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中山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王昭文所指導 伍怡靜的 均線操作策略實證分析 (2019),提出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移動平均線、技術分析、股票、投資報酬率、20週均線。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 吳博欽、劉曉燕所指導 江佳淳的 非線性的Ohlson評價模型-負債比率與外資持股比率的角色 (2014),提出因為有 Ohlson(1995)股權評價模型、縱橫平滑轉換迴歸模型、盈餘、帳面價值、負債比率、外資持股比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均線操作策略實證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的問題,作者伍怡靜 這樣論述:

技術分析的概念為供需雙方力道強弱與消長,能藉此判斷股價未來走向,而買賣證券中移動平均線更是普遍的技術分析指標之一。許多研究報告顯示投資人在進行證券投資時,以較長天數之移動平均線所給予之買賣訊號所訂定進出場投資策略能獲致更高的報酬率。本研究選擇以台灣50指數、台灣中型100指數及台灣電子科技指數中持股比例前十大之成分股,設定2015年到2019年為研究期間,利用歷史數據及EXCEL透過實證方式,以日線圖、週線圖滿足價、量設定之實驗條件且股價大於20週均線時作為進場點,並分別就以股價跌破5週均線及20週均線時作為出場點,觀察是否能運用其投資策略強化個股買賣時機,獲取波段報酬。結果表明本研究訂定的

投資策略能獲取較好的波段報酬表現。

非線性的Ohlson評價模型-負債比率與外資持股比率的角色

為了解決台灣中型100指數 代號的問題,作者江佳淳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傳統Ohlson(1995)股權評價改寫為縱橫平滑轉換迴歸模型(PSTR)架構,並以負債比率與外資持股比率為轉換變數,以評估股價的時間路徑及其決定因素對股價的非線性影響過程。PSTR模型具有幾項特性:(一)可以描述股價的非線性平滑轉換過程;(二)可以掌握會計因素(每股盈餘、每股帳面價值)對股價的非線性影響過程;(三)可以追踪監理因素(外資持股比率)及財務指標(負債比)對股價影響的門檻效果。換言之,PSTR模型可反映股價的非線性,異質性與依時變動的特性。實證上,以台灣中型100指數成份股中的81家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為對象,實證期間為2008年1Q至2014年3Q,共計有2187個觀察值

。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決策單位調整外部監理制度、個別公司利用舉債以籌措資金,以及投資者對個股投資時的參考依據。實證結果統整如下:1.外資持股比例與負債比對股價產生門檻效果,亦即當兩者位在不同的區間時,將使每股盈餘與每股帳面價值對股價產生不同效果。2.當外資持股比例變動時,每股盈餘相較於每股帳面價值對股價的影響更為顯著。外部監理力量的提升(反映在外資持股比例增加),有助於每股盈餘與每股帳面價值對股價的正向貢獻,故加強外部監理機制可提升股市的有效性。3.當負債比率變動時,每股帳面價值比每股盈餘對股價的影響更為顯著。公司舉債有利於提升每股帳面價值對股價的正向影響,卻不利於每股盈餘對股價的正向影響。換言

之,公司在利用舉債以籌措所需資金時,將面臨取捨(trade-off)問題,必須決定最適負債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