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修求寫的 中國期刊──創刊詞錄 和周典樂的 明月千山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灣民報》創刊、停刊及復刊也說明:今年4月15日本刊以《民報Taiwan People News》,正. ... 大戰結束後,《台灣新報》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改名叫做《台灣新生報》,是官營報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釀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邱銘心所指導 孫立馨的 臺灣大專院校女學生之減重瘦身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 (2020),提出台灣新生報停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專院校女學生、減重瘦身、資訊需求、資訊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蔡淵洯所指導 夏士芬的 威權統合主義下的「台北市報業公會」(1949~1958) (2019),提出因為有 台灣新聞史、威權統合主義、公共領域、新聞團體、台北市報業公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新生報停刊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湾新生报_百度百科則補充:《台湾新生报》(英文:Taiwan Shin Sheng Daily News),简称《新生报》,是在台湾地区发行的一份全岛性报纸,其前身是台湾日据时期由台湾总督府控制的《台湾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新生報停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期刊──創刊詞錄

為了解決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作者王修求 這樣論述:

辦刊物是文化人的戰鬥方式,而創刊詞是刊物的靈魂,是最能看出初心的鐵證!   ◎收錄1872至現代,兩岸、香港、海外重要刊物發刊詞,一探時代的良知之聲。   ◎對1949年前的中國,以及1949年後的臺灣刊物,尤其有深度的探究。   ◎當時的文筆質樸真實、言之有物,有理想,堅持追求更好的生活,少有娛樂大眾、取悅大眾、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傾向。   作為人,獲取知識是與生俱來的權力   中國期刊——創刊詞數據庫 , 由王修求於 2019年初在Blogger創立。   收集漢語世界期刊的創刊詞,創刊詞下附錄有期刊的:   約稿、編輯劄記、雜誌章程、宗旨條約、資料照片、期刊簡介等資訊,   創造了

一個高品質、有價值,可供人人查閱、參考、究研的學術平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那些被歷史塵封的刊物,它們的創刊詞,大都是為了夢想在奮鬥。   是對現實的關切、是對未來的展望、是對真理的探尋……   並不僅僅是為了豐富人的生活,而是試圖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為美好,   他們是勇於擔當的知識分子,是一個社會的良知,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現在與展望   大陸,曾經敢言的刊物,在新的政權之下,   光芒與銳利盡失,自由被依附所取代,工具式的刊物隨處可見。   港澳,已經火箭般速度大陸化,中國不僅在版圖上追求大一統,   思想上也在力求大一統,這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延續。   台灣,自1949年,

胡適把自由的種子撒播在臺灣大地那刻起,   在最為黑暗的白色恐怖歲月,人民也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知識不應該成為某些人謀利的工具,   澆灌種子與希望,就是刊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能看出初心的鐵證! 作者簡介 王修求   1985年出生於湖南,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追求「活着」要有意義、對世界有其看法的人。胡適、儲安平、李敖對其的影響頗深。如今,過活之餘,熱衷於鼓搗知識的整理與傳播。   網路創建平臺有:道德檔案(已亡)、種子書城(重生)、修求作傳、中國期刊——創刊詞數據庫。   自序: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工作?   第一章:1949 年前•期刊•創刊詞錄

《申報》發刊詞:本館告白 《大公報》發刊辭:大公報序 《青年雜誌》創刊詞:敬告青年 《每週評論》發刊詞 《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 《新潮》發刊旨趣書 《湘江評論》創刊宣言 《努力週報》發刊辭:努力歌 《讀書雜志》發刊詞:發起的緣起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語絲》發刊辭 《現代評論》本刊啟事 《新月》的態度 《吳淞月刊》發刊詞 《獨立評論》引言 《文學季刊》發刊詞 《呐喊》創刊獻詞:站上各自的崗位 《客觀》發刊詞:我們的立場 《客觀月刊》創刊詞 《自由談》(代發刊詞):卷首語 《客觀》(代發刊詞):我們的立場 《南風月刊》創刊詞:寫在前面   第二章:1949 年前後•期刊•創刊詞錄 《譯文》創刊

詞:前記 《時與潮》發刊詞 《觀察》創刊詞: 我們的志趣和態度   第三章:1949 年後•大陸•期刊•創刊詞錄 《廣場》發刊詞 《收穫》發刊詞 《紅旗》發刊詞 《星火》發刊詞: 放棄幻想,準備戰鬥! 《北京紅衛兵》創刊詞 《東方紅》發刊辭 《這一代》創刊詞:寫在創刊號的前面 《求是》創刊詞:致讀者 《炎黃春秋》(代創刊詞):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   第四章:1949 年後•臺灣•期刊•創刊詞錄 《自由中國》發刊詞. 《文藝月報》創刊獻辭 《文學雜誌》創刊詞:致讀者 《復興文藝》創刊詞 《文星》(代發刊詞):不按牌理出牌 《大學雜誌》創刊詞:我們的態度和見

