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宗岳(股素人)寫的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和彼得.杜拉克的 退休基金革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資訊]勞保年金60歲領還是65歲領好呢? - 吉米西的部落格也說明:勞保 局老年年金給付試算https://www.1955.gov.tw/0100398.html 現行勞保年金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 但也可以選擇提前退休,領取減額年金, 每提前1年扣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博雅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王志誠、林盟翔所指導 黃緒宗的 以房養老與留房養老之法律分析 —以不動產信託機制之運用為中心 (2021),提出勞保可以提前領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以房養老、留房養老、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HECM、日本住宅金融支援機構、反轉60、韓國住宅金融公社、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安老按揭計劃、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新加坡公積金、屋契回購計劃、樂齡安居花紅計劃、都市更新、危老重建、不動產投資信託、二重信託。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 蘇秀枝所指導 舒紀恂的 由六件司法判決探討教保員在安親班職場可能遭遇之勞資爭議 (2021),提出因為有 安親班、課後照顧人員、勞資爭議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解答。

最後網站最快幾歲可以領勞保年金?這張表告訴你| 聯合新聞網 - 遠見雜誌則補充:霧煞煞!到底幾歲可以提前領年金?勞保年金法定請領年齡今年起改61歲,由於勞工最多可提前五年領減額年金,但不少勞工誤解請領時間,很多50、51年次勞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保可以提前領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買對保險了嗎?:保險局外人幫你挖出埋在保單的地雷!把錢花在刀口上,讓你買對保險真正保障未來而 不浪費一分血汗錢!

為了解決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作者何宗岳(股素人) 這樣論述:

保單中藏了多少地雷,你知道嗎? 直揭業務員絕不會告訴你的關鍵小細節!!!     舉例來說:   投資型保單到底幫你賺錢還是賠錢?   要留心!它極有可能變成「地獄保單」!   真要買投資型保單的話,作者建議你不妨這樣做──純保障壽險+投資金融股     投資型保單有一個內扣的費用,保險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理賠的費用)。它是直接由你的保單帳戶價值中扣除。因此你很難察覺這筆支出。如果你的保單帳戶價值,小於保險成本,那麼你就要開始繳危險保費,否則保單就會失效。     保險成本幾乎是隨年齡而成等比級數增加,例如男性60歲的保險成本是30歲的10.3倍,作者初步估算,如果你的投資保

單的投報率是3%的話,保單價在87歲時失效。如果投報率是0%,會在67歲失效。許多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到時白忙一場。說它是地獄保單,也許有點誇張,但不是全無道理!作者在書中公開友人的1,000萬元投資型保單,10年共繳了783萬元保費,但是,保單卻依舊失效,保費全歸零!     2019年台灣的人均GDP 25,539美元,全球排行第33,但是,壽險滲透度卻是連續12年全球第一,台灣人平均以五分之一的薪水買保險,不可謂不多!但是據調查自認為已有足夠保險保障的受訪者僅占53.1%。     由上觀之,台灣人的保險觀,明顯出了問題。作者認為以下為台灣民眾買保險的最大迷思。     (1)買保險,保障

項目要愈多愈好。   沒有錯!但是每月保費可能太高而影響基本的生活品質。   (2)買保險,要保障兼投資,一舉兩得。   保障兼投資?絕對是保障成份減少(理賠時方恨少),投資也未必賺錢,有虧本金的風險。    (3)買保險,到期未理賠時,要領回保費。   如果是儲蓄壽險,到期尚可領回比總繳保費稍多的錢(不考慮通膨率),但是,如果附加一大堆的附約,或終身醫療險,則必然領不回總繳保費。   (4)繳費20年、保障終身最划算。   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只不過將保障至110歲的保費,要你在20年內付清而已。     此四項觀念並非完全錯誤,而是有時候正確;但就因為這四項多數人的買保險觀,保險公司才

