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朴相美寫的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和李相泫的 腦科專家教你從大腦看透人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簡介 - Google Sites也說明:醫療保險是强制保險,一般雇員和公務員從工作之日起便從工資中自動扣除保險費。但參加國民健康保險的農民和自營業者因爲是非工資收入者,只能自己到市町村政府交納,因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橙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MBA 羅士哲所指導 柯瑞軒的 朝向在臺灣建構組織型照護系統之高齡化服務管理 (2021),提出國民健康保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齡服務管理、健康照護管理、長期照護 2.0、社區型照護系統、組織型照護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蘇遂龍所指導 陳妍妤的 VDR基因多型性與慢性腎臟病之相關性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及統合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慢性腎臟病、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型性、統合分析、試驗序列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民健康保險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加值服務申請原則則補充:說明 健保署根據學者專家之建議,將「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相關業務之各項 ... 研究目的及預期貢獻應符合促進醫藥衛生研究及政策發展、增進國民健康之整體目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民健康保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不再因為相處而痛苦難過,經營讓彼此都自在的人際關係

為了解決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作者朴相美 這樣論述:

寫給那些在關係中筋疲力盡,過度努力的人! 為什麼我們容易在對話中受傷? 因為人們大多以自己的標準思考、看待他人, 如果不練習如何聆聽、詮釋對方說的話,就容易受到傷害。 ── ★★★★★ 韓國網路書店好評5顆星 ★★★★★ ──   「人際關係到處都是地雷。」   「開始居家辦公後,變得好難跟上司溝通……」   「自己一個人雖然很孤單,但人際關係太難搞了。」   「我覺得大家都不了解我的心。」   「家人為什麼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我每天都因為上司的話而受傷。」   本書作者朴相美是一名心理諮商師,過去十年來開設許多同理、溝通及人際關係教育課程。她發現,大家最煩惱的問題始終都是「

人際關係」,包括職場、家庭、戀人及朋友等,人們總是因為各式各樣的關係而受傷、痛苦。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在家上班的時間變多了,因為見不到面,人與人間的溝通更加困難。該怎麼說,才能不被誤會?怎麼回答,才得體呢?   ★溝通時,「體諒對方,暖心同理」是重點!   當彼此都能尊重並體諒對方的情緒,對方才會敞開心胸。情緒能交流時,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想與他人展開同理對話,請記得下列四點:   ‧認同對方的不同之處,理解不同的人生。   ‧掌握對方的情緒,給予尊重與體諒。   ‧對方要敞開心胸,才會願意傾訴。   ‧情感交流就是一種意識的交流。   ★每個人的期待都不是「斷絕關係」,

而是「溝通與連結」!   身為諮商心理師的作者表示,只要練習「果決且健康的人際關係技巧」,就能保護自己,建立一段好關係。不過,該怎麼說,才能開啟好關係呢?當你身處下列情況時,不妨這樣做:   .同事愛說閒話,好難相處,怎麼辦?   同事不是朋友,不如把時間花在值得對待的人身上。   .上司像個瘋子讓我好痛苦,該如何應對?   請面無表情看著對方,不要隨之起舞,他才會懂得收斂。   .該如何跟「自以為是」的人相處?   這些人普遍很自卑,別放在心上,請以憐憫的心情來對待。   .覺得被誤會而感到委屈時,如何解決?   鼓起勇氣說出感受,並詢問對方的想法,才能化解。   .和另一半抱怨時

,對方總是幫外人說話?   請坦率說出感受,告訴對方「我希望聽到這些話」。   每一種關係都需要刻意練習,   用同理取代批評,學習理解他人,相處才能更自在。 本書特色   1.收錄在生活上可使用,真正有效的溝通方法。   2.內容好讀並提供大量實作,可隨時練習。   3.按對話情境提供適合的溝通法,方便讀者套用。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 創辦人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崇建︱作家   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發瘋心理師   羅可︱國中專輔教師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好評讚譽   閱讀《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這本書,讓我們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對話的方向、原則,以及示範和演練,並做好滾動式修正。──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關係靠著良好溝通來建立,溝通靠著話語應用來延伸,怎麼樣把話說好,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數落、憤怒、嫌惡……相信沒有人會喜歡,甚至有人會陷溺在「被迫害」的感受中生活,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這本書會成為你的最佳解方。──王介安,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   這本

