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聖儀寫的 子彈銷售法 和瑪麗.巴菲特,大衛.克拉克的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震盪市場中的穩當投資策略(財富新裝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國印前資訊事業有限公司 和遠流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寇敦智所指導 鄭耀庭的 金融科技時代使用行動工具APP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保險從業人員為例 (2021),提出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滿意度、主要規範、知識分享行為、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工作績效、行動工具APP。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保險金融管理系 施懿純所指導 李婕瑜的 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糾紛相關問題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糾紛的重點而找出了 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子彈銷售法

為了解決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作者陳聖儀 這樣論述:

  特別的一年,一月份武漢肺炎爆發,為了因應全新傳染力超強的病毒,中國首次進行了封城行動。相鄰的台灣,膽戰心驚的超前部屬因應行動。春暖花開的三月份病毒在全球肆虐,失去了很多心愛的人,各國陸續展開封城或邊境管制措施,面對病毒尚無有效的積極應對方式,改變了人們活動的方式、經濟、產業均發生了重大變革,WFH (work from home)、宅經濟、線上課程、線上會議成了最夯的詞彙。因為疫情及邊境管制受到重創的航空及旅行業者,就相對疫情安全的國家開始提倡「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像直飛班機相互免除入境後居家隔離措施;或國內業者推出北海道一日遊(北屯、東海、草悟道)、西葡一日旅(

溪湖糖廠、路葡萄隧道)等創意海外旅行國內版等,大家紛紛發揮創意因應這看來戰線拉長的病毒疫情。     而壽險業呢?早在病毒來臨前,我們就知道,2020 年本來就是壽險業大變革的一年。外有國際會計原則 IFRS 17、國際監理及保險資本適足率 2.0 等新監理趨勢進逼,內有金管會祭出的強化壽險體質方案,必須積極轉型因應,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金管會已宣布,會比國際晚 3 年的時間接軌 IFRS 17,目前暫訂是2025年,但2021年底國內壽險公司仍是要比照國際,補好相關準備金缺口,再用3年的時間去適應,但 若依壽險業目前不斷以高宣告利率吸金、資產快速增加,投資卻去化不易,面臨匯損及新利差

損的情況來看,絕對無助接軌 IFRS 17,所以金管會按照既有時程,提供一系列措施,2020 年逐步上路。     衝擊最大的就是壽險死亡保障門檻 2020 年 7 月 1 日上路,但剛好遇上疫情影響,各國積極救市,三月份美國聯準會 (Fed)利率一口氣調降 4 碼(1碼=0.25%),來到 0% 至 0.25% 的目標區間,並推出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並在五月份出席聽證會中表示,央行已經準備好運用所有工具來支持經濟,並把基準貸款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直到經濟重回正軌。     金管會保險局今宣布提早調降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且繳費 3 年

以下存續期小於 6 年的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至零,未來躉繳 6 年期儲蓄險將於市場上絕跡。7 月 1 日起壽險業新台幣保單調降一碼、美元保單調降兩碼、澳幣保單調降四碼,歐元保單10年期以下維持不變,10 年期以上調降一碼;人民幣保單調降兩碼,但 10 至 20 年期調降三碼。調降後,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到 1.5%,美元、澳幣、人民幣保單降到1.75%,歐元保單降到 1%。     這次責準利率調降後,繳費 3 年以內存續期 6 年以內的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為零。保險局官員表示,這是史上首次出現責準零利率的保單,但市面上已很少有這類的商品,現在市場上大部分商品保單存續期間都大於 20 年。  

  早在年初《台灣銀行家》月刊就預告 2020 法規變革年,壽險業正式回歸保險保障的基本面,經營可能面對下列四大變化:     一、保費變貴,儲蓄險與利變壽險銷售難度大增,各公司必須朝投資型保單、保障型及退休型商品轉型,投資型保單占率會比現在大幅提升。     二、2020 年新契約保費應會再衰退,但衰退幅度就看上半年的停售效應 有多大,及下半年各公司轉型速度有多快。     三、運用科技精準行銷,IT 投資越多、大數據分析越精準的壽險公司,越能為保戶量身訂作保單,也越能精準找到目標客戶,業務員通路存活率提高, 反而是銀行保險的手續費收入2020 年可能衰退。     四、壽險公司投資及財務

壓力漸增,壽險市場大者恆大、小者退出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各項時事新聞紛紛印證之前壽險公司針對新措施的各種預測,更因疫情加速轉型。年初迄今利率已調降 3-4 碼,在商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0.25%,預估終身壽險漲幅約 10%、儲蓄險 15%、定期保險約 5%。若是繳費期在六年以下的新台幣保單已降 0.75%,美元也只剩 1%,因為利率已太低,壽險業很難設計出具競爭力的商品,尤其是保險局 12 日公布繳費期 3 年以內的新台幣責準率,史上首度出現零利率。保險局官員說,責準率降到 0,意謂保險公司已經沒辦法設計出這樣的商品,過去這類躉繳六年期保單是市場主流,曾經大賣特賣,

