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減資增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林國彬所指導 涂睿涵的 論股份有限公司之減資 (2020),提出國巨減資增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減資、股份合併、股份合併逐出少數股東、完全公平測試、償付能力測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林婷鈴、劉錦添所指導 陳玉瓊的 代理問題對公司風險報酬決策之干擾效果及對現金增減資公司績效之中介效果 (2019),提出因為有 代理理論、管家理論、展望理論、現金增資、現金減資、自由現金流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巨減資增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巨減資增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論股份有限公司之減資

為了解決國巨減資增資的問題,作者涂睿涵 這樣論述:

  新聞媒體時常報導有關上市(櫃)公司辦理減資之消息,自從民國102年起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幾乎連年減資,股本大幅縮小,帶動公司股價上漲,激發本文探討股份有限公司減資所涉及之法律問題。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講解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第二章討論究竟股東得以何種標的對公司出資;第三章主要探討減資之類型、法規之適用以及評析相關實務判決;第四章則基於討論減資之目的,例示數個形式減資以及實質減資之實例;第五章接續討論減資後增資衍生之法律問題;第六章扼要統整本文試提出之修法建議。  本文透過分析近年來發生之減資案例,瞭解每股淨值之變化、各上市(櫃)公司處理畸零股之實際情況,並統計上市(櫃)公司減資、減

資後增資之情形,可見得不變更章程之減資,不論係屬形式減資或實質減資,皆為商業實務所常見,另基於不同之分類標準,減資類型可分為形式減資與實質減資、不變更章程之減資與變更章程之減資等,產生相應之法規適用問題,現行法制是否足以保障股東、債權人等係為本文討論之重點。  透過研析商務印刷館等案例,可知現行法對於減資或股份合併產生之畸零股如何處理未有明文規定,又按本文所例示之減資實例,在現行法對於減資產生之畸零股如何處理未明文之下,各公司辦理減資實際運作上有不同之作法,如:公司按「面額」發給現金買回畸零股、全權授權董事長決定、公司按「市價」買回畸零股,目前商業實務做法並無法律依據,減資現金逐出少數股東有侵

害股東權之疑慮,故考量公司減資或股份合併時,可能導致部分股東持有不足1股,為保護股東權益,參酌美國法以及美國實務判決所提出之完全公平測試,建議修法新增畸零股股東收買請求權,以確保其取得股份之公平價格,建構完整之股東不公平侵害救濟制度。  現行公司法下僅變更章程之減資有明文須踐行債權人通知與公告程序、異議程序,實務常見之不涉及變更章程之減資無任何保障債權人之程序規定,本文以為得參照美國法引進償付能力測試,非以減資是否涉及修改章程作為適用標準,改以減資是否有資產流出公司作為適用標準,在公司辦理實質減資之情況方適用償付能力測試,作為對債權人更有用之保護措施,至於形式減資由於僅為會計科目調整未有資產流

出公司,對債權人無不利影響則無踐行程序保障之問題。

代理問題對公司風險報酬決策之干擾效果及對現金增減資公司績效之中介效果

為了解決國巨減資增資的問題,作者陳玉瓊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探討代理問題,包括代理問題於公司風險報酬決策之干擾效果,及代理問題於現金增減資公司績效之中介效果。傳統經濟學主張風險與報酬為正向關係,惟展望理論指出個人之行為決策並非一致的風險趨避,而是採取追求風險及趨避風險之混合行為。上市公司股權由股東持有並委由專業經理人經營,存在委託人與代理人利益衝突之考量,與個人決策有別。本研究第一部分欲探討上市公司之風險報酬決策是否存在不一致情形,代理問題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風險與報酬之關係。實證數據使用臺灣經濟新報及彭博資料之上市公司1998~2017年資料,採用聯立公式估計風險及報酬兩變數的交互影響,公司風險模型包含客觀數據、外在環境變化及前瞻性因子。結果顯

示參考點以上營運正常的公司,公司風險與報酬呈正相關,自由現金流量比率強化公司風險與報酬的正向關係,惟經理人持股比例不影響公司風險與報酬的關係;低於參考點營運不佳的公司,公司風險與報酬負相關,且較參考點以上公司陡峭,自由現金流量比率弱化公司風險與報酬的負向關係,經理人持股比例強化公司風險與報酬負向關係。本研究第一部分之研究貢獻為整合展望理論、代理理論及管家理論多重觀點,提出風險承擔之整合理論架構,以探討國內上市公司之風險報酬關係。現金增資與現金減資為上市櫃公司於資本市場進行的活動,公司經理人進行現金增資或減資的決策,實為代理機制的範疇,本研究第二部分係探討現金增減資公司與一般公司之特徵是否有差異

,及現金增減資是否會對公司績效造成影響,並研究代理問題是否 (部分) 中介現金增資及現金減資對公司績效之影響。實證數據使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臺灣經濟新報2000 ~ 2018年資料,以Logit模型探索現金增減資公司之特徵,並以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至階層迴歸分析以研究代理問題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在現金增資部分,多屬擴張期、成長期企業,不管短期或長期績效,實證結果支持現金增資減少公司績效,考量自由現金流量後,現金增資對績效衰退影響幅度將下降;在現金減資部分,多屬衰退期企業,長期績效支持現金減資增加公司績效,惟自由現金流量不影響現金減資對績效的提升。本研究第二部分之研究貢獻為結合現金

增資及減資研究,整理國內上市櫃公司之現金增資及減資資料,時間長且數據完整,並以代理問題觀點切入,俾瞭解其對公司營運績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