會投大眾所好,設計許多高保費、低保障的①終身型、②還本型、③投資型、④類全委型及⑤附保證型等保險商品來賺客戶的錢。     其中終身型保單比較貴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目前台灣人平均壽命是80.9歲(男77.7歲、女84.2歲),壽險業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是男81.11歲、女86.64歲(2021/7/1),但是,各保險公司的終身型保單卻依99歲、105歲或110歲年齡來計算保費」。所以,對相同保障而言,終身型壽險的保費,可能是10年期壽險的20倍以上。     作者是保險局外人,寫此書不是和保險公司有什麼過節,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小孫女出生後,媳婦要為她買一張0歲保單。「主約是20年繳的終身壽險

,加上7種附約,年繳保費23,932元」,引發他對保險的興趣。     『直覺上,覺得替「0歲嬰兒」買保險好像怪怪的,通膨效應無止境,等她到35、50歲時的保單價值剩多少?因涉及家人的權益,乃決定進一步研究保險商品,希望能了解「要保人究竟能由保單獲得怎樣的保障」』。     作者重視思考的邏輯。1985年在他35歲,因自感「學然後而知不足」,乃決定放棄11年的工作經驗,前往美國攻讀機械碩士。當時的系主任認為「工程師必須懂統計分析」,規定研究生須到數學系修統計學課程,他選了一門統計分析學(Statistical Analysis),上課第一天,教授列了一些參考書籍,其中一本迄今仍記憶猶新、受益無

窮的書是:《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如何用統計學說謊);這是一本出版於1954年的小冊書,全書僅約150頁,共有10個小單元,書中文圖並茂,列舉了許多玩弄統計數據的案例和利用統計學騙人的技巧。     作者2年的碩士學習生涯中,並未覺得該書有何用途,然而,回國重新就業後,卻逐漸啟發他的「常識邏輯思考」潛能,對於日後工作上的空調節能評估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邏輯思考→比較分析→檢討改善,成為作者研究資訊/數據的三步曲,作者曾以此三步曲,寫過《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等4本理財暢銷書,本書即是以常識邏輯思考,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人身)保險商品之必要性與適用性

。     邏輯思考及常識貫穿全書的內容。作者一位40幾歲友人想買的保單如下,並問作者的看法。     這是○○人壽的「20年繳/終身意外險」,在16歲至50歲買此份「20年繳/終身意外險」的保費,同樣是17,390元/年。保費並無年齡上的差異,20年的總繳保費共347,800元;此份保單給付項目多,還有101歲祝壽金10萬元,看起來很吸引人。     作者告訴他,此是終身意外險,疾病死亡或疾病住院醫療非本保單之保障範圍,而且還得挑假日搭大眾運輸工具而意外身故,家人才能領得到800萬元的保險金,否則只好忍耐活到101歲領10萬元祝壽金,加減算一算,他就改買其他保單了。 姑且以常識邏輯來分析此份

保單:「住院2,000元/日,每次最高6萬元(※即住院30天×2,000元/日),需要住院174天(=總繳保費347,800元÷2,000元/日),才能花完總繳保費,可能嗎?看看自己父母及周遭親朋長輩,有多少人因意外住院超過174天?      本書作者在分析台灣保險市場的怪現象之後,也提出了他的保險觀念。     保險三訣:救急不救窮、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   更具體而言:   以小於年薪5%金額,買500萬元保障險(10倍年薪)+日額5,000元住院醫療險。   任何想要買保險,或是已經擁有保險的人們,都應當看這本書,以把錢花在刀口上。   本書特色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

細節   保險公司開保險公司目的是賺錢,因此設計了許多巧門,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只是保險業務員在拉保險時不會告訴你這些。例如:     1.買(還本)終身壽險、投資型保單或類全委保單存在一項風險,就是提前解約的損失:銀行定期存款解約時,頂多是利息打7折、8折,不會損失本金,但是,保險若提前解約,多會損失本金。所以,保險商品的DM中,多有一句小字注意事項:「投保後提早解約,將可能不利於消費者」。有些人在需要買房、創業時,可能需要解約一些保險來應急,偏偏保險業務員會說服您不要解約,改以保單借款方式來處理,於是您的保費/利息會愈繳愈多。     2.「終身壽險」是相當高明的保單,壽險公司以100歲、1

