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考特.蓋洛威寫的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 和朱雲漢的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增訂版):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誰將勝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拒課資本利得,算那門子的富人稅?也說明:在表四的統計資料中,包括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乃至於股利所得等,皆屬法定課稅所得,反觀股票、證券、期貨、房屋、土地交易等各國早已列為課稅對象的資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羅至美所指導 林孟青的 我國資本利得稅政策變遷之研究:歷史制度論觀點 (2021),提出台灣資本利得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本利得稅、歷史制度論、政策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甡、李忠榮所指導 吳嘉莉的 股票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宣告對股票報酬與波動之影響效果-台灣民生必需品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之比較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現金股利、市場模型、GARCH(1,1)模型、民生必需品產業、高科技產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資本利得稅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股入門】領股息要扣30% 股息稅?不想繳稅怎麼做?一文 ...則補充:... 資本利得。 不參加除息. 這種做法比較麻煩,因為美國跟台灣不同在於配息的頻率很高,美股中有許多標的是每季甚至每月配息的,因此若每次要在配息前先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資本利得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

為了解決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作者史考特.蓋洛威 這樣論述:

★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第1751期選書   疫情過後,誰將被新世界狠狠甩在後頭?   蓋洛威以招牌式幽默和敏銳產業洞察力,不時發出正義怒吼   他對「後疫時代」提出警示和希望,更期望危機能帶來轉機   試想:   ●公司所提供的員工福利,寵物津貼可能比健身房會員證更受歡迎?   ●稱霸影音平台,Netflix的第一步得要收購Spotify?   ●蘋果應該很快就會買下搜尋引擎DuckDuckGo,或是推出自己的搜尋引擎?   ●Covid–19對人類的致死率約1%,對傳統媒體的致死率竟高達20%?   ●疫情期間拒絕無薪假,

政府應負擔三分之二的工資?   疫情的爆發,不僅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讓臥房成了辦公室,讓新世代對抗舊世代,更加劇貧與富、紅海與藍海、戴口罩者和痛惡口罩者之間的鴻溝。2020年,病毒每天奪走1000個美國人的生命,但市場指數持續攀升,「連華爾街專業人士都驚呆了。」一些企業如居家健身公司、視訊會議軟體業者、以及電商——一夕間發現自己被排山倒海的訂單給淹沒;然而,餐廳、旅遊、飯店、現場表演,則為求生存而苦苦掙扎。   暢銷作家蓋洛威為疫後世界勾勒出輪廓。他指出部分強大的科技公司獨占寡頭,隨著破壞性創新而蓬勃發展;大學高等教育在人們無法並肩群聚的時刻,發現他們既有的價值主張越來越難以為繼。另

外,疫情也突顯出政府和社會的深層問題。與其說冠狀病毒是改變現狀的觸媒,不如說它是加速趨勢發展的催化劑。   ●無所不在的科技四巨頭:疫情中,只有大型科技公司睥睨群雄,被封為「四巨頭」的亞馬遜、蘋果、臉書、Google,再加上微軟,半年多的時間股價就增長35%,獲利成長47%。它們驅趕著每個產業都朝科技邁進,藉由創新、混淆事實、大撈特撈,把一個世界性危機變成大好機會。它們怎麼辦到的?有人能起身反抗嗎?   ●耀眼的新創公司獨角獸:在科技巨頭的宰制下,仍有其他企業決心奮戰,這場疫情同樣也加速這些機會,讓它們奮戰的拳腳更加迅速威猛,特別是一些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珍禽異獸。哪些產業將發生變革而蓬勃發

展?Airbnb、Uber、Netflix、Spotify、特斯拉、推特、TikTok──誰的前途大好?   ●慘遭痛擊的高等教育:過去40年,美國大學學費增加1400%,私立商學院一堂課的毛利潤甚至可超過90%,高教機構猶如奢侈品牌而不是公共的僕人。但疫情突然來了,一夕之間校園被淨空,學生們延後入學,高等教育歷經至少一年的劇烈轉變,哪些改變會是永久性的?為什麼其中可能出現幾十年來最大的商機?   各界專業推薦   麥道森│「美股狙擊手」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知識交流平台「TMBA」共同創辦人   凱若│作家、多元創業者   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專欄作家   施雅棠│「美股