解 《人文世界》創刊詞 《臺灣政論》創刊詞:我們想做的 《這一代》發刊詞:我們的話 《八十年代》發刊詞:共同塑造我們的八十年代 《美麗島》發刊詞:共同來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 《鼓聲》發刊的話:植根鄉土•心懷中國•放眼世界 《春風》發刊辭:春風的訊息 《亞洲人》發刊辭:八十年代的亞洲人 《暖流》發刊詞:政治秩序 《進步雜誌》創刊詞:寫在創刊之前 《代議士》創刊辭:要幹什麼?——說公道話,做公道事,當仁不讓 《鐘鼓鑼》創刊詞:讓鐘聲•鼓聲•鑼聲同時響起 《萬歲評論》創刊詞:緣起 《自由時代》(代創刊詞):言論自由第一優先 《蓬萊島》創刊詞 《聯合文學》發刊詞:建設文學的社會 《人間》創刊詞:因為我們

相信,我們希望,我們愛 . 《烏鴉評論》發刊詞:烏鴉的心願 《實踐筆記》發刊詞:為什麼要辦? 《李敖求是評論》發刊詞 《人間思想》發刊辭 《觀察》發刊詞:敢為天下先   第五章:1949 年後•兩岸•傳記、館刊•期刊•創刊詞錄 《傳記文學》發刊詞:我們的想法與作法 《傳記文學》(代發刊詞):關於傳記文學 《名人傳記》(代發刊詞):開拓現代傳記文學的新路 《人物》(代發刊詞):編者的話 《國史館學術集刊》創刊辭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詞   第六章:香港•期刊•創刊詞錄 《明報月刊》發刊詞 《壹週刊》創刊詞   第七章:海外•期刊•創刊詞錄 《新語絲》發刊詞 《黃花崗雜誌》發刊詞:民主、統一

、和平為中華   第八章:星火時代•期刊•創刊詞錄 《星火》發刊詞:一城一旅從頭起 《公共知識分子》發刊詞:呼喚當代的公共知識分子 《新新青年》發刊詞:這便是中國的青年 《天窗》創刊辭:擁抱窗外的陽光 《文星》創刊詞:開篇寄語   後記   作者序 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工作?   自從去年底收錄創刊詞始,陸陸續續收錄六十多篇了,算是這一年來在知識領域裡的一點成就。由於生活社會底層,生存變成了相對重要的問題,今後是否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這樣一個事情,變得有些不確定了。因而把我目前收錄的部分,整理出來,供感興趣的人閱賞,算是這個工作的一個小結。   就我個人的看法,縱觀中國的刊物,比較關注的是

1949年前的部分,還有1949年後臺灣的部分,因為只有在這兩個部分裡,才能看到思想的種子;而1949年後的大陸,政治意識形態統治了一切,就是男女入洞房,都需要從毛主席語錄裡面尋找靈感,真正人類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幾乎被毛澤東思想趕盡殺絕了。   品讀臺灣的自由史,卻會發現,哪怕是在臺灣最為黑暗的那段白色恐怖歲月,臺灣人民並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1949年,自胡適把《自由中國》‘自由’的種子撒播在臺灣大地那刻起,臺灣言論出版‘自由史’上,爭取‘自由’的呼聲,此起彼伏、未曾間斷:《自由中國》、《時與潮》、《大學雜誌》、《文星》、《臺灣政論》、《美麗島》……   回過頭來再看大陸,曾經敢言的《

觀察》,在新的政權之下,光芒與銳利盡失,自由被依附所取代。所有的刊物,都被關進了鐵籠子,即使擁有翅膀,飛翔早已成為不可能的事。《紅旗》、《求是》、《北京紅衛兵》、《東方紅》等工具式的刊物隨處可見,《廣場》、《星火》、《這一代》的光芒雖零星閃爍,但一閃之後,卻陷入一片死一般地沉寂。即使進入21世紀,《炎黃春秋》之後,《冰點》之後,膽敢直面問題根源的刊物,可以說是空谷足音;而像《臺灣政論》、《美麗島》這樣的聲音,除去3.6萬平方公里的臺灣,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土地上,娛樂至死才是主旋律;像鄭南榕一樣以身殉道的自由主義者,硬是還沒有生出來。   在某個時期,臺灣的白色與大陸的紅色,恐怖程度有其

