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角川總一寫的 解讀新聞中的經濟數字 和吳家揚的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陳桂敏所指導 張瑋芸的 社區高關懷老人盛行率及人口學特質調查 (2017),提出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高關懷老人、盛行率、人口學特質。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石振國所指導 葉佩瑄的 我國國民年金保險政策行銷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年金、國民年金、國民年金保險、政策行銷、行銷組合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讀新聞中的經濟數字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作者角川總一 這樣論述:

  ~27則新聞實例,傳授一生受用的數據速讀術~   認知作戰是真是假?   提問、拆解、歸納,揭穿新聞沒有說的真相!   「數據不會說謊,但如果想說謊,用數據就可以了。」──引自〈前言〉   我們每天都會透過財經節目、報章雜誌、網路新聞,   看到國內外的經濟報導,接收各種眼花瞭亂的數據。   可是,這些數字真能夠全盤相信嗎⋯⋯?   無論是網路KOL,還是政論節目呈現給你的經濟圖表與數據,   究竟哪些是中立資訊,哪些是危言聳聽,又有哪些是過度樂觀?   本書是由日本經濟評論家・角川總一執筆。   角川長期穿梭在日本金融、經濟議題的最前線,以犀利的目光毒舌點評,並以打破砂鍋問到底

的精神,帶領各位洞視財經數字背後的真偽!   書中以27則日本經濟新聞為例,解析數字與常識背後的真偽!   ⚫︎安倍內閣提出的三箭政策,成功帶動股價上漲?   如果只有日本的股票上漲,還能視為是安倍經濟學的成果,   可是同時期的美國股市,股價也同樣上漲,   這樣能簡單歸因為都是「安倍經濟學」的功勞嗎?   ⚫︎只要日圓貶值,出口量就會增加,景氣也能一舉好轉?   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只要貨幣貶值,出口數量會增加才對。   但是首相官邸卻在2014年委託智囊團調查   「日圓貶值得這麼厲害,出口量為什麼沒有增加?」   話說回來,所謂的「出口增加」到底是指「數量」還是「金額」?   ⚫︎

日本的消費稅率,遠比歐盟各國還要低?   日本的消費稅,在2019年10月從8%調升為10%;   相比歐盟各國的消費稅率,大約在20%上下。   這樣的調升幅度,可以想見未來還有持續上漲的空間!   如果你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本書列舉報紙、新聞、政論節目經常看到的財經標題與經濟數據,提出問題點;   更以原始數據與學術邏輯為基礎,搭配大量圖解,淺顯易懂地說明當中的經濟學觀念,糾正新聞媒體的錯誤傳遞與可疑資訊。   「學習,是為了避免上當」──透過本書,你將知曉小至疫苗接種、大至國家政策推行,所有的資訊並非只有非對即錯的二分法,而是有更多樣的方法來解讀,從此不再被單一新

聞左右你的認知。 本書特色   ◎精選27則日本經濟新聞,聚焦常見的認知謬誤。   ◎每個論證皆援引公開的圖表資訊,透過層層推導,親自示範解讀數據的基本步驟。   ◎搭配手繪思考筆記,將重點濃縮成單一圖片,向專家學習如何釐清海量資訊、提煉思考。

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喬爸拍攝(5D3+Go Pro),用生活影片剪接而成這一整部微電影,剪接:威力導演。(喜歡的請點個 Like,謝謝 :D)
 
 
♥ 國民年金 ( 國保 ),每天存一點,老年多領一些些 ♥

⊙年滿25歲,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在未參加勞保、軍保、公教保、農保期間,都會由勞保局主動納入國民年金保險。

⊙國民年金保險費已經有政府幫忙分擔40%,民眾最多自繳60%,繳的保費全部累計為自己的保險年資,領時可拿回100%的給付,而且最慢3年多就回本!

⊙每天不到25元,就能以小額保費換取生活的基本保障,從繳費那刻起即享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年金、喪葬給付、遺屬年金,隨時為自己和家人撐起保護傘,65歲起還有老年年­金按月領,安心樂活有本錢。

⊙家庭所得較低者,可向戶籍所在地的公所或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認定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保費補助資格(http://napweb.moi.gov.tw),經審查通過者,政府補助的保費由40%提高到55%或70%;如果是低收入戶或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的被保險人,保費全免喔!

