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事武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灣軍事武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卜睿哲、歐漢龍寫的 不一樣的戰爭:台灣的選擇 中國的焦慮 美國的挑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武力有多強? 網友列舉「這些國家」比較也說明:該名網友於《PTT》發文指出,除了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這類強國之外,我們能打得贏誰?我們的軍力到底有多強?並列舉澳洲、菲律賓、印度 ...

正修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胡琬珮、周秀蓉所指導 吳振安的 中國大陸滾裝貨輪對台灣防衛系統策略運用模式之影響 (2022),提出台灣軍事武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滾裝貨輪、中國動員法、國際港、防衛系統、SWOT 策略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蘇紫雲所指導 陳君霖的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2021),提出因為有 軍售、美中台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軍事武力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軍頭:大陸不太可能短期內武力攻台 - 東網則補充:兩岸軍事形勢持續緊張,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周三(3日)出席一個論壇時表示,中國大陸不太可能短期內以武力攻佔台灣;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軍事武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一樣的戰爭:台灣的選擇 中國的焦慮 美國的挑戰

為了解決台灣軍事武力的問題,作者卜睿哲、歐漢龍 這樣論述:

  華府已經分裂為兩派:有些人認為我們最後會與中國作戰(大多數是保守派),以及另一些人認為這些警告是沒有說服力的,他們甚至提出對於彼此陣營的詆毀言論:「熊貓打擊手」與「熊貓擁抱者」。《不一樣的戰爭》反對兩者,此書警告說,美國與中國接近戰爭的程度,比多數人瞭解的更多,部分是因為中國與台灣可以誤打誤撞,造成雙方都不想要的衝突。從最小的挑釁通往經濟上災難式的超強對峙,這條路很短。   國家安全專家歐漢龍建立起眼光精準的如假包換的聲望,特別是他對於美國介入伊拉克有早先一步的、持續性地先見之明與精準度。《不一樣的戰爭》使他與著名的中國學者卜睿哲一起合作,以評估這項讓他們兩人晚上熬夜的威脅:也就是美國與中

國關係的冷淡過程,從只是有戒心,乃至於傷害性的敵對。從現在開始二十年,中國可能成為無可質疑的第二名國際強權,如果中國驚人的發展持續下去,中國很可能在本世界末之前獲得超強地位。因為中國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開始探索並發展其經濟潛能,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可依賴的債務持有國、以及低價位商品的來源國。中國或許也成為美國最強有力的外交、經濟與軍事的對手國。在世界舞台上,這種複雜的關係會如何展現?   在《不一樣的戰爭》中,布魯金斯學者卜睿哲與歐漢龍深入探討這種新的演變的危險結果。其他的評論家擔心近來有關於貿易、貨幣政策令人不安的衝突之結果、與伊朗及北韓的關係、爭奪稀有的原油,甚至中國逐漸增長的經濟

與軍事力量。卜睿哲與歐漢龍靈巧地釐清這些問題,讓他們在系絡中探討。每一項本身很難成為戰爭的可信的原因。然而,這些每一個原因都會以前導致更有害的環境,在這環境中,要面對這唯一的問題,此問題真正會引發衝突:那就是台灣問題。台灣如星雲般模糊的地位問題,在過去引發了一些危機,並將無止盡地成為中國與美國之間衝突的最可能來源。   累積了過去危機揭露出的事件,有洞察力地分析美國與中國如何經常地無法溝通,以及如何處理一個現任的超強與一個崛起中的競爭者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時,具有爭議性的解決方式。《不一樣的戰爭》對於任何對於美國/中國關係、外交或外交政策以及經爭與衝突之間的細線,有興趣的人來說,是必讀的書。 本

