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巧梅寫的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 和瑞穗綜合研究所的 圖解聚焦東協:剖析各國實力與趨勢,掌握最新經濟布局關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基金總覽-兆豐中國內需A股基金(台幣)也說明:兆豐中國內需 A股基金(台幣) : Mega China Domestic Demand A share Equity Fund-TWD.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地 和易博士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郭建中所指導 古欣玲的 科技發展對國際權力與中美關係的影響-以定位衛星和物聯網為案例 (2018),提出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科技發展、國際權力、中美關係、定位衛星、物聯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蕭全政所指導 孫禾芬的 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之政治經濟分析 (2014),提出因為有 自由經濟示範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偏差、偏差動員、政治經濟整合的重點而找出了 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解答。

最後網站辦理綜合帳戶資訊則補充:42406642A, 兆豐美元貨幣市場基金(台幣). 42406642B, 兆豐美元貨幣市場基金(美金). 73991751, 兆豐電子基金. 76303709A, 兆豐中國內需A股基金(台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

為了解決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作者姚巧梅 這樣論述: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其至為關鍵的舉動,正要拉開序幕。世界100強執行長郭台銘窮追夏普四年為哪樁?鴻海能否因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能否回春?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可能,帶領讀者一窺鴻夏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

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的期待。   作者簡介 姚巧梅   自由作者。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日本龍谷大學日本文學博士課程修了。   歷經記者、編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台灣時報、自立晚報、天下雜誌、大漢技術學院及淡江大學等。目前是太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著有論文集《佐藤春夫與台灣》(佐藤春夫と台湾)、散文《京都八年》,翻譯有商管《後五十歲的選擇》、小說《成吉思汗》、散文《為誰而愛》等50多本。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007 推薦序 科技史的里

程碑  詹文男      012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陳思宇      016 第一章 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 第一節 站在經營的交界點      027 第二節 「那個男人」得償夙願      030 第三節 與扶桑結緣始於壯年      035 第四節 搶親成功致勝關鍵      041 第五節 看不見的「第三個男人」      048 第六節 「台灣歐巴桑」的馬拉松談判      055 第七節 亞洲黑衣人行動了      060 第二章 夏普的故事一:盛者必衰若滄桑 第一節 看到 Terry 郭本尊了嗎?      081 第二節 投靠「比太陽還熱情的男人」      087

第三節 沉默山丘‧荒涼工廠‧暮落東京灣      093 第四節 「大和」與「武藏」艦隊      099 第五節 自己主義的幸與不幸      111 第三章 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 第1節 新創意商品群像 ■RoBoHoN,會跳舞的手機      145 ■傾聽造物者的聲音 ,海豚金鵰變家電      150 第2節 專心二意: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的故事      154 第3節 「中興之祖」大躍進時代      162 第4節 螞蟻企業與緊急項目      166 第5節 崛起。明淨如水晶騷動      169 第四章  夏普的故事三:新生夏普與鴻海 第1節 郭董進擊的機

會與挑戰      195 第2節 開春新年的明與暗      201 第3節 吉永小百合,太老了? 夏普股東們的心聲      207 第4節 不信青春喚不回--夏普從「心」出發      212 後記      247 主要參考書籍、雜誌      250   前言 夏普被併購是日本的第三次開國?   鴻海與夏普於2016年4月2日聯姻,決定兩個企業從此命運與共。從國際併購的角度看,鴻海是叩關直入,日本則是開門迎入。有人以「黑船事件」比喻這個併購,但這次率黑船進入日本的是Terry(郭台銘的英文名),而不是Perry(培里,美國海軍將領。1853年率領船身漆黑的黑船抵日,強迫日

本打開門戶)。台灣的鴻海以後進身分併購向來以指導姿態出現的日本高科技企業,等於逆轉立場。   「日本的發展力若要結合世界的變化和多樣性,『第三次開國』勢在必行。也就是日本企業要向世界打開門戶,以及更積極地走向世界。」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在《2015年的日本--新開國時代》書中呼籲。第一次開國指明治維新,第二次開國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世界競局中,日本產業因陷入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日本的商業用語,一種警語。用進化論的角度以加拉巴哥群島的生態比喻日本。指出在孤立的日本市場下,獨自發展適合自己的產品與技術,缺乏互換性,導致面對來自國外具普遍性且低價的產品和技術時,陷

入遭淘汰的危險),導致手機、半導體、家電、建設和能源環境等產業,先後敗北。   資策會產業研究所所長詹文男指出,鴻夏戀的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夏普和鴻海聯姻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具有相當指標意義。換句話說,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這個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   日本作家安田峰俊則從社會管理學角度預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實驗和歷史

的轉捩點」。不同於日產汽車由西方人領導改革成功,夏普則由台灣的鴻海主導。而鴻海如何活用上班族意識強的日本從業員創造出高收益組織。是一種實驗。如果鴻海傘下的夏普營運果真上了軌道,「那麼,勢必對今後的日本經濟和社會型態產生影響」。   因併購夏普,鴻海在2016年獲頒「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最具影響力併購獎」及「最佳跨國併購獎」三項大獎,郭董本身也以多年的併購佳績獲得「卓越成就獎」,鼓勵其積極國際化的作為。   以企業策略而言,鴻海早在2000年就計畫轉型,必須要這麼做。   掌握關鍵的科技技術攸關鴻海未來的存活。對電子產品代工王鴻海而言,夏普的液晶是戰略物資。不僅如此,夏普長年累積的品

牌力和技術創新力更是戰力。這一點,在2016年9月19日「生醫產業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論壇中,替代郭台銘出席演講的呂芳銘(鴻海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已證實,收購夏普是鴻海欲透過策略性併購,改變商業模式的第一步。簡言之,鴻海若要轉型為「科技服務」企業,必須借重夏普。   眾所周知,鴻海在未來10年布局的關鍵詞包括:工業4.0與互聯網、虛實六流融合、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十一屏三網二雲和IIDM-SM創新商業模式。   由此,在鴻海的全球布局中,要借重夏普的是 SDP(堺10代廠)、智慧家電、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太陽能和核心部件(光電子元件、半導體零件)等。換句話說,夏普日後將在

