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學會 要去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同 學會 要去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菊仙寫的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和許惠珺的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50歲大學同學會聊什麼?我的不踩雷同學會 - 嫺人的好日子也說明:就只是單純想要幾個人安靜的聊一聊那些接近50歲開始逐漸浮現的問題。 所以這個大型同學會沒去參加,反而觸動了和好友們的聚會。我們約在母校碰面。 一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道聲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應用華語文研究所 夏誠華所指導 陳汶思的 馬來西亞華語之研究——以檳城為例 (2013),提出同 學會 要去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馬來西亞、檳城、華語、檳城福建話。

最後網站詭願- 鏡文學Mirror Fiction則補充:「新堂,今天下班後要不要去吃個飯,順便喝個兩杯,反正明天假日,不用早上趕著起床上班。」公司的同事邀約著蔡新堂。 「今天不行吶,我等等要去參加高中同學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同 學會 要去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為了解決同 學會 要去嗎的問題,作者彭菊仙 這樣論述: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聚焦青少年的行為、手機電玩、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     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青少年出門像丟掉、回來像撿到;自以為是,你說什麼,他們就辯什麼;時時刻刻盯著手機,對你卻總是已讀不回;身心都還沒準備好,卻急著談戀愛、嘗禁果。然而,母(父)力全開只得灰頭土臉,恩威並用、巧計盡出仍無解無助……     青春期孩子的暴走,常逼得優雅慈愛的爸媽跟著走鐘   家有三個火山青少年的彭菊仙身經百戰,她以幽默、智慧   

拆解爸媽在面對青少年時可能陷入的困境:     ◤青春孩子都是天然反?   ‧孩子的已讀不回,何妨看成已「獨」不回   ‧反骨叛逆背後是快速茁壯的思辨力   ‧冤枉路是必要的成長成本,走一遭才看得廣、才甘心     ◤當孩子沉迷網路世界?   ‧在陷進虛擬世界前先鞏固好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結   ‧現實世界中如何監護孩子,在網路上也該如此   ‧活用科技產品控管網路使用,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當孩子太早譜青春戀曲?   ‧戀愛不僅要練愛,還要練不愛   ‧灌輸「網路交友安全守則」永遠不嫌早   ‧適時、適度跟孩子談「性」說「愛」,孩子知

道愈多態度愈謹慎     ◤爸媽的生活重心只能有孩子?   ‧煩擾之事過心門而不入心   ‧眼光轉向自己,爸媽也是獨立的存在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爸媽最艱難的功課不是陪伴,是放手☆   我們大手上那層布滿人生歷練的皺紋、硬繭與風霜,   永遠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孩子的大手上,   也不可能遮蓋得了他們的細皮嫩肉。   我們怎樣磨出人生的老練,孩子也會那樣磨出自己的歷程;   我們曾經心力交瘁, 孩子怎可能沒有身心俱疲的時刻?   我們曾經吃虧受挫才知覺悟,孩子也必然得經一事才能長出一智。   牽慣了小手的大手,要意識到孩子的手

早已不小,   人生必須留給他們自己去磨、去闖、去體驗,自己長出養分;   父母的擔憂,將把孩子的福氣耗盡,   送出祝福,便讓能量增長。   ──彭菊仙   專文推薦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暖心推薦     王蘭芬 作家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李儀婷 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蔡淇華

 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序)   齊聲讚譽     .兒子上高一沒多久,我發現他隔壁同學的媽媽居然是彭菊仙,天哪,她不就是那個親子作家嗎?立刻偷偷打聽她兒子是怎樣的孩子。兒子說:「我覺得他很不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人有禮貌,講話又好笑。」果然!讀完這三十三個修練,完全懂得為何她的小孩能在同學中得到如此好評呀。──王蘭芬,作家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長大的身體,內心其實還離長大有點距離。畢竟,長大意味要扛起責任,要做決定,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菊仙從孩子的問題導入,給出解方,要大人學著默默陪伴,智慧放手。如果,你想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如果你