書是關係裡的明燈,讓人清晰的看見通道,走向美好的自己與他人。──李崇建,作家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實際的方法讓讀者的心靈力量變得強大,擁有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語言的能力。──周震宇,聲音訓練專家   一段有效連結的溝通,通常要有全心的傾聽、清楚的表達,以及釋出善意。謝謝作者的努力,把這個過程梳理得清晰!──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總是為那句話受傷,其實是心中刺忘了拔。讀懂彼此的心,不再受傷!──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人際關係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但大部分的人,都為家人、伴侶、同事、朋友等相處互動而煩惱。我相當認同本書作者所提倡的,以同理心為基礎的溝通方式,在願意理解與表達理解

的基礎上,拯救關係危機,是現代人都該學會的人際互動法則。──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對於親密的渴望以及在關係中的受傷,是許多朋友在人生中的矛盾,如果那也曾經是你的傷痕,推薦這本書給您。──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作者真切又直指核心的同理心說話法,讓人際關係成為你生命中的安慰而非傷害。──鄧善庭,諮商心理師、發瘋心理師   疫情改變了人際關係與溝通方式,讓我們一起「自我照顧」和「關係練習」。──羅可,國中專輔教師   作者將人際關係的界線與連結精準拿捏,透過他人這面鏡子,活出最原廠的自己。──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國民健康保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光臨臺灣吧 #健保 #臺灣 #衛福部 #健保25週年
臺灣優秀的醫療環境 💊🛌💉
還有親民的健保用過都說讚 💪
但你一定聽過 #健保要破產了?
哪泥~這樣的話,我們的健康該怎麼辦?

讓我們從沒有健保的日子開始說起
一起來看看健保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人類世界臺灣健保的八大秘密
等你來揭秘 ⛏!
--
㊙ 8大秘密在這裡 ㊙
0:00 訂閱開場記得打開鈴鐺喔
0:20 新聞報導中的健保現況
0:53 秘密一:沒有健保的日子怎麼看病
1:42 秘密二:全民健保上路了
2:43 秘密三:紙本健保卡可以集點數
3:47 秘密四:全民健保真的讓全民健康嗎?
4:45 秘密五:臺灣人把醫院當賣場逛
5:24 秘密六:健保正在破產中
6:37 秘密七:健保資源的分配
7:45 秘密八:健保的未來怎麼辦
9:02 一起來想一想
--
⛏ 秘密來源(供探勘挖掘)⛏
◤秘密一
1. 以前的醫藥費很貴:1965-12-08/聯合報/07版/聯合副刊
2. 基本工資數據,勞動部:https://www.mol.gov.tw/topic/3067/5990/13171/19154/
3. 沒有全民健保時,有不同的保險制度:結穗跨步 全民健保十八紀實 / 蔡淑鈴總編輯 . --
臺北市 : 健保署 , 2013.12
4. 洗腎一次要花多少錢:陳文侯。洗腎篇 洗腎(血液透析) 37年來的演變與展望。http://www.tcmed.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35&id=52

◤秘密二
1. 健保的人口覆蓋率:Tsung-Mei Cheng (2015) Reflections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s Single-Payer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Health Affairs. https://doi.org/10.1377/hlthaff.2014.1332
2. 93% 醫療院所 加入全民健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三
1. 紙本健保卡: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14期。中央健康保險署
2. 三卡召喚就醫資料、雲端系統就醫資料與用藥紀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四
1. 找到心臟手術治療方法: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抗血小板治療之比較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 11卷5期 (2016 /10/01) , P39 - 52
2. 伴侶的暴力傷害:利用傷害型態及醫療利用辨識親密伴侶暴力受虐者。醫務管理期刊 ; 13卷1期 (2012 / 03 / 01) , P32 - 47
3. 健保也降低了貧富生存時間差距:健保前後不同收入區域口腔癌預期壽命損失分析實施國民健康保險後,收入和地區相關人群口腔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生存差異減少。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3年(2013/01/01),P1-26

◤秘密五
1. 看病次數世界第三:衛生福利統計動向 (2013)
2. 看診時間只有 5分鐘: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14期。中央健康保險署
3. 上路五年,急診與洗腎增加比例:Tsung-Mei Cheng (2003) Taiwan’s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Genesis and Experience So Far. Health Affairs.

