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進明寫的 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和顏進明的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他儲蓄險繳了2年想解約,竟會現虧11萬!過來人教戰2招輕鬆 ...也說明:看準股市走高行情,不少人開始想要改變原本的資產配置,甚至想要解掉儲蓄險改投資,一名網友就想要解掉已繳2年的儲蓄險改作定期定額ETF,但會現虧11.7萬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宏治 和宏治所出版 。

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王維元所指導 詹采唐的 消費者購買保險商品意圖之研究-以預期經濟景氣變動為干擾變項 (2011),提出國泰躉繳儲蓄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險商品、顧客特性、涉入程度、知覺價值、預期經濟景氣、購買意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蔡政憲所指導 李敏貴的 中國合資壽險公司之商品策略分析 (2011),提出因為有 中國壽險市場、壽險商品策略、合資壽險公司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泰躉繳儲蓄險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泰人壽儲蓄險查詢則補充:國泰 人壽提供含終身還本、利變年金、遞延年金及定期養老保險商品,滿足您 ... 中壽躉繳儲蓄險推薦:金保倍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保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泰躉繳儲蓄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為了解決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作者顏進明 這樣論述:

  本書為(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暢銷特價版不理財,  老了以後絕對有機會做「人球」!   台灣在民國92年,65歲以上人口就已經佔總人口的9.24%,未來25年將正式成為老年國家,「421效應」將產生一對夫妻供養四位老人的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小孩,如果預期養兒防老,但是,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年輕人有著不確定的未來,如果你沒有善待子孫,子孫也不會善待你,不理財,絕對有機會在老年時候當人球!   與其花2000塊吃大餐,「超能力」負擔你的未來,不如把錢存下來預防未來的風險,每月薪水花光光,自己都照顧不好,如何照顧你的下一代? 同樣30年的收入,如果你懂得做50年的分配,結果就會大為不同。

  事實上,高於「零風險」的報酬,風險是「無限大」,只要是負擔不起的損失,都應該把風險給轉移出去,買保險不應該看人情,保單隨便買,吃虧在自己,一張適合你的保單,就是最好的保單,保單的費用是一種對價關係,所謂划算的保單,應該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保障,而不是便宜就好。   台灣保險業通路市場快速成長,不少公司把資源投入在行銷與增員上,快速攻城掠地,保險業管理十兆元資產,雇用數十萬名保險業務員,如果業務員當成「人際關係的榨汁機」,不僅傷害到客戶財務人生的整體規劃,同時也會傷害到整體的保險業。   保險,不是有錢人買才划算,八大單元告訴你保險不是這樣買的,本書並解答保戶心中的   「十大熱門疑問」

:   1.定存利率不如以前,買「儲蓄險」還有意義嗎?  2.我每年繳幾十萬保費,如果保險公司倒了該怎麼辦?  3.惠譽國際信評認為,台灣的壽險業面臨嚴重的「利差損」,保戶該如何自保?  4.既然有微型保單,何必花大錢買保險?  5.想投,買基金就好,何必買「投資型保單」?  6.全球暖化,天災人禍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挺得住嗎?  7.現在失業,錢不夠用,那有多餘的錢來買保單  8.保單付不下去,是否只能解約  9.保單越來越貴,利率越來越低,買了根本不划算  10.準備停賣的保單,現在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提醒您,買保險之前,請先看過這本書! 平民理財教主 劉憶如 特別推薦 作者簡介 顏

進明   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40歲白手起家,民國80年成立保險經紀人公司,有30年的保險經驗,60歲還通過「產壽雙險」的經紀人雙證照,旗下有1400位業務員,服務了30多萬名的保戶,顏進明董事長是台灣保險業的「長老」人物,見證了整個台灣保險業的發展史。   現任: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系畢業   專業證照:  96年通過人身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  97年通過產險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   經歷:  1978正式跨入保險業  國泰人壽組訓專員課長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美國安泰人壽台灣分公司桃園服務處經理  美國安泰舊金山高峰會議執行委員  和