想讓孩子不再難溝通,如果你想讓孩子戀愛人際全升級,這本書會是你的教養首選。──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很開心終於等到好友菊仙的新作。我是菊仙的忠實粉絲,她每一本書都在我養兒育女的歷程中滋養我、給我方向與力量。這本新作對育有兩名青少年的我更猶如及時雨,讓我更明白青少年的心理、行為表現與常見問題,也更加知曉該如何與青少年互動和溝通。菊仙的文字順暢易讀,善用實例闡述論點,讀來收穫滿滿,真心推薦給教師與家長閱讀。──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本書節奏輕快、故事有趣,看菊仙前輩如何面對青春期半獸人的過程,頗有療癒效果。書裡字字句句都刺中青少年父

母的心窩,因為那是青少年父母才會有的血淚史、才懂得的甘苦。青春期的故事,菊仙寫來幽默橫生,彷彿三個兒子的暴走都在她如來佛的手掌之中。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管不動孩子,而是握拳與鬆手之間,都是養育孩子的藝術。有時看開一些,看透一些,讓孩子更自由一些,也許能換取更多親子關係的良好互動。何必斤斤計較非緊緊掌握在手裡不可?孩子不管長到幾歲,只要親子關係沒有斷裂,孩子始終會回家的。面對半成熟的青春期孩子,菊仙的字裡行間,透露出「父母要更懂得看開」的教養藝術。──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幾次聽菊仙老師談青少年,言語中妙趣橫生,很能撫慰青少年父母受創的心靈。菊仙老師很用功,在書中有相當

嚇人的知識量,當父母能當到接近學者程度,我是佩服再佩服。書裡「手機電玩與網路」的篇章,是少見的全面觀點。我非常期待能跟讀者分享這本書,足以勸世救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多父母大嘆愈來愈難與青少年鬥法了!身處數位時代,青少年的手段升級,問題複雜度遽增,父母能不跟著練功嗎?彭菊仙老師在本書中,直球對決那些現今家長最關心也最頭痛的議題,做深度剖析,特別是3C網路問題,包括如何規範、如何避免成癮;讓青少年的家長有所依歸,從容以對。這本書肯定是家長的救星,必讀不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你知道青少年的已讀不回,其實是已「獨」不回嗎?你知道「我都是為你好」一出口

