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充值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原神充值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白曉紅寫的 再見,烏斯曼:Made in Italy 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和(日)田中道昭的 新金融帝國:智慧時代全球金融變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南方家園 和浙江人民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原神充值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再見,烏斯曼:Made in Italy 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為了解決原神充值中心的問題,作者白曉紅 這樣論述:

  二〇一三年,塞內加爾橄欖採收工烏斯曼.迪亞羅在西西里島的農園中因瓦斯鋼瓶爆炸喪命,時年不過二十六歲。身為非洲移工的他,幾乎無人弔唁,彷彿刻意被遺忘。然而,烏斯曼的人生際遇和悲劇之死並非罕事。   今日,義大利各地農園皆有非洲移工的身影,幫助義大利成為歐洲數一數二大的蔬果出口國。殖民主義和全球資本主義重創移工的母國,迫使他們不得不到海外尋求更好的機會,但僥倖航渡地中海並抵達歐洲的人,卻發現自己在當地遭司法打壓、被社會邊緣化、與當地社群隔絕,並遭到無情剝削。數十年來,義大利各政黨政府皆採反對移民的政策,讓一名又一名移工深陷「非人」的生活及工作環境,雖是「義大利製造」背後的隱形推手,社會卻對這

些受苦受難者視而不見,絕口不談他們的處境,保持一貫緘默,彷彿是不配為人的他者。   《再見,烏斯曼》講述的是義大利移工的故事,既是要致敬跨越國境、設法改變自身和家人命運的移工,也希望揭露歐洲將非洲移民置於最底端,無情的剝削、壓榨移工,構築出繁華且罪惡的巴比倫城。   「在歐洲的敘事觀點中,歐洲白人一向是掌握話語權的人,負責手持紙筆觀察與記錄。他們所觀察的對象將獲得機會發聲,但發出的是遭過濾的聲音,表達的是遭淡化的不滿,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審查把關,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長期以來,移民都是被他人談論、書寫,彷彿他們幾乎沒有能動性,也彷彿他們無力塑造自己的命運。在最佳情境之下,在遷徙旅程中活下

來並克服一國又一國邊界的移民,會在難民受到歡迎("refugees welcome")的敘述中,得到「獲救者」的名號。不管這些人遭歸類為難民或移民,他們的故事仍是白人的故事。」——白曉紅 本書特色   •我們還得受苦多久?——直面「義大利製造」的幕後真相   •以非洲移工的生命故事,探究歐洲如何創造出一個個「必要棄兒」,同時揭露歐洲大多財富其實是來自極其醜陋且嚴重的剝削壓榨。 各界好評   「白曉紅簡直無所畏懼。她除了揭露歐洲土地上的移工如何遭到剝削,處境如何絕望,也提醒我們,只要人們願意共同挺身為權利而戰,希望就仍然存在。這本書讓我潸然淚下,真是一本充滿勇氣的作品。」--班傑明.傑凡

尼亞(Benjamin Zephaniah),英國作家、詩人   「觀察敏銳,見解深刻,澈底揭穿我們食物產業鏈中根深蒂固的剝削和種族歧視。這本書從移工的視角出發,凸顯義大利對於移民遭遇危險及不人道待遇一事置若罔聞,形同共犯。書中的大小教訓適用每個歐盟國家。想為移民爭取權利者不可不讀。」--敏妮.拉曼(Minnie Rahman),英國移民福利聯合會(Joint Council for the Welfare of Immigrants)公共事務暨活動企劃經理   「來自世上數一數二優秀記者的重要報導故事。白曉紅揭開了歐洲『移民危機』背後的隱藏真相:西西里島和卡拉布里亞的非洲移工遭無情剝削,

深陷系統性種族歧視。」--馬修.卡爾(Matthew Carr),Fortress Europe: Inside the War Against Immigration一書作者   「《再見,烏斯曼》揭露了種族暴力以及廉價勞動力所需付出的人類成本。非洲移工幫忙採摘我們的橄欖、番茄和柑橘,這本書迫使我們直面他們的掙扎、堅韌精神和日常成就。相當啟發人心--學習、反抗、採取行動!」--布利琪.安德森(Bridget Anderson),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遷徙暨流動研究中心主任、Us and Them?: The Dangerous Politics of Immigration Controls一書