夢想家」創辦人   吳曉明│紐約理工學院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暨前系主任   王怡人│「JC財經觀點」創辦人Jenny   Mr.Market│財經作家   這一切發生得既突然又急促,讓許多人來不及反應,思考若疫情這個意外將帶領我們走向另一條發展道路,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向前邁進?這也是我認為《疫後大未來》這本書最值得一讀的原因,史考特.蓋洛威教授完整描繪了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情境,幫助讀者掌握趨勢,迎接新局!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作者洞悉了這些科技趨勢,但也可以看到其背後的大聲呼喊:這些趨勢可能惡化、也可以加以修正,端看我們希望它是什麼樣子! —麥道森│「美股狙擊手」共

同創辦人   我很喜歡本書最後一章在探討社會、政府、教育等議題的觀點......這次Covid-19 衝擊美國太大,說得誇張些,搞不好會成為中美政經徹底分道揚鑣、走向第二次冷戰的起點。 —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專欄作家     作者詳盡的資訊收集與分析讓我們知道,『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的確無誤,但『需要的不只是修補調整,而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不能停止觀察,不能停止動腦,不能停止調整自己以跟上變化速度,因為『最大的機會就藏在流行疫情讓變化加速的區域』。 —凱若│作家、多元創業者   沒有人比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科技企業家兼作家蓋洛威教授更能闡明疫情的變幻莫測。他輕快活潑的散

文和容易記住的插圖,生動的展示科技巨頭如何扭轉疫情的危機,進入終生搶奪市場份額的機會。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內容有趣且豐富。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這本書快速、流利且很有說服力。任何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有清晰眼界、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感興趣的人,這是你希望讀到的出色分析。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隨著疫情蔓延和二〇二〇大選選戰進行,假訊息和仇恨言論不斷在社群網絡擴散,史考特.蓋洛威成了科技巨頭和大型社群網絡最尖銳的批判者。 ──《高速企業》(Fast Company)  

台灣資本利得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好,你有在投資嗎?很多人說投資很難,
沒時間研究又怕有風險,其實只要有投資知識
對風險組合瞭解並找到自己適合的投資組合,
投資沒有那麼可怕,而且金額大小都可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美股呢?
很多人都說不了解美股都離自己太遙遠了~
每天我們一早穿NIKE鞋玩instagram,
出門叫uber去上班,或使用windows電腦工作,
一個早上己經使用過將近十家美國上市公司的服務,
全球麼多人用的服務能不能賺錢可想而知!

很多人聽到美股就是擔心自己看不懂介面,
其實現在有更方便的交易平台可以使用~
SogoTrade這個平台己經成立了三十多年,
是一個多功能投資交易平台,
提供大家有簡繁中文的
投資美股、美股開戶、美股交易平台
股票,ETF,加密貨幣和期權,保證金交易及
動態投資組合。

美國國際帳戶無資本利得稅,換言之投資多少賺多少
產品種類齊全沒有額外費用,如帳戶維護費用,
管理費等,美股也無證所稅。

SogoTrade是合法的美國網絡證券公司,
提供網路美股投資平台,全中文介面,
免費中文美股資訊。

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無論在哪個角落
都可以使用手機或電腦是最先進的網上交易平台,
可以方便又快速的進行交易

下單前要先做開戶,無須出國也可開設美股帳戶
網上線上開戶,待開通之後可使用,
SogoTrade 無交易佣金, 無帳戶維護費用 ,
還有每交易1000股贈送1美金獎勵
SogoTrade 也是合法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像比特幣就是加密貨幣投資,
有些人不知道要去哪裡買,在這裡就可以!

