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黎兒寫的 廢核:給孩子安心的未來 和丁志達的 人力資源管理診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今周刊 和揚智所出版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 鄭世忠所指導 周德倫的 我國棒球運動專案計畫執行效益及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 (2019),提出台電員工申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棒球、發展、運動產業、政策、投資。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胡宜中所指導 侯建誠的 如何提昇行政人員服務之品質-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製造中心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服務品質、內部顧客、內部服務品質、決策實驗室法、網路分析程序法、多準則決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電員工申訴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電員工申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廢核:給孩子安心的未來

為了解決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作者劉黎兒 這樣論述:

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兩年光陰,核災在日本肆虐的殘跡還未抹滅,但,人們似乎已經忘了傷害的痛與恐懼。   本書作者長期居住日本觀察,告訴我們:核災還是進行式。   輻射放射物質測量值依舊超標,  家鄉的窗子已不能稱之為窗,深怕一打開輻射物就會趁縫溜進來屋內;  家鄉的土壤已經無法耕種,不敢聞花香、食物也都被汙染。  連小孩子都用一種令人心疼的口氣說:「反正會死,不想讀書了。」  而政府的謊言持續充斥著,無法坦承無解的核廢料問題,  這些歷歷在目的慘痛教訓提醒我們,若不廢核,台灣即將成為下一個福島!   核災是不可逆的毀滅性傷害,是無論怎麼整理都回復不了的,  數以百萬人將無法重返家園,土地、海洋

、大氣都嚴重汙染,  人們必須拋棄人生、健康,這樣的悲劇甚至將持續至萬年。   本書循序漸進地呈現各種核災影響面相、揭開不為人知的核電謊言,  作者在日本觀察福島核災後災民的苦難生活,  用真實生活為鑑,提醒讀者日本承受的核災代價;  用實際數據引證,告訴讀者台灣面臨的核電威脅。  指出台灣核電政策的嚴重缺失、認清核電危險的本質。  並提出廢核具體做法,以邁向無核世界為未來的第一目標。   人生短短數十年,比起核災的漫長影響,人的壽命只是九牛一毛。  或許你眼前看不到這些悲劇,所以不在乎,  或許你人生中不會經歷這些苦痛,所以選擇忽視,  但你不能不知道,我們的選擇將關乎到所有人類的後代,  

我們的下一代、朋友的孩子、所有孩子的孩子……  台灣的核電危險度高居世界第一,我們可以有別的選擇,  用行動去廢核,別讓核電廢了台灣。 作者簡介 劉黎兒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   基隆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台大歷史研究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為《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周刊》《新新聞周報》《La Vie》《瑞麗伊人風尚》等刊物專欄作家,書寫對於日本都會情愛和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   親身經歷日本311震災後,積極奔走、聯繫日本各地反核團體,促成《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福島事故十五年前的災難預告》一書中文版的翻譯出版,

並採訪各領域核電廠工作人員,揭開核安的潘朵拉盒子,讓令人感到荒謬至極的核電廠運作實況,揭露在讀者面前。誠心希望她摯愛的兩個地方,台灣與日本,不會再發生可怕的核災。著有《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 前言 自序 廢核-才能守護孩子的生命及這塊土地,才有未來  第一章 福島核災還是現在進行式1-1 智惠子甚至失去了福島的天空 1-2 為了孩子只好遷居,遠離家鄉 1-3 不能深呼吸之痛苦 ,窗子無法稱之為窗子 1-4 兩年了,還有三十幾萬人有家歸不得 1-5 福島孩子們的絕望─我或許會得癌 1-6 海產污染加重 少碰為妙 1-7 輻射

污染無國界 山珍海味全走味 1-8 七十八萬貝克輻射污染魚,海洋污染實態恐怖,海陸食物確認產地再下口 1-9 從居酒屋消失的魚─安全的美食在哪裡?  第二章 福島核災真相,台灣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2-1 任何社會都無法承擔核災後果 2-2 日本國會認定福島核災是人禍,現在也還是危險狀態 2-3 福島核災到底排出多少輻射物質?─史上最大規模的核災 2-4 福島核災收拾危機重重,輻射污染還在擴大中 2-5 核災損失知多少?收拾核災需要多少錢? 2-6 福島核災破壞數百萬人生活,百兆日圓賠不完 2-7 電力公司高層得賠償與負刑責 2-8 核電工健康成為犧牲,福島核一五年後人手將無以為繼 2-9 誰都不