,效果如何嗎?如果不知道,你一定要閱讀青少年教養專家彭菊仙的新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修練成青少年溝通達人!──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同 學會 要去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自己,穩賺不賠!」
-
今天邀請企業家蕾咪跟我們聊聊關於「投資自己」這件事,過去我們常常聊到「投資」大家就會以為是「錢」,其實形式非常多種,好好對待自己、好好學習新的事物,也是一種投資。
-
這集理財教室我們將投資自己分成四大類型,包含專業能力、通用能力、才藝、外貌,到了每一個新環境的職場,通常都是彼此在為彼此打分數,也會綜合評估對方會不會是一個好的競爭對手、合作夥伴。
-
像我認為,把握上班時間把自己的專業做好,同時也要把握下班時間,增進自己的才藝和能力,有一天工作需要用到時,你就會成為全辦公室最「獨一無二」的那位佼佼者。
-
現在每一個人都擁有社群,第一印象同時也很重要,把自己打理好,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也是職場的基本禮儀之一,像是寵愛粉絲的倩碧,今年週年慶就推出了「經濟美學保證班」,推薦給正在尋找好用保養品的你們!
-
👉🏻班主任重點提醒
🔥必買水磁場及淡斑精華🔥
📍百貨優惠免出門預選宅配
📍美妝界首創百貨官網同步集點-「皮膚天才管理任務」
📍每集一點打怪點數就拿好禮!闖關越多,禮物越好
📍最高享粉刺殺手潔膚水正貨乙瓶✨
📍「關關集點、關關有禮」越早開卡 越快累積破關喔
-
即日起,倩碧週年慶正式開跑,詳情可洽倩碧官網及LINE帳號
【 @Clinique 倩碧經濟美學保證班週慶官網優惠】👉🏻 https://reurl.cc/oxegLg
#倩碧經濟美學保證班 #週年慶 #皮膚科醫師品牌 #Cliniquetw
-
【理財教室】23K也有被動收入!「3個觀念」翻倍賺錢?feat.蕾咪
https://youtu.be/A2lV6vZxA0Q
【理財教室】上班族看3年買下770萬新房!對戰房仲「談判技巧」靠這招!feat.楷鈞
https://youtu.be/I6MS1begLrI
【理財教室】花光空姐積蓄「買下信義區千萬豪宅」辛苦過程全公開!feat.Ivy Chao
https://youtu.be/7StmQ7ce4r0
【理財教室】台北人應該買房嗎?房貸好申請嗎?看房要注意的事?feat.小梅
https://youtu.be/PgcJqe8nJPI
【理財教室】30歲前就買房!千萬豪宅「一個關鍵」真的買到了!feat.丘曄
https://youtu.be/jvzkaSLSrSo
【理財教室】薪水怎麼存!「3個步驟」躺著賺錢就會變多!feat.焦凡凡
https://youtu.be/IRSLqHa34TM
【無痛存錢法】一年多存12萬!上班族「4種理財法」也能致富
https://youtu.be/5kUb9FjalqM
【理財教室】宣告破產!從「吃吐司邊到買房」存錢之路!feat.小賴賴晏駒
https://youtu.be/O8LS5a63bKM
【23歲存到100萬】負債50萬學貸不要怕!「規劃收入」拚第一桶金
https://youtu.be/cqovWIyPTe0
【錢該怎麼存】60%、30%、10%「理財配置」無腦學會!feat.那那大師
https://youtu.be/iDoZdCM_GZI
【一次做4份工作】23歲存100萬:1份正職、3份打工,公開「存錢血淚史!」
https://youtu.be/1hxskneaSbI
【理財教室】教你存到第一桶金!關韶文「21天私密帳本」公開
https://youtu.be/SydKJa4lK2Y
【理財教室】一個月5900元就能「住進蛋黃區!」一坪16.8萬心動房型公開
https://youtu.be/u2eVLC13ID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mail protected]

馬來西亞華語之研究——以檳城為例

為了解決同 學會 要去嗎的問題,作者陳汶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馬來西亞的華語,並以檳城這個地方為例。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為質化研究兼量化研究。藉由問卷和錄音的方式取得數據與語料,以此呈現出檳城華語與現代漢語的差異,進而了解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的華語特色。檳城的華語大部分都受到了方言的影響尤其是福建話為居多,然,檳城的福建話(即閩南語)卻又是一種域外變體,它與其他地方的閩南語亦有著差異。大馬華語從這個變體中的方言受到影響,又會形成一個怎樣的華語呢?研究結果顯示,檳城的華語的華語具有「本土化」的現象。我們可以從其詞彙、語音和句法結構等這幾個方面看出其所受影響的程度。其實在馬來西亞除了北部以外,中部與南部的華語亦有「本土化」的現象,相較之下,北部

的「本土化」現象會較為濃厚,南部由於靠近新加坡,因此華語普遍上相較於北部是較為規範的。語言反映文化特色,因此研究者為馬來西亞檳城華人,想籍由檳城的華語反映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特色。本研究一共分為五章,緒論、文獻探討、研究方法、檳城華語本土化之探討以及研究結論與建議。歸納研究所得之結論是,華人長期居住在海外難免會與當地的語言和文化接觸,進而與當地文化融合。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的確有融合於馬來西亞當地文化,語言亦不例外,只是語言受影響的因素較為特殊。每一個種族都會形成其獨特的種族文化,就中台兩岸而言,其雖然都屬於華族,但兩岸當地的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存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屬於兩個不同的地方,理所當然的