作者   作者簡介 白曉紅(Hsiao-Hung Pai)   旅英記者,其著作《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 曾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Orwell Prize),並改撰為中文版的《隱形生產線》;另著有《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於二〇一三年獲頒英國「前衛圖書獎」(Bread & Roses Award),《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和《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 譯者簡介 吳侑達   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

組畢。翻譯出得去,稿費進得來,生活過得下去。   信箱:[email protected]   緒論 前言 緘默法則 一、橄欖產區 二、打造巴比倫 三、火災和模範工人 四、進出收容營 五、年輕勞動力和「融入社會」 六、卡拉布里亞的採收季 七、貝琪和「融入社會」之村莊 八、「只要敢夢,就辦得到」 九、驅逐 十、五星運動黨和小鎮之惡 十一、薩爾維尼和種族主義凶手 十二、「部長,告訴我,你會想住在這種地方嗎?」 十三、橄欖季再臨 十四、眼不見為淨 十五、滿月 十六、在卡拉布里亞的帳篷城度冬 十七、採收季結束 十八、「融入社會」與種族隔離 十九、周而復始的拆遷與重建貧民窟

二十、「我們還得受苦多久?」 後記 參考書目 致謝   緒論   在我動筆的此刻,時間是二〇二〇年三月底,一個前所未見的傳染病正在多國傳播肆虐,而且尚無疫苗或有效療法可以因應。儘管義大利的死亡率居歐洲之冠,甚至超越中國,但其他國家也緊追在後。幾週以來,我們這些工作屬內勤性質的歐洲人得以收拾辦公室返家工作,但緊急服務機構和其他重要產業的從業人員可沒辦法在自家客廳上工。舉凡醫生、護士、救護車司機、醫務輔助人員、藥師、照護人員和老師,還有餐飲業者、清潔工、倉儲從業人員、環保衛生人員、乳品從業人員、屠宰加工從業人員、漁工、鳥蛤採摘人員、蔬果採摘人員,以及一般食品配給人員,都無法透過保持社交距

離和自我隔離來打這場「抗疫之戰」(這是英國首相強森最愛用的敘述方式)。   也許,只是也許,當我們擺脫這場全球疫情大流行後,會更意識到白曉紅筆下針對苦痛的「緘默法則」是怎麼一回事,而更關注生活在歐洲廢棄農舍和棚屋兼帳篷的人類同胞。據估有四十萬五千名在義大利田野間工作的難民,受困於設計來抹除他們存在的準法律系統,只希望圖個「眼不見為淨」。他們的處境相當惡劣,根據列斯伏斯島目前的狀況來看,身在西西里島等地的非洲人,以及多位協助照護的醫師,可能很快就會遭到極右團體汙名化為新冠肺炎的帶原者。   在農產品生產分銷領域,全球化早已打開了全世界的食品市場,但作為義大利食品供應鏈關鍵人物的蔬果摘採工人卻

彷彿隱形了一般,原因是義大利政府不斷「將他們推至地下,稀釋其存在感」。這些工人在義大利摘採蘆筍、柑橘、葡萄、橄欖和番茄(後兩者分別稱為「黑金」和「紅金」)。在「義大利製造」的語境中,製造產品的其實不再是義大利人(他們本身也曾是移民),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後殖民主體--往往是為了逃離利比亞的折磨、強迫勞動和拘留,冒著極大風險橫跨地中海。這些非洲人並不是大眾眼中的入侵者或行乞者,而是很多我們這些「定居此地」的歐洲人難以想像的勇敢男女,而且擅於應變且聰明無比。他們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加諸予母國的經濟穩定與結構調整計畫、氣候變遷,以及新自由主義所導致的公共支出與服務削減,不得不離開家