書特色   台灣火藥庫   距離美國五千英里遠 距離中國一百英里遠   人口只有二千三百萬 面積約是中國及美國的二百五十分之一   卻是最可能引爆美國與中國核武大戰的關鍵 作者簡介 卜睿哲 Richard C. Bush   在美國政府工作十九年,研究中國與台灣問題。他目前是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中心的主任。 歐漢龍 Michael E. O'Hanlon   在布魯金斯研究所雪梨史坦的資深主任。他的文章經常刊登在 Slate, Foreign Affairs, Washington Pos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Los Angeles Times, the W

ashington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他是一位頂尖的國家安全專家,歐漢龍經常為大報、新聞台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寫評論。 譯者簡介 林宗憲   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博士,譯有《中國因素:大中華圈的機會與挑戰》。 謝詞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思索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二章 一個崛起的對手 第三章 競爭與對立 第四章 失去的台灣島 第五章 台灣火藥庫 第六章 火上加油 第七章 中國可能認為它會贏 第八章 不斷升高直到失控 第九章 從對峙到退讓 附錄 中國為何無法奪取台灣 注釋 中文版序   在撰寫本書時,歐漢龍與我都是先依照我們所瞭解的事實(或者我們認

為我們瞭解的事實),再慢慢的進入必須運用想像力的部分。當然,這種想像力是有憑有據的,但是,仍然是種臆測。然而,我們認為,這種實事求是的知識著作對於制訂良好政策是有幫助的。   首先,我們探討了比較其他國家之後的事實,中國的權力正迅速成長。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崛起的強權很有可能對於擔任現況守護者的其他強權的地位提出挑戰。相對的,現有的強權對於這個崛起中日益強大的強權或許會反應過度——或者反應不夠。   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成為強權——或者是說中國再度崛起---對於國際體系將是重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是針對美國、日本與南韓,而且以特殊的方式,也針對台灣。這項挑戰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出現在各種領域以及各

式各樣的議題。但是歐漢龍博士與我認為,這裡面最關鍵的領域,同時也是美國與中國可能陷入衝突的領域,就是關於台灣問題。   我們寫這本書,正好是在特別的時候。當時是陳水扁政府的後半段任期,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受到破壞性的政治局勢所操控,儘管兩岸經濟具有互補關係。這是個複雜的過程,但是結果是海峽兩岸對彼此的疑慮加深。每一方擔心另一方準備挑戰其根本利益。中國的目標就是說服台灣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統一,擔心台灣的領導人將採取有礙這項目標的行動,並導致台灣永久脫離中國。北京增加其軍力,以遏阻此種情況發生。台灣則擔心中國想要利用其武力與其他手段來威嚇台灣屈服,並讓台灣放棄它的主權主張。由於台灣越來越憂慮,

使得它強化並主張主權意識。此外,誤解與國內政治加深了互相的恐懼與彼此的防衛機制的惡性循環。   當然,每一方都不希望發生戰爭,因為每一方都會失去很多。但是,戰爭可能發生---並非刻意挑起戰爭,但是可能因為對於彼此的錯誤解讀與錯誤估算而引發。從一九九0年代後期以來,這種可能性最讓美國感到關心,並且加強其外交努力。   這項事實構成了我們在本書中做出有憑據的推論時的基礎。我們想像戰爭邊緣政策可能會導致衝突,北京想要迫使台灣就範。當然我們不可能事先瞭解海峽兩岸萬一發生衝突時,美國是否會協助防衛台灣。在現實生活中,華府的選擇將取決於情勢而定。但是,我們知道,美國有理由干預,而這與特定情勢是無關的—這

些理由是關於美國做為和平與安全的維護者之全球可信度。因此,我們認為兩岸衝突會演變為美國與中國的戰爭。誠如我們所想像的,在這場戰爭中,防止情勢升高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場戰爭視其使用的武器種類不同,有可能蔓延到各地。今天海峽兩岸的環境即便與幾年以前相比,都有所不同。二00八年三月馬英九當選總統,使得前一年發生負面循環的情勢已經有可能發生扭轉。馬英九競選口號就是台灣應該更確保繁榮、尊嚴與安全,並與中國接觸,也加以安撫,而非予以挑釁。自從馬英九於二00八年五月就任後,兩岸展開全面的努力想要穩定關係並降低彼此恐懼的程度。他們在經濟方面有明顯的進展,去除了障礙並進行更廣泛的合作。   這個趨勢的一大例外,就

