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加減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分數加減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永海,葉朝怡寫的 超資優!讓你成為小學數學高手 和(新加坡)艾倫·譚的 新加坡數學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列表精選 - 國語季也說明:國語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列表精選,學習國語有關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方面知識的時候記得來國語季,因爲這裏有你想學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相關內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中信所出版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明祥所指導 賴怡丹的 數位教學結合學習評量在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分數的加減和整數倍」單元為例 (2021),提出分數加減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學習評量、學習興趣、分數的加減和整數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王欣宜所指導 王庭瑩的 應用行動載具之自我監控系統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分數加減計算學習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載具、自我監控系統、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分數加減計算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分數加減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分數的初步認識加減法計算三年級下冊數學口算天天練題本教具 ...則補充:品牌貝比貝爾; 型號3; 顏色分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課業本類型算術簿; 適用人群小學三年級; 購買*分數的初步認識加減法計算三年級下冊數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分數加減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資優!讓你成為小學數學高手

為了解決分數加減法的問題,作者許永海,葉朝怡 這樣論述:

  作者以數十年的執教專業,介紹小學數學知識:基數、序數、分數(百分比)、小數、四則運算和運算法則、比例、圖形、各類數量及相關公式和應用題。同時簡明地引入國中代數、幾何環環相扣的數學知識;字母代替數字、代數方程式解應用題、相似形,甚至介紹適合於有些小朋友學習的代數、幾何的證題方法。書本在涵蓋傳統小學數學內容同時,著眼於學生數年後數學升學考試應有的知識和能力構造,把小學數學知識提升到新的高度。乘法定義巧妙的設計,讓小學生了解一個數的平方等於-1也理所當然。比例與幾何融合為一章,由全新的切入角度,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理解度。書本同時創建了「言必有理,理必有據,滿足條件,前後一致」

16字幾何論證原則。透過學習,讓學生更容易與國中數學銜接。   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目標永恆的主題,本參考書以豐富的創新設計,以及作者探索的數學心理構造為立足點,教材緊湊而有序,立意新穎又緊扣小學數學習目標,具有系統的知識體系又有明確的能力要求,在介紹知識的同時,又告訴學生怎樣去學?達到什麼標準?   作為教學參考書,在小學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都能在書中找到學習起點,依靠紮實的基礎知識,循序前進,從而進入國中數學學習階段時能站在高處。因此,本參考書尤其適用於作為小學數學補習班教材、小學數學自學教材、家庭小學數學助教材。

分數加減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跟你分享一個人的故事,他叫做威廉.馮奧斯頓。他生於1834年,他這個人有一個特色,就是他的「好奇心」非常的強烈。

他原本是一個德國的數學老師,後來呢,他在1888年退休;他搬到柏林,開始去追逐自己一些特別的夢想。

他的夢想是什麼呢?他想要開發一些動物潛藏的智慧,他想要教一些動物,基本的數學常識;他教過一隻貓、一頭熊和一匹馬。

在他的實驗裡,他很快的發現,貓很快的就對於數學課失去了興趣,而熊在過程當中充滿了敵意;而那一匹馬呢,非常的專心,很快的就學會了數學的運算。
這個成果讓他非常的興奮,於是呢,他就把貓跟熊,都趕出了他的數學教室;他只教馬這一個得意門生。馮奧斯頓的那一匹馬,叫做漢斯。

他為漢斯開始了為期四年,每天的基礎數學的課程。一直到了,1904年馮奧斯頓和漢斯,已經準備好去做出公開的表演,來表現出漢斯牠的數學能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馮奧斯頓出題,而由漢斯來回答。漢斯的回答方式,就是用牠的腳去踏地板上的石頭,踏幾次就是那個數字。

而漢斯的表現非常的棒哦!簡單的加減算術,和比較複雜的分數和平方根,都能夠正確的回答。

這樣的事情,很快的被一位心理學家叫奧斯卡.芬斯特所注意。他決定要研究漢斯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而這樣的研究,連奧斯卡.芬斯特本人,他都沒有料到,會在往後的一百多年裡面,幾乎出現在每一本的心理學教科書裡面。

芬斯特用很多不同的實驗方法來測試漢斯,而其中一個實驗方法是像這樣哦。他們準備了一些數字卡,卡片的擺法必須讓漢斯、馮奧斯頓,跟提問者都能夠看到卡片的正面。

接著呢,提問者發問;漢斯呢,就用腳踩地的方式,來表示哪一張卡片,上面有正確的答案。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漢斯答對的機率高達98%。

