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人壽保險底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南山人壽底薪也說明:南山人壽 一向訴求承攬制,業務員沒有底薪,按件計酬,但也有一定門檻與考核, ... 去年最佛心行業出爐金融保險業近6成員工「加薪」》 《疫情零收入!

逢甲大學 專案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葉昭憲所指導 王廼純的 運用多評準決策於保險業務員適性評估之研究 (2020),提出南山人壽保險底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析階層程序法(AHP)。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曾鹿鳴、康裕民所指導 蔡東瑾的 勞務契約與業務員績效:壽險業的例子 (2010),提出因為有 工作滿意度、工作績效、僱傭關係、承攬關係、離職意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山人壽保險底薪的解答。

最後網站南山人壽底薪則補充:更新至年九月最新薪水情報,比薪水近三個月有23 位過來人提供真實經驗分享,目前南山人壽保險已累積薪資統計南山人壽保險年薪最高為:180 萬元。 人壽業務9大好處台灣人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山人壽保險底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多評準決策於保險業務員適性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南山人壽保險底薪的問題,作者王廼純 這樣論述:

在壽險事業中,除了個人業務工作外,建立團隊更是攸關公司永續經營之關鍵。保險公司或保經代公司每年在新進業務員訓練上投入上千萬資金,且各新進業務員之所屬主管本身也必需投入相當多的時間陪同新進業務員拜訪客戶。雖然如此,每年仍有許多從業人員離職,這對投入金錢、時間、人力且無底薪的業務主管而言實為兩刃劍。本研究希望從文獻回顧及個人經驗判斷訂出保險業務員甄選的評準類別後,編製研究問卷,運用AHP法加以分析 : 評估模式分為四個類別,分別是挑戰困難、溝通能力、人格特質、工作經驗,及十二個評估參數,分別是年齡、婚姻狀況、經濟壓力、追求理想、學歷、學習能力、對經驗的開放度、自我表達、親和性、情緒穩定、外向、有

保險業務經驗、有其他業務工作經驗、有中階幹部經驗。經由專家問卷得知,處經理職級(含)以上最看重的評估類別是「挑戰困難」(0.4551),最看重的評估參數為「追求理想」(0.2126); 襄理職級(含)以上、處經理職級以下最看重的評估類別是「溝通能力」(0.3234),最看重的評估參數是「學習能力」(0.1139)。十二個評估參數中計五個量化參數和七個質化參數,兩類指標分別透過量化分析和質化訪談獲得評分矩陣表,做為後續評分之基準。利用過去十七年來曾經面談的十個案例加以驗證,發現若分數達到0.7以上則具有長期發展保險業務工作之條件。本研究得出適性之保險業務員評估模式,可做為未來人才篩選上之評選模式

勞務契約與業務員績效:壽險業的例子

為了解決南山人壽保險底薪的問題,作者蔡東瑾 這樣論述:

目前我國壽險公司與業務員間最常見的勞務契約型態為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及混合契約。僱傭關係下的壽險業務員享有底薪、退休金、勞健保及其他勞基法之保障;承攬關係下的壽險業務員不受勞基法保障,佣金採按件計酬制;混合契約指壽險業務員與壽險公司名義上簽訂承攬契約,但實際上享有部份僱傭契約之福利。此三種勞務契約對壽險業務員各有利弊,同時對壽險公司的成本及效益也都不同。 本研究檢視勞務契約(僱傭關係、承攬關係與混合契約)與業務員績效(包括任務性績效、輔助性績效、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圖)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結果支持所有關於業務員績效的假說。業務員的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圖受到任務性績效與輔助性績效的影響。研究成果

也顯示,統計上而言,在僱傭關係下,業務員的輔助性績效最能提高工作滿意度。此外,本研究發現在僱傭關係下業務員的任務性績效對離職意圖的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