◤秘密六
1. 健保有盈餘作為儲備金、健保局向銀行借錢:Tsung-Mei Cheng (2003) Taiwan’s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Genesis and Experience So Far. Health Affairs.
2. 2002年第一次調漲保費、給付上限與部分負擔、藥價調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七
1.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2.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提供之資料

◤秘密八
1. 墨西哥糖稅:M Arantxa Colchero, Barry M Popkin, Juan A Rivera, Shu Wen Ng (2016) Beverage purchases from stores in Mexico under the excise tax 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observational study. BMJ. 253: h6704.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email protected]

朝向在臺灣建構組織型照護系統之高齡化服務管理

為了解決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作者柯瑞軒 這樣論述:

本論文聚焦在目前全世界最關心的高齡化問題。臺灣現在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中年齡最老的國家之一,這意味著老年人口多於年輕人口。由於年輕一代的人口在減少,而高齡人口在增加,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們也關心如何利用高齡人口的優勢,尤其是孝道文化在亞洲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上由年輕人來照顧年長者。因此,將高齡家庭成員送到長期照護機構是一個極其困難的決策過程。在本論文中,我們從高齡服務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長期照護機構較為適合高齡化服務管理。本論文側重於定量研究,我們設計了研究調查問卷,並對本研究中的 202 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目標族群所有的受訪者都是 6

5 歲及以上。這背後的原因是關注台灣的高齡化人口在他們目前面臨問題或麻煩時,試圖從他們的觀點來看問題,特別是我們想關注退休的長者,因為在臺灣退休年齡每年都在往後延長,因此我們專注於四個不同的群體的差異:(1)年齡;(2)文化程度;(3)婚姻狀況;(4)收入來源,從中間希望能夠探索到一些不同的答案。高齡人口的年齡在臺灣擁有醫療保險中亦非常重要,因為當他們年齡越大,他們越是依賴臺灣健全的國民健康保險 (NHI)。總體而言,儘管許多長者並未完全了解新規定,許多長者對 NHI 和長期護理 2.0 感到滿意。我們還發現,已婚人士和獨身者都更喜歡與家人同住,與跟配偶一起獨居的人相比,差異微乎其微。教育水平

在跟上政府新規定方面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功用,教育程度較高的年長者更了解新規則。由於各種原因,組織型照護機構在某些文化中是一種禁忌,但在亞洲的主要原因是孝道。然而,少子化的影響,年長者似乎無法得到適當的照顧。隨著 2020 年的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世界大流行,組織型照護機構可以在困難時期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不過儘管如此,在臺灣,許多人更願意僱用專人照護長者。我們在研究中亦討論了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對高齡化照護的風險。

腦科專家教你從大腦看透人心

為了解決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作者李相泫 這樣論述:

你是爬蟲類腦?還是人類腦? 讓腦科專家帶你一起理解人類大腦! 為什麼常常想不起來呢?會忘記剛剛想做的事? 講話常常用「那個。。。這個。。。」來代替主詞? 是否懷疑自己得了失智?或是大腦提早衰老了? 先別急著吃銀杏補腦,其實你需要的是先瞭解大腦的構造, 找出記憶存放的位置,看透內心的想法、釋放心靈的壓力, 你也能恢復年輕時的記憶力!   「為什麼我經常不能依照決心或計劃實踐呢?」   若你在面對任何刺激及挑戰時,習慣以攻擊或逃避的方法來解決,   那麼你的大腦不就與爬蟲類大腦的水準一樣嗎?   你是爬蟲類腦?還是人類腦?跟著本書一起來理解你的大腦!   這是一本大腦探險記,也教

你如何透過大腦看透內心,並提供你安慰心靈的方法。   我們要探究的不只是大腦內部,而是必須跳脫出大腦。   當你知道大腦是如何運作後,面對人生的態度也會隨之改變。 本書特色   鱷魚、小狗、人類皆同時存在人類大腦的某個角落,   人類大腦除了理性腦之外,還包括了本能腦與感性腦。   因此會做出理性、感性、本能摻揉一體的複雜行為。   若能徹底了解人腦的三層結構,就更能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與想法。   憂鬱症患者是因為左腦的思緒太多,形成的負面想法逐漸代替自己成為主角,   只要如對待客人般來對待「想法」,你也能放下複雜的思緒走向平靜。   大腦是由許多點連結而成的小宇宙,充分認識大腦的