是人民解放軍持續在取得武力,以便因應台灣的變局。儘管自從馬總統上任後,兩岸緊張情勢下降,但是中國為何會持續擴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畢竟,馬英九的政策大幅降低了北京認為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比兩年前更加放心,但是中國卻持續讓台灣的安全更不穩固。因此,彼此的恐懼並未完全消除,儘管有很好的理由認為穩定的情勢會持續下去,但是我們仍無法排除這個情勢會停滯或發生逆轉。   即便當歐漢龍博士與我出版本書的時候,發生某種衝突—不論小規模或大規模---的機會都可能沒有那麼高。話說回來,就好像我們書中所說的一樣,衝突一旦發生,其後果會非常嚴重,特別是如果要控制情勢升高是很難的話。這就是為何美國如此認真地看待這個

情勢。這就是為何當兩岸關係被互相恐懼所控制時,今天我們還是要記得仍然有潛伏的危險。這就是為何歐漢龍博士與我必須感謝五南書局有意讓我們的臆測性概念能讓更多台灣讀者分享。畢竟,他們有更多資源不怕損失。   卜睿哲   華府   二0一0年四月 第五章台灣火藥庫回顧從一九九五年到二○○四年之間的一系列個案,最明顯的好消息就是,一直都沒有發生戰爭。在每一次危機或小型危機當中,中國領導人都會權衡它的軍事能力可否達到何種目標、美國是否可能在軍事上對抗中國、中國是否要在外交上壓迫台灣、軍事武力對於島上民眾有什麼長遠的衝擊。在每一個個案中,中國領導人最終認為,台灣領導人提出的挑戰並未嚴重到必須發動戰爭,來

捍衛「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個神聖的政治原則。中國領導人總是可以說服自己,長期來看,時間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短期來說,只要在必要時結合威脅、恫嚇以及對美國施加壓力,便可以讓台灣退讓,使中國免去動用武力的必要性。最終,中國領導人甚至開始接受──至少在潛意識中──在他們有生之年,他們不太可能奪回台灣。另一個好消息就是美國的角色。連續幾任的美國政府都瞭解到,他們必須幫忙防止中國與台灣之間發生戰爭。艾森豪、甘乃迪與詹森政府均透過條約,致力於防衛台灣,但也同時努力確保蔣介石不會採取行動對付中國,因為這有可能挑起衝突,並使美國捲入其中。一九七九年,當華府與中國建交時,它終止了與台灣的條約,但是保留防衛台灣的

模糊承諾,一般稱之為「戰略性模糊」,這被認為有助於維持穩定。依照這種邏輯,中國之所以不會冒險攻打台灣島,是因為中國無法確知華府會不會協助防衛台灣;台灣不會冒著莽撞(宣佈獨立)的風險,因為台灣無法確認美國一定會介入。但是,戰略性模糊比較像是口號,卻無法完整陳述美國的政策。這樣永遠會出現一種危險,就是太過模糊反而讓中國低估美國的決心,而台灣則可能高估美國的決心。不論如何,自一九九五年起,這個方式逐步演變為必須考量兩岸關係的變化。「雙重嚇阻」一詞最能夠描述美國當前的政策。嚇阻有兩個要素──警告與再保證,華府通常利用這個方式來對待中國與台灣。華府警告中國,不可使用武力對付台灣;另一方面,華府也向北京當

局保證,我們不支持台灣永久脫離中國。對台灣來說,華府警告台灣,不可以出現引發中國武力攻擊的政治動作;華府也向台灣再保證,我們不會為了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而出賣台灣的安全與民主。因為每一方都清楚美國傳達給另一方的訊息,這等於有條件地承諾防衛台灣──如同以往一般──但是美國扮演了更顯著與更積極的角色。事實上,華府對於此原則並非口頭說說而已,而是以積極的外交行動來加以補充,並把這些一般性原則轉化為特定的手段。這種對每一方都採取警告與再保證的平衡點拿捏,取決於情勢發展以及此情勢究竟是破壞現狀還是維持現狀而定。二○○三年底及二○○四年初之間,小布希政府針對陳水扁競選政見而警告台北,並向北京提供再保證。