泰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  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訓練顧問  行政院勞委會企訓網桃園區公關委員   進修:  北京清華大學保險研究班  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班結業  淡江大學保險行銷班  哈佛企管公司行銷管理  香港威爾遜一分鐘推銷員  美國安泰人壽AMP課程  美國LIMRA667管理技巧  梅花企管公司行銷研究  漢唐企管公司企業訓練講師  KT決策分析管理

消費者購買保險商品意圖之研究-以預期經濟景氣變動為干擾變項

為了解決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作者詹采唐 這樣論述:

由於近年來國際經濟情勢發展不穩定,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的危機,緊接著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在2011年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面臨考驗-歐債危機,將有可能導致經濟二次衰退、股市暴跌、高失業率、貿易量縮減,造成整體經濟活動緊縮,進而擴大影響到科技業的出口訂單,因此金融海嘯時期就業市場的『無薪假』再度興起,天下雜誌(2011)中《經濟學人》給全球經濟的標題:「該害怕的時刻來了,全球經濟正走入危險區」。過去的研究證實保費收入、保險需求程度與總體經濟因素之間會彼此交互影響,隨著保險商品投保率、普及率的增長,本研究期盼能將消費者特性與保險商品做結合,將探討消費者顧客特性(商品知識、保障需求、理財需求)、涉

入程度、(商品重要性、避免誤購風險、風險可能性、身分象徵)、知覺價值(價格價值、品質價值、功能價值)對購買保險商品意圖效果之影響,並以經濟景氣預期為干擾變數。本研究採用網路及紙本問卷,主要研究對象為曾經有購買保險商品的經驗或未來考慮可能會購買保險商品的消費者,並透過SPSS17.0中的單迴歸與階層迴歸來驗證假說,實證結果發現:一、消費者的顧客特性(商品知識、保障需求、理財需求)、涉入程度(商品重要性、避免誤購風險、身分象徵)、知覺價值(價格價值、品質價值、功能價值)對購買意圖皆呈正向顯著影響,此外,涉入程度中風險可能性對購買意圖呈負向影響,但未達到統計上顯著性。二、消費者在經濟景氣預期變動的情

況之下,消費者的商品知識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顯著影響;保障需求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影響;理財需求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影響;商品重要性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影響;避免誤購風險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影響;身分象徵對於購買意圖具負向影響;價格價值對於購買意圖具負向影響;品質價值對於購買意圖具正向影響;功能價值對於購買意圖具負向影響。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為了解決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作者顏進明 這樣論述: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提醒你!買保單之前,請先看過這本書,這是你的權益,你也可以選擇放棄!   很多人出書是為了要賣保單,但是,60歲的和泰保險經紀人公司的董事長顏進明卻要出書告訴您,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 保單不是便宜就好,別花冤枉錢買到不對的保單!   @ 買保險不是玩俄羅斯輪盤,看運氣和人情買保單!   @ 保險應該是要用來救命保命的,保單不應該成為禿鷹,搶小老百姓的錢!   顏進明董事長,60歲還通過「產壽雙險」經紀人雙證照, 30年的保險經驗,旗下有1400位業務員,擁有30萬名的保戶,顏進明董事長的資歷在保險業是「長老級」的人物,董事長要告訴大家,怎麼樣才不

會買錯保單?如何才能破解「過客」業務員的銷售話術,買對保險,不但能「自保」,還能富貴「險」中求。   這幾年,台灣保險業通路市場快速成長,不少公司把資源投入在行銷與增員上,快速攻城掠地,保險業管理十兆元資產,雇用數十萬名保險業務員,這本書要告訴大家,怎麼樣才不會買錯保單?如何才能破解「過客」業務員的銷售話術,買對保險,不但要能「自保」,還能富貴「險」中求。   21世紀是不確定的年代,買錯保單絕對是來自於自己的決定,除非你自己願意跳,否則,沒有人能夠推你跳進錢坑,董事長告訴大家如何看清保單背後的真相,買錯保險,誤人終生,買對保險,才能「保你一生」。   這是每一位想買保險,或已經買保險的人都應

