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自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喜不自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霍姆斯寫的 法學論文集 和渡辺順子的 商業人士必備的紅酒素養:新手入門、品賞、佐餐,商業收藏、投資,請客送禮……從酒標到酒杯,懂這些就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喜不自禁 - 線上字典也說明:喜不自禁 英文翻譯: 喜不自禁[xǐbùzìjìn] unable to contain one's joy ..., 學習喜不自禁發音, 喜不自禁例句盡在WebSaru字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音樂學系 蘇秀華所指導 葉乃菁的 帕米娜角色的詠嘆調與二重唱之詮釋與分析暨在舞台上的展演模式與創新 (2013),提出喜不自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歌劇展演、歌劇製作、魔笛、帕米娜、莫札特。

最後網站喜不自禁的意思 - 成语大全則補充:解释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喜不自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學論文集

為了解決喜不自禁的問題,作者(美)霍姆斯 這樣論述:

本書是美國法學界靈魂人物霍姆斯生前審閱出版的*一論文集,由著名政治思想家拉斯基親自編選,所收文章發表時間的跨度超過三十年,展現出霍姆斯中晚年的思想精華。其中《法律之道》堪稱美國法律史上引證率*高、漢譯版本最多的文章之一。此外,譯者在附錄中不僅譯出了霍姆斯最早提出“法律預測論”的相關書評及其單獨發表的《第12講》而且還收錄了格雷、布蘭代斯、杜威、龐德、盧埃林、康特洛維茨等人的相關論文,以便讀者充分領略霍姆斯那一代學者開啟的思想轉向,以及這種思想轉向在後輩學人中衍生出的各種變化。     作者簡介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41-1935),美

國負盛名的法學家之一,實用主義哲學共同創始人,曾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長達三十年,世稱“偉大的異議者”。他所提出的“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這項經典命題,成為杜威、龐德、卡多佐、盧埃林、弗蘭克、波斯納、吳經熊等人法律思想的重要靈感來源。   譯者簡介 姚遠,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暨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副教授,國家2011計畫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成員。   序言 早期英格蘭衡平法(1885年) 我們的情人,法律(1885年) 法律職業(1886年) 法學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的演講(1886年) 法學院的功用(1886年) 代理關係(1891年) 特免、惡意和意圖(1894年) 史識與

科學(1895年) 遺囑執行人(1895年) 以律師為業(1896年) 在布朗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說(1897年) 法律之道(1897年) 法律解釋的理論(1899年) 科學中的法律與法律中的科學(1899年) 在波士頓律師協會宴會上的演說(1900年) 孟德斯鳩(1900年) 約翰·馬歇爾(1901年) 在西北大學法學院的致辭(1902年) 經濟原理(1906年) 悼梅特蘭(1907年) 霍爾茲沃思筆下的英格蘭法(1909年) 《歐陸法律史概覽》導言(1912年) 法律與聯邦最高法院(1913年) 理想與懷疑(1915年) 評《布萊克頓論英格蘭的法律與習慣》(1915年) 自然法(1918年)

附錄一 評波洛克的《法律與命令》 附錄二 《普通法》第12講 附錄三 法理學中的若干定義和問題 附錄四 活法 附錄五 我的法哲學 附錄六 法社會學與社會學法學 附錄七 何謂普通法 附錄八 我的法哲學 附錄九 對美國法律現實主義的理性主義批判 譯後記   序言   我的朋友拉斯基先生(Mr.Harold J.I_aski),善解人意地編訂了這部文集,他將我一路走來留下的點滴花絮收集起來,我在此深表謝意。這些文章是按原樣刊印的,我只能簡單審讀一番[而不做改動]。但看到它們被彙編成冊,我喜不自禁,因為它們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我(在別處未加展開的)關於法律和生活的看法。每篇文章的題注標明了其原始出處

,我要感謝那幾家出版商允許文章的重刊。   後一代人已經接過我在約莫半個世紀之前開啟的工作。令一位不能再指望荷戟出征的年邁武士感到欣喜萬分的是,臥虎藏龍的年輕軍人們在商議戰事時仍留給他一席之地。  