線上開戶完成後,約七個工作天即可正式開通帳戶,
注資後即可交易。若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致電,
SogoTrade 24小時中文客戶服務,
將隨時幫助您確認開戶進度與回答您的疑惑。

SogoTrade提供開戶會員免費美股中文資訊,
(點擊首頁的交易金點子) 早安美每日提供
中文版本的 8支個股分析,
對於不熟悉美股的投資人會是極大的幫助。

每天開盤前供大家八支短線熱點股票,
會包含目標價位等的重要訊息,
並且有圓形及指標體系滿足不同投資需求。

VALUENGINE 則提供免費詳細報告,
涵蓋選取市值股票兼顧高收益和低風險,
針對 SogoTrade 對會員提供的免費資訊作介紹,
可以幫助華語投資人更了解美股。

適用族群
股市新手
不會英文想投資美股的投資人
小資族
沒有美國國籍的投資人
不住在美國卻想投資美國股市的投資人
希望簡單交易的投資人

希望可以同時期權,ETF,股市,
加密貨幣甚至資產管的投資人
不想給台灣券商賺手續費者
想要進入國際股市朋友們。

靈活訂單輸入
互動式圖表
即時報價
盤前盤後交易
快速及高品質的訂單執行

全中文介面,無語言障礙
免費已翻譯中文的美股研究報告
24小時中文客服。

資美股、美股開戶、美股交易平台、
加密貨幣交易、期權交易都能輕鬆下單。

快速、簡單、功能強大且
有簡繁中文的美股交易在線平台,
集股票,ETF,加密貨幣和期權交易於一個網站。
不論您在世界哪個角落,皆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等
工具使用最先進的網上交易平台,
方便,快捷地進行交易。
跨國(非美國)線上開戶只要15分鐘,
24小時中文客服,打破語言與距離的障礙。

官網頁面:
https://tinyurl.com/yjlnk825
早安美股:
https://tinyurl.com/yjokpc7n
開通帳戶:
https://tinyurl.com/yzbqqmut
可投資產品頁面:
https://tinyurl.com/yg59aczs


-------------------------------------------------------------------------------------
妙妙琳己經出版著作有東京小日子一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4177
單曲幸福約定,KKBOX有上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bfrpQlQYU
當選群馬縣JR東日本觀光大使受邀參加六月份
非凡電視NEWS驚嘆號錄影,分享東京日本旅遊心得。
有在日本生活一年多的遊學經驗。
歡迎和妙妙琳一起看美好世界

痞客幫
http://miumiuloveu.pixnet.net/blog​​
​​STYLE ME美妝時尚人物專欄
https://styleme.pixnet.net/authors/miumiuloveu
粉絲專頁-Miu Miu Lin妙妙琳日本就學工作奮鬥記
https://www.facebook.com/miumiuloveu​​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umiulin221/​

我國資本利得稅政策變遷之研究:歷史制度論觀點

為了解決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作者林孟青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成為全球各國關注的難解問題,而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除了政治訴求之外,背後也是反映貧富不均造成的嚴重剝奪感所產生的世代衝突。長期以來,臺灣重課勞動所得、輕課資本利得,尤其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問題、不動產交易所得的低稅負,更是令人詬病,顯示現行租稅制度下,以課稅改善所得分配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改革資本利得稅制度,增進稅制的公平性及效率性,是本研究欲探討的重點議題。同屬資本利得稅的證所稅及房地合一稅政策,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是很具代表性、重要的公共政策,但二者在租稅政策的結果及成效卻截然不同。基於此,本研究以歷史制度論為基礎,從中解釋政策的形成,到分析政策運

作的影響及結果,為兩者的演變過程及因素,提出適切的解釋。依本研究發現:一、證所稅政策的擬定忽略了證所稅的政策性質及市場結構特性,而未盡周延的方案及不穩定的政策網絡,難以形成共識,加深了民眾的恐慌和焦慮,成為最大的改革阻力。二、房地合一稅在奢侈稅、實價登錄制度的先行後,產生路徑依賴的突破點,而共識度高的政策網絡,更促使長久的房地分離稅制走入歷史,奢侈稅同步退場。三、對於證所稅、房地合一稅呈現截然不同政策變遷結果之關鍵差異,歷史制度論可就其中屬歷史面向者,包括:負面的歷史因素、路徑依賴的突破點、市場特性之考量等,是如何影響政策發展路徑及變遷結果,提出適切的解釋。至於有利的政策網絡的影響,則為歷史制

度論的理論限制,但其整體的解釋力,仍相當足夠。四、一項政策的變遷過程,存在許多的影響因素交錯其中,本研究認為,具備有利的政策網絡,才能順利產生路徑依賴突破點,與各項關鍵因素互相搭配,成功形成長期的斷續均衡。最後,一項賦稅改革政策能否順利推動,本研究認為,以個人因素的影響最大,這也是政府將來在選定政策的主事者,可以思考的地方。另建議未來可從政策網絡理論的角度,探討個人因素對於政策變遷的影響,並評估擴大訪談對象,將相關影響因素通盤考量,將更有助於整體租稅制度進行全面性檢討。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增訂版):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誰將勝出?

