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顧祐瑞寫的 圖解公共衛生學(4版) 和顧祐瑞的 圖解公共衛生學(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守住銀髮族健康~老年醫學:周全性老年評估7條件 - 華人健康網也說明:守住銀髮族健康~老年醫學:周全性老年評估7條件 ... 台灣地區醫療衛生進步,平均壽命延長及出生率下降,老人的人數和比例呈現顯著成長。於2018年根據統計,已遠超過7%門檻,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魏惠娟所指導 吳敏如的 偏鄉中高齡的健康與學習需求之探索: 以雲林縣水林鄉為例 (2021),提出周全性老人評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偏鄉、中高齡健康、學習需求。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所) 廖珮君所指導 邱淑娟的 精神科護理人員對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態度與照顧能力之相關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精神護理人員、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態度、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周全性老人評估的解答。

最後網站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暨跨專科多職類團隊照顧北海岸居家醫療失 ...則補充:「厝邊醫院、在地照顧」的整合性治療、預防、. 復健、長照之居家醫療全人照護服務。本文乃. 分享老人醫學重要項目「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周全性老人評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公共衛生學(4版)

為了解決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作者顧祐瑞 這樣論述:

  公共衛生領域廣泛,舉凡個人衛生、健康行為,到疾病預防及衛生政策都屬之。目前因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疾病型態、醫療國際化及保險制度改革等的轉變,國民對醫療的需求和標準也隨之改變。無論慢性病防治、疾病篩檢、疫情調查、或健康促進等,皆有賴公共衛生專業知識及人力的全面搭配,公共衛生人力之需求與日遽增。   本書系統介紹公共衛生與健康的關系,全書依國家考試命題大綱編寫,共分公共衛生學發展沿革與未來趨勢、健康促進、醫療照護與保險、環境與職業衛生、疾病防治等五大部分,內容亦依命題大綱細分21章,共計146小節。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公共衛生學新趨勢、健康指標、人口問題、社區營造、全民健保

、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慢性病、傳染病防制、災難醫療、公衛監測等。  

偏鄉中高齡的健康與學習需求之探索: 以雲林縣水林鄉為例

為了解決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作者吳敏如 這樣論述:

邁入高齡社會,對教育、健康及醫療照護、經濟、社會發展及福利等等,產生全面性的影響。慢性疾病和身體機能退化性疾病可說是現代文明的產物,生活型態的改變與不正確的健康行為都與慢性病息息相關,加上城鄉差距導致農村與偏鄉醫療以及教育的匱乏,突顯出偏鄉民眾對健康照顧及健康學習需求的重要性。本文以質性研究方式,採半結構、訪談水林鄉中高齡者,探討偏鄉中高齡者健康知識與生活型態,以及因應健康的學習需求。研究結果發現水林鄉中高齡者現存的健康問題有高血脂、骨頭疼痛、睡眠障礙等,於健康知識層面有對健康認知的誤解、健康資訊能力有限、健康識讀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健康態度層面有對自身健康過度自信與忽視以及對健康學習沒有感覺

需求的問題,在健康行為層面有習慣性使用成藥的問題。本文建議:藉由辦理該地區常見病症之健康講座,並透過代間學習,以形塑中高齡者健康信念,編輯友善健康文宣品 ,建置操作簡易的健康管理 APP,以提升健康識讀與健康資訊能力,藉以改善因社會結構、經濟條件、以及偏鄉資源限制等社會面的問題與困境,縮小因偏鄉所導致的健康不平等。

圖解公共衛生學(3版)

為了解決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作者顧祐瑞 這樣論述:

  *輕鬆理解公共衛生學的發展與相關理論   *以簡潔扼要的方式,清楚說明、重點整理   *配合圖表輔助,加深學習記憶   公共衛生領域廣泛,舉凡個人衛生、健康行為,到疾病預防及衛生政策都屬之。目前因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疾病型態、醫療國際化及保險制度改革等的轉變,國民對醫療的需求和標準也隨之改變。無論慢性病防治、疾病篩檢、疫情調查、或健康促進等,皆有賴公共衛生專業知識及人力的全面搭配,公共衛生人力之需求與日遽增。   本書系統介紹公共衛生與健康的關系,全書依國家考試命題大綱編寫,共分公共衛生學發展沿革與未來趨勢、健康促進、醫療照護與保險、環境與職業衛生、疾病防治等五大部分,內容亦依命題大