喜不自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身为时差党,做一次回锅肉真不容易。首先要有一块好肉,按传统来该用带皮且半肥半瘦的后臀尖。这样切得薄薄的肉片受热后,因为皮肉的收缩度不一致,才会卷起来形成一个小灯盏的形状。但实际上,大小合适的后臀尖一般超市买不到,得专门去华人超市或是跟肉铺预定。实在是太麻烦,所以大多数时候还是拿五花肉代替了,一样有皮有肥有瘦,也不算差得太远。

肉好说,那配菜呢,虽然大家各有各的喜好,但我很坚定地认为,青蒜必不可少。这可没办法了,上哪儿也找不到青蒜卖。很多在国内满街都是的食材,在这里却异常珍贵。曾有一年,有超市把水仙苗摆在蔬菜区卖。老外们自然一看就知道那是花蕾不是食物,摆在蔬菜区只是因为靠近入口比较显眼。但有不少华人却错把水仙当成了蒜苗(蒜薹),误食导致中毒。这两个东西确实相像,我有次看到,跟洋葱摆在一起,在没看到标签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蒜苗。
因为食材的限制,很多时候我都会找近似的替代品。时差党们都是这样的,用意粉做炒面,用海鲈做水煮鱼,找不到青蒜,用蒜苗也不是不可以。但在回锅肉这件事上,我异常执拗,没有青蒜宁可不吃这道菜。无奈,我只好自己下地,种点菜了。

自己种菜后发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诚不欺我。刚种下去的时候,天气太冷,等了好久都不发芽。偏偏今年的春天迟迟不来,3、4月份时一直都冷飕飕的,还下了几场雪。怕大蒜们被冻死,我甚至买了个小型的温室。眼巴巴地等了两个多月,始终只长出10来公分。本来我都要放弃了,这几天终于暖和了些,才想起来去看了一眼。打开温室一看,一满盆又高又壮的青蒜,顿时心花怒放喜不自禁。你看,快乐如此简单,几颗大蒜就能换来。

原料:五花肉300g,青蒜5根,料酒2大勺,葱一根,姜一大块,豆瓣酱一大勺,干豆豉0.5大勺,甜面酱一大勺,青红辣椒一共5个,生抽一小勺,糖一小勺
具体菜谱请看我的博客http://www.amandatastes.com

帕米娜角色的詠嘆調與二重唱之詮釋與分析暨在舞台上的展演模式與創新

為了解決喜不自禁的問題,作者葉乃菁 這樣論述:

歌劇展演是學習聲樂路程上的寶貴經驗。在台灣的大學中常因製作成本高、時間長且硬體設備不足,而選擇以歌劇選粹或歌劇音樂會呈現歌劇精華。筆者基於在參與多場歌劇展演及擔當助理導演的經驗,對於歌劇在大學呈現方式,有探討的興趣。在探討展演模式前,先就歌劇背景、劇情簡介及角色特性對《魔笛》做深入研究,並針對女主角帕米娜於劇中的二重唱與詠嘆調做樂曲分析及演唱詮釋。接著以帕米娜一角探討突破傳統形式的展演方式。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限制及方法做說明;第二章為莫札特歌劇《魔笛》的背景、劇情介紹與角色特性分析;第三章分析、詮釋第七號二重唱與第十七號詠嘆調;第四章探討帕米娜角

色在舞台上展演方式與創新;第五章就研究心得作結論。

商業人士必備的紅酒素養:新手入門、品賞、佐餐,商業收藏、投資,請客送禮……從酒標到酒杯,懂這些就夠

為了解決喜不自禁的問題,作者渡辺順子 這樣論述:

  「不管是飲用、投資或鑽研,葡萄酒最終就是連結人與人的工具,   本書詳列商務人士該知道的葡萄酒軟實力,在工作與品味上都有莫大助益。」   ——「葡萄酒新手選」版主 林澧竣Eric   .法國葡萄酒最高級,但為何紐約客的入門首選卻是義大利酒?   .宴客場合拿出一瓶「對的酒」,你會贏得滿座敬意,花大錢買貴酒你會遭到訕笑。   .一個名為「卡拉文」的紅酒開瓶器,居然募到19億研發資金。紅酒商機可見一斑。   .很多人買酒不是為了喝,因為它比投資黃金更值得,很多國家還成立葡萄酒基金。   本書作者渡辺順子曾任職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的葡萄酒部門,   是紐約佳士得首位亞裔葡萄酒專家,為各界人