物聯網、智能家電、綠環保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大顯身手。   目前,海內外共有43000名員工的夏普像一艘巨艦,歷經暴風雨,現在仍未駛進安全港口。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前夜,夏普的液晶品牌電視「AQUOS」業績衝到頂點時,股價超過2000日圓,最高曾達2445日圓。當時,夏普的經營陣意興風發,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超越生涯勁敵松下和索尼,並以股價「5000日圓」作為逆轉勝的目標,畢竟在公司發展的歷史中,有多項產品研發曾是世界和日本第一。但是,才過了10年,股價最低時降至100日圓上下,若以時價算,則等於總額3兆日圓飛灰煙滅。被鴻海接管前(2015年4月止),負債達7千多億日圓,以致被揶揄連禿鷹基金都不

屑一顧,怪不得股東氣到跳腳,日本政府相關機構急忙搶救,全民哀嘆連連。   排名2016年全球執行長100強第40名的郭台銘,像一名艦長,為掌握夏普這艘船身的平衡,正調整重心,迎風破浪,尋找應進的航向。儘管鴻海很有自信,但一般台日財經觀察家咸認,企業重建通常需要2~3年以後才知真正的成效。或許因為如此,2016年9月,郭董在創新工廠年度峰會中(深圳舉行)坦承:「收購夏普是個極具挑戰的任務,2萬多個日本同事要融合在一起,是艱巨的工程。」一段話中,關鍵字就有「挑戰」、「融合」和「艱巨」。   被《財富雜誌》(2016年)評為全球500強第25名的鴻海,將如何重建夏普,重建過程中將遭遇哪些挑戰,以

及重建融合的綜效為何等等,都是本書探討的重點。另外,郭台銘想要日本人和夏普人想起他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印象?或者該如何呈現台灣並不熟悉的夏普,讓台灣人能逼近現實地了解它?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條理地交代鴻夏戀始末,以及鴻海為何非夏普不可的理由與贏得意中人歸的致勝關鍵等。據了解,這攸關鴻海的轉型策略及其與日本銀行的關係。   第二章「夏普的故事一:勝者必衰若滄桑」,分析百年老舖夏普由盛而衰的關鍵因素,包括巨艦決戰的失誤策略和自己主義的文化因素,並側面描寫衰敗後夏普的現狀。   第三章「夏普的故事二:誠意與創意的黃金年代」,從企業的光明面和經營的延續性角度,回溯夏普創辦

人早川德次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形塑了夏普具獨創性的文化及其光輝的過去。   接管夏普後,第8任社長戴正吳2016年11月發表,夏普的淨損額較3年前改善。但利潤仍是赤字,而且不完全是鴻海的功勞。2017年2月,副社長野村勝明宣布2016年會計年度(2016年10~12月)。純益42億日圓,終結了9季的虧損紀錄,顯示營業狀況有改善,但仍有負債(約6千多億日圓)不過,戴桑信誓旦旦,要在2018年帶領夏普從東京證券二部回到第一部,重返榮耀。所以,他實施了哪些重建措施?實施過程中遭遇什麼困難?鴻海的管理軟實力能充分發揮嗎?郭董說收購夏普是他的第二次創業。那麼,這個全球有120萬員工、年營業額約5兆元的領

導人,收購夏普的機會和挑戰各是什麼?都會在本書第四章「新生夏普與鴻海」中盡量釐清。   鴻夏戀這個2016年台灣和日本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至為關鍵的互動,正拉開序幕。 鴻海能否因與夏普結合而成為品牌公司?百年老舖夏普下嫁鴻海後能回春嗎?兩家企業身心靈能契合嗎?所有人都很好奇。本書試著從台灣人的角度,透過鴻海與夏普台日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會、衝突和發展的可能性,帶領讀者一窺鴻夏戀聯姻的背後與前景。 推薦序 台灣科技史的里程碑   在全球電子產業併購史上,鴻海與夏普的聯姻絕對是驚天動地的一篇。從鴻海表明要併購夏普開始,談判的過程就高潮迭起。中間還插入三星的注資,以及傳言中國廠商也將出手的訊息,

加上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加入競局,更讓整個購併過程詭譎莫測。   除了競逐者眾外,夏普的態度也令人難以捉摸。對於鴻海的求親,其除了提出希望鴻海不要干涉經營權且不能裁員等消極條件外,自2012年來,會長、社長、員工、銀行、乃至政府方面的官員等,亦是一路交相變臉,時雨時晴,結論總是欲拒還迎。   ▼夏普欲拒還迎的理由   分析何以瀕臨倒閉的夏普在面對鴻海的誘人條件下,仍能矜持再三?觀察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談判身段的展示:夏普畢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名門企業,特別是作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龍頭,無論談判局勢如何險峻,這都是必然也必要的姿態。若雙方確認達成整併協議,則亦希望能確保

夏普員工日後在鴻家軍中,仍能保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與尊嚴。   其二:夏普對鴻海的疑慮:日方根據2012年鴻夏第一次談判破局的經驗,鴻海郭董的條件雖然大器,但之後也因形勢改變而調整,給人口惠而不實之感;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是議題。一個以獲利和績效為優先的42年(鴻海於1974年成立)歷史的壯年企業,和一個講究年功序列及人情義理的關西百年老舖之間,單要交易就有難度,何況是牽涉到所有員工身家性命的購併?   其三:官方的態度。這包括金融風險與技術外流的權衡,以及日本政府在重整日本電子產業結構的主導權與發展方向等議題。舉例而言,在日本官方的觀點裡,日本這些叱吒一時的電子電機大廠,除了夏普外,後續還會有

持續爆發財務醜聞的東芝(相較於夏普,東芝擁有核電與國防技術,對日本政府是否容忍外資參與重整,會更加棘手)、索尼(日本最驕傲的電子品牌,也是對製造業寄託情感的所在)等名門,隨時都會面對破產的風險。唯有利用這些大廠發生重大危機的時刻,予以產業別的解構與重組(面板與面板併,家電與家電併,重工與重工併…),一方面可延續日本國產技術不致外流,二方面還能提升新公司的事業規模與客戶組合。   但最終夏普還是選擇鴻海,也獲得多數日本產業的支持,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點:日本人認為日本企業積極地併購海外企業,如果自己拒絕被併購,恐遭國際社會詬病;外資企業收購日本企業,反而表現得比較好;無論從資金力或技術力看,鴻海