鄉,離開塞內加爾、奈及利亞、甘比亞,或是馬利。這些人為了家人福祉,被迫犧牲自己,在其他地方尋求生計。   不過這些犧牲換來了什麼回報呢?歐洲非但不重視這些人對社會的貢獻,反而通過各種法律和政策,設法剝奪他們身而為人的權利。他們除了行動受限,只能待在與外界隔離的農業空間,集體成了田野中的無家可歸者,也往往無法進入其他行業,因為如此一來就會與義大利社會接觸。「他們是農地裡的工人,店鋪裡的消費者,僅此而已。」白曉紅如此寫道,強而有力地紀錄下義大利農工的生活,令人為之屏息。她或許刻意抑制憤怒情緒,但她寫到「沒有當地人會直視穆罕默德的雙眼,彷彿他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時,那股怒意隱約可見。   這個

體系所採行的第一步,是將移民關入庇護中心並鎖入居留許可系統。後者是專門設計來實施經濟剝削和種族排除的系統,可說是某種「精心設計的體制暴力」。在這裡,住屋問題(或更確切地說,缺乏住屋的問題)是維繫這種極度剝削條件的關鍵工具:在移民法營造的矛盾世界中,移民若要得到工作契約,必須要有居留證,但要得到居留證,他們首先需要一個居住地址。無論是國際法,還是義大利本身的憲法,對義大利似乎都毫無管轄權。一九四八年的《聯合國人權宣言》和一九六六年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都承認,為自己和家人尋求適足居住屬人權範疇。二〇〇一年修訂的義大利憲法也認可,住屋是人類尊嚴的核心構成要件,國家應最低限度

地提供住房。   在新冠肺炎的脈絡下來看,儘管時常有人會說這場抗疫之戰是「人人生死與共」,但某些族群缺乏住屋的問題,或許預示著接下來情況會更加惡劣。在過去,瘟疫和傳染病降臨後,大饑荒往往隨之而來。雖然我們今天並不預期會發生規模龐大的災難,但新冠肺炎其實已導致食物稀缺的問題。在我動筆寫作的倫敦,此刻已有好幾間緊急食品援助慈善機構因為無法補足糧食存量,就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尋求協助,仍不得不暫停營運。富人或許會受到病毒侵襲,可是他們的住處遠離遭邊緣化的族群,完全不曉得住在帳篷和棚屋是什麼感覺,也不知道每天要對抗饑餓、失溫和流離失所並存活下去是什麼意思。如同義大利當代政治思想家喬治.阿甘本(Gior

gio Agamben)所言,早在納粹大屠殺之前,就有人被迫住在難民營,過著性命宛如螻蟻、容易早死且面臨國家體制殺人的命運。   嫻熟歐盟政策的白曉紅當然很清楚義大利如何對待農業移工,也瞭解法律如何在現場剝削這些人--無論是歐洲或全世界皆然。西班牙太陽海岸(Costa del Sol)的塑膠溫室供應番茄、小黃瓜和辣椒等作物給多家超市,每年產值二十億歐元,但扛起這些勞務的卻是摩洛哥、西非和東歐的移工。在美國加州,來自墨西哥瓦哈卡山村的米斯特克(Mixteco)移工不僅確保美國消費者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草莓,也為Driscoll’s和沃爾瑪(Walmart)等大型產銷商獲得驚人利潤。以色列在一九八七

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後,也限制巴勒斯坦移工的數量,轉而尋求泰國西部省分的工人來種植各式蔬果、種子、植物和農田作物。沒多久,當地就有令人不安的「夜間猝死症候群」報導出現,極可能是因為這些工人長期未休息,最終導致熱衰竭和中暑。視角轉到澳洲的昆士蘭,來自九個太平洋島國和東帝汶的柑橘採摘移工同樣受到極為惡劣的對待,甚至有人將其比喻為十九世紀的「騙人為奴」(blackbirding)。當時,貿易商人將六萬兩千多名南島民族運送到澳洲大陸充當「糖奴」。   但是義大利的情況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這種基於種族的極度剝削措施,反映了義大利的殖民與法西斯過往,還有對這段歷史的否認與抗拒。   十九世紀中葉,現

今稱為「義大利」的半島上有許多城邦、共和國和其他獨立實體,其中有些隸屬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義大利王國直到一八六一年才正式成立。綜觀眾多掠奪非洲資源的歐洲殖民者和帝國主義者,當時的義大利處於落後態勢,急於迎頭趕上,因此其國族認同從一開始就與獲得殖民地有緊密關係。義大利建國三傑之一的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便表示他「贊成義大利將自身卸除的奴役鎖鏈加諸予非洲人」。如此一來,義大利將殖民非洲部分地區視作與歷史的交會,旨在重現羅馬帝國的光榮。義國的法西斯領袖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後來更將殖民領地稱為「義屬東非」。十九世紀末,義大利吞併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並