綱細分21章,共計146小節。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公共衛生學新趨勢、健康指標、人口問題、社區營造、全民健保、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慢性病、傳染病防制、災難醫療、公衛監測等。 作者簡介 顧祐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博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      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研究員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訪問學者   著作:   《呷對時,呷在地,尚健康》(書泉出版社)   《中醫護理學》(華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大專用書)   《中醫食療與養生》(禾楓書局,大專用書)   《中藥品質管制學》(文

興出版社,大專用書)   《馬兜鈴酸事件》(文興出版社)   《藥學的第一堂課》(書泉出版社)   《健康食品停看聽》(五南出版社)   《常用中藥藥材及方劑學》(五南出版社,大專用書)   《藥物學》(五南出版社,大專用書)   《自由時報》、《中國時報》醫藥版   另著有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榮譽:   曾多次榮獲國科會及衛生署論文獎   榮獲1999年中國醫藥學會默沙東研究獎 序 一、公共衛生學發展沿革與未來趨勢 第1章 臺灣公共衛生學發展史 1-1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範圍  1-2 公共衛生的歷史  1-3 臺灣的公共衛生發展  1-4 臺灣公共衛生概況  1-5

 社會變遷與公共衛生  第2章 衛生行政與組織 2-1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  2-2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附屬機關  2-3 地方衛生主管機關  2-4 健康政策目標與策略  2-5 衛生施政面臨的挑戰  2-6 世界衛生組織  2-7 醫療保健服務市場  第3章 國際公共衛生學新趨勢 3-1 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3-2 國際衛生條例  3-3 世界貿易組織之公衛相關議題  3-4 婦女健康問題與發展  3-5 公共衛生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  二、健康促進 第4章 健康指標 4-1 健康的概念  4-2 影響健康的因素  4-3 測量健康的方法   4-4 健康促進的定義  4-5 健康促進的

模式與取向  4-6 健康促進的實施  4-7 健康促進的場域  4-8 健康不平等  4-9 衛生統計  4-10 衛生資訊  4-11 替代醫學  4-12 衛生教育  第5章 人口問題與政策 5-1 人口學  5-2 人口問題  5-3 人口分析方法  5-4 平均餘命  5-5 臺灣的人口轉型  5-6 人口政策與發展  第6章 健康行為與風險評估 6-1 健康需求評估  6-2 健康風險評估  6-3 健康行為  6-4 健康促進的評估  第7章 事故傷害防止 7-1 傷害  7-2 傷害的危險因子確認  7-3 安全促進與營造社區安全  7-4 事故傷害的預防原則  7-5 

酒駕防制與交通安全促進  第8章 婦幼衛生與優生保健 8-1 婦幼衛生  8-2 優生保健  8-3 家庭計畫  8-4 婦幼衛生的指標  8-5 家庭評估  第9章 健康社區營造 9-1 健康社區評估  9-2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9-3 健康城市  9-4 口腔衛生  9-5 健康社區營造  9-6 消費者保護  9-7 物質濫用  9-8 健康傳播  9-9 社會行銷  9-10 心理衛生 1 三、醫療照護與保險 第10章 全民健保的理論與實務 10-1 健康保險  10-2 全民健康保險  10-3 支付制度  10-4 健康照護  10-5 醫療網計畫   第11章 老人健康