快上保萊塢劇場看更多 http://bollygood.tw/

于卉喬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iaociaorose
歡迎參觀部落格:http://shamusshoot.pixnet.net/blog

社區高關懷老人盛行率及人口學特質調查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作者張瑋芸 這樣論述:

背景:在症狀前期首重即早診斷並給予治療,可以減少疾病的惡化及避免相關的併發症,藉由早期篩檢並評估需照護及協助的族群,將其列為所謂「需高關懷族群」更能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協助,但目前對於需高關懷族群並未有明確定義及相關研究,因此,了解高關懷老人是具有實務之重要性及迫切性。目的:調查社區高關懷老人盛行率了解社區高關懷老人人口學特質,並探討社區高關懷老人與非高關懷老人之人口學特質差異。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描述性調查,以簡單隨機抽樣方式選取65歲以上、居住於社區長達三個月以上且能以國、台語溝通的老年人,並以「高關懷老人初篩量表」調查高關懷老人盛行率。結果:本研究共收案818位社區老年人,依本量表所計算出

之高關懷老人盛行率為24.08%,其中高關懷老人之人口學特性以女性、國小、無配偶、非獨居、道教信仰居多,平均慢性疾病數2.11±1.41種,最多人罹患之前三大慢性病為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進一步探討其人口學特質差異發現高關懷老人在≥85歲、男性、無配偶者、不識字、無宗教信仰、獨居及罹患慢性病之比例顯著高於非高關懷老人。討論與結論:由於社區高關懷老人之盛行率高,突顯出篩檢的必要性,若能提供相關教育訓練以推廣高關懷老人初篩量表之應用,藉由關懷訪視時進行篩檢,適時發現潛在有需求的老年人,應可以更加落實三段五級之次段預防,同時呼應社區在地安老政策之願景。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作者吳家揚 這樣論述:

  .假設A小姐在離職後一個月發現懷孕3個月,她可以申請勞保給付嗎?   .假設B先生在9月11日上班,但因為提供資料不齊,9月12日上午資料補齊後公司才郵寄勞保局,卻不幸在9月12日下午3點發生意外導致失能,他是否可以申請勞保給付?   .你知道勞工保險和國民年金保險有哪些保險給付嗎?   .你知道非因公生病住院4天以上,有無勞保給付?   如果你對現行社會保險沒有清楚的概念,就會非常非常容易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而那筆錢你原來是可以用在投資上、或是提升生活品質。   人吃五穀雜糧,總是會有倒楣事發生,因此需要買保險,以轉嫁風險。風險的轉嫁不是無價,但是要如何把費用降到最低,免得因為

「保險」而產生財務「風險」?   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就是商業保險要與社會保險妥善的搭配,用商業保險補社會保險的不足。很可惜,多數人上班多年,還是不太清楚自己的社會保險有哪些。反正出了事,去會問公司人事就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談什麼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搭配呢?   我國社會保險超強,提供以下左列的給付,不足之處則用相對應的商業保險(右列)來補足:   死亡給付              →人壽保險、投資型人壽保險   老年給付              →年金保險、投資型年金保險   失能給付、健保        →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   生育和傷病給付 、健保 →醫療險,重大疾

病險、特定傷病險   重點是以社會保險為基礎,補不足之處。如果你擔心遇到重大的意外,「人沒有死」,但是失去工作能力,怕因此而拖累家人,所以你想買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來消除風險,那你應知道在勞保的保險期間內,因故(不必是因公)「終身無工作能力」,你可以申請失能年金給付,日後死亡時,則得由其符合資格的遺屬選擇請領遺屬年金。   如果你確知你失能年金的給付金額是多少,不足之處,就用商業保險補足。這樣才可以把資金用在刀口上,更健全你的人生保障。如作者建議:「我認為的『最少』保障原則:癌症險住院日額1萬元,重大疾病100萬元,失能扶助險每月理賠4萬元。保障不夠的人,應逐漸將安全網買足。」   「

最基本的商業保險防護網為壽險主約附加意外險、意外醫療、實支實付、住院日額、癌症,有錢再逐漸加強到完整保障,才能享受高品質的醫療和退休後生活。如果體況或年紀已經無法買商業醫療險,只好多存一些錢來因應。」   把錢花在刀口上!投保商業保險為的是補足社會保險之不足,不要白白浪費一分錢。本書不但是收入有限的上班族必備,也是每位認真繳稅的國人保障自己權益必須知道的保險之道! 本書特色            ◆提供保險要訣,讓你少付多領   例如,如果你在職場生涯中,曾短期兼差,可能可以增加百萬以上的老年給付。以以下例子說明:   志明50年次,在甲公司專職工作40年,65歲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近10