才開設葡萄酒講座。   她說,葡萄酒,涵蓋地理、歷史、語言、文化、宗教、藝術、經濟等知識   瑞士全天候寄宿學校學生,從16歲就開始接觸,甚至將其列為必修課。   法國前總統歐蘭德訪問美國,媒體焦點不是他的外遇誹聞,   而是美國總統開了一瓶不稱頭的酒給他喝……   可見,葡萄酒不單單是「酒」,更是商業人士必備的社交禮儀和共通語言。     ◎葡萄酒傳統大國──法國,以波爾多和布根地兩個地區最有名   ‧波爾多,高級的同義字,用「箱」來囤貨也值得   在國際拍賣會場上,有超過70%的葡萄酒都來自波爾多,   投資客都是用箱在囤貨,因為只要來歷清楚,不怕沒有買家。   ‧布根地,拿破崙與

舉世最富小女孩的最愛   這地方出產的一款酒,好喝到作者的老闆親嘗後,就因太美味而從椅子跌落。   還有一款「克羅‧帕宏圖」,更創下拍賣史上最高紀錄。   白馬酒莊出產的一款1947年葡萄酒,現在就算你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產量高居世界第一 ──義大利美酒,自己人喝最多   ‧入門者的首選,義大利葡萄酒搭配料理更美味   義大利葡萄酒不強烈且易入口,搭配當地料理,更達到相成效果,   因此出現義大利人民最大的爭議:   到底是義大利的料理因配了酒變好吃,還是義大利的酒配了料理變好喝?   ‧西班牙有雪莉、德國有冰酒,英國呢?他們只負責喝   雪莉酒是世界三大烈酒之一,冰酒用結

凍的葡萄釀製,是德國文化招牌。   英國氣候不適合種葡萄,所以進口其他國家的葡萄酒來喝。   偏偏不產酒的英國人品酒品到極致,讓各產地以此為標準,   只要英國人喜歡,就是一種認證。   ‧買進葡萄酒不是為了喝,比投資黃金還值得   阿聯酋航空花五億美金,進行為期十年的採購計畫,把葡萄酒當期貨投資,   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更將100款的葡萄酒交易價格指數化,   當然,商品一旦熱門,假貨開始橫行,專賣假酒的美國商人魯迪,   還曾創下兩天之內2600萬美元的成交量,後來被捕入獄。   本書更提供所有新手入門必學的基本功和商業禮儀,像是:   正確的試飲方法S步驟,讓你

可以假掰的說口感,不再只會說「好喝」,   最常見的兩種瓶身:聳肩瓶與垂肩瓶,有什麼特殊用意?   標籤應該怎麼解讀?怎麼保存?為什麼葡萄酒絕對不能倒滿?   新手入門、品賞、佐餐,商業收藏、投資,請客送禮……   從酒標到酒杯,懂這些就夠。 名人推薦   「兩酒之間」版主/Luke推薦   「葡萄酒新手選」版主/林澧竣 Eric審定兼推薦   作者簡介 渡辺順子   Premium Wine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90年代赴美。在因緣際會下接觸頂級葡萄酒後,從此與葡萄酒結下不解之緣。   之後,遠赴法國留學。2001年,任職於國際老字號拍賣公司「佳士得」的葡萄酒部門,成為紐約

佳士得首位亞裔葡萄酒專家。任職期間表現亮眼,負責為各國富豪與企業經營者介紹、講解拍賣精品。此外,也為頂尖的商業人士開設葡萄酒講座。   2009年離職後,回日本自創Premium Wine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推廣葡萄酒拍賣文化。同時,鎖定亞洲的富裕層或律師等舉辦葡萄酒研討會。2016年就任於以紐約及香港為據點的老字號拍賣行施氏佳釀(Zachys),擔任日本代表。負責日本衛星直播拍賣會。提供拍賣委託、競標與頂級葡萄酒之諮詢服務。著作另有《日本的羅曼尼‧康帝為何「難以入口」?》。 譯者簡介 黃雅慧   兼職譯者,熟悉臺、日、中三地貿易模式與工廠運作,具備商業實務經驗,翻譯領域涵蓋電子、通信