但如今正式絕跡,而未來繳費六年期以下、保障六年的台幣與歐美保單,也因難設計將在市面上絕跡。     壽險保費懸崖出現,壽險公會五月中公布 4 月保費收入統計,今年前 4 月新契約保費收入 2688 億元,年減 41%;傳統型保單、投資型保單年減幅雙雙達到 41%,相較第 1 季減幅再擴大。     公會分析,傳統型商品部分,主因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下調、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走低,使傳統型保單買氣不佳;加上金管會公布,宣告利率平穩機制於今年 7 月實施,明定壽險業宣告利率應考量固定收益債券利息收益率,更貼近實際債市利率,且保單的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使銷售力道減弱,使前 4 月傳統型新

契約保費收入年減 41%。     台灣壽險市場未來5年可能是一段沉潛期、轉型期,林昭廷說,金管會目前的政策方向都是正確的,是一種「軟著陸」的方式,讓保單結構及產業逐步朝健康方向發展,新契約保費雖會減少,但壽險公司財務結構會更健康,撐過這5年的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及競爭力都會比現在更強。     身為專業財務顧問的你,超前部署了嗎?當疫情來臨,疾病風險提高、經濟動盪、法規改革等變化,讓各方面風險提高的同時,專業的財務顧問有良好的解決應對策略,超前部署協助客戶及自己,提早控制風險,針對客戶各項風險需求提供正確的解決策略及方案嗎?     在此提供四個可以應對目前市場的銷售錦囊:   1. 保費的確會

愈來愈貴。但人生風險的規劃需求,並不會因保費變貴而消失。銷售回歸保障型商品。     2.「保費提高」表示保險業進入專業化的開始,有專業(證照)、溝通技能和有高資產客群的財務顧問,才可以做出差異化服務。     3. 精準定位目標市場-醫生、中小企業主、科技高管、兩岸台商及服務高資產客群的多元需求與提供客戶解決問題的方案;精準行銷是財務顧問必須具備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     4. 經濟全球化互動與影響,客戶需要多元的商品,財務顧問更需要提供個別化的解決方案;財務顧問對客戶的附加價值與提供客製化服務的能力,是未來重要的經營策略,更直接影響專業財務顧問的收入與競爭力。     聖儀在 2018

年年初返台,重逢生命中的貴人磊山保經公司李佳蓉董事長,2018/05/28 在磊山保經開啟家族傳承課程培訓,兩年前就啟動培訓財務顧問進入高資產客戶族群的經營與開發,並定位壽險在保障面的功能與意義。今年 (2020) 壽險業大變革,朝水退後留下來的都是真正優秀的財務顧問。此時此刻 (2020 07) 將過去20 年在台灣、香港、中國的工作經驗,從台灣保險業務員經歷香港私人銀行最終到中國家族辦公室 CEO,真實面對高資產客群的落地經驗,與回台兩年的高階業務培訓,明白清楚台灣財務顧問的迫切需要,因此出版「子彈銷售法」,期待與所有財務顧問,共同學習與成長,將過去的珍貴經驗與技巧,應用在多變的金融保險

市場上,有效的掌握未來市場的變化與趨勢,為客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為財務顧問的事業打造永續長青的基礎。

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日前我質詢揭露,我國保險公司所揭露的財報「淨值比太低、財務不透明」,恐怕並未反映真實情況。保險公司一方面釋放「保費收入大增」、「去年獲利亮眼」的片面資訊,卻絕口不提公司淨值已經「少了幾千億」,根本是拿保戶的錢開玩笑。

今天再度質詢金管會,始揭露壽險公司去年的綜合損益,大減約5000億。金管會何時要求壽險公司增資?

2. 依照《銀行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第4條,銀行總經理應事先檢具有關文件報經金管會審查合格後,始得充任。

然而,針對第一銀行新任總經理蔡麗雪人事案,金管會顧主委、銀行局根本還未收到公文,第一銀便逕自於網站上公布,根本違法。

我提出如此明確規定與事證,金管會顧立雄備詢時還在幫一銀硬拗緩頰,連自己主管的白紙黑字法規都裝看不懂。

踐踏銀行專業的廖燦昌董事長,一上任就違法,根本不把金管會放在眼裡。對此,我要求金管會必須針對此事進行究責。

此外,蔡麗雪的工作經歷,大多在金控服務,根本欠缺法規要求的銀行工作經驗,這樣違法的人事任命,金管會能夠盡起把關責任嗎?還是金管會所謂的審查,只是曲從上意的過場秀而已?