該看的一本書!如果你是保險從業人員,你更應該要看這本書!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一本書解答保戶心中的十大熱門疑問,富貴險中求,面對保險公司,業務員,與保戶三方,統統說清楚!   Q1:現在的定存利率不如以前,買儲蓄險還有意義嗎?   Q2:我每年繳幾十萬保費,如果保險公司倒了怎麼辦?   Q3:媒體報導,台灣的壽險業面臨嚴重的利差損,保戶如何自保?   Q4:既然有微型保單,何必花大錢買保險?   Q5:想投資,買基金就好,何必買投資型保單?   Q6:全球暖化,天災人禍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挺得住嗎?   Q7:現在失業,錢不夠用,那有多餘的錢來買保單。   Q8:保單付不下去,

是否只能解約?   Q9:保單越來越貴,利率越來越低,買了根本不划算。   Q10:準備停賣的保單,現在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一有停賣,就要趕快買? 作者簡介 顏進明   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40歲白手起家,民國80年成立保險經紀人公司,有30年的保險經驗,60歲還通過「產壽雙險」的經紀人雙證照,旗下有1400位業務員,服務了30多萬名的保戶,顏進明董事長在台灣保險業是「長老級」的人物,見證了整個台灣保險業的發展史。   現任:和泰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系畢業   專業證照:  96年通過人身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  97年通過產險保險經

紀人國家考試   經歷:  1978正式跨入保險業  國泰人壽組訓專員課長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美國安泰人壽台灣分公司桃園服務處經理  美國安泰舊金山高峰會議執行委員  和泰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  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訓練顧問  行政院勞委會企訓網桃園區公關委員   進修:  北京清華大學保險研究班  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班結業  淡江大學保險行銷班  哈佛企管公司行銷管理  香港威爾遜一分鐘推銷員  美國安泰人壽AMP課程  美國LIMRA667管理技巧  梅花企管公司行銷研究  漢唐企管公司企業訓練講師  KT決策分析管理   保單健檢活動,詳情請上  tw.myblog.yahoo.com/

msmoney-msmoney

中國合資壽險公司之商品策略分析

為了解決國泰躉繳儲蓄險的問題,作者李敏貴 這樣論述:

依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 2009 年 GDP 比重佔全球 14.5%,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GDP 穩定成長,人口老齡化加速,家庭越趨小型化,且人口越往城鎮集中。在 2010 年,壽險新契約保費超過 6,882 億元,同比增長近 27% ,但前三家壽險公司就佔了 55% 的市場。銀保及業務員約佔九成的市場,銷售商品仍以儲蓄為主,壽險市場發展空間極大。由於目前整體環境與時機對於兩岸在經貿合作上極為有利,臺灣壽險業遂積極加強推動兩岸經貿合作,以進入中國市場搶得先機。本文先說明中國市場的熱銷商品及通路策略或經濟情況對商品策略的影響。另外驗證在銀保通路與業務員通路不同商品策略下,對

財務的影響為何。躉繳型商品主要銷售通路為銀保;其利潤率雖低,但若有大量保費收入,將可迅速提高市占率及降低成本,在 10 年內損益兩平。但若公司投報率無法支應保證利率,對公司資本及利潤將產生明顯負面衝擊。業務員通路主要銷售長年期壽險商品,雖利潤率較高,銷售量短期內不易大增,但有保費累積效果,亦可在 10 年內損益兩平。長年期壽險商品對公司投資報酬率反應較不明顯,因其初期建置成本高,若保費成長率不如預期,將延長首見利潤年度。總而言之,不同公司有不同商品與通路策略,難以評論對或錯。主要視公司本身條件,善用其通路優勢及商品策略,配合環境與法令保持靈活調整,都可以有獲利及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