、化學、防災與建築等產業,目前旅居日本。   世界葡萄酒產地的基礎知識 推薦序 葡萄酒總有那麼一個味道,讓人覺得遇到生命中的知己/Luke 前言 世界精英的共通語言:葡萄酒   第一部 葡萄酒傳統大國──法國   第一章 波爾多,高級的同義字,用「箱」來囤貨也值得 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葡萄酒龍頭? 品牌守護者「AOC制度」 只要來歷清楚,不怕沒有買家 法國最受歡迎的酒,荷蘭商人功勞最大 拿破崙三世與五大酒莊 珍貴的貴腐葡萄酒 世上最美的葡萄酒產地 波爾多雙雄 特有的期酒交易 紅酒素養一 六大必學葡萄品種   第二章 布根地,拿破崙與舉世最富小女孩的最愛 混釀葡萄酒 得天獨厚的馮

內‧侯瑪內 白葡萄酒的聖地──蒙哈榭 扶貧濟弱的慈善葡萄酒 日本的薄酒萊風潮 紅酒素養二 正確的試飲方法:S步驟   第三章 兩大產地以外的最強「地方派系」 香檳從一次失誤中誕生 隆河區葡萄酒的投資潛力 羅亞爾河的改革派讓配角變主角 風起雲湧的粉紅酒革命 美國心心念念的法國土地 歌德青睞的阿爾薩斯 紅酒素養三 酒杯厚薄,影響口感   第二部 產量高居世界第一──義大利美酒,自己人喝最多   第四章 入門者的首選,搭配料理更美味 寬鬆的分級標準 義式佳餚與美酒的絕配 皮蒙特兩大巨頭 都是名氣惹的禍──奇揚地 收藏家的最愛──超級托斯卡 一場蟲害,卻讓麻雀變鳳凰 梅迪奇家族與阿馬羅內 香檳的勁敵─

─法蘭契柯達 紅酒素養四 葡萄酒瓶的形狀:聳肩V.S.垂肩   第五章 西班牙有雪莉、德國有冰酒,英國負責喝 翻轉印象,由黑轉紅 德國的冰酒 葡萄酒是否成功,看英國人喜不喜歡 不毛之地的挑戰 紅酒素養五 標籤的基本讀法   第三部 葡萄酒新興國   第六章 加州葡萄酒引人膜拜,紐約接著上檯 新舊世界的抗衡 加州葡萄酒之成名史 法國與加州的盲品大賽 膜拜酒,特定會員才買得到 熱門投資標的──紐約葡萄酒 紅酒素養六 國際最有影響力的派克評分制度   第七章 買進葡萄酒不是為了喝,比投資黃金還值得 美國市場的急速成長 雷曼風暴與中港的崛起 葡萄酒的投資現況 葡萄酒的熱門商機 魯迪假酒案 日本也是假酒

的溫床 紅酒素養七 葡萄酒七大保存準則   第八章 葡萄酒產地的未來與展望 一流酒莊與智利的開疆闢土 潛力無窮的紐西蘭 中國人最愛的澳洲葡萄酒 葡萄酒界的優衣庫 日本葡萄酒的國際市場 紅酒素養八 葡萄酒與商業禮儀   結尾 葡萄酒不只用來喝,更能拓展人脈   推薦序 葡萄酒總有那麼一個味道,讓人覺得遇到生命中的知己 《兩酒之間》版主/Luke   某天晚上,我一如往常的進行例行作業——睡前飲一杯酒。這時我收到大是文化的推薦邀請,這個酒海人生的初體驗,讓我的心情也比平常更加興奮。沒想到有此榮幸將本書推薦給廣大已入坑、未入坑和正在入坑路上的酒迷們……一想到這裡,我忍不住又多倒了一杯酒來壓

壓驚,還把睡到流口水的妻子挖起床,以確認這應該不是新型詐騙,也不是酒精的催化作用?得到妻子冷淡的回應後,讓我確信自己不是在作夢,能與廣大讀者分享葡萄酒之美好的喜悅心情頓時爆炸!   本書的作者渡邊順子於1990年留美時,遇到人生第一瓶頂級葡萄酒,就此踏入葡萄酒的世界。深入酒海的經驗總是相似,總有那麼一個味道、那麼一個瞬間,讓人覺得終於遇到生命中的知己;而這本書可就是這段相似相識的媒介,翻開來,便能遇見美好的事物。   對於歐美人士來說,葡萄酒的知識與文化或許已是稀鬆平常,然而對臺灣,或整個亞洲來說,葡萄酒素養才正起步而已。隨著貿易全球化,多了各種以葡萄酒為主的交際應酬場合。葡萄酒不再是印象