與利比亞展開漫長且血腥的戰爭,最終在一九一二年征服對方(利比亞被視作義大利的「第四海岸」)。義大利視一八九六年在阿杜瓦戰役(Battle of Adwa)敗給衣索比亞為奇恥大辱,所以法西斯時期再次侵占衣索比亞,確立自身強勢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後,許多義大利戰犯僥倖逃過法律制裁,原因在於英國在聯合國戰罪調查委員會玩了兩面手法,確保墨索里尼軍隊在衣索比亞犯下的罪行獲判為現代戰爭的可接受作為。   義大利過去犯下的殖民罪、所帶來的恐怖統治及大規模屠殺,包括在利比亞一連串的集中營監禁並殺害者(藉由餓死和疾病),至少有八萬人,並且以毒氣轟炸利國城市,導致無數死傷。另外,義大利在一九三六年入侵衣索比

亞時,也動用兩百二十公斤的芥子毒氣攻擊該國的村莊和紅十字會營地。衣索比亞帝國的流亡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出席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時,敘述義國如何將芥子毒氣安裝在飛機上,以便讓毒氣擴散至廣大地區,形成「永無止境的死亡之雨」。在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義屬東非總督格拉齊亞尼(Rodolfo Graziani)因為遭刺未遂,憤而派出配備槍械、炸彈和火焰噴射器的黑衫軍大肆屠殺,三天下來至少死了一萬九千人,但也有人估計死了三萬名男女老少。   儘管墨索里尼在非洲犯下人盡皆知的罪刑,最後卻沒有真正受到制裁。諷刺的是,二

〇〇八年,時任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跟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Gaddafi)簽訂合作條約,付給對方五十億美元作為過去軍事占領的補償金,而利比亞必須設法打擊國內的非法移民,並且促進投資義大利企業。如此一來,義大利成了利比亞在酷刑虐待等人權迫害上的共犯,也助長歐盟在地中海地區所實施的死亡政治(necropolitics)。   《再見,烏斯曼》詳實生動地講述了抵達義大利的非洲人面臨何等命運--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工作,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抵抗。正如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一九三〇年代末與貧困的採摘工人一起往西穿越塵爆區後,將自己發給《舊金山

新聞》(San Francisco News)的快電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大作《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白曉紅也汲取自己在第一線與非洲移工相處的生活經驗,勾勒出她筆下這些義大利「必要棄兒」令人痛苦的生活全貌。   白曉紅是個有原則的記者、熱情敬業的人類學家、想像力媲美米爾斯(C. Wright Mills)的叛逆社會學家,更是令人信服的真相講述者。她與移民一起生活,關注他們日常生活和各種苦難的細節。她是出色的編織工,以故事為經,以政治分析為緯。《再見,烏斯曼》揭開了歐洲社會作為基礎的層層謊言,迫使我們面對歐洲文明的本質,這個文明將因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而流離失所的非洲

人困於一個個從屬空間,讓他們越來越容易面臨早死命運。   她的結論令人無所遁形:我們必須瓦解並推翻由結構性種族主義所決定的一切社會關係。   倫敦種族關係智庫機構(Institute of Race Relations)主任 莉茲.費克特(Liz Fekete) 於倫敦 一、橄欖產區在烏斯曼過世時,移工已在這片地區的田野上辛勤耕耘長達十五年以上。無論這些人有沒有移民資格,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活下來,並想辦法扶持故鄉的家人。坎波貝洛的當地人早已習慣非洲面孔的男子和少年在鎮上走來晃去,但雙方鮮少有對話機會。多數當地人會跟這些「黑人」保持距離,即便是不得不互動的時候,譬如在店裡充值行動電話卡,或是