與長期照護 11-1 老年人口  11-2 老人健康狀況  11-3 周全性老人評估  11-4 長期照護  11-5 長期照護的倫理  第12章 醫療機構管理 12-1 醫療機構的分類及任務  12-2 現代醫院的社會特質  12-3 醫院經營  12-4 醫院管理  12-5 醫院評鑑  12-6 臺灣的醫院問題  12-7 醫院財務管理  第13章 醫療衛生政策 13-1 醫事衛生法規  13-2 醫療糾紛的定義與原因  13-3 醫療糾紛的處理與預防  13-4 衛生倫理學  13-5 人體試驗  四、環境與職業衛生 第14章 環境變遷與全球暖化 14-1 環境資源與永續發展 

14-2 全球環境變遷的公共衛生衝擊  14-3 全球暖化  14-4 有害物質的散布  14-5 公共衛生的因應對策  第15章 環境與職業衛生管理 15-1 環境與健康  15-2 職業衛生  15-3 循環性資源與廢棄物  15-4 水質的維護  15-5 藥品安全監視制度  15-6 藥政管理  15-7 職業安全與衛生  15-8 環境職業醫學  15-9 廢棄物管理與土壤地下水整治  15-10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15-11 環境毒理學  15-12 環境病與職業病  15-13 職業奈米粒子  第16章 環境與職業污染的防治 16-1 職業災害  16-2 環境污染對人體

健康的影響   16-3 空氣污染  16-4 空氣污染防制  16-5 水污染  16-6 噪音防制  16-7 環境危害物質  16-8 環境荷爾蒙  16-9 危害評估  16-10 暴露評估  16-11 環境奈米危害  16-12 垃圾處理  16-13 新興污染物  第17章 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 17-1 食品衛生概述  17-2 食品安全問題  17-3 營養教育  17-4 食品容器與包裝  17-5 營養學基礎知識  17-6 婦幼衛生營養  17-7 食品添加物  17-8 基因改造食品  17-9 食物中毒  17-10 營養改善方案  17-11 新興食品安全問題 

五、疾病防治 第18章 慢性病防制 18-1 慢性病防治  18-2 慢性病流行原理理  18-3 臺灣地區主要的慢性病  第19章 傳染病防制 19-1 傳染病傳播  19-2 傳染病致病模式  19-3 傳染病防治  19-4 症候群偵測系統  19-5 傳染病偵測  19-6 傳染鏈  19-7 新興傳染病 第20章 災難醫療公共衛生 20-1 大量傷患之處理  20-2 災難醫療應變  20-3 災難的公衛應變  20-4 輻射防護  20-5 天災之公共衛生與社區應變 第21章 公衛監測與流行偵測 21-1 公共衛生監測  21-2 流行病學緒論  21-3 流行病學研究方

法  21-4 資料的型態及測量尺度  21-5 生物統計學  21-6 癌症流行病學  21-7 社會流行病學  21-8 實證醫學  序   公共衛生領域廣泛,舉凡個人衛生、健康行為,到疾病預防及衛生政策都屬之。目前因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疾病型態、醫療國際化及保險制度改革等的轉變,國民對醫療的需求和標準也隨之改變。無論慢性病防治、疾病篩檢、疫情調查、或健康促進等,皆有賴公共衛生專業知識及人力的全面搭配,公共衛生人力之需求與日遽增。而科技進步、消費意識高漲及全球化等亦使得醫療體系與公共衛生問題日益複雜。   2013年圍繞在台灣的大事件,無非是毒澱粉、香精麵包、假米、混充油品等食品重

大安全事件、服貿協議對醫療產業的衝擊;在國外則有美國健保改革造成政府關門、極端氣候威脅日增,這些大事件皆屬公共衛生的範疇,即與健康有關的均屬公共衛生領域。   本書系統介紹公共衛生與健康的關系,全書依【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技術類科命題大綱】編寫,共分公共衛生學發展沿革與未來趨勢、健康促進、醫療照護與保險、環境與職業衛生、疾病防治等五大部分,內容亦依命題大綱細分21章,共計146小節。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公共衛生學新趨勢、健康指標、人口問題、社區營造、全民健保、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慢性病、傳染病防制、災難醫療、公衛監測等。 1-1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範圍(一)健康(衛生)的定義根據1