為了解決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作者朱雲漢 這樣論述:

  新冠肺炎侵襲,是否將加速全球化的崩裂?   危機過後,區域強權是否能再主導世界?   民粹主義盛行的當下,人類文明將何去何從?   ◎增訂版——新增專文〈探索新冠病毒危機後的世界〉   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分。舊的觀念、規範與體制,正出現運作失靈與不勝負荷的疲乏凋零跡象;新的思維、秩序與模式正處於激盪、探索與醞釀階段,尚未破繭而出。全球經濟與人類社會正面臨五個巨大的不確定性:   一、全球化的前景高度不確定。   二、二戰後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之前景高度不確定。   三、中美關係前景高度不確定。   四、中國在建構後西方世界秩序中的角色與擔當,也存

在高度不確定。   五、對於人類社會如何駕馭科技革命的巨大潛力充滿不確定性。   全球化的下一步是邁向滅亡,還是能進化成不同樣貌?曾經輝煌的西方模式,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模式,究竟該如何應對?   中央研究院暨世界科學院院士朱雲漢,繼二○一五年《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高思在雲》之後,再次提醒所有讀者:全球化的裂解危在旦夕,國際秩序與人類命運將岌岌可危,唯有徹底理解美中關係與中國的發展道路,方能為全球趨勢的未來走向,理出清晰視野。   在增訂新版中,朱雲漢探索新冠病毒危機後的世界樣貌。在病毒爆發前即已進入劇烈重組階段的全球秩序,將因這場大疫而加快變動的步伐。真正的解方並非逆轉全球化,而是體

認人類命運禍福相依的全球意識能超越狹隘自私的國族本位思維。   作者簡介 朱雲漢   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合聘教授,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曾經擔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美國政治學會理事,以及美國「民主研究國際論壇」學術委員。   他領導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跨國團隊,長期在亞洲十九個國家進行政治價值、政治參與與民主品質等議題的調查研究。   推薦序 遍地烽火,何日河清:從鑲嵌到融合 許倬雲 推薦序 全球化下的西方與中國:讀朱

雲漢《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的一點感悟 鄭永年 導 言 第一章 反全球化政治浪潮全面來襲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革命與超級全球化 第三章 國際秩序變局與修昔底德陷阱危機 第四章 我們需要擔心金德伯格陷阱嗎 第五章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 第六章 全球化架構的韌性 第七章 中國再興的全球意涵 第八章 中國道路與人類未來 第九章 探索新冠病毒危機後的世界   導言   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分,也正處於科技大爆發對現有社會體制帶來顛覆性衝擊的文明蛻變前夕。舊的觀念、規範與體制,正出現運作失靈與不勝負荷的疲乏、凋零跡象;新的思維、秩序與模式正處於激盪、探索與醞釀階

段,尚未破繭而出,因此全球經濟與人類社會正面臨五個巨大的不確定性:   第一,全球化的前景高度不確定。從二○一六年開始,西方社會反全球化運動與排外民粹主義風起雲湧,英國選擇脫歐,川普異軍突起,義大利反歐盟聯盟上台,西方已開發國家內部對自由貿易與經濟開放的社會共識已經全面鬆動,全球化引爆的政治兩極化衝突震盪,讓不少經濟研究機構紛紛提出警告,他們擔心世界經濟已經開始步入「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通道,過去三十年高速前進的全球化即將出現逆轉。二○一九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暴露了全球產業供應鏈缺乏應對突發大型災變的韌性,助長了經濟民族主義的聲浪,更讓全球經濟瞬間跌入一