想成為第二個福島  第三章 誰說福島核災沒死人3-1 誰說福島核災沒死人 3-2 誰說廣島沒問題 3-3 核災死亡知多少,當局一手遮天  第4章 如果台灣發生核災4-1 台灣發生核災全沒有逃生路 4-2 如果台灣發生核災,台灣人要怎麼辦? 4-3 發生核災時,別指望政府了 4-4 福島輻射傷害現在才開始,台灣擁核者居然說核災輻射能抗癌  第5章 核廢料,無解5-1 台灣人你躺在二十三萬顆核彈上 5-2 蘭嶼、福島的孩子為我們忍受被曝 5-3 總統,你知道用過的燃料棒在哪裡嗎? 5-4 隱形輻射刀已在傷害台灣人 5-5 不容台電繼續亂燒核廢料  第6章 若不廢核,台灣將成為下一個福島6-1 台灣

核電是全球最危險的,每次都上榜 6-2 台灣只會發生台灣核災 6-3 台灣核四安全數值差很大,連福島都無法比  第7章 原來核災離我們這麼近7-1 台灣最應該記取教訓,但台灣最沒有7-2 核四釀災七百萬人死是一點也不誇張的7-3 台電算不清耐震係數,藐視核電建在地震帶上的恐怖-台灣核電全在斷層上,應該停轉停建7-4 日本人在災後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相信所謂核工學者、專家7-5 國際核能同業組織或專家都互相掩護 第8章 老朽核電必須趕快停轉8-1 除四延三?拜託拿出良心吧8-2 台灣最危險核電廠─核二8-3 核二廠八千束用過的燃料棒可能造成人類危機 第9章 核災發生就來不及一定要事前阻止9-1 核

災是無法補救的9-2 發生核災再廢廠就來不及了,總統、院長、經長,乃至原能會別說沒常識的話9-3 核電、核廢、核災的輻射傷害─孩子及年輕人承擔後果,生態也改變9-4 輻射能最傷害兒童,致癌死亡率倍數驚人9-5 核電廠附近孩子容易致癌9-6 輻射健康傷害,禍延三代9-7 沒有核電,巨大變形水母都消失9-8 福島核災影響,生物出現畸形 第10章 核電核災充滿謊言10-1 第一次氫爆前就已放出大量輻射物質,政府不顧居民死活而未公佈10-2 核電廠內外都是謊言,隱匿事故成性10-3 台灣其實發生多次核災了10-4 台灣人不是輻射超人,清大、原能會應公佈真相10-5 因為說謊遮掩而讓人喪命─台灣輻射屋還

是現在進行式10-6 核電風險跟搭機或高鐵大不同10-7 美國牌打不通,別亂打日本牌來擁核 第11章 福島核災後的世界廢核、減核趨勢11-1 無利可圖又危險,美法核電相繼提前廢爐11-2 用核四電費才會上漲,經長、台電恐嚇太荒謬11-3 綠電超越核電,綠電才是世界趨勢11-4 台灣沒核電也沒問題,台電藏電─台電恐嚇缺電的五大謊言 第12章 邁向無核世界12-1 不示威則政治不反映民心,不廢核則對不起年輕人12-2 不要為了核電,而拿孩子生命當賭注12-3 德國廢核還有電可賣,二○一二年也是電力淨輸出國,溫暖了核電大國的法國 第13章 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許給孩子安心的未來13-1 維持核電及

廢爐都是天價,廢核才是正途13-2 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來要求廢核,別讓台電用核電廢台灣13-3 宗教界群起要求廢核,拒絕核電才是慈悲13-4 日台主張廢核的名人越來越多13-5 誰都有資格反核誰都沒資格用核電13-6 大家來當快活節電達人13-7 孩子的未來不能公投 只有廢核才能安心13-8 台灣廢核,可以當台灣是世界第一的廣告,而且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 推薦序1 核災,熔毀人類文明核心   從福島回來後,耳朵仍然幻聽到輻射偵測器急促的警報聲響,背脊到手心發麻。   今年五、六月間,我在三十天內去了兩趟福島核災災區,進入二十公里內的管制區,也到了福島第一核電、第二核電的門口。到了現場,才知道