都是優質的企業;產業革新機構缺乏熱情,日本需要的是活力;日本企業缺乏自助的能力,只能指望外資經營;夏普傾頹,反映了日本電機業和政府已落伍,應向汽車業學習改革的精神;資金無國界,經營者是否夠專業才是重點,否則只是米蟲而已;日本應學習合縱連橫的併購策略;僱用問題最重要,員工是智慧財產;日本已沒有需要保護的技術,所以景氣才會如此低迷……等等。   ▼合作聯盟的陷阱   平心而論,以台灣一家成立42年的公司,能夠購併在日本擁有百年歷史、且曾經為其國人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公司,絕對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其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值

得國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祝福!   此一購併案若綜效可以發揮,將可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一個卓越的典範,亦即日本的High touch(高感度)與High quality(高品質)與台灣廠商的Flexibility(彈性)與Speedy(速度)等優勢間應可發揮互補效益,那麼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參考此一方向,而更加緊密兩國產業實質的合作,相信這也是相關支持者所最樂見的成效!   不過,企業間的融合要成功並非想像中容易,許多實證研究就指出,由於雙方互信不足、合作的目標不一致,或者各自投入的心力不足以提高彼此的績效,都常造成合作無法持續。尤其購併之後還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如組織管理的複雜度提高、經營自

主權的可能喪失,以及技術的擴散與流失等問題,更是讓許多企業對合作與聯盟的腳步裹足不前,而這也是未來鴻夏合作需要面對的挑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雖說過去台日產業合作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是根據雁行理論的形式與作法,日本廠商以老大哥的身分將技術移轉給台灣企業,基本上是以指導方的姿態出現,而這也符合日本民族一直以來在亞洲所希望扮演之領導角色。反觀此次鴻夏戀,在電子產業發展歷程中有著輝煌歷史的夏普,正面臨創業百年以來最嚴酷的挑戰,而此時來下指導棋的竟是過去被指導的台灣後進產業,這對於文化相對保守封閉,並擁有民族優越感的日本人而言,真是情何以堪,這也是鴻海必須化解的議題。   鴻夏戀的過程,劇

情張力十足,讀者手上這本書從多元角度介紹鴻海夏普談判過程的各方的考量與思考,也分析了夏普的歷史與發展,對於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與文化亦有深入的著墨,希望能更進一步窺探此一併購個案內情的讀者,本書不容錯過!   詹文男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博士、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推薦序 鴻夏戀之後   2016年初,全球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一齣名為「鴻夏戀」的商戰大戲。世界最大電子代工企業台灣鴻海集團,試圖以大規模注入資本的方式,兼併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電子大廠夏普。這樁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過程幾經曲折,最後竟在幾近破局的狀況下,峰迴路轉,雙方在4月2日簽訂合約,完成併

購程序;而在媒體形象上向來毀譽參半的鴻海郭台銘董事長,也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的重要版面。   事實上,鴻海作為巨型的跨國企業,以往已發動過無數次的企業收購案,被媒體稱為台灣成吉思汗的郭董,經常透過兼併入股其他企業方法,一方面取得企業成長所需的關鍵技術;另方面則完成水平與垂直的分工整合,建立了鴻海帝國的事業基礎。然而,對鴻海、郭台銘本人,乃至關心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人們而言,「鴻夏戀」卻不同於一般的企業收購行動,因為,這個大型的企業兼併案,不但牽涉極其困難的企業改造工程、改變原有的產業版圖,更觸動了交易各方複雜的民族情緒。 無怪乎,在併購案簽約當天,台灣傳媒似乎一掃政經低迷的陰霾,而有揚眉吐氣之感,韓

國媒體冷眼旁觀,認為「鴻海買走了日本的自尊心」。而日本各界則懷著不安的情緒,準備迎接另一次的黑船衝擊。   ▼收購日本企業門檻高   就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發展的歷史而言,企業間的種種分化或合併,不但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常態現象,甚至可說是資本主義全球化擴展的重要動力。尤其,自1990年代以降,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各國政府不斷鬆綁各種公司法規,允許更為多角化、集中化的經營型態,加上區域間持續深化貿易整合,都使現今的企業兼併更接近一般商品交易,跨國間的企業整併活動,更形成一股新風潮。然而,在先進國家當中,日本的產業發展與市場型態較為獨特,因此,在跨國企業的整併過程中,注資、收購日本大型企

業,向來被視為是相對困難的工程,必須跨越較高的市場門檻。   首先,由於地理方面等條件限制,日本向來是個偏向內需且較為封閉的市場,而所謂「封閉」,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日本雖然必須與其他市場建立分工,但相對上仍較強調內部市場的特殊需求;另方面,日本是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的市場,以往大多數日本人也認為鄰近國家較為落後,僅是本國企業輸出資本與低階技術產品的市場,對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與市場特色,缺少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此外,日本市場重視生產與消費的穩定性,未必追求國外企業帶來的廉價商品或效率服務,因此也成為一種無形的進入門檻。   其次,日本企業的發展,最初都是民族產業型態,強

調滿足國內市場的自給自足,以替代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二戰後,雖因為日本政府調整產業政策方向,轉而強調出口,但當時主要受惠於低廉的匯率與優勢的技術條件,多數企業的經營心態與組織型態,並未針對國際市場的競爭需求而進行調整,在研發上也主要針對廣大且具高消費能力的內需市場。   傳統上,日本企業強調產業的整合協調,藉由穩定的勞資關係,以及產業上中下游的溝通互惠,追求產業與技術的穩定成長。有些以技術開發取勝的企業,更具備匠人心態,認為技術生產不是簡單的組裝零件,但他們過度追求技術突破,卻往往忽略了成本與效率。前述的日本式生產與企業經營,曾經獨領風騷,然而,一旦後進國家跨越了技術差距,快速追趕,傳統日式經

營模式便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競爭局勢,紛紛敗下陣來。   另方面,具備技術優勢但經營績效落後的日資企業,雖是許多新興跨國企業企圖兼併、合作的對象,但這些經營出現破綻的日本公司,在組織制度上大都過於僵化,組織文化也較為封閉,導致在企業合併的過程中,不但必須耗費更多有形無形的成本,更可能因雙方的組織文化難以融合,反而難以達成原本預期的綜效。   此外,日本社會與媒體的集體心態,往往對外來企業與投資者,樹立起一道無形但卻聳立的高牆。近代以來,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日本為中心,將世界劃分西方與東洋各國的二元分立架構,普遍流行的「日本人論」,都是將西方視為學習、競爭的對象,一