亦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色彩,包括語言。為此,馬來西亞亦不例外。研究者認為,馬來西亞華語的「本土化」該保留,因為其確實反映了大馬華人的文化之一。只是,我們可以採以共存的之態,在「本土」和「規範」之間作一個「協調」。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為了解決同 學會 要去嗎的問題,作者許惠珺 這樣論述:

  本書顛覆大多數人對教育、文憑和工作的看法,擺脫體制內的教育思維。   想要找到好工作,學位文憑不是必要。   必學的,只有三項──能讀、能寫、能算。若再加上好品格和工作實力,一輩子不愁吃穿。   學習讀寫算,塑造品格,培養實力,最佳的場所在哪裡?   在家裡。   在家自學,如何踏出第一步?   -自學教材,怎麼選?   -自學時段,怎麼訂?   -自學課程,怎麼進行?   -自學進度,怎麼訂?   -共學活動,必要嗎?   -學校,需要去嗎?   -自學申請書,怎麼寫?   -申請自學,怎麼送件?   -心動,卻不敢行動? 作者簡介 許惠珺   來自雲林鄉下的孩子,躍龍門進了

北一女,而後考上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最後再進入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拿到電腦科學碩士。   一個非常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學生,求學過程步步順逐,卻感慨自己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如今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編制,分別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   六年來,看見四個孩子在家自學,快樂又充實,不勝羨慕,感觸萬千。   二○一五年底,和美籍夫婿何恩,帶著四個從嬰兒時期就收養的孩子,從台北移居台東長濱。一家六口在家工作、在家自學、在家開伙,在美麗的太平洋海岸,展開豐富的農莊生活。   著作: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   《這樣學

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秘笈》、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增訂版──實踐百歲醫師育兒法十二年》   作者部落格:jeanheidel.blogspot.tw/   在家自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omeschoolingbook/ 【自序】 從懷疑到篤信不移 【前言】 沒學位文憑,行嗎? 【孩子要上學了】 老大上小一了 輪到老二上小一 老三老四 沒上過一天小學 【啊,不去學校?】 不去學校上學,怎麼學合群? 不去學校上學,怎麼學人際關係? 不去學校上學,不就沒有同學了? 【學位文憑=工作?】 有

學位文憑,才找得到工作嗎? 白費九年,慘烈非常 自學成為專業譯者 事業的選擇(一):家庭為先 事業的選擇(二):不往高處爬 事業的選擇(三):不做奴隸 低薪世代的出路:不是文憑,是實力 【在家自學,怎麼開始?】 必學的,只有三項 自學教材,怎麼選? 上課時段,怎麼訂? 自學課程,怎麼進行? 自學進度,怎麼訂? 共學活動,必要嗎? 學校,需要去嗎? 自學申請書,怎麼寫? 申請自學,怎麼送件? 心動,卻不敢行動? 【自學家長經驗分享】 原來自學一點都不難! 你想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能在家自學真好 【自學人生】 數學,學多少才夠? 自學英文很容易 自學鋼琴也成 家事廚事,從小就做慣 養狗

是在學習 玩火也是在學習 農莊生活,學習機會多 【問與答】 如何安排每個孩子不同需求的學習? 如何讓長輩安心? 經濟不佳也能自學嗎? 自學生會不會和群體格格不入? 不去學校,如何為基督的信仰做見證? 怎麼知道學得夠不夠? 自學會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或是失去競爭力呢? 如何引導學齡前幼童自學呢? 有沒有一套最適合的自學教材和方法? 不打分數,如何知道學習效果? 獨生子女在家自學,會不會太孤單? 選擇在家自學,是不是在走窄路呢? 想自學卻一直被澆冷水,該如何心理建設? 不能在家自學,怎麼辦? 【結語】 家庭最重要   自序 從懷疑到篤信不移   六年前,先生決定讓即將升上小三的老大