九二九年大蕭條以來最急遽的衰退,讓有些觀察家擔心這場庚子年大瘟疫將是壓倒全球化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二,二戰後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之前景高度不確定。在川普主政下,美國外交政策加速轉向唯我獨尊的民族主義、專斷的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向中國與歐盟發起貿易戰,並拒絕履行多項國際條約義務,拋棄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不惜讓許多過去美國帶頭建構的國際多邊體制失靈或陷入癱瘓。在最近爆發的這場百年來僅見的全球公衛危機中,川普政府不但未曾在全球抗疫行動中扮演任何建設性角色,反而在全球搶奪各國急需的醫療物質,還遷怒世衛組織並停止經費資助。川普變局讓許多國際觀察家擔憂,由於國際領導權青黃不接,戰後美國主導的所

謂「自由國際秩序」恐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這就是哈佛大學奈伊(Joseph Nye)教授所擔心的,世界經濟因領導真空危機而滑向「金德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   第三,中美關係前景高度不確定。川普身邊的鷹派智囊正在逐步推升與中國(以及俄羅斯)的戰略對抗,試圖在美國社會掀起一場全面對抗中國威脅的麥卡錫主義式風潮,甚至擺出不惜對中國發動一場新冷戰的決心,最近為了掩飾川普抗疫不力而企圖嫁禍中國。這讓國際關係學者高度擔憂,因為如果中美之間戰略摩擦與對抗快速升級,雙邊關係將陷入傳統國際政治霸權爭鬥的零和遊戲,不但會嚴重衝擊全球與區域的和平與穩定,也會將世界經濟推向全面裂解的深淵

。這就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院長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提醒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歷史悲劇可能重演。   第四,中國在建構後西方世界秩序中的角色與擔當也存在高度不確定。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也正以更大的力度要求改革全球治理機制,提出追求更民主、公平、包容與可持續的國際新經濟秩序的目標,中國國家領導人也提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願景,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化開闢新路徑與注入新動力,並積極創建新的多邊合作機制與搭建全方位的多層次政策協調平台以深化南南經濟夥伴關係。一方面,這些正面發展在廣大的非西

方世界激起了對全球經濟秩序重構的樂觀期待;另一方面,也引來西方國家的疑慮、抗拒與抵制,畢竟西方國家早已將自己位居世界秩序的核心,以及掌控普世價值標準的話語權,視為天經地義。西方國家的知識與政治菁英雖然對自己體制優越性的信心已經動搖,也不再提倡歷史終結論,但尚未存在與非西方新興國家平起平坐的心理準備,更談不上迎接多元文明而願意彼此尊重、相互借鑑。西方政治菁英傾向將中國所展現的制度自信與全球治理改革倡議,視為對西方核心利益的挑戰與威脅,並刻意把中國施展的新型軟實力刻意扭曲為﹁銳實力﹂。而在開發中世界也有不乏對西方中心秩序早已養成嚴重心理依賴或利益依附需求的社會菁英,對於中國宣導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人

類可持續發展願景與新型多邊合作倡議半信半疑,甚至盲目跟隨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論調起舞。   第五,對於人類社會如何駕馭科技革命的巨大潛力,充滿不確定性。量子物理、人工智慧、萬物聯網、綠色能源與生命科學正處於科技大爆發的前夕,新科技對現有的社會結構、物質供需關係,以及工業化社會的生產與交換模式,將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涉及極為複雜的利益協調與分配、基本權利重新設定、社會分工模式變革,以及道德風險控管等制度創新議題。科技大爆發也將帶來棘手的社會變革路徑選擇難題。人類社會正處於歷史十字路口,我們也可能身不由己走上邪路,放縱壟斷性數位資本攫取支配新增生產力與主導社會秩序的絕對權力,並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構成嚴重威脅。但我們也可能藉助科技革命的巨大賦能潛力,讓世界人口爆炸帶來的糧食、能源、水資源、疾病控制、生態挑戰與基本需求保障等問題迎刃而解,並有機會開啟通往分享經濟與共享社會的康莊大道。   這本小書就是我對令許多世人感到困惑的五個不確性的初步觀察、分析與思考。我的基本觀察是,當中國愈來愈接近恢復其於人類歷史舞台的中心地位時,面臨的挑戰必然愈大,戰略情勢也必然更險惡與複雜。「新冷戰」威脅、「債務陷阱」、「銳實力」等批評聲浪此起彼落。中國的理論、道路、制度與文化自信,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在G20架構下積極作為,完全超出美國菁英的預想,一時之間心理難以調適。在最近這場新冠病毒大感染危機

