻台採同步及非同步並行教學。調查顯示新移民最熟悉的是用母國語言電腦字幕,均數為4.21(最高為5分),其次為中文

電腦字幕,均數為4.04,因此本研究採用越南語及中文雙語教學平台介面。調查結果顯示新移民對注音及拼音輔助需求兩者均數都達3.9,因此採用注音、拼音並行的標注。調查顯示新移民最希望用母語來註解課文中的生詞及語法,均數為3.88,因此本教學平台採用越南語加以註解。  此外,本研究根據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內容學習需求,設計教學主題單元:生活會話有七個主題,醫院、家庭、購物、辦事單位、公司與工作、學校、交通;閱讀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學校、辦事單位。寫作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公司與工作、辦事單位。新移民華語文教學模式就是系統化的教學過程,過程裡需要考慮到新移民學習特性、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課程發展模式

。決定課程內容、順序、架構的語料來源是通過新移民團體進行語料蒐集或參考先前新移民華語文教材主題及句式。透過分析國內外的新移民教學平台,建構本研究網路課程。本研究利用影片結合圖片,以多元豐富的練習形式訓練學習者華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建置適合新移民華語線上教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