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原住民族文化園區35周年慶千萬入園幸運兒 - 台灣醫療保健新聞網也說明:此次獲園區終身免費入園幸運得主在二十二日產生,是來自高雄市大社區的詹先生,本身就十分熱愛原住民文化,又因為同是高屏共同生活圈下,常常來園區,截至今天已經來了 ...

景文科技大學 旅遊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 陸允怡所指導 謝委凌的 遊客對志工解說之涉入程度、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例 (2016),提出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解說涉入、解說滿意度、解說行為意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志弘所指導 韓依婷的 關愛的囚籠:木柵動物園的自然化地景與觀視權力 (2011),提出因為有 動物園、動物權利、空間、觀看、觀視體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九族文化村則補充:九族文化村位於日月潭,是以台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題,所打造的歡樂多元的主題樂園,園區內有原住民文化、歡樂世界、歐洲花園和日月潭纜車等四大旅遊主題園區,每年二月櫻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遊客對志工解說之涉入程度、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例

為了解決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的問題,作者謝委凌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遊客對志工解說之涉入程度觀點切入,旨在探討臺北市立動物園志工解說滿意度與解說後遊客行為意向之關係,具體研究擔任動物園教育信使之志工,是否透過對遊客之解說服務,彰顯動物園之教育與遊憩之功能。以聽過志工解說13歲以上之遊客為對象,於2017年3月實施問卷調查,採便利抽樣之方式,發放400份問卷作為正式調查之樣本數,有效問卷為374份,有效回收率93.5%。使用SPSS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中介效果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涉入程度整體平均數為4.15,顯示遊客符合高度的解說涉入,覺得很輕鬆快樂為首;滿意度整體平均數為4.52,顯

示對志工解說服務為高度滿意,說明遊客與志工之間有良好的互動;行為意向整體平均數為4.48,顯示參與解說服務後有高度的行為意向,聽完解說後,願意愛護動物,保護共同的生活環境,並提高對動物園參觀的興趣。全程參加解說之遊客因其參與感高,故差異最為顯著;12歲以下兒童與30~49歲家人或親戚一起參觀動物園遊客最多,佔總數的46.2%,研判多為親子活動,已婚在涉入程度、滿意度及行為意向上均明顯大於未婚;遊客對於志工解說之涉入程度、滿意度與行為意向均為正相關;滿意度對涉入程度與行為意向兩變項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臺北市立動物園每年300萬以上遊客人次,根據研究結論,建議持續推廣志工解說服務及出版志工解說手冊,

累積更多教育之功能。

關愛的囚籠:木柵動物園的自然化地景與觀視權力

為了解決原住民文化園區免費入園的問題,作者韓依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動物園提出批判性的質問,探討動物園如何體現了動物與人類的不對等關係。從早期的貴族地位象徵和帝國權力展現,到現代兼顧大眾娛樂與教育任務的場所,以及逐漸強調的保育基地定位,動物園不僅是都市中人類與「經過選擇的自然」相遇的空間,也呈現了人類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轉折。本研究以臺北市木柵動物園為分析對象,爬梳動物園地方意義的歷史轉變,並且以觀看權力、觀視體制及自然化地景構成等概念,佐以參與觀察、訪談與問卷調查之資料,論證動物園中人與動物的不對等關係如何被合理化。 日本殖民時期的動物園設置,有其宣揚政績的效果。戰後歸屬臺北市教育局管轄的圓山動物園,提示了大眾教育的主題,也是親子休憩場所。19

80年代的臺灣邁向成熟的消費社會,政府廣建文化設施,木柵動物園遂應運而生。除了園區廣闊,也展開自然化的空間配置。此後,動物園成為重要觀光景點,也採取引進明星動物、動物外交、禮品店設置、媒體宣傳等文化經濟式操作,在保育與教育的宗旨下,呈現出主題樂園般的地方意義。 然而,主題樂園的形象與動物展示的自然化,乃是受到空間配置與地景構成的支持。動物不只在受控制情況下被剝奪主體性,成為觀視對象,也在整體空間配置上納入以人類為中心的分類體系。再者,景觀設計除了營造出擬似自然的氛圍,召喚動物生態棲地的想像,也要確保遊客觀看的便利、安全與樂趣。動物園的空間元素及動物本身,都是自然化與神話化的符號,建構了遊客對

自然的想像,合理化了動物園的存在樣態。動物園搭建了一個名為自然的舞台,動物則被迫上演一齣人類編寫的自然劇,展演的卻是人類的自然觀視慾望。 觀看有著差異化的邏輯。吸引目光的明星動物恰與備受冷落的動物形成對比,偶有柵欄外的野生動物出沒,激發一陣驚喜。因為動物園中的觀看已經在特定論述、文本裝置、空間配置和例行化的人類言行下,形成引導觀看的觀視體制。我們可以辨認出動物園的三種主導性觀視體制:休閒遊憩體制、知識教育體制,以及倫理體制。首先,休閒遊憩體制確認了人類以獵奇、愉悅且淡然的態度來面對受禁閉動物,並在禮物店中滿足其擁有淨化、可愛化但簡化之自然(仿造品)的慾望。其次,在知識教育觀視體制下,博聞強記

的眼光將動物圈禁在人類主導的類型範域中,保育需求下的動物知識也以動物的去自然化生存為代價。最後,即使有保育理念和動物福利等論述的倡導,倫理觀視體制卻相對虛弱而匱乏,點出以動物權利觀點重新定位動物園的必要。 三種觀視體制交織出動物園中人類與動物不對等的觀視權力,編寫著動物園的合理存在,卻又彼此矛盾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