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林管處秘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另外網站朱木生接屏東林管副處長也說明:新接任副處長朱木生,歷任台東林區管理處技正、主任、課長、秘書等職務,其在台東處任職期間,督導遊樂園區整建工程、林道改善工程、排除濫墾地占用及民防 ...

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李俊鴻所指導 章維麟的 自然保留區多重屬性偏好模式建構與願付價值評估 (2011),提出台東林管處秘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條件評估法、選擇模型、屬性偏好、保育願付價值。

最後網站南橫粟松溫泉海拔高遊客須涉險攀岩溯溪 - 公視新聞網則補充:目前台東山區有多處野溪溫泉,林務局呼籲民眾要請嚮導帶領並注意安全,還要遵守無痕山森的約定,不留下垃圾、不帶走大自然資源。 台東林管處秘書朱木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東林管處秘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然保留區多重屬性偏好模式建構與願付價值評估

為了解決台東林管處秘書的問題,作者章維麟 這樣論述:

自然保留區擁有相當廣泛的森林覆蓋率、多樣化的地景與生物多樣性及保育瀕危物種,亦具備供給(如食物、飲用水、漂流木等)、調節(如調節氣候、碳儲存及淨化等)、支持(如提供棲息地與維護基因多樣性等)與文化(如環境教育、育樂、原住民文化尋根等)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因此,本研究以台灣最大的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亦為台灣範圍最完整的中低海拔天然林)為研究範圍,彙整生態系統補償與保育銀行概念,並探討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理論與實務案例,及探討過去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與相關研究,並據此建構出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育願付價值評估模式及自然保留區多重屬性偏好的評估模式。 在實

際的分析流程上,首先依據行政區人口比例,採用訪員一對一親訪的方式前往台東縣成功訪問647位地方民眾,應用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FA)認定出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認知因素,並以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劃分出不同的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群體,利用交叉分析與卡方檢定探討前述群體在民眾保育認知與行為及社會經濟背景之差異;接著,本研究應用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的雙界二元選擇模型,分析民眾對自然保留區各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育願付價值影響因素,並從「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認知群體」及「大武山

涵蓋行政區情況」探討保育願付價值之差異;最後,則利用選擇模型(Choice Model, CM)方法對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建構多重屬性偏好模型,得出各項屬性效用及影響自然保留區各項屬性偏好之因素;與評估各項屬性之願付價值。 研究結果發現:(1)民眾最重視的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調節維護功能」,其次則為「文化功能」與「供給功能」;(2)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認知群體在「保育認知及行為」與「社會經濟背景」上有顯著差異;(3)所得較高、年齡較輕、有加入保育團體及漢人族群的受訪民眾,對各項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較高的保育願付價值;(4)受訪民眾對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的「文化功能」願付

價值為最高,其次則為「支持功能」、「調節功能」與「供給功能」;(5)不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群體在保育價值有顯著差異,而「調節文化型」在自然保留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保育願付價值為最高,其次則為「多元認知型」與「實質維護型」;(6)居住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行政區域的受訪民眾,有較高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育願付價值;(7)影響「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多重屬性效用之主要因素為保留區面積範圍、地景多樣化、保育受威脅物種及保育信託基金等項目;(8)受訪民眾傾向維持目前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保護區面積」、「森林覆蓋率」、「地景多樣性」與「物種多樣化」,亦希望將「受威脅物種由瀕危保育成無危的情況」。 本文之主要貢獻

在於建構出自然保留區多重屬性偏好評估模式,並推估出自然保留區各項屬性與各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願付價值與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相關單位瞭解影響民眾對自然保留區偏好的認知因素與擬定相關之管理與生態系統保護策略的參考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