中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現在在各大賣場也買得到,而酒類銷售通路更是本著「荷包在手,世界我有」的精神,推廣來自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酒款。   不論是應酬交際或是送禮自用,本書能幫助讀者迅速了解基本知識,包含產區歷史、葡萄品種、品飲技巧、商業禮儀……等,相信比起不斷繳學費摸索或是道聽塗說來的資訊好用太多了。入坑好一陣的朋友,也有好多寶藏可以挖掘,像是書中介紹了40款以上的名莊、名家之作(還附了精美彩圖),讓我們在品飲葡萄酒的路上有著指標性的代表作可以追尋!   再來則是資深酒友也會感興趣的葡萄酒投資。本書作者曾任職於拍賣公司「佳士得」葡萄酒部門,她身為首位亞裔葡萄酒專家,絕對有資格給予建議,

讓有興趣的讀者把握最美味的投資!   全本共三部八章的篇幅,不管想怎麼看都很方便,即使任意翻閱一個篇章也是收穫良多,願此書帶領我們在浩瀚的酒海中相遇。 前言  世界精英的共通語言:葡萄酒   2006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在幾經周折後,終於如願訪美。同時,在國際媒體面前展現他與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親密的互動。小泉首相是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Aron Presley)的忠實粉絲。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小布希總統招待小泉前往貓王位於田納西州的豪宅時,《華盛頓時報》極盡能事的諷刺喜不自禁的小泉,與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的布希。   就在小泉參訪貓王豪宅的前一天,白宮舉辦一個國宴。宴會中提供的

是飛馬酒莊(Clos Pegase)的白葡萄酒「Mitsuko's Vineyard」。飛馬酒莊是1984年設立於美國加州納帕谷(Napa Valley)的葡萄酒廠。國宴上所提供的白葡萄酒「Mitsuko」,其實是酒莊主人日籍夫人的芳名。先不論這個葡萄酒的味道如何,單單從酒名就足以看出白宮的用心。這個細節也讓小泉首相倍感溫馨。      然而,對於這個美日的蜜月期,網路上也有人吐槽:「小泉就是個路人甲。真的那麼重要的話,就該喝『瑪雅』(Maya)啊!」   瑪雅是達拉‧瓦勒酒莊(Dalla Valle Vineyard)出產的葡萄酒,莊主是一位日本女性。瑪雅是該酒莊的招牌,嚴選頂級的葡萄所釀

造而成。瑪雅不僅是拍賣會中的人氣酒款,甚至榮獲葡萄酒評論家羅伯特‧派克(Robert M. Parker)百分滿點的評比,被視為頂級葡萄酒之一。   或許因為預算所限,所以當天的國宴請不起瑪雅。但話說回來,在小布希總統與法國前總理薩柯吉(Nicolas Sarközy)的晚宴上,喝的卻是可與瑪雅匹敵的多明納斯(Dominus)。多明納斯是法國頂級酒莊之一的彼德綠堡(Chateau Petrus),在加州納帕谷所釀造的高級葡萄酒。於是便有人議論:「真的要展現美日的良好關係,就不應該選擇飛馬酒莊,而是達拉‧瓦勒酒莊才對啊。」   2014年法國前總統歐蘭德(Nicolas Hollande)訪

美時的國宴酒單,也曾是社會大眾討論的話題。晚宴上提供的維吉尼亞州氣泡酒,當時的名氣並不高。當法國人知道美國竟然給他們的總統喝這種默默無聞的葡萄酒時,舉國上下一片譁然。   當時的八卦雜誌正沸沸揚揚的報導歐蘭德與女明星的緋聞,當天的晚宴他在夫人的缺席下,形單影隻的赴宴。但即使如此也沒有像葡萄酒般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心。讓人不禁感嘆葡萄酒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我曾為高盛舉辦葡萄酒講座   我在美國紐約佳士得(Christie's)拍賣公司的葡萄酒部門,做了十幾年的專員,接觸過不少企業老闆與富豪。因此深切體認葡萄酒已經成為歐美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文化。葡萄酒就如同美術或文學一樣,是日常生活中教養