過去閱讀再多的報導、論文,都沒有辦法領會到現場的悲涼的肅殺。   兩次福島重災區之行,都是初夏艷陽高照的好天氣,氣溫在二十五度至二十七度間,但兩次同行的人,都說背脊寒意深重。我回來後,一直想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種寒意在盛夏的台北仍在心頭。   「你離我遠一點,你身上有輻射。」在台北仍有人對我開歧視性的玩笑,而福島數十萬人卻居住生活在高輻射區兩年。逃出災區的人,到了外地,同時受到在地人同情與歧視。在福島居酒屋中,當地人議論著,因為核災,可能會衝擊日本行之數百年的戶籍制度,未來來自是福島的人,子子孫孫都會受到歧視。   在福島第一大城郡山市,人口三十三萬,和三十萬人的福島市,都離福島核一約六十多

公里,但我測量大部分地點輻射都高於應撤離的限值,但是政府、人民、學者者假裝若無其事,五月間大學畢業入社的新人,被老社員灌醉倒臥在高輻射的熱點上,也若無其事。過了快一個月,才悟到:核災兩年後,輻射依舊在,但在日本社會虛偽的假裝若無其事,在掩埋真相,正把文明社會中的核心給銷蝕掉,就像是蘋果的心爛掉了,而外表仍是光鮮的樣子。   黎兒的這本書,揭開了不易輕見的真相,讀後,加重了悲涼與麻木,因為我相信,台灣人民與政府的無知與無能,離核災已經不遠了,希望黎兒的書能再喚醒更多的人。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方儉 推薦序2 生命中的選擇   每天睜開眼,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都要立刻抉擇,不然就得挨餓或行不得。每

個人從長期生活經驗的累積發展出個人食衣住行的好惡,不假思索就可做出決定的層次,所費精力不可等閒視之。除影響個人心情或荷包外,看似無關痛癢,卻是維繫家庭社會的基礎。對於該不該用核電?許多人認為只要有電用,來源讓「專家」們決定。只是,做決定的專家如果眼中只有私利,或根本專業不足,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黎兒這本書,從細細描繪福島核災後,日本人在生活的各種細節遭遇的困境、無奈與憤慨開始,原本瑣碎生活中小小的一點快樂從此不在,食衣住行每個細節都必須考慮再三,分分秒秒都必須提心吊膽,不論老少人生就此被定格。想究責、申訴卻找不到具體對象,因為核電專家早已將他們的利益融入法制。   生活困擾只是不停下滑

沉淪的開始。車諾比核災後四年開始出現甲狀腺癌,但今年福島已有學童被證實罹患甲狀腺癌;美國摩索博士調查車諾比疏散區內生物, 發現區內鳥與昆蟲多腫瘤、畸形與白內障,且雄性缺乏繁殖能力。人也類似,附近許多孩童罹癌,智障或肢體不全;實在沒有能力照顧的家庭,只能將小朋友送去孤兒院。如果輻射物質污染環境,遲早會透過呼吸飲食進入人體,影響不僅是使用核電的你我,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的子孫,就像車諾比核災區的鳥與昆蟲, 一生早在二十多年前核災發生時被決定,不得翻身。   今年底,擁核的執政者希望利用有瑕疵的公投讓胡亂拼湊的核四過關運轉;看看日本人今日的種種困擾,試想他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日本人過去沒有選擇的機會

,  只能懊惱;台灣今天有選擇阻擋核災發生的機會,萬萬不可放過啊。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教授  徐光蓉 推薦序3 謝謝黎兒的苦口婆心   認識黎兒不算短的時間,不論從家庭旅遊中的相處,或報紙雜誌上的文章,黎兒給我的印象總是感性理性兼俱、觀察入微且見解中肯。但直到去年底因為康永的推薦,讀了黎兒關於核能真相一系列的書,才算真正認識她。犀利的筆鋒下、呈現巨大魄力和對台灣的真摯關心。在這本新書裡,記者的熱血加上為母則強的天性,讓她不計毀譽的一再大聲疾呼。敬佩之心再度油然升起!   必須謝謝黎兒。她的書,是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立前,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有很多人在閱讀後驚醒,發現台灣核電廠的問題原來這麼複雜而