相似性,但自由的火花,在臺灣卻並沒有像大陸一樣完全熄滅,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或許在臺灣,知識精英,尤其以胡適為代表的,他們與執政當局,存在著貌合神離,並沒有像大陸很多知識人一樣,經過共產黨的思想改造之後,在毛澤東思想的淫威之下,為了活著,選擇了主動或者被動地匍匐前行。而制度層面,同樣是鉗制言論自由,臺灣是先出版、後審查,大陸採取的卻是先審查、後出版;而對於當局所謂的問題刊物,臺灣採取的是停刊、查封、註銷、偶有文字獄,大陸採取的是直接辦人、文字獄,或許是諸此差異化,才使得兩岸出現了不一樣的局面。   辦刊物,大都是文化人的戰鬥方式;而作為文化人,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裡頭,是充斥著濃厚的理想主義

情懷的。本人有個比較單純的認知,文化人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最原始的想法或許有些稚嫩、帶有書生氣,但大都是美好的。當然,不排除,一開始就有藏著居心的人,打著美麗動聽的口號來做著欺世盜名的事情。然而,這畢竟只是少數,並且待到試玉三日滿之後,其本心卻會顯露出來。   當我翻閱那些被歷史塵封的刊物,他們的創刊詞,很多都是為了夢想在奮鬥,是對現實的關切、是對未來的展望、是對真理的探尋,很多並不僅僅是為了豐富人的生活,而是試圖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為美好;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他們文筆質樸真實、言之有物,少有娛樂大眾、取悅大眾、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傾向,他們是一群有理想堅持追求更好生活的可愛的人。中國有句古話,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創刊詞就是文化人的初心,他們用心勞力去為一份刊物澆水施肥、添磚加瓦,有時為了那份初心,還得冒著各種風險,他們是勇於擔當的知識份子,是一個社會的良知,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我之所以做著收錄創刊詞的工作,是因為我特別珍重一個人的初心、特別在意一個人的言行,而一份刊物,從創刊到終刊,創刊詞是刊物的靈魂,是最能看出初心的鐵證。   在做這個工作的過程當中,由於中國大陸的互聯網是不開放的、是不自由的,更由於兩岸政緣關係的原故,在找臺灣刊物資料的時候,會遇到障礙層層。在此,得感謝陳秋玲女士、還有鄭南榕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由於她們慷慨的幫助,才使得我有機會整理出《大學雜誌》、《自由時代》的創

刊詞及相關資訊。為了能夠找到相關刊物的創刊詞,我還花高價把原始雜誌買回來,使得我能夠一字不誤地把刊物創刊詞原汁原味地錄入:“中國期刊——創刊詞數據庫”,算是我的一次春蠶吐絲似的心作。   像《自由時代》、《炎黃春秋》等刊物,並沒有正式的創刊詞,但從其創刊的開篇或末尾等文章,讀者依然能夠嗅到創刊詞的味道;在此,編者大膽的把它納入“代創刊詞”的行列,以便讓受眾和關心這些刊物的學者與求知者們,對這些刊物有個初始的瞭解。   作為人,獲取知識應該是與生俱來的權力。這是我努力著編這本小冊子的又一動力,知識不應該成為某些人謀利的工具,它應該無私地、無所顧忌地向大眾敞開溫暖的懷抱,它應該溫暖一顆又一顆的

人心,澆灌種子與希望,我相信這就是這些刊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2019年9月1日 作於美貌山家中 王修求 《申報》發刊詞:本館告白 今天下可傳之事甚多矣,而湮沒不彰者比比皆是。其故何歟?蓋無好事者為之記載。遂使奇聞逸事闃然無稱,殊可歎息也。溯自古今以來,史記百家載籍極博,山經地志記述綦詳。然所載皆前代之遺聞,已往之故事,且篇幅浩繁,文辭高古,非薦紳先生不能有也,非文人學士不能觀也。至於稗官小說,代有傳書,若張華志物博,幹寶記搜神,齊諧為志怪之書,虞初為文章之選。凡茲諸類,均可流觀,唯其事或荒誕無稽,其文皆典瞻有則,是僅能助儒者之清談,未必為雅俗所共賞。求其記述當今時事,文則質而不俚,事則