的一環。下從學校,上至商業場合等,各行各業都重視葡萄酒的教育。   當然這個現象不僅限於葡萄酒傳統大國法國或義大利。連英國鼎鼎大名的劍橋與牛津大學也有一場舉辦超過60年的盲品對抗賽(Blind Tasting)。那些躍躍欲試的學生平時就接觸葡萄酒,記住不同的酒味與香氣,學習葡萄園與年份(vintage,葡萄採收的年份)所產生的微妙差異。   例如那些在瑞士寄宿學校(全天候寄宿制)的16歲(瑞士的飲酒法定年齡)女孩,對葡萄品種的特色與釀酒師的風格瞭若指掌。葡萄酒列為必修課程,她們從十幾歲就開始接觸葡萄酒。即使中午聚餐,她們也習慣配合菜色。選擇自己喜歡的葡萄酒。   以美國而言,商業界的精英

也興起一股學習葡萄酒的熱潮。對於這些活躍於國際的精英而言,葡萄酒不單單是「酒」,也是周旋世界各國必備的社交禮儀。   特別是在國際色彩豐富、各國人物匯聚的紐約,宴會招待的客戶並不僅限於白人。近年來,亞洲或印度人也成為主要商談對象。因此,宴客時如何配合客人的身分背景提供合適的葡萄酒,需要相當的技巧。   話說回來,如果能夠聰明且精準的選對葡萄酒,反而有助於推廣業務。而且,如果客人對主人用心選擇的葡萄酒能適時拋出一些感想的話,就能縮短雙方的距離,鞏固事業情誼。   所以說,葡萄酒的相關知識是商業精英推廣業務的重要工具,也是讓文化水準現形的「照妖鏡」。   我在紐約的佳士得服務的時候,曾為高

盛(Goldman Sachs)公司辦過內部的葡萄酒研討會。當時,我先從「頂級葡萄酒」說起。為了讓這些來自倫敦與歐洲、對葡萄酒並不陌生的精英們卸下心防,首先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一流的葡萄酒」。於是,我透過試飲,讓他們體驗波爾多(bordeaux)、布根地(Bourgogne)或納帕谷等一流產地與酒莊所釀造的葡萄酒有什麼不同。   此外,除了葡萄酒的種類或產地等普通常識以外,研討會中還穿插一些葡萄酒的趣聞與小知識等,宴會中派得上用場的談話材料。   研討會最後一日,某位員工說:「我覺得頂尖的業務雖然需要左腦發揮商業手腕,但也需要右腦展現葡萄酒的感性。」這句話總結了整個研討會,讓我至今難忘。

  最強的商業破冰潤滑劑   當我們將葡萄酒視為一種素養時,就需要方方面面、綜合性的學習。橫向而言,葡萄酒的知識涵蓋地理、歷史、語言、化學、文化、宗教、藝術、經濟與投資等領域。因此,藉由葡萄酒可以獲得豐富的國際常識。而這些知識將是溝通時的強而有力武器。   特別對於歐美而言,這些知識最派得上用場。因為人種的多樣化,除了政治與宗教以外,想法也會因民族性而不同。因此,任何與時事有關的話題都不宜輕易碰觸。而與業務相關的也可能牽涉內部交易,所以也不適合談論。   所以,大家為了明哲保身,只好說一些體育、音樂、電影或葡萄酒等相關話題了。對於習慣喝葡萄酒的歐美人士而言,只要是主管階層談到葡萄酒,都

能侃侃而談,幾乎超乎我們想像。   有關此點,外派的日本人特別感同身受,因此才會有志一同的學習葡萄酒。   我曾經在紐約的某家高級餐廳,親眼目睹某韓國某電子大廠5、6個員工暢飲葡萄酒的盛況。侍酒師跟我說:「他們是店裡的常客,除了用餐以外,也很熱心的學習怎麼喝葡萄酒。」由此可見,這些亞洲精英相當清楚,想在美國拓展人脈,葡萄酒是必備的素養。   除此之外,透過心得分享更能顯現葡萄酒的存在價值。當一群好友分享一瓶葡萄酒,抒發感想時,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例如,「下次來嚐嚐那一種葡萄酒」,或「我有一位朋友也喜歡喝葡萄酒,改天介紹你們認識」之類的,逐漸拓展交友圈。即使語言不通,葡萄酒也能做為共通語言