10歲來規劃訂定保費。而多數人難免在壯年時,因資金需求而提前解約;此外,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1.3歲,壽險公司擺明吃定大多數的要保人撐不了那麼久,由此可知,(投資型)終身壽險是壽險公司的金雞母,保證獲利不吃虧。     3.別以為「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保費永遠不變。保險公司不做虧本生意,照樣會調高保費;某繳費20年的「○○終身醫療險附約」,其合約條文中有「續期保費調整」條款:「本保險採平準保費,可調整費率。本附約依實際經驗損失率達到調整保費之標準時,經本公司簽證精算人員評估並於年終精算簽證報告意見書揭露後調整本附約之保險費率,每次調整後之新費率以不超過原費率的20%為限⋯⋯」。     保險

費分為平準型費率和自然型費率。理論上,自然型費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平準型費率是保險公司依年齡、通膨率等風險因素而精算出的費率,將20年的保險費平均分攤到每一年,所以,每一年的保費應維持不變。但是,仍會視狀況調整。     ★保險相關知識一次說明   保險有許多專有名詞,如果沒有相當的了解,很難看懂保險契約的真義。如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     宣告利率及預定利率多會揭露在保單DM中,只不過宣告利率字體大,而預定利率字體小,可能要在注意事項或備註中仔細找找看。通常,當實際的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保戶可獲得增值回饋金/分紅金等;若實際的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就沒有增值/分紅回饋金,對保險公司

是利差損,此時,保單價值準備金只能以預定利率計息增值,所以,預定利率又被視為保單的保證最低利率。     ★不只挖出問題,也提出明確的建議   作者並不否定保險商品的效用。只是要正確的運用。本書在最後兩章,提出明確的具體的建議。讓你把錢花在刀口上。

勞保可以提前領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感謝大家,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訂閱人數突破七萬啦!!
過去一年也有將近兩百位的網友預約勞保專業評估諮詢

來諮詢過的網友,也透過諮詢找到最適合的勞保退休規劃
能提前知道要怎麼把勞保老年給付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我想,這應該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財務規劃重點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留言詢問的,都圍繞在一個問題
就是『我的勞保應該要一次領還是月領比較划算?』
趁著這次的機會,艾倫做訂閱突破回饋,一次回覆大家

大家敲碗已久的勞保『月退VS一次退分析比較』來啦!

今天我會跟你分享一次退和月退要怎麼規劃出滿意的數字
我也會盡量的分析出來一次退和月退各自有的優劣
還有,不管選哪一個如果都有劣勢,要如何有效降低劣勢

00:00 前言
01:34 先從老年給付基本概念開始
02:34 勞保一次領好還是月領好?
03:35 一次退如何變成有利方式?
06:21 選月退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07:10 月退如何變成有利方式?
08:08 選擇該月退&一次退的關鍵
09:23 退休金額不滿意該怎麼辦?

提早15年先領走200萬,總繳不到60萬
https://youtu.be/5Gul1ooYszY
勞保提早5年領,先領超過100萬的方法
https://youtu.be/9KixRoMnfFw
月退領4萬?忽略這一點,小心變2萬
https://youtu.be/Qs2MROtAliU
算出高CP值勞保退休金的5種方式
https://youtu.be/pq5oi76B6j0
勞保問題一次搞懂,把該領的錢領到手
https://youtu.be/9tD4NsquuSU
年金提早領,退休領足額,不必被打折
https://youtu.be/ELTlpqspoRI
一次請領轉月退,年金改革無所謂
https://youtu.be/gJC534dZKbk

預約專業諮詢
https://www.surveycake.com/s/KByw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page666

加入我的LINE
https://lin.ee/PkykJIL

想讓事業拓展,吸引網路流量嗎?
你可以參加這個Youtube營銷課程:
https://reurl.cc/8yzgGX​

還是想透過經營Youtube增加廣告收入?
那我推薦你參加這個Youtube課程:
https://bit.ly/3cTngfU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勞保 #一次退 #月退

以房養老與留房養老之法律分析 —以不動產信託機制之運用為中心

為了解決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作者黃緒宗 這樣論述:

