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電子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東海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謝登隆所指導 趙育敏的 上游研發-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的經濟效益比較 (2015),提出元大電子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ournot寡佔競爭模型、上游研發、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經濟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 鍾惠民所指導 杜天豫的 元太併購E Ink個案研究─兼論平板電腦興起之影響 (2010),提出因為有 電子紙、併購、平板電腦的重點而找出了 元大電子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元大電子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上游研發-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的經濟效益比較

為了解決元大電子紙的問題,作者趙育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Buehler & Schmutzler(2008)及Milliou & Pavlou(2013)的模型架構為基礎,從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觀點,修正Cournot寡佔競爭模型,在上游有研發下,分別建立分離、垂直整合及水平整合等三種不同策略的數學推導模型,藉以探討並比較上游廠商進行垂直整合以及水平整合的經濟效益,模型中也加入市場規模、產品的替代性及研發技術的本質(一般性或專有性)三個因子,探究其對效益差距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上游廠商不管選擇垂直整合策略或水平整合策略,其整合後的經濟效益均會增加,特別是當產品的替代性較小時,會獲得更佳的效益,且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效益也會愈來愈顯

著;但若將兩種整合效益進行比較,垂直整合的經濟效益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水平整合的經濟效益,如果研發技術愈具專有性,產品的替代性愈大,則採用垂直整合的效益愈大,反之,如果研發技術愈具一般性,產品的替代性愈小,則採用水平整合的效益愈大。

元太併購E Ink個案研究─兼論平板電腦興起之影響

為了解決元大電子紙的問題,作者杜天豫 這樣論述:

在競爭壓力加劇下,中小尺吋廠商紛紛轉型,如彩晶、華映、勝華等轉往觸控面板領域,元太則另採途徑,藉由併購E Ink整合上游搶攻電子紙市場,採取與同業不同思維與發展領域。雖然Panasonic與Sony於2004年即推出電子紙顯示器產品,不過發展並不順利,市場規模也未見起色,而在2007年Amazon推出Kindle並廣受消費者好評後,市場開始快速起飛,根據Displaybank與拓墣產研所預估,2010年電子紙應用市場規模為4.01億美元,其中電子書閱讀器應用模組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佔電子紙應用市場比重89%,為電子紙最主要應用。就同樣具有可攜式與螢幕可觀看特性的手機與NB產品定位,以尺

吋與重量來看,與電子書閱讀器產品規格並不重疊。其次,就功能性來說,相較於手機重行動通訊、NB重文書處理,電子書閱讀器僅著重閱讀功能,具有獨特產品定位,不過APPLE推出iPad後,為平板電腦創造新的商機,由於電子紙與平板電腦產品定位較為重疊,也對電子紙市場發展帶來較大競爭壓力。本文除以購併與綜效理論為基礎,檢視元太併購E Ink個案效益,也將平板電腦影響納入研究範圍,進而探討電子紙產業發展方向,除期待對欲跨入電子紙產業廠商提供參考與建議,也希望可為欲藉由併購上游關鍵技術廠商做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