二○○五年初,美國因北京計畫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警告北京,並向台北提供再保證。美國也試圖在軍事上強化台灣的力量,並透過戰爭成本的提高,進一步遏阻中國的企圖。另一則好消息就是,各方都一直在累積經驗。對於台灣方面提出的挑戰,中國所做出的回應已經有所調整:例如中國在一九九六年時展示武力,二○○○年進行全面的武力威脅,二○○三年至二○○四年則向華府施壓。美國外交部門也學到經驗。當李登輝努力想要訪問美國,以壯大一九九六年大選的選戰氣勢時,柯林頓政府的民主黨幕僚人員當時的因應措施並不妥當。此後,柯林頓政府官員試圖約束李登輝以及陳水扁。共和黨外交政策大師則認為,此種對待方式令人不堪,所以二○○一年小布希就

任時,他們提供陳水扁一些禮遇。或許當時台北當局得到的印象是,它已經拿到「空白支票」,並且不需要為這個關係負責(也因此,後來它在攸關美國的重要事件上並未與美國商議)。受到台灣後來的行為激怒,共和黨在台灣問題上變得與民主黨人士一樣的強硬。長期下來,所有各方與行為者都在累積經驗。

台灣軍事武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好的,塔綠班,您的衣服已經上線:https://shop.lucifer.tw/products-detail.php?id=367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超認真的翁p又來啦!我們要談911事件對美國的省思,真的有改變嗎?美國國債即將觸頂,未來還能動嗎?拜習通話代表甚麼意義?FT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

911二十週年,美國學到了什麼?團結報仇真的有效?這一段時間中許多美國媒體都在回憶當年恐怖攻擊的開始,跟後續導致的美國一連串的變化,甚至有說這算是中國難得的戰略機遇,讓他們有機會可以發展,但答案到底是甚麼?九一一改變了全世界的歷史,但這個改變結束了嗎?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在拜登拉下阿富汗戰爭的帷幕之際,中央情報局正在撒哈拉沙漠深處擴建一個祕密基地。該基地負責無人機任務,監控利比亞的基地組織(Al Qaeda)和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武裝分子,以及尼日爾、乍得和馬利的極端分子。軍方的非洲司令部恢復了對索馬利亞同基地組織有關聯的青年黨(Shabab)的無人機打擊。五角大廈正在考慮是否派遣數十名特種部隊訓練人員返回索馬利亞幫助當地軍隊打擊武裝分子,甚至在喀布爾當地,據信為密謀襲擊機場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所遭到的猛烈無人機打擊,也預示著那裡軍事行動的未來。五角大廈稱這次襲擊為「正義的打擊」,目的是避免另一場致命的自殺式炸彈襲擊。用拜登喜歡的說法,這次襲擊展示了美國「超越地平線」的能力。死者家屬否認被襲擊的人是武裝分子,並表示襲擊造成10人死亡,其中七人是兒童。2001年9月的恐怖襲擊已經過去了20年,所謂的反恐戰爭並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它的起起落落主要發生在陰影之中,發生在新聞標題之外——與其說是一場劃時代的衝突,不如說是一種偶爾爆發的低級別衝突,比如2017年,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尼日爾一個村莊外伏擊了美國和當地士兵,殺死了四名美國人。】

從美國看世界不一定比較準,但問題是你就會比較了解美國目前的狀況。美國一直擔任世界警察,現在這次疫情又瘋狂大印鈔,大撒錢,美國債務即將觸頂,口袋還能有多深?28.5兆國債,平均美國每人8.8萬美金負債,台灣每人8500美金,美國還有錢幫忙?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阿富汗政府的突然垮台引發了美國在盟國和敵手眼中的地位是否會下降的問題,而投資者和分析師則在爭論這一事件在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對美元和其他資產意味著什麼。想知道答案?不要指望答案馬上水落石出。繼美國駐軍阿富汗20年、投入超過1兆美元並有數萬人喪生後,圍繞塔利班奪取政權的混亂局面似乎對全球市場的影響並不大。】甚至有人說這次阿富汗撤軍就是跟美債高築有關,還有說跟中國對抗會因為美債高築而氣虛,真的嗎?