超高齡社會已是不遠的現實,但因為來的太快,準備不足,台灣2020/12領取老年給付計有349萬人中有193萬人(55%)領取金額在10,000元以下,低於衛生福利部各縣市低收入戶最低審核標準12,102元(全國低收入戶110年計292,925人)。所幸台灣自有住宅率84.68%,高齡長者持有比率更高,因此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對現金收入不足支應養老支出的高齡長者有相當的助益,但六都獨居老人持有宅數為498,697宅,但截至2021/Q3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核貸總數為5,381件(承做比率1.08%),且新增件數在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1999年921大地震後,營建署提高建築法規的耐震標準,但

是老房卻遲不更新,2020/Q2屋齡中位數29.84年較十年前老化6.5年,屋齡20年內的只有23.46%。921地震前核發使用執照、3樓以上有608,220棟,因老舊建築物更新非常緩慢,而依過往資料推估,台灣即將進入地震活躍期,老舊建築物的耐震能力堪虞。高齡長者持有住宅,在繳交二十年房屋貸款後,早成為老舊房屋,老人老宅是社會最需面對的老問題,如能同時推動,讓高齡長者能住生活更便利的新屋,社會也可減少地震受損的風險,如此兩全其美豈不更好。不過現行以房養老或留房養老政策對老舊建築物的更新卻是相互扞格,如: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貸款期間若參與都市更新,視為貸款提前到期,貸款人必須還款,如此約定反而會拖

延房屋更新的進程。本文在比較美、日、韓、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以房養老制度,以及國內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制度後,在借鑒國際經驗並針對國內特定需求,提出由政府撥款設置基金交由政府全資持股銀行提供以「銀行保證」來取得與美國HECM保險的相同效果,並藉由不動產信託來解決老宅更新與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間相互扞格的矛盾。本文提出的方案不需要修改法律,因此可以早日施行,除可擴大以房養老的適用範圍,且可在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貸款期間還能辦理都市更新或危老重建,同時解決老人老宅的老問題。

退休基金革命

為了解決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作者彼得.杜拉克 這樣論述:

  本書於1976年首次出版,而當書的書名為《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杜拉克在本書中進行了種種的預測,他預言:   ․老年人的扶養將是一大問題;   ․長壽將成為健康照護的一大議題;   ․退休金和社會安全保險將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心;   ․退休年齡將延長;   ․美國整體政策將愈加受到中產階級議題和老年人價值觀所左右。   儘管這樣的論述難容於1976年的時代浪潮,但經過了近半世紀,我們再重溫此書,當時所提出之退休基金相關議題、現象及見解,與現今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國際公法博士出身的「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高瞻遠矚及真知灼見。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

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

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許貴運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出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逆齡社會》、《會說才會贏》、《簡單讀懂 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 年理想主義者》。   總

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導讀 近半世紀前的退休基金先知─ 彼得.杜拉克 薛明玲   序言   第 1 章 無人注意的革命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退休基金的未竟之業/人口結構的巨變/無人注意的革命   第2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成功帶來的問題   成功的危險性/人口動態、出生率、扶養比/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經濟問題/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政治問題/所需的改革/社會安全保險的未來   第3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下的社會機構與社會議題 新的需求/對經濟成就的要求/成長管理的需求/工作和工作者:社會的需求/工會能在退休基金社會主義下存活嗎?/財

產的新意義/退休基金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   第4 章 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政治教訓和政治議題 那些「主義」的結果如何?/非政府政策的效能/富裕的迷思/福利社會對上福利國家/平等對上平等/通貨膨脹對上失業:何者為害較輕?   第5 章 美國政治的新陣營   1995 年後記:公司的治理   導讀 近半世紀前的退休基金先知──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於1976 年出版的「看不見的革命」(TheUnseen Revolution),20 年後以「退休金革命」(The PensionFund Revolution)再版,序言中提到,此書談論的皆為既成的事實,然而並不見容於1976 年的時

代思維而受到漠視。經過了近半世紀,我們再重溫此書,當時所提出之退休基金相關議題、現象及見解,與現今發展趨勢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國際公法博士出身的「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高瞻遠矚及真知灼見。   這本書不只是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士需要看,即使離退休還有段時間的上班族更應該看。因為,越早關心退休金制度並且作好退休規畫的人士,屆時就可以更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   彼得.杜拉克在書中一開始生動描述美國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美國工作者擁有的以投資股票為主的退休基金,已持有美國公司超過三分之一以上權益資本。意思是說退休基金已經發展成為投資「美國經濟」的強大活水,在1990 年代美國企業退休

