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分 71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財務金融技術學系 吳明政、謝企榮所指導 宋美妹的 經理人薪酬、盈餘管理與信用評等關聯性之研究 (2020),提出信用評分 71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信用評等、盈餘管理、經理人薪酬。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會計學系 邱秀清所指導 許朝揚的 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與自結盈餘揭露之關聯性 (2019),提出因為有 自結盈餘揭露、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信用評分 71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信用評分 71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理人薪酬、盈餘管理與信用評等關聯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信用評分 710的問題,作者宋美妹 這樣論述:

本文將以 2010 年至 2018 年台灣上市櫃公司為對象,首先探討高階經理人分紅之發放包括:現金、股票以及認股權形式對於公司信用評等之影響;接著探討公司進行盈餘管理對於其信用評等之關聯性。研究結果發現當公司進行較多薪酬分紅之分派時,無論是現金、股票或是認股權,皆使得公司當期之信用評等提升,其原因得以歸咎於通常公司願意發放較高之薪酬,乃因當期之績效表現及獲利情況良好,在公司內部體質佳之狀態下所獲之信用評等亦越佳;就公司進行盈餘管理這部分而言,以裁決性應計項目作為代理變數之下,推論當信評機構發現公司從事盈餘管理時,會給予較差之評等等級,因盈餘管理之進行會造成投資人無法辨識企業真實之盈餘狀況而被

誤導,存在刻意掩蓋實情之疑慮。

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與自結盈餘揭露之關聯性

為了解決信用評分 710的問題,作者許朝揚 這樣論述:

我國自2004年後將自結盈餘相關規定由強制性變更為自願性揭露後,公司得選擇是否揭露自結盈餘資訊。公司治理機制中董事會為主要的核心機制,公司治理愈好可使公司愈有可能揭露較多資訊給利害關係人,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是否會影響公司自結盈餘揭露。本研究以2012年至2018年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公司是否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盈餘頻率作為衡量方式,資料來源取自台灣經濟新報社資料庫及年報資訊。實證結果發現,經理人持股比率愈高,公司愈會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率也愈高;大股東持股比率愈高,公司愈不會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率也愈低;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愈高,公司愈不會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

率愈低;獨立董事比率與公司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率並無顯著關係;具有會計師資格之董事越多,公司愈會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率愈高;忙碌董事為維護其聲譽,會善盡監督職責,則公司愈會揭露自結盈餘及揭露頻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