另外,就在大家一個不注意之下,沒有預警的拜登跟習近平忽然之間通話了!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週四與中國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通話,在兩位領導人七個月來的首次對話中,拜登表達了對中國網路活動的關切,並提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應該擱置分歧,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合作。
此次通話打破了被專家稱為兩國關係幾十年來最低點之一的僵局。這僅是拜登就職以來兩位領導人的第二次對話;缺乏溝通是兩國之間緊張局勢加劇的一個衡量標準,兩國都在想方設法限制對方的全球影響力。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稱,這場在一個十分微妙的時刻進行的通話持續了90分鐘。台灣和中國南海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拜登試圖在他所謂的「獨裁對民主」之戰中團結西方。這場通話也是在美國完成從阿富汗撤軍不到兩周後發生的,中國一直對在阿富汗進行大宗商品開採表示出興趣。】而且拜登怎麼好像跟團隊不同步,翁p認為這是老帥親征了,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bbc的報導,【近日有媒體報道稱, 台灣可能會被允許將其駐美機構從「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消息一出,立即在台海兩岸引發激烈議論,讓華盛頓對台政策的「切香腸」(salami slicing)戰略再次受到關注。但有分析稱,如果消息屬實,這更像是美國在外交上與中國「討價還價」。英媒《金融時報》9月10日刊出一則新聞稱,美國正"考慮"讓台灣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升級為「台灣代表處」。 華盛頓和台灣的蔡英文政府都沒有對該報導直接回應。就在同一天,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中國官媒稱,美方表示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翁p想問的是,台灣代表處更名,美國決心要跨進中國紅線區?被推上競爭前緣,台灣還可不可以不勇敢?可是怎麼好像就沒下文了,民進黨最近外交事務上除了罵朱學恒之外怎麼好像沒甚麼進度,是不好意思說嗎?

根據德國之聲的報導:【(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防衛省周二(8月31日)發布增加軍費預算請求。申請額度為5·48 萬億日元(約合500 億美元,420 億歐元)。十年來,日本國防經費連年增加,理由是,中國不斷增長的軍費預算和朝鮮的核野心構成威脅。該國本財政年度軍事預算是 5.3 萬億日元,低於去年所要求的 5.49 萬億日元。在首相菅義偉審批之前,新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申請報告需經財務省審查。】但不只如此,日本三位自民黨黨魁候選人都說要將國防預算提升到GDP 2%來到10兆日圓(900億美金),台灣目前軍事預算雖然也是歷史新高,但只有3726億(約134億美金),台灣準備好進入新的軍備競賽嗎?

那麼若是不加入這個軍備戰爭,我們可以靠日本幫忙協防嗎?根據學者松田康博在美洲台灣日報上的投書,看起來不太樂觀,【一旦台灣「有事(譯按:指發生武力衝突、戰爭和政治或軍事上突發的重大變故等緊急狀態)」,美國目前希望日本做的,原本就不是像雙方在台灣周邊聯手出擊、協防台灣那樣夢境中的勇敢故事,而是對美軍提供穩固的後方區域支援(rear area support,請參閱四月四日見報之星期專論:「如果中國打台灣,日本將如何應對?」)。實際上,支援美軍並非易事。台灣一般認為,「如果遭受中國攻擊,就最少要堅持三天,直到美軍馳援。」然而,筆者希望諸位好好思考箇中之意。駐沖繩美軍趕到台灣要花三天嗎?答案很簡單。若純粹從軍事觀點思考,在中國發動武統台灣作戰的第一波攻擊時,日本國內的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基地,理應就會遭攻擊而破壞。為奪取台灣,中國不可能對緊鄰它的「敵軍」之存在坐視不管。因此,美軍從關島、夏威夷、美國本土趕到台灣,得要三天以上時間。】

然後,韓劇逃兵追緝令竟然引起了北韓的評論?韓國先鋒報報導,北韓對外宣傳媒體「回聲」(Meari)11日表示,「最近在南朝鮮揭露軍隊嚴重腐敗的連續劇D.P大受歡迎」,描述南韓軍隊殘酷的黑暗面,認為這部作品與先前的韓劇不同,生動描繪為何軍人會被逼到逃兵,「南朝鮮軍人不得不開小差,就是因為被霸凌,這齣劇顯示南朝鮮軍方紀律渙散、霸凌嚴重、貪腐盛行」,直言此劇「徹底揭露地獄般的南朝鮮軍旅生活」。翁p追劇之餘有甚麼話要說嗎?