不過呢,當芬斯特他改變卡片的方向,他只讓漢斯看到卡片的正面,也就是說喔,出題的人跟馮奧斯頓,他們都看不到卡片的正面。這個時候,漢斯答對的機率驟降成6%。

而在另外一個測試裡面,馮豪斯頓對漢斯的耳朵,低聲的跟牠說兩個數字。然後讓漢斯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只要是這樣子做,每一次漢斯都能夠踩踏出正確的答案。

但是呢,當這個題目是由馮奧斯頓說一個數字,而芬斯特說另外一個數字,他們兩個人之間,不知道彼此說的數字的時候,漢斯就沒有辦法正確解答。

結果就發現喔,只要每一次馮奧斯頓,或者是提問者,知道那個問題的正確答案的時候,漢斯的答案都會是正確的;只要是那種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漢斯就會答錯。

於是喔,芬斯特他就推斷,漢斯其實是不會自己思考,也不會加減乘除的。牠是根據周遭的人的表情,和那些細微的肢體語言,在無意之間透露的訊號來回答。

所以這說明了,馮奧斯頓在這麼多年下來,他其實不是在教漢斯數學,而是在跟自己說話啊!

這個在心理學裡面,給它一個名詞叫「聰明漢斯效應」。也因為這樣的事件,為什麼每一本心理學的教科書,都會提到這個例子呢?

因為在很多心理學實驗裡,受試者之所以會因為你的實驗介入,產生了一些表現,或者是產生了一些改變。

這些表現跟改變,究竟是因為受試者,他因為實驗的設計跟操弄,發自內心所做出來的表現;還是他去揣測或者是模擬,你這一位實驗設計者的意圖,而相對應的配合作答呢?

就好像是漢斯,漢斯其實不懂得數學,但是牠會按照它的主人,或者是周遭人的反應,去決定牠什麼時候要反應,或者是牠要有什麼樣的表現。

當你聽完「聰明漢斯效應」之後,這會讓你想到什麼呢?

其實我知道有一些朋友,當面臨到生命的一些困境、一些挫折的時候,可能會向外求助。向外求助,除了去做一些回到根本、回到核心的學習之外;那麼有一些人,就會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開始找尋一些虛無縹緲的、沒有根據的這樣的一些協助;然後呢,找尋這些協助之後,可能還會覺得好有效啊!這個師父好靈驗啊!或者是,這個老師對我有好大的幫助啊!

那這個時候,我不免要問的是,請問你究竟是發自內心的,真的懂了問題要怎麼解決?還是你求助的老師,其實是那一隻「漢斯」。

他其實只是把你內心,那些你自己也不確定、不敢說,或不想說的話,借由老師的嘴講出來。而他之所以能夠講出來,並不是因為他會通靈、他會讀心,而是其實你全身上下都寫出來了,只是你沒把它說出口,如此而已啊!

所以呢,我希望今天透過這一段分享,邀請大家思考一下,那些你認為神奇的老師,或者是虛無縹緲的教法,究竟是他們有神奇的魔力,還是你其實一直「配合演出」呢?

有沒有可能,你其實就像漢斯的主人,馮奧斯頓一樣,心中早就懂數學、心中早就已經有答案。只是你太期待,希望透過一隻「漢斯」來證明你是對的、來證明你有辦法教別人這件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從好的角度來理解,你的投射、你的期盼的確會改變一些人;但是從壞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是不是有很多時候,你面對到自己生命當中的一些問題,跟困境的時候,你卻不問蒼生,問鬼神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4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幫助你怎麼樣跟他人化解差異、化解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4號的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希望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數位教學結合學習評量在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分數的加減和整數倍」單元為例

為了解決分數加減法的問題,作者賴怡丹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使用不同評量方式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分數的加減和整數倍」單元的學習成效差異與學習感受之影響。研究者融合質性與量化的設計進行實驗;以量化數據分析為主,質性晤談資料為輔,採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相等控制組設計,以臺中市霧峰區某國小四年級兩個班為樣本,總樣本數37人,實驗樣本18人與對照樣本19人。  本研究選取研究者任教學校四年級的一班學童作為實驗組,對照組為同校中之另外一班四年級學童,進行5堂課之教學後,分別研究者自編之「分數的加減法和整數倍」試題進行數位學習評量與紙筆評量學習成就測驗;實驗組學童進行數位學習評量測驗,對照組學童進行紙筆評量測驗。實驗組學童完成「數學學習興趣量