在超市採購食物,也總是能免則免。他們將這些非洲移工拒斥在市鎮邊沿的營地,眼不見為淨,創造出一個經濟、社會、文化及情感上的飛地。市鎮本身和非洲移工居住的「貧民區」的權力關係顯而易見。正如華康德所言:「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鎮民)為他們(外來者、黑人)訂定規則和制定計畫。」這個權力關係意味著荒涼廢棄的移工營地與市鎮之間涇渭分明,一如華康德首次看到芝加哥貧民區時的反應:「我記得自己心想:這裡就像是貝魯特(Beirut),或是二戰後的德勒斯登(Dresden)。』坎波貝洛的當地居民不清楚移工營地的日常,也不曉得這些非洲移工在工作中會遇到什麼事,即便是烏斯曼過世的那天,鎮民也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隨著資訊越

來越多,大家才發現烏斯曼並不算是所謂的非法偷渡客。他除了已獲得身分文件,雇主還特地給他這間廢棄農舍居住。儘管農舍看來破敗,但在室內擁有一席之地,跟露宿田野就是等級不同。在其他移工口中,那是「老闆的房子」。烏斯曼在這座橄欖園失去性命,因此也是該園主人的責任,是老闆的責任。即使在烏斯曼死後,坎波貝洛的鎮民也沒有為他做任何事,反倒是西西里島其他地方的塞內加爾人專程來到坎波貝洛展現團結之情,並針對造成烏斯曼不幸死亡的居住環境發起抗議。此外,巴勒莫反種族主義論壇(Palermo Anti-Racist Forum)的社運人士也安排將烏斯曼的遺體送回給在塞內加爾的家人;其他來自特拉帕尼省(Trapani)

的協會和非政府組織,同樣到坎波貝洛協助揭發導致烏斯曼死亡的背景脈絡。

新金融帝國:智慧時代全球金融變局

為了解決原神充值中心的問題,作者(日)田中道昭 這樣論述:

本書選取了全球三大金融顛覆者亞馬遜、阿裡巴巴和騰訊,日本金融顛覆者樂天、LINE、雅虎軟銀聯盟和SBI,不斷變革的美國金融機構高盛和摩根大通,以及日本三大銀行、新加坡的星展銀行這些對象,對這些企業的金融競爭戰略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勾勒出未來30年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金融、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目標資產、資料、風險和風險分析、金融產品、使用者介面與使用者體驗等,即將發生劃時代的轉變。它們將會圍繞客戶接觸點、客戶體驗以及與客戶保持持續且良好關係等重新制定規則。最終,這一新規則將令新一代金融業以完全不同于傳統金融業的方式脫穎而出。 【日】田中道昭 日本立

教大學商學院教授。畢業于上智大學,獲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學位,研究領域:企業戰略與市場行銷戰略,任務管理與領導力。曾先後在三菱東京UFJ銀行;花旗銀行資產證券部;美國銀行證券公司;荷銀證券公司等任職。2006年任利點株式會社社長。著有《中美科技巨頭:從BATH×GAFA看中美高科技競爭》等。   001  序 001  導言  即將到來的 2025 年 4 月 感覺不到在進行銀行交易的舒適體驗 / 004 通過去現金化實現社會自動化 / 005 價值觀的變化改變著金融 / 006 撰寫本書的初衷 / 008   第1編  重新審視“金融應有的樣子” 第1章    競爭格

局 即將到來的世界 / 014 去現金化的本質和價值觀 / 016 圍繞霸權的3場戰役 / 020 新一代金融業的主要參與者 / 022 第2章    新規範 可以模擬複製金融的時代 / 034 銀行的作用和擔保主義的界限 / 037 基於資料的本質性審查 / 039 現有金融機構的優勢 / 041 第3章    基於金融工作經驗的自我約束和問題意識 雷曼破產的元兇 / 044 “金融即是科學”的邊界 / 049 忽略客戶的商業模式 / 052 金融真的能創造價值嗎 / 054   第2編  金融顛覆者的戰略 第4章    亞馬遜銀行的誕生 “萬能公司”的金融業務 / 060 全球最忠實