方面,強調日本具有不同於西方的獨特性,無可取代;另方面,更認為,即便日本主動或被迫學習、吸收西方體制,日本文化具備的傳統底蘊,都足以將各種外來文化成分轉化為日本式的新內涵。   因此,現代企業體制,原本應是源自於西方的產物,但對於許多日本人而言,所謂日本式企業體制與組織文化,更近似傳統武士組織、匠人精神融合西方形式後產生的創新發明。由於日本社會與媒體具備前述的集體心態,因此,面對外來企業的投資或是收購,初期多半採取一種敵視或批判的態度,許多以商業競爭為主題的大眾文學或影視作品,更經常將外資與禿鷹掠奪者劃上等號,認為他們不了解日本企業具備的內在價值,竟將公司當作交易標的,破壞日本的企業倫理與文

化;而對於來自中國、韓國、台灣等後進國投資者,則大半被描寫為對日本的優秀技術別具心機,僅是企圖掠奪技術與專利。   另方面,一旦外來的企業兼併勢在必行,原本的敵視或批判,便逐漸轉為不安與質疑,許多媒體除了看壞外來兼併的可能綜效,經常批評外資企業必須適應日本的市場環境,降低對既有企業模式與商業秩序造成的衝擊,這些評論自然有所根據,但要求外部力量過分遷就所謂日本式的特性,往往也削弱了外來者所能帶來的「創造性破壞」,反而難以為日本經濟注入活水。個人認為,對於外來投資者而言,最難克服的障礙,恐怕便是此種極端強調日本特殊性的集體心態與衍生的消極抵制。   ▼一窺鴻夏戀最新發展   有趣的是,在「鴻

夏戀」成立前後,日本媒體與學界已有數本著作探討相關議題,而討論問題的方式與態度,也往往投射出前述的社會心態。對於日本作者而言,針對「鴻夏戀」的首要議題是探討夏普失敗的原因,以及鴻海採取的談判與收購策略,而由郭台銘帶領的鴻海經營團隊,經常出現的形象則是強勢霸道,靈活卻不太守信,重視成本效率而對研發缺少興趣,潛台詞則是源於夏普內部的失敗導致鴻海乘虛而入,而未必是因為鴻海擁有相對優越的經營模式;另方面,對於「鴻夏戀」的未來,則採取較為質疑的態度,認為鴻海應該漸進適應日本的環境,否則將因水土不服而導致失敗。   相較之下,鴻海是否具備改變日本既有經營模式的條件與能力?孕育鴻海的台灣市場與企業文化具備

何種特色值得日本借鏡等問題,在「鴻夏戀」討論議題上,多半是點綴性質並且流於片面。   相對於日文著作而言,在華文世界,除了財經媒體針對「鴻夏戀」進行的報導,這本作品,應該是針對相關主題進行深度調查、訪問,並且形成綜合論述的第一部報導作品,也是分析專著,而在內容上一定程度克服了現有日文作品的內在盲點,讓讀者能從更寬廣的角度認識「鴻夏戀」具備的意義與未來發展。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流暢的敘事筆法與一個個精心架構的情節,透過四個不同章節,使讀者很快得以掌握原本複雜的商業收購案件,而且能夠獲得知識上的趣味。另方面,雖然,作者明示是希望透過台灣人的角度探討這項世紀收購案,但實際書寫時,卻是不偏不倚

,盡量容納來自台灣、日本,鴻海與夏普等多方面的視角,更全面展現了事件的整體過程。作者首先分析了以郭台銘為首的鴻海經營團隊為何執著於併購日本企業、積極選擇夏普作為目標的心態與想法,並且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台灣與日本企業間既有相知扶持,同時又處於追趕競爭的複雜情結。   而後,快速且流暢地敘述「鴻夏戀」的曲折始末,建構了一幅相當完整的事件圖像。其次,則轉向由內外部原因,分析夏普為何從技術領先的創新者,一轉成為市場競爭的落敗一方,並且在併購案過程中暴露了領導階層的各種矛盾。同時,作者也從持平的立場分析,「鴻夏戀」延宕多時的原因,主要在雙方各自都有包袱與算計,並非鴻海或夏普單一方面造成多次談判破局。此

外,作者也回顧了夏普百年的發展歷史,讚許夏普既有體制具備的優點與技術專長,認為「鴻夏戀」的未來,在於鴻海必須發揮原有的成本效率與市場行銷能力,同時融合夏普原有的研發精神與技術優勢。   本書的最大特色,還在於作者持續追蹤「鴻夏戀」的最新進展,讓我們得以理解,一項大型的企業併購案(尤其是針對日本企業進行的收購案件),除了簽約當下帶來的刺激興奮與美好想像,實際上牽涉到各種複雜層面,企業間的融合、再造,未來是否能脫胎換骨?過程將更為曲折而且勢必有不少疼痛。   作者透過紮實的採訪,帶領我們進入夏普工廠、研究單位、股東大會角落,身歷其境,聆聽各方對於「鴻夏戀」的期待與不安。最後,相較於日本觀點,作

者客觀分析「鴻夏戀」的當下處境與未來挑戰,同時對於鴻海帶領的新經營團隊抱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也讓讀者得以認識故事未來方向,好奇的讀者如我本人,便十分期待作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新的最新故事?   ▼冰冷數字後的溫度   認識本書的作者姚巧梅女士,應該遠溯至二十多年前,身為推理小說迷的筆者,當時是透過她的譯筆,才能接觸到台裔日籍小說家陳舜臣先生的成名傑作《枯草之根》。從此除了成為陳舜臣先生的書迷,也成為姚巧梅譯作的忠實讀者。因此,最初當她說要請我看份書稿時,直覺可能是份譯稿,但不料卻是份中文的原創稿件,而且並未告知我作者的大名。   然而,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書稿時,除了發現作者擁有相當紮實的採訪能

力、十分用功,而且書寫相當流暢,私下揣測應該是名記者出身的創作者。因此,在回函中除了基於史學出身背景的職業習慣,詢問一下資料來源與採訪方法,給予些淺薄的意見,在寫作方面根本沒能幫上什麼忙。沒想到,相隔若干時日,姚巧梅突然來信,告知我她本人就是這本著作的作者,並且誠懇邀我寫序,我才恍然大悟。而後,也更知自己見識淺陋,原來作者在赴日本留學之前,早已是位採訪經歷豐富的記者,除了擁有紮實的寫作訓練(遠非現今年輕記者所能比較),又具備深厚的學院內文學研究背景與翻譯經驗,因此能夠合理且熟練地構建故事,勾勒出鮮明的臨場畫面。   對於商業題材進行的調查報導,實際上是項辛苦的工作,難度絕不下於學院內的專門研