,縮短彼此的距離。      事實上,葡萄酒不同於其他酒品,具有一種凝聚的神奇魅力。   我本身就是透過葡萄酒成功拓展商機與人脈。例如與大名鼎鼎的葡萄酒收藏家麥可‧洛克斐勒(Michael Clark Rockefeller)或與經濟雜誌《富比士》(Forbes)的老板史蒂夫‧富比士(Steve Forbes)一同參加品酒會。這些對我們小老百姓而言,如同雲端般的人物,只要透過葡萄酒便能圍坐一起,打破國籍或社會地位的藩籬,分享共同的興趣。   如上所述,葡萄酒扮演商業的潤滑劑與拓展人脈的功能。目前日本商業界的精英因為察覺到這個事實,而紛紛學習如何喝葡萄酒。      如果各位讀者與這些精英同

桌時,能對餐桌上的葡萄酒適時發表一些得體的意見,或者由你負責挑選的葡萄酒都能讓大家滿意的話,我想一定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本書的目的是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葡萄酒入門者講解這個國際公認的最強商業工具。書中除了葡萄酒的基礎知識以外,還穿插不少歷史、趣聞或小知識等基本的葡萄酒素養。我相信只要讀完本書,定能具備商業人士最基本的葡萄酒知識。   期望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透過「葡萄酒」練就一身好本事,有助於開拓國內外的交流,讓事業蒸蒸日上。   西班牙的葡萄酒產量位居世界第三,跟法國或義大利一樣,自古釀造葡萄酒為生。 西班牙有寬廣的土地與充沛的陽光,從西元前就開始種植葡萄。西班牙從

古希臘人手中學會怎麼釀造葡萄酒,再學習羅馬帝國釀酒技術,以提高品質,現在西班牙的葡萄種植面積或葡萄酒產量,已經與法國或義大利並駕齊驅,成為一個葡萄酒大國。 翻轉形象,由黑轉紅 西班牙有歐洲各國欽羨的日照量,所以過去釀造的葡萄酒酒精濃度較高、單寧成分較濃(按:葡萄酒的酒精是從葡萄的糖分轉換而來,日照決定了糖分集中度,進而影響釀成葡萄酒酒精濃度)。為了突顯這個特色,西班牙習慣在釀造過程中,加入在法國、德國等陰涼地區所生產味道較弱的葡萄酒,以製成適合長期儲藏、行銷海外的葡萄酒。 這種西班牙式活力充沛的釀酒傳統,至今仍然脈脈相傳。 例如雪莉酒(按:Sherry,僅雪莉三角洲生產可冠名)就是安達魯西亞(

Andalucía)自治區的名產,不僅是西班牙傳統的葡萄酒,也是世界三大加烈(按:加強酒精濃度)葡萄酒之一。雪莉酒加入酒精濃度較高的白蘭地之後,可以提高葡萄酒的糖分與酒精濃度(按:15%~22%),產生香醇的口感。因此,可以配合TPO作為飯前酒、飯後酒或雞尾酒等,提供各種不同的樂趣。 另外兩個知名的加烈葡萄酒,是葡萄牙釀造的馬德拉酒(Madeira)以及波特酒(Port Wine)。這些酒之所以要提高酒精濃度,是因為葡萄牙或安達魯西亞地區氣候炎熱,為了防止葡萄酒氧化或變質所採取的應變方法。 日本的西班牙酒館常有桑格莉亞(sangría)調酒,也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特有喝法—將水果或香草浸泡在葡萄

酒(按:即加味酒,aromatised wine)—只不過當地習慣熱飲。 桑格莉亞酒原本是一種廢物利用的概念,透過加工讓風味欠佳的葡萄酒起死回生。最近,更流行在葡萄酒裡加上一些水果或果汁調製成雞尾酒。 西班牙雖然有這些獨具特色的葡萄酒,但國內的情勢不穩定,導致釀酒業長期低迷。不可否認的,品質就是落後於法國與義大利。與之相比,西班牙缺乏代表性的酒莊也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