重要。過去我和許多人的不關心(不論原因為何),幾乎讓我們放棄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幸好,現在還來得及!   其實,台灣有許多先知先覺的公民團體,一直推動核能議題的討論和覺醒,只可惜一方面因為專業複雜度高,一方面又政治化太深,讓明明應該關心自身權益的大眾選擇冷漠以對。在核ㄧ、二、三廠的核廢料超高量存放在核電廠中的現在,且逢工程品質堪虞的核四接近完工之際,這種冷漠態度正適足以陷台灣的未來於萬劫不復之地。因此,當親身見證福島核災恐怖後果的黎兒,分享她採訪報導的第一手消息,並殷切呼籲台灣民眾反核廢核時,她的影響力是巨大深遠的。我們因而得以在仍有努力空間的今天,再一次仔細看看各種資料、聽聽不同說法,分析比較

何種選擇才是對台灣、對孩子們負責的決定。   只要有心、願意提前計畫努力,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不是二擇一的問題。為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照顧台灣和地球的命脈,我們必須在擴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時,更有遠見的推展新能源和節能措施。這是世界的趨勢,更是迎向未來台灣最好的選項。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 陳藹玲 推薦序4 告別核電年代,向未來出發吧!   二○一三年三月九日,這一天,我們寫下了歷史。   成千上萬的自主公民包圍了博愛特區,讓執政者看到廢核的龐大民意,告訴政府:「請勇敢告別核電,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在今年上街人數衝破二十多萬的廢核大遊行中,不但有許多新生代力量的出現,也看到長年以

來許多堅持不懈的身影,表達的都是同樣身而為人的基本訴求,都是同樣對生態與未來的殷殷期待,期待核能威脅可以就此終結在我們這一代。   回顧福島核災後的這兩年多來,政府與擁核集團仍然持續不斷地放出對己方有利的煙霧彈。   例如福島核災沒死一個人、福島輻射量下降沒有影響等等,想要說服民眾核災的威脅逐漸遠去,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日之間蓬勃的民間交流突破了資訊封鎖,關於核災種種駭人的真相紙包不住火,在台灣各地如星火燎原地擴散開來,各界紛紛積極發聲反核,這些公民行動的崛起,不僅僅是對於核災的恐懼,更奠基於二十多年來反核運動的堅持與積累。   作家劉黎兒可以說是這一波藝文界反核率先揭竿而起的旗手,由於她全家定

居東京,對於核災的種種影響不但感同身受,更對台灣的核電危機憂心忡忡,這兩年來以極大的意志力持續不斷書寫,不畏來自擁核集團的威脅與攻擊,勇敢揭露關於福島、關於核電的種種真相,為台灣帶來最新的核電資訊,也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與角度,為反核大眾帶來強而有力的知識後盾,更影響了許多意見領袖與名人,開始一同思考加入廢核的行列。   二○一三年,台灣的廢核民意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是廢核關鍵的一年,也是廢核行動集結的一年。參加遊行的人數多少不是最大的重點,這次烽火四起的反核風潮,全台各公民團體的響應與串聯,從下而上引發多元參與民間活力,各個專業領域者自發無償地去倡議、實踐與行動,開始質疑官方長期片面壟斷的資訊,

思考台灣能否有另一種發展可能,人民能夠一致行動到這麼強烈深入的地步,這件事意義重大非凡,掌權者絕對應該對此感到備受威脅。   台灣社會正面對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轉變的關鍵時刻,這是一場攸關所有人的未來之戰,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同時為下一代選擇想要的未來,一個安全的未來,一個永續的未來,一個充滿生機的未來,讓我們鼓勵更多人勇於告別核電年代,向未來出發吧!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 作者序劉黎兒廢核-才能守護孩子的生命及這塊土地,才有未來許多人問我為什麼反核,我雖反核,但兩年多來,我主張的是「廢核」,不是「反核」,也不是目標定在遙遠多年後的「非核」。也有人認為我是不是不太性急了,我或許是性急的,