年工資都是36,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36,300元,健保投保金額36,300元。先不考慮勞(就)健保費用的調整。   A:志明每月甲公司勞保負擔=36300×11.5%×20%=835元;健保負擔=36300×5.17%×0.3=563元。勞健保40年總負擔=(835+563)×12×40=671040元。如果志明領年金而非一次金,勞保年資40年,65歲退休開始請領,到85歲身故。   勞保B式=36300×40×1.55%=22506元(擇優給付)。   假設志明也同時在乙公司部分工時兼職5年,工資4,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11,100元,健保投保金額24,000元。志明每月乙公

司勞保負擔=11100×11.5%×20%=255元;不需重複繳交健保費。勞健保5年總負擔=(255+0)×12×5=15318元。乙公司的型態可能是大賣場、清潔工、速食店、便利商店、保全等等行業。     兼職後的勞保投保薪資為上限45,800元(36300+11100>45800)。   勞保B式=45800×40×1.55%=28396元(擇優給付)。   有兼差的新制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多5,890元(=28396-22506),20年多領1,413,600元(=5890×12×20)。5年只要多繳15,318元,就可以達到多領1,399,620(=1413600-13980)元的

效果。   ◆圖文對照,快速掌握重點   許多抽象的事物,用敍述的方式讀者不易理解,本書用大量的圖例,讓你輕易了解複雜的觀念,內心不再糾結。   ◆大量案例,化抽象為具體   抽象的文字說明,有時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一個實際的案例,就說明了一切。本書用大量的案例說明,讓你由新手變專家。如:   志明45年次,在53歲就離開職場,當年國保開辦不久,自然就被納入國保。57歲國保期間因意外死亡,國保年資有4年,同時還有勞保年資20年,退保前最後10年的月投保薪資都為43,900元,遺有1子滿26歲。57歲的志明申請勞保老年減給年金,才領幾個月就身故。志明身故後,兒子可以申請什麼給付?   勞保

退保當下,53歲的志明還不具請領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資格。57歲時,志明可以領取勞保老年年金減給給付=43900×20×1.55%×(1-3×4%)=11976元(以公式B擇優領取)到身故。   志明屬於勞保斷保族,除非後來再重新加入勞保,否則勞保權益就會中斷。若請領勞保年金其間死亡,遺屬只能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不得改請領差額。因遺屬不符資格,所以也無法請領遺屬年金。   ◆參考資料、主管機關詳列   法規不時變動,你要如何跟上?本書詳列各內容主管機關的相關網址,讓你必要時可以查到最新的規範及案例。 重磅推薦   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 莊豐嘉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經理 沈聰榮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秦夢群   中鋼公司智財與檢測技術處專家室工程師 黃延真   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江彬

我國國民年金保險政策行銷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的問題,作者葉佩瑄 這樣論述:

國民年金保險是我國落實社會福利政策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弱勢團體老年生活或其家庭成員提供基本經濟保障具有重大意義,據調查顯示,被保險人未繳保費原因除經濟因素無力繳納外,高達4成以上被保險人對政策認知不足,影響政策推動及永續發展。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之研究方法,瞭解國民年金政策執行與行銷現況及困境,以政策行銷理論檢視國民年金政策的行銷策略、模式與成效,並提供國民年金政策行銷建議之參考。本研究發現:國民年金政策目的、行銷目標明確,惟該政策內涵無法吸引青壯民眾廣泛支持;利害關係人之政策行銷以政府機關間合作為主,缺乏民間團體或個人參與;利用「差異化行銷」的行銷策略及多元化推廣工具達到行銷效果,其

中以人員推廣成效最佳,惟其流動性高;基層人員行銷國民年金政策困境存在;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政策行銷策略及行銷組合工具的選擇;透過多元行銷管道蒐集民眾意見與回饋機制,行銷績效評估主要以行銷成效為評量項目。對行銷建議:推動策略聯盟合作行銷並培育志工擔任行銷人員;年金改革之際應穩定民眾對國民年金政策的信心,有政府當靠山;主管機關應重視內部行銷積極協助基層人員傳遞最佳服務;政策行銷績效評估應納入其他測量項目;創造更好的基金報酬收益,是最佳的行銷利器,民眾有感自然順服政策;將國民年金變為全體國民的基礎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