究。採訪者除了必須大量消化各種專業知識,方能形成具意義的問題,並且進行有效率的採訪;另一方面,商業報導並非單純呈現冰冷的數字,因為任何商業活動牽涉到都是人們的具體生活,尤其像「鴻夏戀」這般大型的企業收購案,影響的不只是企業的榮枯成敗,更包括成千上萬人們的未來生計,因此,採訪者必須親臨現場,聆聽不同的聲音,才能真正寫出具有溫度的報導內容。   作者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發揮了記者用腳跑新聞的功力,不但前往日本多處地方,親臨「鴻夏戀」裡的故事場景,透過採訪、書信往返或書籍和資料爬梳,記錄了有名有姓者多達數十人,除了經營層、專家學者、媒體記者,也包括第一線的研發人員與工廠資深技術員,也讓我們聽到了夏

普股東大會上股民們的心聲。然而,僅有豐富的採訪或書面資料,也不足以成為一部好作品,優秀的採訪報導必須從紛雜的資料形成觀點,再透過故事將分析觀點傳達給讀者,而學院的思考訓練應該也能提供不小的幫助。   因此,我們可以說,本書是結合了記者的採訪功夫與學者的思考訓練,提煉而成的報導故事,能夠同時提供讀者閱讀與思考的樂趣。   在台灣,以往受限於專業訓練與採訪上的各種限制,本土生產的優秀商業報導作品並不多見。然而環顧各國書市,商業報導作品不但常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客,精彩的商戰故事甚至被改寫為大眾小說或影視作品,例如讀者們耳熟能詳的《不毛地帶》、《華麗一族》、《魔球》、《大賣空》等日文、英文作品,

除了創造極高的商業價值,對於普及商業知識,提升對商業文化的理解等方面,也都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而我本人其實也相當偏好這類型的非虛構報導,此次藉受託寫序的機會,再細讀書稿,除了推薦本書、與讀者們分享閱讀的樂趣與心得,更希望本書出版能帶動優秀作者投入此一類型的寫作。最後,作為讀者的衷心盼望,期待作者經歷記者、譯者、學者等豐富生涯,再次華麗轉身成為一位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者,而這部出色的作品應該僅是個開始,未來能再帶給我們更多豐富的報導、精彩的故事。 陳思宇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第一章不能分手的理由:鴻夏戀始末2016年4月2日,是台灣和日本產業史上值得記錄的一天

。在大阪府堺市匠町的堺工廠裡,台灣電子帝王鴻海與日本百年企業夏普結為連理,決定命運與共。這場世紀婚禮,不僅是當天台日經濟新聞的頭條,也是重要的國際新聞,吸引了中外媒體記者300多人爭相目睹,會場進口處,夏普的社旗,隨 Foxconn(鴻海的英文社名)的社旗迎風飄揚。這一天,大阪風和日麗,和台灣人辦喜慶所期盼的天候一致。至於選擇在堺市的堺工廠簽署結盟合約,並非偶然。堺市鄰近港口,十四世紀就有「東方威尼斯」之譽。1960年代,新日本製鐵進駐後,臨海工業經濟更為活絡。後來,新日本製鐵撤離,2009年,由號稱世界第一大10代液晶廠的夏普堺工廠(簡稱SDP,Sakai Display Products)

,承繼原佔地127萬平方公尺的廣大面積,展開營運。迄今,此處仍是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大阪府的工業重地,是日本從重工業轉型至電子工業的地標,同時見證了日本大型電機企業首度被新興國企業收購的歷史滄桑。2012年,鴻海對堺工廠出資37.61%(2016年增至53.5%),以與夏普共同經營的方式,專門生產4K液晶面板及太陽能電池等。在鴻海出資前,堺工廠因建廠費用高昂和營運成績不佳導致營業赤字。鴻海介入後,以一個月生產8萬枚尖端的10代面板,開工率達85%的成績,於一年後,獲得盈收400多億台幣的佳績。鴻海的經營手腕不脛而走。▼站在經營的交界點因此,稱堺工廠是鴻海在日本事業上的「起家厝」,也是台灣和日本企業

結盟的試金石應不為過。2016年7月1日起,夏普的新總部也遷移至此,原大阪阿倍野區長池町的舊總部脫售後又買回(據聞將做開發尖端技術等新基地)。8月22日,夏普百年的首任外籍社長戴正吳,向媒體發表談話並公布三大經營改革方針(重新認識業務流程、大幅提高成本意識、賞罰分明的人事制度)和組織異動(Box1),宣誓將帶領失去主導權的夏普,重拾競爭力。堺工廠是一座環保工廠,具備省能源及再創能源的能力,工序全自動化、無塵、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有「世界最先進的綠化工廠」之譽(Box2),曾獲大阪府首長設計獎。

科技發展對國際權力與中美關係的影響-以定位衛星和物聯網為案例

為了解決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作者古欣玲 這樣論述:

科技創新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而擁有權力代表可支配的能力。如何能獲取最大的權力,一直是各國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從二十世紀中期後的幾個重要歷史事件,探討科技發展如何影響國家權力的轉變。以中美兩國的經濟、政治與科技的綜合發展,透過文獻回顧、官方數據及個案研究,了解定位衛星與物聯網技術的軍民融合之發展,論證科技的發明足以改變國際關係。實際上,從中國加入國際分工體系後產生的影響,說明科技發展加速中國的崛起。因此,研究發現部分科技的發展造成中美在國際社會上的競爭,表面上是企業對企業的實力較勁,實際上企業的背後是以國家為主的賽局,打破以往國際的談判模式,進而產生一種國際關係的新態樣。

圖解聚焦東協:剖析各國實力與趨勢,掌握最新經濟布局關鍵

為了解決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作者瑞穗綜合研究所 這樣論述:

  權威金融智庫提供專業情報,深入淺出呈現東協經濟的立體全景圖!   東協是全球經貿新焦點、也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   當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東南亞語言人才身價看漲,   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你,都應該認識東協!   小至個人謀職創業、大至企業經商投資,   唯有通盤了解東協市場的利基與風險,   才能洞悉局勢、坐穩商機,參與東協大未來。   東協一共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十國,已於2015年底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為亞洲第一大自由貿易區,未來發展亮眼可期!但在這廣大的單一市場中,各國的社會背景、政治情勢、人口條件、發展階段、