于客戶的公司 / 063 低價格 豐富的產品陣容 快速配送 / 068 大膽的願景和超高速PDCA模式 / 070  “ DAY 1”的精神 / 073 始於“一鍵”的結算和金融業務 / 074 無意識支付的科技 / 078 面向商家的融資——“亞馬遜貸款”的革新 / 083 基於層狀結構的精准預測 / 086 第5章    引領中國成為全球最先進金融科技大國的 阿裡巴巴與騰訊 以金融為業務核心拓展生活服務 / 094 比現有金融機構更接近金融本質 / 096 基於PEST分析不斷發展的中國商業環境 / 097 第6章    阿裡巴巴:以構築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目標 擔任盈利核心的螞蟻金服

/ 110 一切始於“支付寶”/ 112 一站式資產管理服務——“螞蟻財富”/ 114 面向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評分機制 ——“芝麻信用”/ 116 支援中小企業的“網商銀行”/ 118 獨創的保險產品——“相互保”/ 119 理解螞蟻金服的兩個關鍵點 / 120 第7章    騰訊:從社交;遊戲到金融業務的展開 最大的優勢是親密且頻繁的客戶接觸點 / 131 涵蓋投資;銀行;保險和信用評分 / 135 擴張平臺的良性迴圈 / 137 中美分裂時代出現的風險 / 140 世界上最先進的金融科技大國——中國的今天 / 143 第8章    日本的金融顛覆者 構築平臺,擴大規模經濟範疇 / 148

樂天 :“經濟體的超擴張”藍圖 / 150 LINE: 在客戶接觸點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 162 雅虎軟銀聯盟 : 推出熱門話題的PayPay支付 / 173 SBI: 繼續“顛覆”的指數型成長公司 / 180   第3編  現有金融機構的反擊 第9章    高盛和摩根大通的決定 雷曼衝擊和金融科技的崛起 / 196 大型金融機構的反省和摸索 / 200 高盛 :“最優秀與最聰明”的選擇 / 203 摩根大通 : 對IT年均投資1萬億日元 / 211 第10章 日本銀行的數位化轉型 擺脫傳統銀行業務 / 216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 打破創新困境 / 219 瑞穗金融集團 : 積極與

有潛力的科技公司合作 / 224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 致力於打造開放式創新平臺 / 228 日本的大銀行還剩下什麼 / 229 失去匯款手續費的收入 / 230 海外業務是大銀行最大的風險因素 / 234 絕不能輸的戰鬥 / 236 第11章  “便於最佳數位銀行”——星展銀行 “自我毀滅”的重生 / 240 公司核心業務的數位化 / 242 最強城市國家——新加坡的宿命 / 245 “自我毀滅”的議程 / 248 甘道夫轉型計畫 / 253 傑夫·貝佐斯如果有銀行的話,他會怎麼做 / 253 通過開放 API 創建“隱形銀行”/ 256 數位化轉型的成果 / 260 第12章  “金融

4.0”來自日本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近期設想 / 272 我預想的 2025 年新一代金融藍圖 / 274 對日本金融機構的建議 / 278 新一代金融場景的關鍵點一——區塊鏈 / 286 新一代金融場景的關鍵點三——新的價值觀 / 290 “金錢”到底是什麼 / 297 新金融系統——“金融 4.0”/ 300   欣聞日本著名經濟學家田中道昭的新書《新金融帝國:智慧時代全球金融變局》中文版即將付梓。承蒙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邀請,我在第一時間詳細閱讀了本書的清樣,閱讀後,深感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金融和科技從業者詳細閱讀的好書。這是因為,日式的金融科技創新雖然長期被我國金融

業忽視,但卻又是特別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的“合規樣板”,其長期發展潛力更是絕對不容忽視。下面從我本人多次赴日考察學習的實際體會,談談為什麼日本的金融科技領域非常值得關注。 我本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博士畢業,2018年之前在中央部委下屬的研究機構工作,曾任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等職務。後來,我還應邀主編出版過《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等一系列行業報告。可以說,我對金融科技特別是區塊鏈領域的關注由來已久,從2013年起,我便開始深入研究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在2018年,我本人更是“All-in”(全身心地投入)區塊鏈”,以“連結產業;賦能實體”和普及“區塊