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健康不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同時宣示健康權為基本人權。身體(生理)健康是指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都能夠正常運作。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人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對其社區作出貢獻,而不只是沒有精神障礙的意思。社會(社交)健康是指人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並與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相融合。(二)公共衛生的定義公共衛生依據美國學者查理斯‧文士樂(Charles Winslow)於1923年的定義:是透過組織社區資源,為公眾提供疾病預防和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與藝術,它使用於預防醫學、健康促進、環境衛生、社會

科學等技術和手段。此學門以其目的作定義,而不是以特定的知識或理論體系作界定;公共衛生屬於跨領域的學門,其學科重點與內容,會隨著科學知識與社會時空背景的轉變而變動;但人口學、生命統計學、流行病學則被視為是公共衛生學的基礎。(三)公共衛生的範圍在當代社會裡,公衛議題愈來愈切身,經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舉凡傳染病防治、疫苗接種、食品藥物安全、醫療行為、醫病關係、醫療照顧體系、環境污染防治、職業傷病的認定與補償、生育政策、健康行為的介入等等,無不屬公衛領域的議題。從其他學科領域看來,公衛似乎無所不包,但也因如此,公衛的疆界與定位常備受質疑,例如預防醫學、生物統計學、環境工程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社會福利

政策、經濟與法律學等學科,皆與公衛有不少交集。公共衛生的範圍可大致上區分為「健康服務」與「環境衛生」兩大業務以及與公共衛生有關的「輔助業務」。1.健康服務:包括衛生教育、早期診斷及預防治療,其中衛生教育最為重要。衛生教育是指透過學習的方式,使自己、家庭、社區、社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它應該具備的特色為易取得性、品質確信、持續性及效率。2.環境衛生:包括環境衛生及傳染病管制,其中環境衛生最為重要。環境衛生的項目包括飲水衛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病媒管制、房屋衛生、食品衛生及公害防治。3.輔助業務:輔助業務雖然不像前述兩大類直接或間接對人民服務,但由於輔助業務的成果對於公共衛生

計畫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和莫大助力,所以也應屬於公共衛生業務之內,像是衛生教育、醫療業務及生命統計都算是輔助業務的範圍。

精神科護理人員對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態度與照顧能力之相關探討

為了解決周全性老人評估的問題,作者邱淑娟 這樣論述:

背景:慢性精神病患因症狀影響,使感覺、思考受到障礙,伴隨嚴重的失能,須長期復健治療,因家庭結構及疾病關係,多以醫院為基礎照護模式。在住院病人中老人占的比率也逐年提升,因此精神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對老化認知和專業態度照顧個案,除具備內外科疾病的專業照護技能外,須強化慢性病照護,才能提供高齡思覺失調症個案的健康需求,以正向態度照顧高齡思覺失調症,提供適當全人的照護,營造高齡友善環境。目的:探討精神科護理人員在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依據研究目的及參考文獻自擬問卷, 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態度與照顧能力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探討精

神科護理人員對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態度及照顧能力,並以 SPSS/Windows release 23.0版電腦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量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線性迴歸資料分析。結果:整體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之主要影響因素,迴歸模型的 F 檢定達顯著水準 (F = 10.74,p < .001),意味該迴歸模型的決定係數(R² = .485)具有統計意義,亦代表這些自變項組合最能有效率地影響整體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且解釋力達48.5%。t檢定結果顯示,「照顧意願」的迴歸係數達顯著正值(β =.47,p < .001),代表當精神科護理人員的照顧意願越高時

,整體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也會越好;「照顧品質」的迴歸係數達顯著正值(β =.18,p = .023),代表當精神護理人員的照顧品質越好時,整體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能力也會越好。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證實精神科護理人員對高齡思覺失調症照顧知識、態度與照顧能力有相關性,建議可將高齡相關教育課程在學校時就能將課程融入,提升護生的相關教育,以增進未來從業時照護高齡個案能力及自信心。在職教育訓練建議可建構完整的在職教育進修方案,提高同仁進修意願,落實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