但最主要還是因為台灣的核電高危險狀態是令人無法不焦慮。至今沒發生核災本身就是天佑台灣,但或許下一刻就會發生,而核災一旦發生,是無法挽回的。台灣是一次就完了,這樣的風險,誰也承擔不起的,而核災只要發生,就來不及了。福島核災發生兩年四個月了,但福島核一現在每天也會出現無法收拾的新恐慌,不要說福島及周邊的孩子、大人致癌等健康受害嚴重。山河都遭輻射污染,現在每天放出大量的輻射物質到空氣及海裡,數十萬人避難,資產價值歸零。福島人說:「兩年多下來,沒有哪件事是有好轉跡象的!」在名古屋以東地區的許多父母至今不敢給小孩喝牛奶或吃近海魚貝,沒有一刻能掉以輕心。生活點點滴滴還籠罩在輻射污染的陰影裡,許多無力從日本

脫出的父母嗟嘆這不是大家要的日子。許多福島人或日本人大聲疾呼:「還給我美麗山河!還給我乾淨的天空!還給我清潔的海洋!還給我福島!還給我日本!還給我沒有輻射污染的世界!還給我孩子們的未來!」但核災發生,一切太遲了,老天也還不回這些人最基本想要的東西。 我們是為了活下去才用電,而不是為了死亡才用電的。至今我們遭矇騙,以為核電是安全的,但其實最危險的;以為核電是乾淨的,其實是大排熱大排碳的,而且製造的劇毒百萬年才能無毒化;以為核電是便宜的,但其實是最昂貴的發電方式。台灣乃至南韓、法國等都是靠稅金補貼的,更重要的是狹窄而人口密集的台灣,既有的老朽核電或早該停建的核四是全球最危險的。相當於二十三萬顆廣島

原子彈份量的高階核廢料儲存方式也是全球最危險,隨時可能釀出毀滅全台乃至北半球的大事故,而且也因為台灣不穩定的新生地層,核廢料儲放處完全無解。核電是非常不必要的絕對惡,發生核災讓數十萬乃至數百萬人有家歸不得,數百萬人的事業、人生及打算養育後代的山河全毀外,即使不發生核災,核電廠平時也放出大量輻射物質污染環境,戕害脆弱的孩子、婦女。像台灣各地輻射劑量都比災後東京等地高幾倍,而且核電維修或收拾核災,乃至未來拆爐等,都需要許多核電員工被曝賣命,非常不人道。過去我們不知道就算了,但現在知道了,就不能再用自取滅亡的核電了。最重要的是,台灣根本不缺電,沒核電也完全沒問題,台灣發電設備過剩,即使尖峰也剩二十二

%~三十%,不須再生能源也能馬上廢核。再者,台灣有再生能源可以取代火力發電,而非核電,政府及擁核者勿再繼續誤導國民,沒替代能源無法廢核的謊言請勿繼續說了。核電是不能選的,也不必選,核電原本就不是選項,這件事是黑白分明的。

我國棒球運動專案計畫執行效益及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作者周德倫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自99至106年兩階段棒球專案計畫「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與「強棒計畫」以建構國內棒球運動健全發展環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次級資料分析、並採結構式訪談蒐集參與棒球專案計畫之16位受訪者之見解,再結合研究者承辦棒球專案計畫之實務經驗,針對兩階段計畫中7項議題之36項子議題之推動效益、所產生的影響及對未來推動之建議,進行整理、分析及討論後,其中「基層棒球運動發展」9項子議題有3項已達效益,6項未達效益;「社會甲組棒球發展」4項子議題有1項已達效益,3項未達效益;「職業棒球運動發展」7項子議題有4項已達效益,3項未達效益;「國家隊選訓賽輔獎」6項子議題有2項已達效益,4項