鏈思維”為初心,創辦了“火幣大學”,專門從事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教育。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曾多次率領由中國新銳企業家和投資人組成的火幣大學“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GBLP”遊學團到日本考察學習,重點考察日本金融科技;數字金融;區塊鏈應用以及相關監管法律政策的最新進展。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與日本金融廳綜合政策局政策立案總括審議官松尾元信,日本央行Fintech中心負責人副島豐,日本參議院原議員;原外務大臣政務官濱田和幸等高級政治家和監管官員交流了日本金融科技領域的立法思路和監管原則;我們向上智大學法學院教授森下哲朗;一橋大學法學院教授小川宏幸等金融科技領域頂級專家學習了日本前沿理論和最佳實

踐;我們和東海東京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全俊,日本區塊鏈領軍企業EMURGOCBO Yosuke Yoshida,火幣日本CEO陳海騰,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野村證券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等日本知名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家研討了中日金融科技的行業趨勢和最新機遇。 經過和這些頂級專家的多次研討交流,日本金融科技特別是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的數字金融的產業形態,及其背後的日式創新邏輯也越發清晰,之前我們研討的2020年行業趨勢中的一部分正在成為現實,還有一些趨勢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推遲了,但我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內也會一一實現。恰巧我也看到,田中道昭先生的新書《新金融帝國:智慧時代全球金融變局》更

是通過大篇幅,系統性描繪了正在發生的日本和全球金融科技變革圖景。其中不僅包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SMBC集團這些日本老牌金融機構自我變革的案例,更有樂天;LINE;雅虎軟銀聯盟;SBI等“跨界競爭”的新金融顛覆者的成長故事,讀來有趣又有益,更有啟發性。除此之外,他還花了不少篇幅系統性總結了全球範圍內金融科技的領先企業的成功經驗,其中重點描繪的案例包括亞馬遜銀行;DBS銀行以及中國的阿裡巴巴(螞蟻金服);騰訊等。田中道昭先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以解讀這些案例,深入淺出地提出了一些可參考;可借鑒;可利用的理論模型,讀起來非常精彩。我覺得,讀讀日本專家眼中的中國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實踐,也是一

件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事情,無論是金融科技領域的從業者,還是剛剛開始瞭解這個行業的“小白”,都能從中獲得不少啟示。 同時,我在書中也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日本經歷了“失去的20年”,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也非常嚴重。同時日本近年來在資訊技術領域,特別是金融科技領域也沒有特別顯眼的成果,因此有些企業家認為日本創新勢頭已經大不如前,甚至認為日本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掉隊”了,也就是已經落後於中國。但是,根據我之前的實際考察交流和深度研討的結果,可以認為,書中所說的這種日本“掉隊論”是站不住腳的,更是一種嚴重的誤解,背後的原因就在於,中日兩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創新邏輯和環境存在重大差異。儘管日本企業在具

體的實踐案例方面的知名度不如中國,相關企業的數量也少於中國,但是日本作為在金融科技特別是加密資產和數字金融領域率先立法和監管的國家,在立法原則;監管邏輯;應用普及等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領先性。這種較為扎實;嚴謹;開放的監管環境,從長期看,是有利於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因此未來亞洲金融科技的“領頭羊”在哪裡,這個問題現在還有一定懸念。 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嚴肅認真地研究日本學者對於金融科技的思考和研判,細緻周到地觀察理解日本數字金融領域最新案例,全面深刻地理解日式創新文化,並準確深入地把握日本對金融科技的監管邏輯,這對補齊我們的業務短板;規避風險;推動行業長期的穩健發展將會大有裨益,而文化和認知

的“同頻”,才能讓我們真正有機會與日本領軍企業深度合作,進軍極具潛力的日本市場。 除去書中所敘述的內容,根據我們的觀察,當今日本的金融科技行業有以下三個特點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有預見性的立法和清晰的監管邏輯,使得日本的金融科技創新有著完善而優越的發展環境。例如,日本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區塊鏈加密資產全面立法的國家,其法律法規正在逐步覆蓋區塊鏈產業鏈上的諸多領域,相關監管水準在世界範圍內處於相對領先地位。日本的加密資產監管以反恐怖融資;反洗錢;用戶保護這三大要素作為出發點,重點針對八大問題進行監管,即加密資產盜竊風險;虛假誇大宣傳;託管機構的應盡義務;操縱市場等不正當行為;匿名加密資產的洗錢風險