經濟實力等條件多有歧異,不可一概而論。   本書由日本三大金融集團之一──瑞穗(みずほ,Mizuho)金融集團旗下的知名智庫瑞穗綜合研究所提供詳實清晰的情報解析,第1章針對擁有多樣文化、社會特性的國家所集結而成的東協全區,橫向概觀其經濟、政治、消費市場的實況與可能風險,也包括「對中關係的風險」這項熱門話題,以求幫助讀者在研擬商業策略時能掌握東協地區的全貌。第2~8章更依國別細論,針對位居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東協各國逐一解析:1.國家概要 2.政治概要 3.經濟概要 4.經濟的長期展望 5.消費市場的實況 6.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7.投資風險。全書共計60項議題,讀者不僅可透過比較統觀全區、

亦可深入掌握各國實情,立體且多元地了解東協,充分掌握經商、投資關鍵與風險。   書中詳述日本企業近年進軍東協、與中國競合的豐富事例,橫跨電子產業、成衣加工等製造業,以及超商零售、電商、物流、餐飲等服務業,甚至逆向吸引東協觀光人潮,是台灣穩健布局東協,投入全球市場的最佳借鏡。   作者簡介 瑞穗綜合研究所   みずほ総合研究所(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   為日本屈指可數的智庫,是高水準的研究調查部門及企業解決方案部門,並擁有獨自的法人會員制度。所內集結了經濟調查/歐美調查/亞洲調查/市場調查/政策調查/金融調查等六大領域的專家,運用優秀的分析能力與

國內外網絡資訊,傳達高附加價值的總體資訊、或對政策提出建議,此外也為國家及自治團體、民間企業提供能符合個別課題解決需求的諮詢服務。   www.mizuho-ri.co.jp/index.html 譯者簡介 童靜瑩   台大人類學系及日本九州大學經濟學府產業管理專攻在職碩士班畢業。日本經濟學博士課程修了後,回鄉投入民生與觀光產業的文化傳譯工作,同時兼任海線社區大學講師。   (翻譯篇章:第1、2、7章) 曹茹蘋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領域涵括實用書、科普、輕小說、漫畫、食譜等,樂於嘗試各類書籍,努力朝譯作等身邁進。   (翻譯篇章:序&第3、4、5章) 崔

立潔   東海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關西外語大學結業。十六年的專業新聞生涯,磨出對文字的毒癮,期許自己能譯、能寫,全方位發展。除了愛在文字堆中打滾,還喜歡鑽研造型便當。   (翻譯篇章:作者簡介、撰稿人介紹&第6、8章)   第1章 了解東協情勢 01 東協的市場特性 以多樣性為特徵的馬賽克市場 02 東協將如何發展 活用多樣性做為發展優勢 03 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 整合市場以抗衡中印 04 目光移向東協的日系企業 從中國轉入的趨勢顯著 05 深化東協域內的產業分工 因 AEC 而出現加速徵兆 06 消費市場因中產階級增加而成長 繼耐久消費財後,服務需求看漲 07 期待東

協觀光客訪日 得力於簽證放寬及廉價航空 08 有何經濟風險 基礎不佳者尚存,總經運作如履薄冰 09 有何政治風險 民主仍在發展中,苦於調整所得差距 10 中國加入徒增東協競合關係 中國在東協的存在感日增 11 需留意哪些商業風險 工資上漲的壓力漸增  Column1 汶萊 如何維持富足國家的現況? 第2章 了解印尼情勢 東協中首屈一指的大國 12 印尼是什麼樣的國家 東協中的超大國 13 印尼的政治現況 政權支持率左右政策走向 14 印尼的經濟現況 資源熱潮邁入尾聲,第二波經濟改革圖強 15 印尼經濟的長期展望 佐科威改革成果浮現,帶動長期經濟成長 16 印尼消費市場的實況 中高所得階層擴大

,高端耐久消費財可望普及 17 印尼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日系企業鎖定逐漸擴張的電子商務市場 18 印尼的投資風險 改革停滯及貨幣貶值 Column2 滲透印尼的日本文化 第3章 了解泰國情勢 東協第一的產業群聚地 19 泰國是什麼樣的國家 日本和台灣的重要經濟夥伴 20 泰國的政治現況 因階層差距的背景而展開的紅黃對立 21 泰國的經濟現況 完善的投資環境與產業群聚充滿魅力 22 泰國經濟的長期展望 期待提出可解決少子高齡化造成之停滯的成長策略 23 泰國消費市場的實況 不僅豐富且選擇性支出日漸擴大 24 泰國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與當地企業合作以提供服務 25 泰國的投資風險 政

治、洪災、外籍勞工流失為三大風險 Column3 廣受歡迎的日本次文化 第4章 了解柬埔寨、寮國、緬甸(CLM)情勢 開始行動的後起之秀 26 柬埔寨、寮國、緬甸是什麼樣的國家 成長空間大的未開發國家 27 柬埔寨、寮國、緬甸的政治現況 緬甸與柬埔寨面臨轉機,寮國持續長期政權 28 柬埔寨、寮國、緬甸的經濟現況 亟需引進外資來發展工業化 29 柬埔寨、寮國、緬甸經濟的長期展望 關鍵在於與泰國的生產網絡 30 柬埔寨、寮國、緬甸消費市場的實況 市場以都市為中心急速成長 31 柬埔寨、寮國、緬甸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Thai Plus One與基礎建設 32 柬埔寨、寮國、緬甸的投資風險 C

LM與泰國之間的勞動力之爭令人擔憂 Column4 連接中南半島的經濟走廊 第5章 了解越南情勢 後起國家中的頂尖跑者 33 越南是什麼樣的國家 信仰大乘佛教的親日國 34 越南的政治現況 意外開放的共產黨政權 35 越南的經濟現況 在外資主導下大躍進,但公部門仍為課題 36 越南經濟的長期展望 成長率反映人口動態而漸趨下滑 37 越南消費市場的實況 中產階級擴大,機車和智慧型手機普及 38 越南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兒童相關市場潛力十足 39 越南的投資風險 匯率風險與政治風險 Column5 亟需興建南北之間的物流基礎建設 第6章 了解菲律賓情勢 復甦的人才大國 40 菲律賓是什麼