附註:
2019-4-15 保險公司的「財報窗飾」與「淨值比」
https://reurl.cc/0WGXb

2019-3-27 財政委員會質詢:保險公司窗飾財報 保戶權益誰來把關
https://reurl.cc/Gn7ep

2019-4-8 財政委員會:慶富聯貸上百億損失未解 背棄專業、趨炎附勢的董事長回來了
https://reurl.cc/jr21p

2019-4-8 為何讓廖燦昌接任第一金董事長?
https://reurl.cc/K88qp

金融科技時代使用行動工具APP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討–以保險從業人員為例

為了解決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作者鄭耀庭 這樣論述:

金融科技時代來臨,保險從業人員的服務從準備很多紙本文件到目前走上網路及行動工具辦理與客戶的服務產生很大變化,不論是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工具上的使用及公司提供的APP帶來的便利性,,影響客戶和保險從業人員互動關係並探討保險從業人員使用行動工具APP後對於工作績效影響。本研究主要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保險從業人員對於使用行動工具APP,進而影響工作績效。藉由文獻探討歸納出各個變數,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數,探討「主要規範」、「知識分享行為」、「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對於保險從業人員使用行動工具APP影響「工作績效」之因素。透過網路發送問卷,進行樣本收集,共回收 205 份有效問卷,並採用AM

OS線性結構方程式驗證假設,經由分析得出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假設皆成立,變數之間也都呈現正向顯著之關係。本研究希望在學術研究上能給予未來保險公司開發行動工具APP的研究者了解與建議,並提供管理者與教育人員知道,有哪些因素將影響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績效,使其能更有效率並教育訓練行動工具APP,並且提供實務上的建議,對於工作有所協助。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震盪市場中的穩當投資策略(財富新裝版)

為了解決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作者瑪麗.巴菲特,大衛.克拉克 這樣論述:

航向致富之路,需要快速又馬力十足的船!   了解「價值投資」在詭譎環境中的競爭優勢,   洞悉「傳奇價值投資者」巴菲特的思考邏輯,   你也能在多變的市場中,找到逆勢而上的方法。     ◆每一個人都想贏,重點是找出贏的方式   股神地位並非一蹴可幾,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源於他的態度,他一再強調要投資在公司的「事業」上,而非沉迷於股價波動中的逐高放空。本書深入淺出說明巴菲特眼中的「好公司」與「好價位」,教你挑出能創造財富的戰駒,領悟價值投資的真價值。     ◆在市況顛簸之際,如何將知識化為鉅額財富?   向來標榜長期持股、重視公司的持久競爭力、不隨華爾街起舞的巴菲特,面對市場的不確定與低迷

,會有什麼樣的因應策略?本書不僅提點長期投資的大原則,更著重於巴菲特買賣股票的原因與時機,並清楚羅列其發掘長抱股的運算等式。想理解「選擇性反向投資」,書中的策略驗證與個案分析絕對能帶給價值投資者不小的啟發。     ◆15道巴菲特邏輯測驗,投資前的最佳自我檢視法則   在財務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唯有去做大多數投資人不做的事,才有可能抓住更有利的進場時機。從巴菲特的思考過程歸結出15道「巴菲特邏輯測驗」,學習巴菲特篩檢、運用財務資訊的方式,量化公司的競爭優勢與符合商業利益的股價。當真正的致富機會來臨時,便能近乎零風險地創造前所未聞的利潤。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經過幾十年的驗證,仍歷久不

衰,然而理財知識不再只是富翁的特權,依據他的投資法則,你也能「和巴菲特同步買進」。 財經專家推薦   Jenny Wang/JC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林修禾/美股達人、BOS巴菲特線上學院培訓師   股海老牛/《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作者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讀完本書,讀者將了解一個完整的投資決策包含了許多面向……依循巴菲特的思維進行決策,才有辦法在震盪的市場中保持專注,和巴菲特同步買進!──Jenny Wang/JC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深入研究巴菲特會發現,他實際上不是個投資人,他更像一個生意人,總能從不同的視角帶我們把投

資的本質看得更清楚……透過這本書的整理,也許能讓你更加了解這位投資大師。──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巴菲特最難模仿的地方,就是他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你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一招練熟,絕對可以邁向富足的人生。──林修禾/美股達人、BOS巴菲特線上學院培訓師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不只帶著我踏入價值投資的起點,還治癒我「抱不緊」與「賣太早」的壞症頭;也告訴我如何憑藉分析公司的競爭力,估出未來的獲利盈餘。──股海老牛/《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作者     本書是貼近巴菲特、親身觀察大師投資心法的著作,值得大眾細細品味。──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糾紛相關問題之研究

為了解決保險公司 保費收入的問題,作者李婕瑜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案例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整理出我國近五年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糾紛的種類及相關特性,以文獻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搜尋有關商業醫療保險的定義,以及近年來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申訴及評議案件的種類及數量,並列出常見的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的種類與分析其特性。此外,本研究亦將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案例涉及之壽險公司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說明我國目前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爭議以違反告知義務為最常見之理賠爭議案件類型,鑒於商業醫療保險理賠糾紛日益漸增,本研究提出下列之研究建議:一、保戶在投保前後都應注意保單條款內容是否清楚。二、業務員應詳盡說明保戶該盡義務及該明瞭之相關事物。三、保險公司應審查保單條

款內容是否需要調整以避免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