;交易平臺破產清算;保證金杠杆交易以及加密資產發行。 另外,在日本金融科技監管體系中,行業自律組織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JVCEA(Japan Virtual Currency Exchange Association)作為日本金融廳官方授權的加密資產交易業行業自律機構,是數字金融監管鏈條的重要一環。JVCEA會員單位由日本22家合法持牌的加密資產交易所構成,參照《金融商品交易法》對日本的數位貨幣交易所制定規則和標準操作程式,對各家加密資產交易所及其推薦的項目進行行業自律監管和資料審查,並有權對違反行業規則的公司採取行動。 日本國稅廳則將加密資產交易所得的收益歸入了“其他收入”欄目,

這是全球首個在國家層面對於加密資產相關稅收進行明確要求的法律規定。日本的加密資產監管體系已經覆蓋加密資產的發行;專案的持續監控和資訊披露;交易平臺,最後以稅收作為抓手,通過詳細的法律法規和金融廳;國稅局;JVCEA三大機構共同協作,組成了完整的監管閉環。可以說,日本的區塊鏈應用;加密資產和數字金融監管體系對於全球各國的監管當局有著重要啟示和樣板意義。 二是堅決採用最新技術,緊跟產業前沿變革趨勢。在我們參訪日本央行的過程中,副島豐曾表示:作為重要的金融監管機構,日本央行持續密切第跟蹤研究區塊鏈相關應用。日本央行雖然目前暫不考慮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但是正在密切跟蹤研究區塊鏈技術。我們看到,日本央行

正在加快推進與歐洲央行合作基於Stellar專案的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在用於小額支付的穩定幣方面,日本主要由商業銀行等民間機構進行探索。例如書中就提到,日本三菱UFJ銀行;瑞穗銀行等已經推出穩定幣。很多日本大公司更是已經在充分探索後,建立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支付體系。在日本52190家店鋪可以直接接受加密資產付款,其中包括電器連鎖店BicCamera;旅行連鎖店HIS;六本木的奢侈品店等高知名度的商家。火幣日本更是通過“區塊鏈公益”的方式,為遭受火災的世界遺產沖繩首裡城進行加密資產鏈上募捐。日本大型的鐵路集團JR日本鐵路公司(Japan Railways)東日本公司發行的公共交通卡“西瓜卡”

(Suica),也或將開放加密資產充值通道。 三是將新技術迅速普及推廣到更多的產業領域。原定在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雖然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推遲到2021年,但日本仍將使用區塊鏈等技術用於食品溯源保障奧運村的食品安全,同時將用於反興奮劑工作中。在教育領域,日本政府與索尼公司合作融合區塊鏈和AI技術建立“智慧學校平臺”,旨在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行針對性的精細化教育方案。在諸多區塊鏈的應用中,感謝經濟(Thanks Economic)也是一個很具日本特色文化的企業,有日本公司正在嘗試用通證經濟方式説明人們表達感謝,讓加密資產可以成為個體的榮譽勳章,用區塊鏈實現“做好事,鏈上留名”的模式讓

人耳目一新。 為什麼日本區塊鏈創新應用普及發展得如此迅速?這和日本穩健扎實的創新風格有關。日本對區塊鏈的包容和商業應用,正與日本企業的經營文化——古老企業現代管理思想緊密關聯,不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只追求長期價值增長,並注重各利益相關人的緊密盟約關係,這使得日本企業非常注重能夠長期創造價值的創新轉型,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日本豐富的區塊鏈應用創新體現了這個行業發展的無限可能。 世紀20年代將是金融科技之大創新;大應用;大發展的“偉大十年”。據我研究判斷,2022年中國以區塊鏈應用為首的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規模。21世紀20年代,區塊鏈行業更是會加速進入“區塊鏈3.0”階段,連結

產業;賦能實體;納入監管;合規經營將成為區塊鏈行業的主旋律。有效合理的監管會成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全球化的合規意識也將成為全行業從業者的“底線思維”。通過觀察日本這一全球區塊鏈“合規模板”,可以有效判斷在合規環境下的經營戰略,從而提前佈局把握“區塊鏈3.0”的時代先機。是為序。   ——火幣大學校長,原工信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