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防 油 紙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楊雯如、江一蘆所指導 楊雅婷的 鳳梨裂果之研究 (2018),提出嘉義 防 油 紙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裂紋、龜裂、果實發育、防護處理時間、複合型防護處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洪滉祐所指導 謝慶裕的 鳳梨收穫原型機設計研發 (2017),提出因為有 鳳梨、收穫機、乘座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 防 油 紙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 防 油 紙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鳳梨裂果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義 防 油 紙袋的問題,作者楊雅婷 這樣論述:

‘台農17 號’鳳梨為容易裂果的品種。裂果型態可分為裂紋和龜裂,可發生在苞片、果目或果目間,以果目間龜裂對果實品質的傷害最大,情況嚴重時汁液可能會從裂縫中流出,造成生產者嚴重的損失。因此本研究在探討果實發育過程裂果發生的時間及評估各種防護模式和防護資材對果實外觀的保護效果,建立鳳梨裂果的基本資料。牛皮紙袋套袋之夏季果實,果目龜裂於最後一朵小花謝後3週開始發生,果目間則晚1週;而秋果的果目及果目間龜裂皆於花謝後4週開始發生。龜裂局部性差異有果實上半部顯著高於下半部、東半部略高於西半部的趨勢。防護處理可降低果目間龜裂發生率,慣行的處理時間為花謝後4週。延後2週開始處理會提高果目間龜裂發生率;提早

2週則可有效降低龜裂率,特別是種植小苗且使用複合型防護,果目間龜裂率僅10%。無防護之夏果果目間龜裂發生率高達93%;花謝後2週以慣行的牛皮紙袋套袋可降低36%的發生率;複合型防護處理則可降低46-73%。此外,相較於無任何防護之夏果,防護處理亦可延後果目間龜裂嚴重發生的時間2-4週。在所有處理中,牛皮紙袋外加鋁箔袋為最佳組合,80%的果實無果目間龜裂發生,且果實品質與慣行牛皮紙袋套袋相近,僅酸度偏高及冠芽較小。除防護處理外,夏果以精煉油及噴水處理亦可有效降低果目間龜裂發生率,而塗抹凡士林使發生率增加且果實容易壞疽甚至腐爛,顯示減少但不阻礙果實表面蒸散及維持果實表面的濕潤可減少龜裂發生的機率。

整體而言,種植小苗、提早防護處理時間、使用複合型防護及減少果實表面蒸散皆可有效降低果目間龜裂發生,提高可販售果實之比率。

鳳梨收穫原型機設計研發

為了解決嘉義 防 油 紙袋的問題,作者謝慶裕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開發一部附掛於集運車之乘座式鳯梨收穫專用機。設計研發以「人工採機械收」為設計理念,主要結構設計研製有集運車與採收平台為重點。以柴油引擎輪式傳動為車體動力源,採收平台設計以油壓系統為升降動力,藉以調整採收位置高低。採收平台設計安裝於集運車後端,搭載採收人工2人,每趟作業可同時採收四行。人工採收之鳳梨果實即刻集放於籃中,每籃集滿後利用油壓系統控制升降把手舉升送至集運車斗平台,並配合滾柱輸送裝置推入車斗內,以達到省力輸送功能。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設計研製的鳳梨收穫機採收作業不需揹負鳳梨重量及人工搬運,可大量取代傳統採收鳳梨之粗重作業方式,並且作業中能避免鳳梨果實遭到碰撞損傷。鑑於人工採收

隨著採收時間增長,其身體疲勞及體力消耗也隨之增加。為提升採收的工作效率及青年留農之意願,在收穫機採收時,設計集籃及油壓升送系統,使本鳳梨收穫機具有採收、集籃、搬運之功能。所建立的作業模式顯示省工省力效益明顯,在農民使用機械化作業習慣之後,其降低勞動力需求與提升收穫效率亦將大幅提昇,預期可增加果農收益並協助創造鳳梨產業在國際市場競銷能力。關鍵詞: 鳳梨、收穫機、乘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