在家自學。當時我對自學尚無清楚概念,甚至有疑慮:沒學位文憑,行嗎?   想要找到好工作,沒學位文憑行嗎?我也有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孩子在家自學這六年來,我們不斷摸索適合的自學教材與方式,一路跌跌撞撞,不斷從錯誤和失敗的經驗中學習,與孩子之間更是教學相長。   如今孩子在家自學已邁入第六個年頭,我們仍覺得自己在自學領域,該學的還有很多。然而,雖然懂得不多,感觸卻很多。六年的時間不算短,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我對自學,也從起初的懷疑,到現在的篤信不移。   我們家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的編制,各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老師是爸爸,我這個做媽的,只需專心料理家務,不需插手

。對於在家自學,我算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雖是旁觀者,感觸卻深。   我是個感性的人,容易感動,看見自己的孩子在家自學後,生命更加散發光采,就忍不住拿起筆來,想要寫寫這六年來的心情與心得。   這不是一本「在家自學教戰手冊」,您若期待書中詳細指導父母如何給孩子在家自學,恐怕會感到失望。本書只是在抒發心懷,聊聊在家自學帶給我們的種種啟示與領悟,也稍微分享我們在家自學的經驗。如果我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到其他的父母,那麼寫本書所費的工夫,也就值得了。   二○一八年於台東長濱 前言 沒學位文憑,行嗎?   我從小就是個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唸書,對成績有榮譽感,課業表現優異。雖

然在雲林鄉下讀國小國中,高中卻能一舉考上北一女,讓父母和學校很有面子。高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國立交通大學的電腦工程學系,後來又到美國留學,拿到電腦碩士。   求學過程這樣順遂,又擁有學位文憑,我卻自認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台灣的教育體制,擅長培養會考試的學生。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路追求分數,以為人生在世,分數最重要,考上好學校最重要。我丟棄課業外的一切,專心把自己變成一台會考試的機器。   等到終於考上好大學,目標達成,才突然發現接下來沒有奮鬥的目標,人生不再有意義。這是傳統教育體制對我的第一個傷害。   第二個傷害是──錯過發展興趣和家事能力的機會。我從小只顧著讀書,沒有

心思培養任何才藝或興趣,鋼琴學沒多久就放棄,合唱團也參加沒多久就放棄,連畢業旅行都沒參加過,只為了多騰出時間唸書。   長大後,學位是拿到了,卻也成了一個乏善可陳的人,只有滿腦子呆板的知識。更慘的是,因為我在校成績好,父母為了保護我唸書的時間,不讓我幫忙做家事,使得我連基本的家事能力都不具備。直到要結婚了,還不會做飯,母親才開始擔心,我將如何為人妻、為人母?   傳統教育體制對我的第三個傷害是──扼殺自學的能力。我太習慣填鴨教育,太習慣死記死背的學習方式,因此,長大後不管想要學什麼,都因為大腦的學習模式已經僵化,導致學習路上困難重重。因為困難,就容易挫折,挫折太多,就容易放棄,漸漸的,對自

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不再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第四個傷害是──攔阻我朝天分去發展。我從小最喜歡、最擅長的學科是國文、英文和數學。在我成長的年代,數學好的人,不會選讀文組,因為社會灌輸給父母的觀念是:「數學成績好,應該學理工,不要學文,將來才找得到好工作。」一切選擇和決定,都是以將來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為依據,天分和興趣並不重要。當時我腦中雖然曾經閃過讀英文系的念頭,卻不敢違背社會和父母的期待,勇敢選讀文組。   考上大學後,才發現大事不妙──我一點都不喜歡電腦!硬著頭皮讀完四年大學,畢業後在電腦公司工作兩年,表現平庸。當時以為繼續深造會有幫助,就出國讀研究所。讀完後,再度進入電腦行業時,