表」前、後測與半結構式晤談。研究者以SPSS (28.0版本)軟體進行數據分析,加上對實驗組學童進行晤談的質性分析,輔以評估本實驗之成效。比較其差異。研究結果如下:一、 國小四年級學童在分數的加減與整數倍學習成就測驗的表現各學習重點有所差異,以總樣本分析:「同分母分數的比大小」的答題正確率最高,「分數的應用」的答題正確率最低。二、 比較使用紙筆評量與數位學習評量,使用數位學習評量之實驗組學童在分數的加減與整數倍學習成就測驗中的平均數高於對照組。三、 比較使用數位學習評量之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數學數位學習評量學習興趣量表」前、後測上,達顯著差異。

新加坡數學4

為了解決分數加減法的問題,作者(新加坡)艾倫·譚 這樣論述:

根據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特點,題型設計圖像減少,文字量加大,應用題增加,結合10萬以內數的認識,整數的加減乘除;分數的應用、對小數的基本認識,比較大小,小數的加減法;統計的初步知識,統計表和折線圖的應用等知識點,鍛煉兒童的認識圖表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掌握新加坡數學A-ABSTRACT 抽象化模型的初步應用。   (新加坡)艾倫·譚 新加坡兒童數學教育專家,致力於通過建模和圖形説明兒童建立數學思維,提高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著述的《新加坡數學》享有盛譽。 1 100000以內的數....................................

.............................................1 數數並讀寫100000以內的數。 理解1000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 100000以內的數的比較和排序 找出數的規律。 分別精確到十位、百位和千位,找出數的近似數。 和與差的近似數   2 因數和倍數 .........................................................................................37 整數的因數和公因數 整數的倍數和公倍數   3 整數的乘和除 .............................

.......................................................41 乘數為一位數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 除數為一位數的除法 積和商的近似數 檢驗答案是否正確   4 整數應用題 .........................................................................................53 完成下列應用題,在空白處寫出計算過程。 練習1 第一、二單元 練習2 第三、四單元 非常規問題1 啟發式教學法: 理解先後的概念 應用題   5 角 ....................

...................................................................................59 角的認識和角的度量 畫出180度以內的角 認識周角和8點羅盤   6 正方形與長方形 ..................................................................................75 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求長方形和正方形任意一條邊的長度。 求長方形和正方形中任意角的度數。 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7 對稱 ........................

...........................................................................89 認識對稱圖形 認識圖形的對稱軸 完成對稱圖形和圖案   8 分數 ...................................................................................................97 認識帶分數和假分數 帶分數和假分數的互化 分數的大小比較和排序 理解分數和整數的乘法   9 分數的加減 ..................................

.......................................................111 分數的加減 有關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   10 小數 ...................................................................................................117 理解十分之一 理解百分之一 理解千分之一 小數的大小比較 精確到個位,找出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的近似數。 小數和分數的互化 練習3 第五、六、七單元 複習測試一 第一—第七單元 根據Geniebook檢查答案 (查閱第一頁的說

明) 練習4 第八、九單元   11 小數的四則運算 ..................................................................................147 小數的加減法 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運算 求小數的近似數 檢驗算式的結果   12 小數應用題 .........................................................................................159 解決小數應用題   13 面積和周長 ..............................

...........................................................165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已知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長和寬或者邊長 周長和面積的應用題   14 統計表和折線圖 ..................................................................................179 小數的加減法 運用已知的資料完成統計表 使用折線圖解決問題   15 時 間 ............................................

.....................................................187 認識時間單位秒 用十二小時計時法和二十四時計時法表達時間 求兩個時間點的間距 根據時間間距,計算起始時間 完成與時間有關的應用題   答案 ...................................................................................................................201  

應用行動載具之自我監控系統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分數加減計算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分數加減法的問題,作者王庭瑩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變項「應用行動載具之自我監控系統介入分數加減計算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依變項「分數加減計算學習成效」之立即成效、維持成效,以及在錯誤類型的表現與變化。研究者自行設計自我監控系統App,以及真分數及假分數異分母加減之教學活動,並設計Scratch分數計算遊戲,融於教學活動中。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以新竹縣一位某國小五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變標準設計,進行為期6週共18節課程,資料蒐集方式以分數加減計算成效評量、訪談、教學日誌,資料分析以圖示法、視覺分析及C統計進行量化為主、質性為輔進行深入探討。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行動載具之自我監控系統介入分數加

減計算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分數加減計算學習成效,在基線期及介入期階段一(B1)階段間重疊率為0%,Z值2.06,達顯著水準(>.05),顯示具立即成效;在介入期階段四(B4)及維持期間的重疊率為100%,Z值0.11,未達顯著水準(>.05),顯示具維持成效;在錯誤類型分析,各階段之錯誤類型錯誤率在概念錯誤面向明顯改善,在程序錯誤面向及因果因素面向發生率低。最後針對行動載具的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