朱學恒的表情包2.0上線拉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645010​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7:00 911事件 美國的省思
55:00 美債現況
01:06:00 美國將領致電解放軍?
01:14:00 罷免陳柏惟案
01:18:00 拜習通話
01:35:00 美日協防台灣?松田康博話中藏玄機
01:40:00 從韓劇DP逃兵追緝令看台灣兵役

中國大陸滾裝貨輪對台灣防衛系統策略運用模式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軍事武力的問題,作者吳振安 這樣論述:

自 1949 年以來,中國大陸從不曾放棄以武力犯台作為完成統一大業的手段之一,並持續強化軍事整備及灰色地帶行為襲擾,對我國防安全威脅與日俱增,包含近年逐步 推動國防建設,與自2015年開始的軍事改革,至2020年已基本完成軍隊領導指揮體制、部隊兵力結構改革,期在 2035年達成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並且具備對臺灣作戰優勢及抗衡外軍能力,以對我國防衛安全造成嚴峻之挑戰。中國大陸過去一直以來無 法突破載運大量重型武器裝備與武裝人員的運輸能力,但是至2017年始,中國大陸已透過軍管民用船舶-滾裝貨輪來突破無法載運大量裝備與人員之窘境,達成大量投送貨 物與人,裝穿越台灣海峽之目的。依中國大陸之中

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規定,國家決定實施國防動員後,儲備物資無法及時滿足動員所需,縣級以上的中國大陸政府單位可以依法對民用資源進行徵用,而且預估將超過 37 餘艘以上具有大量運輸能力之滾裝貨輪,可能被徵收軍用。自2019年以來多次的中國大陸大型軍演,皆可看見軍管民用之滾裝貨輪接受徵用於載運重裝備的身影,且部分經改裝之滾裝船可運載至????50輛ZTD-05兩棲突擊車,其大量運載能力,已對我國防衛作戰構成相當程度之威脅。台灣本島國際港口計有五處,其中以高雄港、臺中港與臺北港碼頭數量較多、港區腹地較大且聯外道路較為完整,若遭敵奪佔,並使用各類型滾貨完成武器裝備及武裝人 員之儰裝卸貨,將對我國安全防

衛造成重大影響。本文即針對中國滾裝貨輪發展現況、軍用演訓運用及對我國西部國際港口之威脅,利用情境模式分析、SWOT 與 TOWS策略分析,並整合情監偵手段、強化先期制海能力與完備固封守港等作為,以剖析對我防衛系統之影響,並提出整合現有地面軍力與情資、對敵航母進行制壓、鞏固與開拓軍購市場、善用守勢之利持續戰場經營、持續鞏固國際關係等重要攻略,以及整合情監偵手 段盡早預警、加強避戰、完備封毀港作為等重要防守策略,可供我軍採用及應對,俾利防範中國解放軍可能採取之軍事威脅活動,提高我軍作戰之成功機會。關鍵詞:滾裝貨輪、中國動員法、國際港、防衛系統、SWOT 策略分析

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軍售項目探討美中台關係變化

為了解決台灣軍事武力的問題,作者陳君霖 這樣論述:

美國政府對台灣的軍售政策,乃依據《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出售我國「防禦性」武器。自2017年川普就任總統後,改變了對我國軍售的政策,提供台灣較具「攻擊性」的武器裝備,以2020年出售台灣的「海馬斯(HIMARS)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及「距外陸攻飛彈(SLAM-ER)」等武器最為明顯;此外,川普政府也調整了對台灣的軍售模式,使美台軍售次數更為頻繁、更加常態化。近年來美中關係,因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而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兩國關係從合作轉為競爭與對抗;也因如此,美國對台灣政策也有所調整,美台關係越為密切。本文嘗試由2020年美國政府對台灣軍售項目為出發點,探討美台軍售所反映出美中台的關係變化。經

藉由對美台軍售、美中台關係發展歷史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川普政府時期的對中、對台相關政策加以分析後。歸納出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改變,乃因應中共崛起並在對中政策調整與「印太戰略」推動之下,維持台灣安全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重要性相對提升。因此,在中共對我國軍事威脅日益嚴重下,美國政府必須加強對台灣的軍售,以維持我國足夠自我防衛能力,對中共武力併吞企圖產生有效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