前後左右構造與變化,   你也能洞悉人性,過著不被想法、本能牽著走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李相泫   主修老人醫學的家庭醫學系醫生,在延世大學擔任醫學系家庭醫學系臨床教授,於老化科學研究所教授「腦與老化」課程。   因為想不起患者名字,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老人癡呆症,所以開始學習腦部知識。在北卡羅來納大學UNC學習老人醫學與認知智慧後,陷入了大腦的世界。為了與身心俱疲的人一起學習,也同時進修心理課程。   以國民健康保險日山醫院健康增進中心的所長,及公家醫療事業團長的身分,固定出演KBS「健康 365」、「健康 Plus」、「電臺主治醫生」等節目,為觀眾及聽眾進行健康諮詢。著有『全家人

一起閱讀的老人病診所』、『我們家主治醫生的好醫生』等書。 前言  試著不要用大腦思考,直覺地窺探世界與自己的內心   第一章  大腦在漫長歲月中是如何變化的——大腦三階段 就是那個誰啊!/ 三層石塔與大腦的進化 /海底總動員/鱷魚寶寶與美女記者/ 牛的眼淚/誰住在最頂層   第二章  大腦的中心:我的記憶在哪裡——記憶與感受 該將最貴重的物品擺放在何處/ 海馬只生活在海洋中嗎?/狗狗的夢話/電腦開機速度變慢的原因 /輸入多少就輸出多少/你是用眼睛閱讀?還是用手閱讀?/看過最有趣的電影/記憶被抹去,感覺仍猶存   第三章  左腦的故事:想法並非自我——想法與集中 想法中毒/不曾有過爭吵嗎?/

 世界上只要沒有should (應該)/毫釐之差/像客人般對待想法 / 該如何集中/集中精神在豎線上:網路衝浪與閱讀的差異/縱向集中: 去旅行吧!/截止期限? 起跑線?   第四章  右腦的故事:夢想大藍圖——平靜與共鳴 請試著往右走,那麼將變得平靜 /5,700億倍 /和平與微笑 /「H」字的人生/「休息」所蘊含的三種意義/愛管閒事的大腦 /寧靜的大腦 /「不朽的名曲」與臉書的按鍵/共鳴與無共鳴/不認同無妨,只要有共鳴/若無愛心,我什麼都不是/微笑是付出,並非擁有 /愛情是沒有理由的/每半個月的三天裡,陪你做你想做的事   第五章  前腦的故事:致站在前面的他——選擇與成長 額頭凸的人聰明嗎

 ?/我們往何處去 /為什麼會有頸部呢? /主人意識與僕人意識/教訓與忠告/散播幸福病毒/製造衝突的疑問詞/ 六何原則中哪一個最重要?/是想要培養? 還是想要利用?  /為什麼3M中少了MONEY/ 惡人所支配/ 最高級形態有複數? / 人生的優先順位 /擁有捨棄49的勇氣/ 要做這個,還是那個/模糊焦點與捨棄/有期徒刑罪犯與無期徒刑罪犯/趣味與意義/別成為法官/ 不是想成為什麼,而是想做什麼 /人生而有天賦 /最近在畫什麼?/擅長的事與成長的事   第六章  跳脫我的大腦——「我」與內心 what are you?/我的邊界在哪裡?/ 過度追求健康是貪念/基因叫我跟其他人相遇/ 一顆豆子也是

借來的 /討飯吃的人生 /一起看的驚奇 /樹是地球的主人?/我們的時間與我的時間 /用冥想洗滌心靈/先深呼吸喘口氣 /人生中不可動搖的東西/向恐慌症患者學習呼吸法/聽覺、觸覺與嗅覺冥想 /放、察、望與照顧內心/ 進入、停留、離開 前言 試著不要用大腦思考, 直覺地窺探世界與自己的內心   我很好奇,人的腦袋為什麼能控制我這個人、指揮我的行為呢?到底是大腦的哪一部分擁有這樣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學習大腦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能瞭解人類與世界。        筆者認為若能瞭解大腦裡各個領域的分佈圖,就可以瞭解大腦。大腦是歷經漫長歲月的變化與累積過程形成的,透過觀察其層層結構,似乎可以瞭解人類的行

為。當我們逐漸瞭解到左腦與右腦各自發生的事情時,就會對這二者之間的差異感到十分有趣。也瞭解到我們會在前腦裡畫出如何引領自己的小藍圖,也對腦部深層記憶形成的過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然而,並非如此, 大腦並非各自擁有各自的領域。大腦是由無數的點連結而成的線,這些線彼此相連,交織成龐大的網絡。就猶如我存在世界中,以一個點的身份與其他點相連結一般,大腦也是如此連結而成的小宇宙。        我萌生了這樣的念頭,不是窺視小小的腦袋內部,而是離開它到外側去看看我們的世界和內心。想知道當我從覆蓋住我的薄薄肌膚層跳脫出來時,是如何與各位連結,並形成這個世界的呢?   我想與曾經和我締結緣份的人們分