中,西方已開發國家居然成為全球疫情集中爆發的震央;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在應對疫情第一波爆發所展現的應變、控制、協調與調度能力,以及把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成長曲線迅速而有效壓制下來的客觀紀錄,更是為西方社會菁英帶來巨大的心理震撼,他們對自身的體制與文化自信、自尊與優越感,遭遇到一次顛覆性的打擊。所以在疫情消退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客與媒體必然掀起新一波對中國的詆毀與攻訐,西方媒體與智庫也會炒作「去中國化」的全球化這個議題。中國大陸需要審慎因應當前美國冷戰思維重現、戰略對抗升高,以及仇中情緒高漲,預估攀登頂峰的最後一段路程可能十分驚險。   儘管中美戰略對抗形勢可能日趨險惡,中國大陸領導人

需要保持冷靜與戰略定力,我個人對全球戰略格局變化趨勢與中國面對的百年未有之變局,有五個基本判斷:   一、西方中心世界秩序開始式微,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人類歷史進入後西方中心時代,世界經濟重心快速移向亞洲,新興經濟體開始全面參與國際社會規則與標準制定,人類歷史回歸多元文明並舉的常態。在全球秩序重組歷史分水嶺的時刻,中國的角色最為關鍵,中國的國際擔當已經難以推卸,但仍須量力而為,在短期內仍須沉著應對新舊秩序並存及多元模式磨合的過渡期必然發生的局部震盪與戰略摩擦。   二、全球化的動力仍十分豐沛,已經在世界各地創造了眾多而廣大的利益攸關者,還有更多的潛在利益攸關者期待分享全球化的紅

利。反全球化運動主要集中爆發於西方已開發國家,因此全球化的融合能量仍遠大於裂解能量;新冠病毒危機會引導全球產業布局的調整,並激發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不是全球化的全面倒退。過去三十年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全球化的路徑與規則需要調整,必須與包容性成長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立有機的連結。高度經濟對外開放需要相應的國際多邊體制以及社會保障體制,才能維持全球化的社會支持基礎。COVID-19 病毒大流行導致的嚴重經濟與社會衝擊,凸顯了當前全球治理機制以及各國社會風險管理體制均嚴重落後於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急需建構全球健康與公衛互助機制,來控制流行疾病的風險。過去長期由西方國家把持的全球治

理機制已經僵固老化,需要新興市場國家參與改革,才能紓解反全球化的社會壓力,並有效回應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生態失衡、地球暖化、流行疾病、人口爆炸、貧富懸殊等生存發展挑戰。   三、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有機會進行一場良性競爭,而模式競爭優勝劣敗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哪一個體制可以在二十一世紀科技創新競賽中居於領先,也在於哪一個模式可以更靈活的掌握科技創新帶來的制度創新與社會變革機遇,可以更有效的去發掘這些新科技對社會的巨大潛在效益並駕馭其風險,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5G通訊,進行數位化社會風險管理。這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政治體制是否能為社會治理、生產組織、經濟分工與合作模式、物質交換與分配機

制的革命性演進,打造健康的生態環境。     四、美國放棄多邊主義與戰略收縮,正好為全球政治經濟秩序轉型帶來契機。全球社會正迫切需要超越新自由主義的窠臼,建立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經濟交換與合作模式,一個更能統籌兼顧地球上絕大多數群體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的全球貿易、貨幣與金融體制,一個更尊重文化與宗教多樣性及差異性的全球公共論述場域,一個更能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社會和平共處規範。亞洲國家可以先在自己的區域建構公共衛生共同體,以及更緊密的經濟共同體,退可以應付全球化裂解的風險,進可以審時度勢積極掌握參與全球秩序改造的歷史機遇。   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推進全球化路徑與規

則的修正,提供新型國際公共服務產品(公共財),引領全球治理機制改革,以及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將得到廣大非西方世界愈來愈積極的回應。歐亞大陸更緊密的經濟整合也可以為陷入停滯的西歐帶來經濟生機。而美國川普政府所展現的激進單邊主義以及超級流氓大國行徑,最終必將被廣大全球社會所唾棄,美國對中國發起經濟圍堵、科技封鎖,最終必然導致美國作繭自縛。中國思考新興大國全球責任與推進全球治理變革的最高指導思想應該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這是源於自己的文化傳承與數千年智慧的積累,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倡議的最高理想;這既是中華文化嚮往的地球上多元文明和睦共處、互助合作的最高境界,也是中華民族追求全面復興並再度站立