基金及其他退休基金,持有美國公司近40%的普通股以及較大型公司約40%的中長期債券。   以這本書於1996 年再版時間點來看,美國的社會安全捐是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是確定給付的年金制;本書所述的私人企業退休基金計畫是第二層支柱,多採確定提撥制。當時,台灣只有軍工教年金,勞保只有確定給付的一次提領,後來推出勞保年金改革,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一層支柱;而於2005 年推出的勞退新制,算是勞工退休保險的第二層支柱,則採確定提撥制,這些算是我們有跟上美國的地方。但是我國日前退休基金制度還是有一些要思考改進的地方,例如各項退休及養老基金如何更有效管理及監督。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已是時代的大趨勢

,「撫養比」正在逐年惡化中。因此,如何提高社會生產力並配合life cyle 來調整退休金的提撥與領取,以延緩撫養比的惡化,是政府及民間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參考作者書中的精神,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下列幾點:   (一)對於勞保年金如有提前退休領取需求者,宜以預借方式取代;而減少提領之金額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設計。   (二)法定強制退休年齡亦宜按平均餘命重新檢視。   (三)面對撫養比之惡化,制度上宜鼓勵延後退休,同時要避免領取退休金的人再去低薪就業,以減少排擠正職人員的工作機會。   (四)鼓勵年輕的受僱者自提6%,以壯大勞工保險的第二層支柱。   (五)以開放思維評估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可行

性;同時退休基金之投資標的,應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及重視永續發展之優質ETF 為主,讓勞工享受全球及國家長期經濟成長的果實。   撇開作者相當篇幅闡述美國退休基金於社會主義歷史哲學角度的辯證觀察,台灣勞工退休保險制度確實可以參考書中剖析美國私人企業退休計畫的歷史,其透過高效率的多元專業投資團隊,創造很好的績效,享受整個美國經濟成長的成果。   另外,值得台灣參考的是美國龐大的退休基金、各式各樣的投資基金、家族基金和校產基金,為美國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投資專業人才。以今年(2021)五月剛辭世的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最高操盤人大衞.史文森(David Swenson)為例,其於1985 年開始管理耶魯

大學捐贈基金,他使得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大放異彩,獲得遠高於市場水準的長期收益。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耶魯大學捐贈基金規模從其接手時的13 億美元增長至312 億美元,並為該大學提供40%的財政支持。同時,36 年來他為全球退休基金界培訓出為數眾多的投資高手,充分體現彼得.杜拉克一生所強調的「專業知識工作者的存在價值」。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公司前董事長巴頓.畢格斯曾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大衛.史文森和華倫.巴菲特。」   本書亦觀察到美國退休基金是有史以來面對人口劇烈而深沈變化的最有效回應,這個變化就是大多數人的壽命延長,其於退休後的生命期間亦更為長久。因此退休金和

社會保險亦成為美國經濟和社會的重要議題;美國政府之整體政策愈加受到接近退休和已退休這兩個群組的人,其切身利害關係及價值觀所左右。   本書最後附加了一篇作者於1991 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題為〈公司的治理〉的文章,該文勾勒公司治理的主要趨勢,事實上就是我們正在走的路。美國的經濟制度已有重大變化,其中的管理、權力、控制等結構都有重大變革。作者強調把企業的財富創造能力弄到最大化是平衡員工、顧客和股東(即退休基金)的最佳量化指標,文中作者提到他在1954 年出版的《管理的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已為此踏出第一步,也為公司勾勒出八個主要的目標領域,這些領

域(或衍生出來的變種)依然是日本大型公司作商業規劃時的起點。這些觀點都是當今企業經營與公司治理的重要課題。   薛明玲 本文作者為資誠PwC Taiwan 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   第1章  無人注意的革命退休基金社會主義的實現 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工人擁有生產手段」,而且這是正統、僅有的嚴格定義,那麼美國就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今日美國企業的員工,透過所屬的退休基金,至少擁有權益資本(equity capital)的25%,超過控制企業之所需。自僱者、公職人員、中小學和大學教師的退休基金則擁有另外至少10%股本,整個加起來,美國工作者擁有美國企業1 / 3 以上權益

