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昌國中111新生編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南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許惠欣所指導 徐萩蓁的 學習與成長─一位腦性麻痺幼兒於蒙特梭利教室之個案研究 (2010),提出右昌國中111新生編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腦性麻痺幼兒、蒙特梭利教室、個案研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右昌國中111新生編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習與成長─一位腦性麻痺幼兒於蒙特梭利教室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右昌國中111新生編班的問題,作者徐萩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位腦性麻痺幼兒在3-6歲幼兒混齡班接受三年半之蒙特梭利教育、融合教育與早期療育,於日常生活適應、與混齡幼兒之同儕互動、和蒙特梭利教具學習之情形。本研究以南部採用蒙特梭利教育之私立茵茵幼稚園蘑菇班一位「輕度痙攣型下肢麻痺」的腦性麻痺幼兒(小亦)為研究對象,蒐集與分析一年的觀察(錄影/音、拍照)、訪談和相關文件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一、於「日常生活適應之情形」方面,腦性麻痺幼兒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可獨立自主地完成「例行生活事務」,遵守班級之「生活常規」,及於非工作時間實踐「日常生活練習」之教育內容。二、於「與混齡幼兒同儕互動之情形」方面,腦性麻痺幼兒在3-6歲幼兒「混齡編班」之蒙特梭利

教室中,自小班獲得大班哥哥姊姊的協助/幫忙,直至「大班」成為「大姊姊」,加上和妹妹「手足同班」,增進其同儕互動,也拓展其人際關係。三、於「蒙特梭利教具學習之情形」障礙方面,腦性麻痺幼兒有「動作障礙」,需先克服「走線」和「鋪/捲地毯」之挑戰。透過「重複練習」操作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練習」之大、小肌肉「基本運動」教具、拿/放「感官、語言、數學和文化教具」、及參與「文化教育」之音樂與藝術活動,幫助其動作控制與協調及肢體平衡感。四、於「蒙特梭利教具學習之情形」非障礙方面,透過「重複練習」操作蒙特梭利「感官、語言、數學和文化教具」,可彌補腦性麻痺幼兒於「語言」說話、拼音和書寫「左右相反」的字形之弱勢,也可

增進其感官知覺、數學邏輯概念和文化之涵養。本研究也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研究者研究相關議題與蒙特梭利老師實施融合教育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