享本書,於是將其公諸於世。   然而,在廣闊無涯的世界裡, 一定存在著某個願意邊走邊聊天的人。想和他們一起邊走邊談笑,更期望您就是那一位。   跳脫大腦中心來看大腦時,發現大腦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就猶如社會區分成左翼與右翼一般,大腦也是區分成左右兩側。就猶如與敵人同寢一般,兩個不同立場的大腦之間有個橋樑,互相連結、依存。        左腦是理性的,思緒似乎十分複雜。思緒並非我本人,卻老是以主人自居,因而引發了無數的問題。不是以主人般態度對待思緒,而是以對待客人之姿待之,就可以稍微擺脫思緒的操控,獲得些許的自由。        現在就讓我們來窺探一下右腦。右腦像在對待平靜的心一般,走出繁雜

的日常生活,試著在右腦裡享受寂靜與平靜吧!        窺視完大腦左右兩側後,來探究一下前腦吧!前腦位於大腦前側,擔負起如同人類社會的領導者般的角色,領導者經常必須在好幾條分岔路上, 挑選出一條最好的道路。當我們踏上他所挑選出來的某一條道路上時,會逐漸成長、變得成熟。        因此,要從東西南北各個面向來窺探腦部。現在該是我們試著從那顆小腦袋跳脫出來的時候了!從大腦跳脫出來就是從我自己抽離出來。從被禁錮在像肌膚這樣框架裡跳脫出來時,在不斷流轉的生活中與自己相見。從小小的大腦中跳脫出來後,在窺探遼闊的內心世界的過程中,就會到達本書的最後一章了。        準備好跳脫小腦袋瓜了嗎? 一

起試著抽離看看吧!

VDR基因多型性與慢性腎臟病之相關性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及統合分析

為了解決國民健康保險的問題,作者陳妍妤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台灣血液透析病患發生率與盛行率世界第一,目前8萬名血液透析病患健保給付近三百億,故慢性腎臟病為台灣公共衛生重要議題。慢性腎臟病遺傳率約為29-43%,故基因遺傳為慢性腎臟病之重要危險因子。雖有許多統合分析探討VDR基因多型性與CKD的關係,然其相關性尚無定論。研究目的以病例對照研究及統合分析探討VDR基因多型性與慢性腎臟病之相關性,再以試驗序列分析確定樣本數是否足以下達相關性結論。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為病例對照研究,研究樣本納入2015年至2020年間於三軍總醫院及六家血液透析診所,病例組為估計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60ml/min/1.73m²。所有自願參加本研究且符合收案標準之個案進行問卷調查、抽血及DNA萃取,基因分型使用iPLEX Gold分析。統合分析搜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資料庫中有關VDR基因多型性與CKD相關之文獻共計30篇納入研究;最後合併第一部分病例對照研究結果以試驗序列分析(TSA,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及已發表文獻之樣本,再以試驗序列分析確定樣本數是否足以下達相關性結論。結果在病例對照研究中,VDR rs1544410、rs2228570、rs731236、rs7975232與慢性腎臟病無顯著相關(p>0.05)。

統合分析研究發現rs7975232與慢性腎臟病風險有顯著相關(OR=1.12, 95% CI: 1.01-1.23),再以種族進行分層後,亞洲人中rs7975232與腎臟病顯著相關(OR=1.19, 95% CI: 1.05-1.35),以試驗序列分析累計樣本(n=6173)已達到所需樣本,故可下肯定結論。而rs1544410、rs2228570、rs731236在統合分析研究中與慢性腎臟病風險沒有顯著相關(OR=1.03, 95% CI: 0.90-1.16)、(OR=0.92, 95% CI: 0.74-1.15)、(OR=1.10, 95% CI: 1.01-1.20)。然rs73123

6以種族進行分層分析,發現亞洲人與慢性腎臟病風險有顯著相關(OR=1.10, 95% CI: 1.01-1.20),但再加入本研究樣本後尚需(n=11653)樣本才足夠達到肯定結論。結論本統合分析結果顯示,VDR rs7975232基因多型性C allele變異可能為台灣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未來可針對其機轉進行探討,以為預防慢性腎臟病之易感受性位點,以制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