仍發覺自己對電腦毫無興趣。   經過痛苦的掙扎,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電腦行業。父母對我的決定極為失望,但我實在無法再強迫自己做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   感謝上帝為我開路,我後來很奇妙的走上翻譯之路。在翻譯工作中,我獲得無比的肯定和樂趣,生平第一次發現,原來人可以樂在工作,可以享受工作,原來工作不見得要很痛苦。   我漸漸醒悟到,追求學歷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人若有工作實力,就算沒有大學文憑,還是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自古至今,這都是不變的事實。   我的美籍丈夫,八歲開始自己在家玩電腦、寫程式,等到高中畢業時,早已成為電腦高手。因為有工作實力,不必靠文憑加持,就有電腦公司願意高薪聘用他。

  而我的翻譯能力,也是透過自學和前輩的指點而來,從未在學校受過正式的訓練。當年改行做翻譯工作,我那張電腦碩士文憑完全幫不上忙。後來長期為出版社和電視台翻譯書籍和節目,他們看上的是我的翻譯實力,而不是一紙文憑。   經過廿年的翻譯筆耕,文字能力不斷精益求精,我又發掘自己喜愛寫作,這些年陸續寫了三本經驗分享書。求學時代,我喜愛國文與英文,卻礙於社會與父母的期待,加上自己也被洗腦,不敢選讀文組。如今人生走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上帝賦予我的天分上—文字工作。   我從前對在家自學的疑慮,如今終於豁然開朗。父母若能看清學位文憑的迷思,鼓起勇氣帶領孩子走出傳統教育體制,選擇在家自學,孩子反而更有機會

成為佼佼者。這是因為在家自學不受限於體制的框架,孩子能夠把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拿來發展自己最擅長的才幹。憑心而論,古今中外有多少功成名就的人,確實是拜學校教育所賜?   我親身體驗到,學位文憑,並非必要。真正必要的是──工作實力。   然而,培養工作實力的最佳場所在哪裡呢?   在家裡。   必學的,只有三項   我們家四個孩子的自學,是由先生全權負責,他對教學有想法,也有興趣。對他來說,能夠把教育理念貫徹在自己孩子身上,是很寶貴的機會和經驗。   經過這六年來對自學教育的研究、摸索和體驗,他有感而發的說:「受教育,真正必學的,其實只有三項──閱讀、書寫、算術。」他說,只要能充分掌

握這三項學習,就足夠好好過一生了。   這話我第一次聽到時,嚇一大跳,心想:如果人生只需要學習這些就夠用,我唸那麼多年書,不是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繼而一想,確實沒錯。從小學到高中,我花了整整十二年在學校學習。但是,當我長大成人,嫁作人婦,開始養育兒女之後,學校教我的這些,百分之九十九派不上用場!   我天天需要用到的,確實只有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和算術能力。這個覺悟,太讓我驚訝了。   在這三項必學的知識中,閱讀能力可說是最重要的,因為只要閱讀理解能力強,這世上浩瀚的資訊就能任意取用,套句英文的說法:The sky is the limit(無可限量)。閱讀能力,可以帶領人進入

無窮的知識寶庫,一切學習,都可以透過閱讀自學。   很多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學習能力不佳,很可能是因為閱讀能力不好。我們家老二曾在學校讀過一個學期,她的母語是英文,當時中文程度低。最近她才告訴我們,她上課時都是鴨子聽雷,考試時,考卷上的試題也看不懂。難怪她的分數總是慘不忍睹,根本都是亂寫。我跟她開玩笑說,乾脆都用猜的,也許分數還比較高。   我們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幾個做法:一是打好識字的基礎;二是提供有趣好看的書;三是家中有閱讀的氣氛。   識字的基礎,若是學中文,就要把注音符號學好;若是學英文,就要把自然發音學好。孩子剛開始學習閱讀時,我們會找一些內容好的繪本和漫畫書,引起孩子看