簡而能詳,上而學士大夫,下及農工商賈,皆能通曉者,則莫如新聞紙之善矣。新聞紙之制,創自西人,傳於中土。向見唐字新聞體例甚善,今仿其意,設申報於上洋。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務求其真實無妄,使閱者明白易懂。不為浮誇之辭,不述荒唐之語。庶幾留心事務者,於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謀生理者,於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聞之作,固大有益於天下也。且夫天下至廣也,其事亦至繁也,而其人又散處,不能相見也,夫誰能廣覽而周知哉?自新聞紙出而凡可傳之事,無不遷播於天下矣。自新聞紙出,而世之覽者, 亦皆可不出戶庭而知天下矣, 豈不善哉? 唯世

事雖繼典例若初創。或恐囿于方隅,限於知識遺漏,滋多尚希。四方君子進而教之匡其不逮, 實有厚望焉。 申報主人謹白附一:本館條例啟者:新聞紙之設,原欲以辟新奇,廣聞見,流布四方者也。使不事遐搜博采,以廣我聞見,複何資兼聽並觀以傳其新異,是不可徒拘於一鄉一邑也。茲者本館特將條例開列於下,如貴客願賜教或樂觀者,祈惠顧一切為幸。一、本新報議價,於上海各店,零售每張取錢八文,各遠處發賣每張取錢十文;本館躉售每張取錢六文。一、如有騷人韻士,有願以短什長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名區竹枝詞及長歌紀事之類,概不取值。一、如有名言讜論,實有系于國計民生地利水源之類者,上關皇朝經濟之需,下如小民稼穡之苦,附登新報,概不取酬

臺灣大專院校女學生之減重瘦身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

為了解決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作者孫立馨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不僅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亦間接影響人們的生活飲食起居,在每天可見的電視中或社群媒體的廣告中,可看見美麗動人的模特或明星代言著各式各樣的商品,尤其近年在減重瘦身的議題上更是日漸直上,人們對於女性身材標準「瘦即是美」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大眾的心中,從而使得眾多男女性,不論是為了達到社會所給的標準或是健康問題,亦或是對於自我的控管,而規劃與進行減重瘦身的計畫,但適當的減重瘦身計畫並非一朝一夕便能擁有,需透過相當多的管道進行資訊的搜尋與判別才能避免造成身體不可抹滅的損害,本研究為幫助想要或正在進行減重瘦身的女學生,能在不傷自身健康的前提之下,更加準確地掌握適合自己的減

重瘦身資訊,因此,藉由探討促成大專院校女學生減重瘦身動機的因素,以及在規劃減重瘦身計畫的過程中所需的資訊種類、尋求管道及資訊選擇因素等作為日後傳遞正確的減重瘦身資訊及使用資訊管道的參考。本研究以線上招募方式進行立意取樣15位大專院校女學生為訪談對象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根據研究結果,促成大專院校女學生減重瘦身動機的因素,主要來自於「追求自我」的個人因素與「特殊時機」的情境因素,資訊的類型則以運動與飲食資訊為主,資訊來源管道依照所提及的次數排序為搜尋引擎、影音平台、社群媒體及紙本書籍,而選擇資訊的重要因素以「時間的調配與金錢的考量」、「成效預估與執行的可能性」為主,在資訊正確性上依「資訊的權威性

」「資訊的交叉驗證」「資訊的更新頻率及新穎性」進行判斷,在資訊的使用行為上則以「儲存閱讀,但未必實踐」、「直接實踐」、「彙整資訊後再實行」為多數,而在資訊尋求過程中曾遭遇「資訊正確性難以判斷」「搜尋結果不理想」「資訊量過大」「金錢與時間成本過高」等困難。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給資訊提供者、資訊尋求者與未來可行之研究建議:一、對資訊提供者的建議:政府官方網站資訊更新頻率應再快速且新穎,網站在設計與規劃時,也應將「闢謠」特別規劃出區域,以便瀏覽者更快速找到資料。個人資訊提供者則在分享資訊或經驗時,應多加檢視真實性與權威性,以避免造成他人身體危害。二、對於資訊尋求者的建議:在尋求網路減重瘦

身資訊者,可參照本研究結果進行網路文章與資訊正確性判斷,同時也可參與學校所舉辦的相關減重瘦身課程,利用課後之於詢問專業教職人員所尋到之網路資訊。三、未來研究建議:(一)探討在不同資訊尋求管道進行減重瘦身資訊搜尋之信賴度量化研究;(二)探討規劃期與執行期的減重瘦身資訊行為差別。

明月千山路

為了解決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作者周典樂 這樣論述:

  月亮是宇宙間最迷人的一道風景!   「這本書是我的第三本書,完全以來美國後的生活,及在北美洲的旅遊見聞為主。為紀念我的父母,為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也為自己留下記錄。」──周典樂   曾獲美華文學徵文獎第一名的周典樂,持續筆耕,內容多元:童年時期在台灣七堵老家的純樸記憶、異國求學工作上的各種經歷與感懷、美國生活的經歷所延伸之記趣、北美地區與加拿大等各處景點之旅遊見聞,各分述十餘則短篇散文,彷若見到不同面貌的她,各有千秋。   ★當年時代氛圍歷歷在目,濃濃鄉土情懷真摯流露   喜歡秋天的夜晚,尤其是那兩個月亮分外明的中元與中秋之夜,還喜歡在月下聽山莊外的曬穀場上不

時傳來的舂米響、村歌聲。   ★在荒蕪人跡的高速公路上,感恩荒野陌路情   認識他們不過一個時辰,竟對我們這般關懷,沒想到世上竟有這般純樸又好心之人,我對他倆真有說不出的感激,一面千恩萬謝,一面祝他們幸運。   ★美國生活諸多閒情記趣,點滴喜樂隨處可得   高手泡茶,自不可同日而語,或許因水溫時間控制得宜,淡金色的茶湯,聞之甘香、品之醇郁。大夥齊聲讚道:好茶。   ★宛如身臨其境,於文句與圖照間暢遊北美   崢嶸的大山頂上是千年的積雪,大山的皺褶處掛著一條條的冰川,那氣勢的雄偉、景色的奇秀,即使是再好的相機、再高超的攝影技巧都無法拍得真切。   字句優美雋永,佐以吟詩引據,添增文學意境

之美,閱讀的過程中,彷彿醍醐灌頂,徜徉於文學之浩瀚海洋! 本書特色   1. 作者曾獲美華文學徵文獎第一名,多元內容各分述十餘則短篇散文,彷若見到不同面貌的她,各有千秋。   2. 字句優美雋永,佐以吟詩引據,添增文學意境之美,彷彿徜徉於文學之浩瀚海洋!

威權統合主義下的「台北市報業公會」(1949~1958)

為了解決台灣新生報停刊的問題,作者夏士芬 這樣論述:

民主被視為普世價值,從直接民主轉為代議民主,再以審議式民主補菁英式民主的不足,公共領域更顯重要。公共領域以新聞媒體和社會團體兩種機制而存在,解嚴前,台灣新聞界即存有許多新聞團體,唯其運作並非純然是公共領域或第三部門的概念之下,更多是威權統合主義下的準國家機構。「台北市報業公會」誕生於國共內戰失利撤退來台的國民黨政府進行威權統合的體制之下。國民黨面對挫敗與吃緊的國際情勢,很自然也順理成章地重拾抗戰時期的「國家至上」精神,一切物力、人員都在國家動員的範疇中,憲法賦予的新聞與言論自由遭到凍結,新聞媒體、新聞團體與新聞教育都在黨國體制統合下成為侍從,國民黨第四組取代政府機關成為新聞領域的主管機關。但

國民黨威權而非極權,加上內部派系的問題,以及報業與報人自清末現代化以來,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就是以自由、獨立為目標,縱使生長的土壤中。這樣的養分並不多,但也某種程度延緩了新聞界被統合的進程。1948至1958年間的「台北市報業公會」一方面扮演準國家機構的角色,協力政府完成許多工作,對外參與國際新聞性團體與活動,共同反共抗俄,對內積極報導國家總總建設與成果,同時,也提供許多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此一時期的報業公會仍有空間扮演公共領域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同業服務,為了爭取新聞用紙的價格平穩、供貨正常與品質提升,為了爭取新聞事業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報業公會集合黨公民營報業共同向政府請願,更為了阻擋《出版

法》的不當修正,站在政府的對立面、據理力爭,但政府的強硬態度,完全無視新聞界的請願與呼籲,《出版法》如政府所願納入「撤銷登記」的罰則,此一過程中,報業公會內黨公營報刊與民營報業決裂,民營報業間也離心離德。請願抗爭失敗,在後續的戒嚴歲月中,報業公會未曾再提出任何請願,只能扮演宣傳或侍從角色,「無黨無派獨立經營」成了報業與政府所能維持最遠的距離。時隔一個甲子,回憶起威權時代的公共領域只能享有有限的民主,反觀解禁後脫離政治權力掌控的媒體又淪為財團的附庸,多元發展的新聞團體也反映民主的有限。民主的有限意味著政府、財團與人民任何一方的權力都受有限制,亦或維持動態平衡,這正是民主平權社會的重要象徵,但筆者

依然期待廣大人民的力量能透過公共領域進行更平等、多元與理性的對話與集結,以便和政府及財團兩大勢力,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