於先進文明之林的初衷。   西方需要修復鑲嵌自由主義 剛卸任不久的美國政治學會會長雷克(David Lake),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專家。他在二○一七年政治學會年會的主旨演講,特別針對川普主張的「美國優先」政策如何損傷美國國際領導地位的合法性,提出他的分析。他的重要結論之一是:美國要重振其國際領導地位,必須先從修補自由國際秩序的國內社會支持開始,其處方就是重建「鑲嵌式自由主義」。 「鑲嵌式自由主義」(embedded liberalism),是由曾擔任聯合國助理祕書長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瑞吉(John Ruggie)所創,他用此概念來說明二戰後自由國際秩序的關鍵配套設計。

這個配套的精髓,就是要透過國內的社會體制安排,來有效駕馭資本主義必然帶來的經濟不穩定,以及節制其破壞性與掠奪傾向,讓多數社會群體的生存與發展機會得到合理保障,以維護社會永續發展,並以此為二戰後美國建立的自由國際秩序,奠定牢固的社會支持基礎,也就是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國內合法性基礎。 從二戰結束到一九八○年代初,柴契爾與雷根推行「新自由主義革命」之前,有將近四十年時間,西方政治菁英都牢牢記取二十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危機反覆出現的歷史教訓,並強烈感受到蘇聯社會主義體制對西方資本體制的威脅,必須設法維持社會內部階級關係的和諧,對此不敢掉以輕心。當時所有西方已開發國家都採用高累進所得稅與資本利得稅,並透

過社會福利措施與財政移轉支付來平衡市場經濟的初次分配結果。 政府對勞動市場進行干預,訂定嚴格的勞動標準與受雇者權利,同時保障工會的集體談判與罷工權利。國家設置各種市場監管機制,保護消費大眾,節制托拉斯與不公平交易,並對共用事業普遍採取國有國營政策。各國也記取了一九二○年代的歷史教訓,對於金融危機採取嚴密的預防措施,實施強制性存款保險,在證券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高築防火牆。對於因市場開放與國際競爭受損的產業,採取各種救濟措施來對失業勞工提供扶持與轉業輔導。有將近四十年時間,資本主義的運行在西方國家受到層層節制,經濟自由主義被鑲嵌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層層框架裡,所以稱為「鑲嵌式自由主義」。

股票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宣告對股票報酬與波動之影響效果-台灣民生必需品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之比較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資本利得稅的問題,作者吳嘉莉 這樣論述:

一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但是企業本身,也是股票投資人及學術界所共同關心的議題,其中現金股利的宣告是影響企業與投資人未來現金流量的重要資訊,因此本論文以現金股利宣告為研究主軸,研究其對於股票報酬與股價波動的影響效果。本論文利用股票報酬的市場模型結合GARCH(1,1)模型,建立本論文的宣告日模型與宣告期間模型,以民生必需品產業與高科技產業200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的71檔上市公司股票為全樣本(涵蓋金融海嘯期間),以及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76檔上市公司股票為次樣本(金融海嘯後),進行實證研究。根據實證研究結果,本論文發現:一、不論是在民生必需品產業或高科技

產業,超過一半的選樣股票,現金股利的宣告不論是對於股票報酬或股價波動都沒有顯著的影響效果,此似乎指出投資人對於現金股利宣告較具有預測能力,也隱含市場效率假說在台灣股市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二、若以現金股利的宣告對股票報酬或(及)股價波動有影響效果的股票進行分析,則發現:(一)整體而言,對股價波動有影響的檔數百分比大於對股票報酬有影響的檔數百分比。(二)宣告日模型:對民生必需品產業股票報酬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大於或等於對高科技產業股票報酬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對民生必需品產業股價波動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大於對高科技產業股價波動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三)宣告期間模型:對民生必需品產業股票報酬有影響檔數之百分

比低於對高科技產業股票報酬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對民生必需品產業股價波動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大於對高科技產業股價波動有影響檔數之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