書的興趣。父母若是喜歡閱讀,家中有閱讀的氣氛,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愛上閱讀。有些孩子太愛閱讀,整天埋首書堆,父母反而擔心孩子會近視,不時的要趕孩子出去戶外玩呢。   第二項必學的,是書寫能力。書寫能力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表達和溝通的工具,自我表達、與人溝通、記錄等等,都需要書寫能力。   學習書寫,首先是學寫字。字體要寫得多工整、多漂亮,是由父母的期待來決定。有些孩子花了很多時間、下了很多工夫之後,能夠寫出漂亮工整的字體,但有些孩子不行,這也和孩子的天分有關。先生的要求標準是,字跡能看懂就好,因為寫出漂亮的字需要花很多時間。假如要花100個小時才能練出漂亮的字,他寧願孩子花少一點時間練字,省下

的時間拿去學習更重要的功課。基本上,要花多少時間練字,是依據父母對學習優先順序的看法。   我們家孩子是先學英文,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階段,先生不會糾正拼錯的字,因為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學會表達。在這個階段,能夠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會比英文字母拼對,或是把中文字寫工整,來得重要。   會寫字之後,就多給孩子機會練習寫作。寫作能力的培養,祕訣無他,就是多寫。但是剛開始不用寫很多,一小段也可以,重要的是,持續給孩子機會寫作。   過去兩年來,我們家的孩子,自己找出一個很好的書寫表達方式,很有意思。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我和先生很喜歡看大陸劇,尤其是民國以前描述各個朝代的歷史劇。我們挑

選電視劇的標準是內容好、演技好、中文也好。過去十年來,我們看了快三十齣,也因此,美籍先生的中文程度進步神速,不時可以脫口說出中文成語。   兩年前,我們開始讓孩子跟我們一起看,這成了全家愛做的一件事。無心插柳的一件事,後來成了珍貴的家庭時間。跟孩子一起看電視劇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隨時可以針對內容來引導孩子,若有不合適的畫面,可以跳過;若有令孩子困惑的情節,可以立刻解說。結果孩子在看了兩年之後,中文能力大大提升,也大略了解中國歷史的一些背景。   在清劇裡,常會看見朝廷官員上奏摺的場景。這招,被孩子學了下來。孩子在遭受委屈或是心情不好時,會把心裡話寫成一份奏摺,拿給父母。很意外的,這個做法

竟大大拉近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開口表達心情,這時,書面文字的表達,成了他們抒發的管道。每次閱讀孩子表達心情的奏摺,看見那稚嫩的字體,充滿童真的文字,有時還配上可愛的插畫,心頭都好溫暖。   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相同,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沒有公式可以套用,父母需要運用巧思。只要父母不操之過急,很多機會就會自然出現,可以藉機一步步找到適合孩子練習書寫的方式。   第三項必學的,是算術能力,也就是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能力。   對這點,我有很深的感觸。從小學、國中到高中,我上了十二年的數學課,但是長大後,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數學,就只是加減乘除的算術而已。買賣東西、記帳,生活中大概只

有這些事用得上數學(算術)。只要加減乘除可以運算自如,會背九九乘法表,甚至會背20以下數字的加法和乘法,應付生活就綽綽有餘了。   有很多孩子的天分和興趣不在數學,但是十二年義務教育要求每個孩子必須上相同的數學課程。跟不上的孩子,一方面浪費了許多時間學習,二方面因為怎樣學也學不好,自信心受到打擊。   假如,一個沒有數學天分的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把學習其他數學課的時間,拿來學習有天分和興趣的事,成效該有多好!   這正是促成我們在家自學的主因──先幫助孩子精通這必學的三項,然後,再按著個別的天分和興趣,給予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在永遠學不好、也用不到

的課程上,自信心也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打擊。   張藝謀有一部溫馨電影小品,叫「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中描述的這位父親,是個小學老師,他熱愛教學,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這個老師總會在小一生開學時,教他們背一首詩,叫「識字歌」。我很喜歡這首詩,它恰如其分的指出,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是──能讀、能寫、能算,以及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