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局老農津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張宏浩所指導 楊至穎的 農漁保年金制度與農業經營之關聯性分析-以高雄茄萣地區為例 (2017),提出勞保局老農津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民健康保險、農民年金、漁民保險、農業經營、農民福利、養殖漁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張宏浩、王俊豪所指導 鍾博任的 農民福利制度修法成效分析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農民、農民福利、社會保險、農民健康保險、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的重點而找出了 勞保局老農津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勞保局老農津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農漁保年金制度與農業經營之關聯性分析-以高雄茄萣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勞保局老農津貼的問題,作者楊至穎 這樣論述:

我國的農民社會福利政策,目前以農民健康保險及老年農(漁)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簡稱老農津貼)的兩項政策為主。農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民國74年由臺灣省政府試辦並於民國78年全面實施以來,因時代的變遷,農業人口結構高齡化,從農人數的減少,保費收支不平衡的財務結構,政治力的介入,再加上社會福利津貼式的老農津貼所帶來的龐大財政支出等因素,政府原先計畫以這兩項農民福利政策來彌補農民在社會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情況,在主客觀條件的改變下已經無法達到原本保障農民生活經濟安全及社會福利保險制度的原意。近年來,各項年金改革制度也因為類似的情形而引起大眾期望改革的呼籲,農民健康保險以及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的政策雖然經過多次的

修改,實際上已經無法符合年金改革的整體思考方向。新的完整的農業福利政策經過政府多年的研究,也應該在這次年金改革的議題中一併討論。高雄市茄萣區之農戶以陸上漁業養殖為主要之農業經濟活動,因為兼具漁業及農業的雙重身分,此類的農業經濟活動行為在西南沿海的陸上養殖地區有很多相似的情況。以往在農業及漁業調查中常常無法顯示出其該地區特有的生產經營的經濟行為。為了近一步了解此類地區農業生產經營的現況與現行農漁業保險年金制度的關聯性,以及對將來可能的農業年金制度的意願及接受程度,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位於高雄茄萣地區擁有養殖用地的農民為對象,對於農漁保年金制度的意向及現行養殖漁業經營狀況之調查與分析,並以迴

歸模型分析估算最低願意接受之退休金額,希望此研究報告在未來規劃有關農業福利政策改革時,可以作為此特殊農業生產地區相關政策制定之參考。

農民福利制度修法成效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勞保局老農津貼的問題,作者鍾博任 這樣論述:

臺灣的農民福利以農保和老農津貼為主,由於農保長期虧損和老農津貼支出龐大,主管機關於2001年起針對兩大制度進行重大的改革修法。基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別為(一)釐清農保制度兩次改革的具體影響與其制度結構的改變。(二)分析老農津貼的改革成效。(三)探討兩大制度的整合方案,提出健全農民福利制度修法建議。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分析兩大制度的法規及文獻,再就相關業務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SWOT分析,探討修法前後的改革成效。本研究發現經過改革之後,農保呈現被保險人數大輻減少、給付支出與虧損縮小和年齡結構老化等現象;老農津貼的核發人數與金額短期內下降有限。另外於農保制度和兩大制度整合等仍有

九項問題待後續進行改革。 本研究所提出改革方案有:(一)農保制度名稱修正為農民保險條例。(二)投保單位調整為鄉鎮市區公所。(三)訂定投保年齡上限為65歲。(四)建立農民的農業所得相關機制。(五)建立月投保金額級距(六)調高保險費率,並訂定保險費率漸進調整機制。(七)調整保險費的被保險人負擔比例為60%。(八)建立完整的保險給付項目及內容(九)將老農津貼納入農保。最後依據前述改革方案,修正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