未達效益;「棒球運動產業發展」4子議題有1項已達效益,3項未達效益;「軟硬體建設與投資」4項子議題有1項已達效益,3項未達效益及「經費之編列與運用」2項子議題均已達效益,也發現上述效益對國內棒球運動發展也各自產生正面及負面之影響。整體而言,政府未來仍應提出更完善之推動策略,透過各級棒球推動單位與企業投入更多資源,在政府及民間通力合作下,使我國棒球運動整體發展環境更健全。

人力資源管理診斷

為了解決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作者丁志達 這樣論述:

  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瑞奇(Dave Ulrich)在其著作《人力資源最佳實務》中提出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提升為企業夥伴(strategic partner)的角色,積極參與企業策略擬定,並進行協助企業經營策略的執行,以有效地使組織完成策略目標。這一觀點一直指引著本書在編撰時不移的導航座標。   本書體系完整,涵蓋了「人力資源管理診斷」時需要知悉的關鍵領域,包括企業願景與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人力確保管理、人力開發管理、人力報償管理、人力維持管理、量化管理與人事成本、變革管理與裁員策略、人事風險偵測與預防、人事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診斷、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向標竿企業學習等議

題,提供資料豐富,內容非常紮實精彩!   本書共有十三章,附有實務作業上使用的圖、表、範例、附錄多達200餘種,參考運用價值極高,可以現學現用,是一本珍貴的工具書,保證受用無窮。 作者簡介 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與講師   資歷(顧問界)  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首席顧問、精策管理顧問公司資深顧問、共好管理顧問集團資深顧問、鷹眼策略管理顧問公司顧問   資歷(企業界)  智捷科技(新竹科學園區)總經理特助、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安達電子、敬業電子、環宇電子等多家公司人資主管   榮譽職  國家人力創新獎評審.決審委員、勞委會主辦的調解員認證班講師暨口試委員、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專案

(TTQS)輔導顧問、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第四、第五屆監事   授課單位(現任)  中國生產力中心、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中華工商研究院、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漢邦企業管理顧問公司、中華民國貿易教育基金會、源鴻企管顧問公司、重慶共好顧問公司等   專案輔導  台灣電力公司(人力合理化)、台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人力合理化)、味丹食品企業集團(人力合理化)、台灣人壽保險公司(人資制度)、台灣航勤公司(人資制度)、中國石油公司(職能模組建立)、交通銀行(人資制度)、安徽省煙草專賣局(人資制度)、智崧科技公司(人資制度)等   著作  《人力資源管理診斷》、《人力資源管理

》、《招聘管理》、《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資關係》、《裁員風暴》、《大陸台商人力資源管理》、《大陸勞動人事管理手冊》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如何提昇行政人員服務之品質-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製造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台電員工申訴的問題,作者侯建誠 這樣論述:

政府致力推動各地方機關之部門服務形象,對顧客之服務品質,在目前環境高度競爭下,如何提升行政部門的服務效率及品質,未來能否擴大業務運作和組織生存之核心因素。如何將品質管理引進公部門,以改善公部門的行政效率和服務品質為重點,因此越來越多政府機關試圖以顧客至上、服務為先、品質第一、創新為要、激勵優先等概念,來改造公部門組織及其服務品質。本研究透過德爾菲法建構出提升行政人員服務品質之研究架構,再運用決策實驗室法與網路分析程序法,針對個案單位行政部門人員及生產研發部門人員之問卷填答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申訴管道」、「承諾時效」、「具有同理心」、「個案處理」、「服務時間」、「即時處理」、「服務效

率」及「服務專業」為影響工服務品質之關鍵因素,其中「申訴管道」、「即時處理」及「服務效率」是現階段極需改善的指標。因果圖顯示,欲有效改善關鍵因素之績效,可以考慮「服務效率」著手改善,由於「服務效率」屬傾向影響其他準則的「因」,而「服務專業」屬傾向被其他準則影響的「果」,因此以「服務效率」的改善為出發顯有其合理性。「服務效率」反應生產研發部門員工對服務人員能主動正確可靠地提供服務的之能力,對於提昇服務品質決定性的影響。本研究就此提出改善策略,安排服務教育訓練課程,以提昇專業素養以縮短生產研發部門人員等待的時間,及減少往返詢問事情處理進度,亦能提昇工作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