樣的國家 以英語能力來推動經濟發展 41 菲律賓的政治現況 艾奎諾政權打擊貪腐的績效時好時壞 42 菲律賓的經濟現況 艾奎諾政權的改革成效開始浮現 43 菲律賓經濟的長期展望 改革成果帶動經濟持續高成長 44 菲律賓消費市場的實況 從以生活必需品為重,轉向飲食、娛樂支出倍增 45 菲律賓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在超大型購物中心內奮戰的日系服務業 46 菲律賓的投資風險 政權輪替恐拖累改革時機 Column6 拓展世界版圖的菲律賓當地速食企業 第7章 了解馬來西亞情勢 眼望先進國行列的中度開發國 47 馬來西亞是什麼樣的國家 以豐富的天然資源來支撐經濟發展 48 馬來西亞的政治現況 長期政權

漸失民心 49 馬來西亞的經濟現況 投資環境的優勢仍在,但經濟弱點逐漸浮現 50 馬來西亞經濟的長期展望 能否晉升高所得國家,端看改革決心 51 馬來西亞消費市場的實況 中產階級人口正往富裕階層邁進 52 馬來西亞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伊斯蘭商機的熱潮指日可待 53 馬來西亞的投資風險 時下最大風險是財政不安 Column7 出現在馬來西亞的「東京街道」 第8章 了解新加坡情勢 東協首屈一指的富裕國家 54 新加坡是什麼樣的國家 堪稱是亞洲縮影的都市國家 55 新加坡的政治現況 開發獨裁政權之下政治與社會穩定 56 新加坡的經濟現況 做為「貿易立國」支柱的對外開放政策開始改變 57 新加

坡經濟的長期展望 因受限於勞動力,長期將進入低成長態勢 58 新加坡消費市場的實況 不偏頗、豐富而多元化的結構 59 新加坡的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 具高級感的美容、食品相關產業值得關注 60 新加坡的投資風險 最大的風險是政權輪替,但可能性低 Column8 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 撰稿人介紹 推薦序(依姓名筆劃排列)   近年來東協經濟崛起,特別是東協經濟共同體啟動後帶來的巨大商機,更引發一股強烈探索東協發展的熱潮。對台灣來說,東協不僅是重要投資地,更是重要市場與後院。在新政府宣示新南向發展政策之際,前進東協無疑是國人發展的重要契機。   《圖解聚焦東協》極具結構與層次地引導讀

者了解東協各國政經現況與市場潛力,行文方式深入淺出、且不失專業分析,以全方位思維有系統條理地呈現重要面向,相當好讀易懂,讀者能藉此快速一窺東協全貌。可以很肯定地說,這是一本協助國人掌握東協經濟發展脈絡、市場機會、與投資風險的必備入門寶典。──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我在東南亞發展已三十年,深深感受到東協的多樣性,各國文化背景、政經條件不同,成功模式不可一概而論。而本書不將東協視為一體、採取分論各國發展條件與展望的做法,正契合我意。   要前進東協,務必得先充分理解、掌握自身產業的特性;其次,可熟讀本書對各國的介紹,留意其中對直接或間接外銷(製造業

)、內需(服務業)等不同市場(產業)的分析,做為決策參考;最後,如《十倍數時代》作者葛洛夫所說:「對於變化,需要的不是觀察,而是接觸。」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親身實地體驗、感受當地民情生活,並善用台商協會、外貿協會等資源。   如今,樂見台灣對東協這座後花園更有深耕意識,也非常推薦這本由長期關注東協發展的專業智庫寫成、兼具宏觀角度與細膩解讀的好書,相信可助讀者了解各國差異,進而依個人需求選擇優先進軍的國家!──李芳信 永信東南亞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東協十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已於二○一五年底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其經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是影響世界未來的明日之星。台灣需要了解東協,善用東協

的機會,與東協多合作,才能夠在未來世界的競爭中勝出。這本由知名智庫瑞穗綜合研究所寫成的《圖解聚焦東協》,正是了解東協各國當前實力與未來趨勢的極佳參考資料。──林建甫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本書以日本專家學者的觀點,運用大量淺顯易懂的圖表,深入淺出地解析東協各國的市場特性,並充分說明其中的機會與風險;除了現況與展望,更提出各國前景可期的領域與實際案例,是所有關心東協市場商機的讀者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黃文榮 外貿協會秘書長   東協十國總人口高達六億,近年來,此區域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東協市場消費人口年輕、經濟成長持續上升、中產階級人口快速成長,適合台灣

廠商重點經營。新政府蔡英文總統之重要政見「新南向政策」亦著眼於此。   商業發展研究院近來推動與東協市場之經貿交流不遺餘力,已協助台灣產品於該區市場出口成長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以上(二○一○~二○一五年統計)。目前致力於提供業者商機資訊,進行資源協助與諮詢輔導,並媒介當地買主,加速我國優質中小企業排除出口障礙,順利行銷東協。   值此之際,欣見本書之發行有助於全體國民、產業界、政府與學術界了解當地政經情勢,正有利於台灣與東協十國之政治、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實樂為推薦。──謝龍發 商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二次大戰之後,東南亞地區有三波來自亞洲的外來投資。日本是最早投資東南亞的亞洲國家,早在

一九六○年代就掀起第一波的外來投資。自一九八○年代中期,亞洲四小龍又帶動東南亞第二波的外來投資。本世紀初起,擁有政經優勢的中國更成為東南亞地區外來投資的要角。而日本企業自二○一三年起,也再度開啟對東南亞投資的熱潮。   如今,東南亞地區擁有相當高的投資潛力及誘因,但是東南亞國家正發生重大政治及經濟變化,亦存有一些風險。對此,這本由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撰著的東南亞專書,正可謂適時地提供相當豐富的解析,不僅對日本企業有參考價值,對台灣企業走向東南亞亦具有重大意義!──顧長永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作者序   本書是就二○一四年一月出版之《圖解 解讀東協的實力》內容進行更新

、補充而完成的修訂版。   自二○一三年左右起,日本企業對於東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Mations,ASEAN)各國的投資有了急速的成長。不僅投資金額遽增,投資者也從過去以製造業、大企業為主的海外發展企業,大幅擴展到非製造業和中小企業。本書作者們目睹此種情況之後,興起了「希望能對最近才前進東協市場的企業、以及今後考慮投入的企業群提供協助」的念頭,於是在二○一三年執筆寫下《圖解 解讀東協的實力》一書。   此後過了將近兩年,日本企業對於東協的投資狀況依舊穩定。根據日本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統計資

