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寫的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和鄭翠芬,蘇怡羚,小珊的 二奶的攻防:妳問我答,戰勝乳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女性被保險人因罹患子宮肌瘤致切除子宮時已年逾45歲也說明:被保險人原有生殖能力,於加保生效期間因傷病割除兩側卵巢或子宮,致不能生育,且當時年齡未滿45歲者,得洽請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開具失能診斷書逕寄本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釀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所 許宏彬所指導 羅仕尚的 知識、風險與紛爭:闌尾在台灣的歷史(1901-1990s) (2016),提出勞保失能給付子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闌尾、闌尾無用論、醫療知識、風險、醫學紛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吳肖琪、藍忠孚所指導 黃偉益的 子宮切除術與發生尿失禁相關因素之探討 (2013),提出因為有 子宮切除術、尿失禁、醫院服務量、醫師服務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解答。

最後網站切除子宮請領勞保給付有年齡門檻補足缺口醫療險有效則補充:勞保 局表示,為落實性別平權,將男性顏損的失能等級調整為與女性相同,未來男性面部受到傷害致外貌受損,可領取的失能給付不再比女性還少。但針對女性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保失能給付子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為了解決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 這樣論述:

  以前加班是領加班費,修法後只能選補休?   延長工時的加班費,例假、休息日跟平日的算法都一樣?   謬論一   休息日加班現採「核實計算」,休息日只來工作一小時後請病假,只給一小時休息日延長工資即可?   A:錯,後續未工作的約定時數,則須依該假別及時數給薪!   謬論二 公司不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嗎?   A:錯,公司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只是資遣的原因及理由,不可以是因為該女性員工懷孕而資遣。   謬論三   勞工已於工會、漁會加保或已加保農保,就不用再加保勞保?         A:錯,只要是受僱勞工,縱使短暫工作,還是為其加保勞保。   謬論四  

論件計酬工,不適用一例一休制度?                        A:錯,論件計酬工一樣適用。   謬論五    勞資會議有開就好?         A:錯,勞資會議開會仍需遵守「勞資會議實施辦法」所定事項。   如果您有以上問題的疑惑,本書會成為您最好的諮詢對象。不論是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還是在職災問題上勞工的權益及雇主的義務,都有詳細的計算與說明。熟讀本書,您也可以變成勞資專家。

勞保失能給付子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知識、風險與紛爭:闌尾在台灣的歷史(1901-1990s)

為了解決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羅仕尚 這樣論述:

知識、風險與紛爭:闌尾在台灣的歷史(1901-1990s)摘要  本文是討論闌尾在台灣醫療史中的歷史脈絡,透過對知識、風險、與糾紛的探討,給予闌尾在台灣醫療史中的歷史解釋。有別於過往醫療史會將闌尾放在生物學或是醫學的脈絡討論,我將闌尾作為「身體觀」放置在歷史脈絡中討論。受到STS學會將醫療、科技、科學脈絡化,以及Edgerton探討「使用」的影響,本文將闌尾視為一種被使用的「身體觀」,主要探討闌尾在1945-1999年之間不同時空脈絡中被使用的情況。透過知識、風險、醫學紛爭…在各樣情境中的交互作用,來呈現出闌尾在不同時代的樣貌。在闌尾的歷史脈絡中,也注意到「闌尾無用論」雖然至今常被認為是很普

遍的觀念,但在歷史脈絡中它並非是單純的身體觀。它也是一個被使用的身體觀,在不同時代和不同脈絡中,不論醫界、病患、或是民眾,都會選擇性的使用。透過知識的建構與風險評估之後,群眾會選擇符合自身「效益」的方始選擇使用,並出現主流卅非主流,專家卅常民醫療的行動,當不同群體間的效益產生衝突時,醫療糾紛就被呈現出來。本文嘗試以報紙資料和醫學期刊論文,和其它與闌尾相關的文獻,來去探究在不同時空情境下,人們怎麼去思考闌尾,以及怎麼使用闌尾的身體觀。本文將呈現出闌尾切除,並非是單純的醫療知識或是醫療行為,它的使用牽扯到許多不同的情境、目的、動機…而建構出一種「醫療合理性」。換句話說,醫療的使用往往並非完全以純醫

學理性來思考,反而會因為在不同的社會脈絡,醫療合理性是不停變動的。而隨著醫療合理性的變動,知識建構、與風險的評估又會再次發生更動,也就是說我們習以為常的「闌尾無用論」,在時代脈絡中並非是沒有變化的。

二奶的攻防:妳問我答,戰勝乳癌

為了解決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鄭翠芬,蘇怡羚,小珊 這樣論述:

  「醫師」鄭翠芬 X 「個案管理師」蘇怡羚 X 「病友」小珊    數十年臨床經驗專業分享,陪妳打一場乳房保衛戰!   作為現代文明病的一種,「乳癌」發生率高居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然而關於乳癌,我們的了解是否足夠?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乳癌該怎麼預防,如何儘早發現?   罹患乳癌的姊妹們,經過了手術、化療、放射治療等過程,是否就算痊癒了呢?是否心中還有許多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穿刺也沒驗出罹癌?如何一次看懂乳癌檢體報告的重點?該注意哪些指標和數字?面臨乳房切除手術時,怎麼決定應該全部切除還是局部切除?乳房切除手術後,為什麼有些人還需要再做化療或放射治療?「HER2陽性

乳癌」和「三陰性乳癌」有什麼不同?該如何治療?乳癌患者日後還可以生小孩嗎?乳癌患者最佳的「抗癌食物」和最該閃過的「地雷食物」各有哪些?療程結束後,如何判斷癌細胞是否復發或移轉?臺灣的乳癌病人在「健保」跟「勞保」上有什麼基本權益保障?……   左右乳分別罹癌,人生三度補考的小珊,問出病友最想知道的事;由乳房腫瘤手術名醫鄭翠芬,集數十年臨床專業經驗,以最平易的文字,化為人人都能讀懂的50題Q&A,從癌症的成因、種類、檢測、手術、治療、飲食、心境、生活照護等,全方位解惑;並邀請作為醫病之間橋樑的資深個案管理師蘇怡羚,貼心叮嚀!   沒有艱深的醫學理論,只有實用的醫藥和照護資訊,一本小書,

告訴您乳癌患者及其照護者最應該知道的事! 本書特色   ★第一本「醫師+病人+個案管理師」三方合作的超實用乳癌工具書   ★50個平易Q&A,告訴您乳癌患者及其照護者最該知道的事!

子宮切除術與發生尿失禁相關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勞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黃偉益 這樣論述:

背景: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是一種常見且令人困擾的疾病,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為婦女第二常見手術,子宮切除術與尿失禁皆為女性健康重要議題。近來已有一些研究針對子宮切除術與尿失禁發生的關連性。這些研究大部分為問卷調查,缺少病歷診斷資料,且未排除子宮切除術前已有尿失禁之患者。本研究將探討近年子宮切除術的盛行率,子宮切除術與發生尿失禁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利用國家衛生研究院全民健康保險特殊需求,此資料庫涵蓋1997年至2010年所有住院申報資料。據此,我們探討台灣近年來子宮切除術的趨勢並計算醫院及醫師子宮切除服務量。在此研究期間,共有

327,507人進行過子宮切除術;另以國家衛生研究院全民健保2005年百萬抽樣歸人檔,涵蓋1997年至2010年健保門診、急診與住院申報資料,探討子宮切除術與術後發生尿失禁之相關。子宮切除組選取良性子宮疾病進行子宮切除術之患者,並利用1:3配對資料,配對條件為與子宮切除組同年出生、就診醫院相同、且於子宮切除組手術該年有就診紀錄,並排除進入研究前已有尿失禁診斷或手術、生殖器脫出症診斷及相關手術者,共得子宮切除組10,415人,未子宮切除組31,245人。結果:在1997-2010年間,台灣年齡標準化子宮切除率呈現下降趨勢,各術式變化與國際趨勢相似。在台灣,健保支付價格調整會影響子宮切除術整體的施

行的改變。農保、勞保及公保對於未滿45歲接受子宮切除術之婦女提供失能給付.這樣的情況恐引起道德風險危害 (Moral Hazard),失能給付對於較低社經地位者會有較高的誘因。關於子宮切除術與尿失禁的關係,當調整相關危險因子後,子宮切除組對於未子宮切除組其發生尿失禁之Hazard ratio值為1.87,95%信賴區間為1.71-2.04;接受抗尿失禁手術之Hazard ratio值為1.53,95%信賴區間為1.08-2.18,即子宮切除術與病患術後發生尿失禁及接受抗尿失禁手術有顯著正相關。各類型子宮切除術式術除腹式次全子宮切除術外,皆會顯著增加尿失禁風險。當調整相關危險因子後,手術醫院子宮

切除術年服務量與手術醫師年齡,與其病患術後尿失禁發生率呈現負相關,低社經地位者與有合併症之病患術後尿失禁發生率較高。結論:本研究發現婦女因良性疾病接受子宮切除術後與之後發生尿失禁有顯著相關,且此相關性受到醫院服務量及醫師年齡之影響。據此,建議健保署可公開揭露手術醫院和醫師子宮切除術年服務量、子宮切除術後相關品質指標。農、公及勞保的相關主管機關,應重新評估對於45歲以下婦女接受子宮切除術給予失能津貼之規定。建議婦產科醫師在病患因良性疾病接受子宮切除術前,詳細解釋手術優缺點。醫師應告知病患應考量未來發生尿失禁可能之風險,並告知是否有其他替代治療選擇。對於已經接受子宮切除術病患,應加強術後防治尿失禁

之衛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