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二信定存利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吳青松所指導 劉燈城的 信用合作社改制及合併績效之實證分析 (2001),提出台中二信定存利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信用合作社、合併、改制及績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二信定存利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信用合作社改制及合併績效之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台中二信定存利率的問題,作者劉燈城 這樣論述:

信用合作社改制及合併績效之實證分析 摘 要 本研究係就由信用合作社改制及合併為商銀案例,選定華泰銀行、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誠泰銀行、第七銀行、板信銀行及高新銀行等7家改制(合併)商銀,就其改制(合併)前後之稅前純益率、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淨值放款比、負債占淨值倍數、存款占淨值倍數、流動準備率、定存占全部存款比、員工貢獻度、存款成長率、放款成長率等十一財務指標,利用統計學上t檢定及相關分析法,予以比較分析,並與中小企銀或規模相近信合社比較分析,以資探討了解信合社改制(合併)後是否有改制(合併)之正效果。另設計有問卷調查,針對上述之商銀負責

人、員工及現仍存續經營39家信合社之負責人做調查互為印證。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財務指標檢定分析方面:改制(合併)之各家商銀,大部分改制(合併)後未有改制(合併)之正效果或正效果不大。但如與中小企銀比較,則有正效果;而如與規模相近信合社比較,則未有正效果。此外,以全體改制(合併)商銀或全體單純改制商銀或全體改制再合併商銀為範圍予以分析比較,結果亦同。三類金融機構獲利性指標均下滑,但中小企銀惡化更為嚴重。又各家或全體主併商銀與被合併信合社比較,可見主併商銀之績效普遍較被合併信合社為優異,此或係主併商銀於合併後未見正效果重要原因。另者,全體改制(合併)商銀或全體單純改制商銀或全

體改制再合併商銀與中小企銀及規模相近信合社就經營績效指標相關性比較,大部分呈正向關係,足見在整體經濟情勢下,改制(合併)之商銀經營績效與其他金融機構走勢趨向一致。 二、問卷調查方面:改制(合併)商銀董事長、總經理及員工大部分認為,改制(合併)後具體成效,最重要的係經營規模擴大,競爭能力提昇;最未具成效者係獲利能力之提高,管理成本之控制,以及組織文化之融化。此與財務指標分析實證未有正效果結論相同,員工對於工作薪資、福利、昇遷傾向滿意,員工的融合傾向認為不困難。關於信合社理事主席、總經理,大部分堅持合作體制,或與其他信合社策略聯盟,希望政府協助事項,最迫切者為儘速修改法規,放寬

限制。 三、按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世界經濟情勢普遍不佳,台灣亦不例外,改制(合併)商銀未有改制(合併)正效果,除受被合併信合社績效不佳拖累外,因整體經濟情勢不佳影響很大。但就整體金融環境宏觀面觀察,信合社之改制及合併於金融秩序的改善,競爭力的提升仍有正面意義。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建議事項為: 一、對金融機構建議,應審慎思考本身定位及核心價值,引進新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及專業人才,考慮策略聯盟或與國內外金融機構併購成立金控公司。 二、對信合社建議,仍應考慮改制、合併方向,如不願改制、合併者,應評估本身經營體質

、定位經營方向、區隔業務對象、引進專業人員,以及推動組織改造、進行策略聯盟、加強本身競爭力。 三、對政府主管機關建議,應增加信合社改制、合併誘因,做好行政指導角色;以合併方式處理問題基層金融機構,應審慎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