料顯示,二○一四年的對東協投資金額為二兆一千四百八十七億日圓,而且連續兩年都超過二兆日圓;至於二○一四年的對中國投資金額則是六千九百二十七億日圓,相比之下,對東協投資金額整整高達三‧一倍。   然而,日本企業在東協市場的投資並非總是一帆風順。過去一、兩年間,也開始出現了幾個需要注意的變化,例如:東協各國的人事費用上漲、景氣減緩、匯率急遽變動等。此外,像是泰國軍方斷然於二○一四年五月發動軍事政變等事件,部分國家的政治、社會也陷入混亂。在這種種因素的複合作用之下,導致日本企業在東協據點的營業額成長停滯、成本上漲,收益環境趨於惡化。   作者們所隸屬的瑞穗綜合研究所,每年都會針對企業會員進行關於

亞洲經商的問卷調查。而在二○一四年度的調查中,對於「何種現象是未來二~三年內,經營東協市場時所掛念的不安因素」這個問題,回答「人事費用上漲」的企業比率高達七七‧六%;其次,回答「政治、社會混亂」的比率為五○‧五%,「東協的景氣」的比率也有四○‧八%,比率皆較以往更高。日本企業儘管對東協市場的前景抱持高度期待,卻也敏銳地察覺到經商環境的變調,因而提高警覺。   另一方面,日本對東協的投資也有了新的發展。這幾年來,柬埔寨、寮國、緬甸(CLM)這些東協的後起之秀,正以投資目標之姿急速興起。直到二○一○年為止,日本對CLM的直接投資幾乎為零,然而到了二○一四年,對這三國的投資總額竟已高達四百一十七億

日圓。雖然和對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創始會員國的投資額相比,日本對CLM的投資額尚少,然而目前卻正急速成長當中。不少日本企業基於泰國的人事費用高漲,而將產地轉移至CLM,CLM因而備受矚目,除此之外,市場尚未成熟的CLM三國也令人對其今後的成長空間充滿期待。   本書正是根據以上變化,擴充《圖解 解讀東協的實力》的內容,加入各種情勢變化的更新資訊,重新針對東協所存有的各項風險加以充分解說。另外,有鑑於讀者們所關注的議題更加廣泛,書中更新增了關於CLM的一章。至於汶萊,也在專欄中有所提及,因此本書可說是涵蓋了東協十國,進行整體通盤的介紹。   本書總計擇選出有助於了解東協地

區及其各會員國實際現況的60項主題,共組成8章。第1章對於由擁有多樣文化、社會特性的各國所集結而成的東協地區,橫向概觀其經濟、政治、消費市場的實況,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在研擬商業策略時能掌握東協地區的全貌。此外,本章也提及了東協經濟、政治、商業等各層面的風險,以及「對中關係的風險」這項當前熱門話題。   從第2章起,其後七章則分別介紹各國情況,希望讀者能像是使用目錄般,從本書中獲得東協各國的詳細資訊。在東協的十個會員國中,市場規模已足以成為日本企業投資對象的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這六個國家,都分別占有一章;新加入的CLM三國則是合併為一章。各章皆由1.國家概要、2.政治概要

、3.經濟概要、4.經濟的長期展望、5.消費市場的實況、6.前景可期領域與進軍事例、7.投資風險這7項共通主題組成。   對特定國家格外關注的讀者,能以收錄該國的章節為主進行閱讀;希望就特定主題對多個國家進行比較的讀者,也能以主題區分,比對各章節的內容。   擔任本書作者的,是長年致力於分析亞洲地區、各國情勢的瑞穗綜合研究所成員。為了盡可能將最新資訊傳達給讀者,作者們在執筆時,又再次前往東協各國進行實地調查。除了有效利用圖表以便了解東協各國及當地的市場特徵之外,還大量添加了在當地收集到的第一手資訊和照片,希望藉此讓讀者們具體地想像東協各國的現況與市場特徵。但願本書能夠幫助各位讀者成功前進東

協市場。   瑞穗綜合研究所調查本部亞洲調查部長 平塚宏和 二○一五年九月  

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之政治經濟分析

為了解決兆 豐 中國 內需 台幣的問題,作者孫禾芬 這樣論述:

臺灣為海島型開放經濟,天然資源匱乏,對外經貿關係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命脈。面對資源的限制、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執政者以國際化、自由化為主軸,分階段地採取向外經濟發展策略,得以突破各種內外部限制。自由化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經驗,標註於過去臺灣每一次自由化的歷程。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除了積極恢復與大陸中斷十年的協商,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以下簡稱ECFA);馬英九政府啟動「黃金十年,國家願景」,2012年規劃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 ( Free Economic Pilot Zone,以下簡稱示範區 )」。自2

007年起,中國當局強調要突破固有經濟模式之困境,引進市場機制,為中國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出路,中國國務院同時於2013年8月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Shanghai Piolt Free Trade Zone),2015年增設天津、廣東、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臺灣執政者面對內外的問題與挑戰,再次啟動一波自由化,並將臺灣重新定位為自由經濟島,迎合未來加入TPP或RCEP自由貿易協定的條件,因而規劃了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然而卻引發諸多爭議,最後竟未能通過立法。本文爰依「歷史結構途徑」、「政治經濟整合」及「偏差」和「偏差動員」為分析觀點與架構,透過梳理這些重大自由化政策與兩岸經貿互動的政經結構歷史

脈絡,探討「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形成、運作到立法失利的成因,同時觀察中國自貿區的布局對臺灣有何影響,並探究其中的因果關聯,最後歸納這些因素與影響對於未來兩岸經貿的機會與限制。本文聚焦於臺灣近三十年來、不同政黨執政期間,重大自由化政策規劃背景及其內容,除了探究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的形成、運作及立法過程,並探討中國自貿區的策略,對兩岸互動加以分析之後作成結論:1.自貿區是向全球開放,避免過度集中單一市場;2.及早因應巨型貿易協定的影響;3.產業轉型以全球化、知識化、優質化以提高產值;透過自貿區引進新興產業,以投資、內需帶動經濟成長;4.兩岸自貿區可能帶動新一波產業發展或轉型 5.執政者應以國家(地

方)長期利益優先於短期政黨利益,公民力量似可能成為制衡中央(地方)執政者偏差的第三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