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減資次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 鍾惠民、謝文良所指導 賴璟茹的 實施現金減資其公司成長及公司治理對股價的影響 (2016),提出國巨減資次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金減資、事件研究法、迴歸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巨減資次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施現金減資其公司成長及公司治理對股價的影響

為了解決國巨減資次數的問題,作者賴璟茹 這樣論述:

台灣目前的減資方式主要有三種,依公司法進行減資為虧損減資與現金減資二種,或採用證交法進行庫藏股買回並註銷其股份。本文以現金減資為論文的主軸,利用事件研究法來檢驗在宣告現金減資後,股價是否具有正向的異常報酬,最後以多元迴歸分析來探討公司的財務指標(營業淨利成長率、資產報酬率等),與公司治理指標(三年內總經理異動次數、控制持股比率)對累積異常報酬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在宣告日當日及次日有顯著的異常報酬,僅具有短期的效果。在公司成長的部份,公司成長性越高的公司,對現金減資宣告的累積異常報酬為正向的影響,具有5%的顯著性,顯示在營業淨利成長下(如國巨),即使公司進行減 資,未來的營運仍有成長的空間時

,投資人持正面的態度。公司治理的部份,以三年內總經理異動的次數來衡量,對現金減資宣告的累 積異常報酬為負向的影響,具有5%的顯著性,顯示投資人對於總經理異動的次數 越高,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公司價值產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