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庫數位帳戶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杜怡靜所指導 林彥宏的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立法模式之檢討-兼行為經濟分析 (2017),提出合庫數位帳戶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經濟學、不當銷售防止、行銷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合庫數位帳戶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立法模式之檢討-兼行為經濟分析

為了解決合庫數位帳戶2022的問題,作者林彥宏 這樣論述:

我國傳統的消費者保護法制比較注重在事後紛爭處理,例如引進無過失責任,因果關係的推定等等,在事前的紛爭預防上面,會倚重在主管機關要求的資訊公開、消費者教育與行政管制上 。後來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則加強了事前的紛爭預防機制,但學者們還是會比較注重在事後紛爭解決,比方商品出現問題,法院判決如何、責任是否太重、損害賠償性質等等,或者某些業者沒有確實盡到說明義務與適合度原則,法院判決如何 等等。本文認為相當可惜。本文一直認為事前的預防比起事後損害填補來的更有效率 ,因為一個消費紛爭的發生對於消費者來說付出的成本相當大,比方心理壓力、財務壓力、訴訟壓力,而得到的不一定是完整的賠償,如果我們可以在事

前就阻擋掉這種紛爭,消費者、政府、業者是不是就不用再多花這些不必要的成本,去處理一個已經造成的傷害,可以把資源放在更多美好的事物上。 因此本文決定在既有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上,聚焦討論事前的紛爭預防機制,除了傳統的文獻分析、比較法分析外,另外搭配比方經濟學、行銷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看法,期待可以更全面的討論這個問題。並在論文的最後綜合前述的看法,提出本文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