資本。再過十年,這些退休基金的持股不可避免地將愈來愈多,到了1985 年(或許更早),他們在股本中所占的比率至少可達50%( 甚至可能達到 60%)。十年後或 20 世紀尚未結束時,他們的權益資本(即普通股)比例應該達2 / 3 以上,外加美國經濟相當大的一部分(約40%)的債務資本(公債、公司債、債券)。通貨膨脹只會加速這一進程。 更重要的是(尤其是對社會主義理論而言),規模最大的員工退休基金,即1,000 家至1,300 家最大的公司和35 個產業(如大學教師和貨車司機)基金,已幾乎掌控了美國最大的1,000 家產業公司;換句話說,他們至少擁有1 / 3。銷售額一億美元以下的公司也在掌控之

列,按今日的標準,這類公司就算實際規模不小,但頂多只能算有相當規模。退休基金還控制「非工業」產業中的50 家最大公司,這些行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零售業、通訊業、運輸業。這些是社會主義理論所謂的經濟「指揮位置」(“command position”)─ 誰掌控這些位置就能號令其他人。 確實在農業以外,美國經濟現在由美國工作者透過投資代理人(即退休基金)所擁有的部分,要比阿葉德(Allende)為了讓智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而收歸政府的資產還大,也大過卡斯楚(Castro)統治下古巴實際的國有化規模,或史達林主義(Stalinism)極盛時期匈牙利或波蘭的國有化程度。

由六件司法判決探討教保員在安親班職場可能遭遇之勞資爭議

為了解決勞保可以提前領嗎的問題,作者舒紀恂 這樣論述:

有鑑於安親班勞動契約之相關問題層出不窮,為釐清雙方之權利與義務,因此透過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之判決書,篩選出六個與安親班老師相關之勞資爭議判決進行分析,藉以幫助有興趣想投入此工作的安親班經營者及教保員,對相關規範有進一步瞭解,以改善安親班職場勞資關係。研究目的有:一、 透過司法判決書,描述有發生勞資爭議之安親班職場情況。二、 透過司法判決書了解安親班勞資爭議之類型。三、 分析安親班勞資爭議之裁判結果、原因與建議。研究結果有:一、 本研究發現有發生勞資爭議之安親班職場情況中,多數業者是以文理短期補習班立案;老師的職務以指導學生作業,輔導加強課業及協助家長照顧學生為主;六個個案中,三

個有簽任職合約書;安親班老師的工作年資介於一個月至十年不等;每個安親班工作時間都稍有差別;老師工作內容包括到校接回學生、指導檢查功課、準備點心、環境整理等;安親班老師薪資介於兩萬三到兩萬九間;招收兒童年齡以6至12歲為主。二、 本研究安親班勞資爭議之類型大致多為薪資、退休金、資遣費、加班費、片面終止僱傭契約、非自願性離職證明書、給付違約金、特休假、失業給付、獎金等案件。三、 裁判結果、原因與建議1. 請求給付薪資:雇主應依規定主動清償薪資,老師勝訴。2. 請求給付資遣費:雇主擅自改變工作型態,逼迫老師離職,必須依法給付資遣費,老師勝訴。3. 請求給付加班費:老師加班應提出申請經過審核

許可始得申請加班,未經同意自行加班並無法申請加班費,老師敗訴。4. 確認僱傭關係:機構謊稱業務縮編、老師不能勝任工作之情形,雇主不合法終止勞動契約,僱傭關係仍存在,雇主敗訴,須給付老師薪資。5. 給付違約金:雇主並未因老師提前離職而有具體損失,補習班並無人才培訓損失,無法申請離職違約金,雇主敗訴。6. 請求損害賠償:特休假為法定必須給與,雇主未依法給老師休假,判決結果雇主敗訴。 本研究建議勞資雙方均應依勞基法行事,以避免勞資糾紛。雇主不應積欠工資、高薪低報勞工退休金、任意更改工作性質逼迫員工離職,任意請求違約金,解雇員工須依法給付資遣費並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員工加班須經雇主同意,不應任

意曠職,離職也應依法事先告知雇主。關鍵詞:安親班、課後照顧人員、勞資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