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煥文,林毓禎,Amanda寫的 糖尿病飲食與治療[最新修訂版] 和陳煥文林毓禎Amanda的 糖尿病飲食與治療:以正確知識、吃對食物、用對烹調方法,輕鬆控糖,遠離糖尿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張哲瑋- 急診室護理師- 國泰綜合醫院仁愛總院 - LinkedIn也說明:工作經歷 · 護理 · 急診室護理師 · 學習訓練療法支援者 · 兼職游泳教練 · 兼職救生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 高三福所指導 李平鴻的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聽覺障礙者為例 (2011),提出國泰醫院總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聽覺障礙者、身體活動量、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管理學研究所 林思伶博士所指導 陳淑貞的 醫學中心醫師對師資培育中心(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功能認知與滿意程度調查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醫學中心、師資培育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泰醫院總院的解答。

最後網站本土確診連七日破百國泰、振興推遠距視訊看診| 新冠肺炎防疫則補充:國泰醫院 說,如果病人需開立處方用藥,再由病人或家屬3日內攜帶健保卡至院繳費、領藥,有需求民眾可洽專線02-27082121分機5180,由專責護理師評估病人健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泰醫院總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糖尿病飲食與治療[最新修訂版]

為了解決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作者陳煥文,林毓禎,Amanda 這樣論述:

正確的知識 / 吃對食物 / 用對烹調方式 輕鬆控糖,遠離糖尿病   特別提供:主食、主菜、湯品、甜點等,51道食譜,   讓讀者料理自由配,輕鬆控糖,免煩惱。   附注整理:超商食品、夜市美食等各種食物小吃的含醣量與熱量表,   讓外食族讀者,控糖輕鬆選,健康吃。     ◎控糖,是遠離糖尿病的第一步   中風、洗腎、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周邊神經病變、周邊血管阻塞   ……都是讓人害怕的糖尿病併發症。想遠離糖尿病,控糖是第一步。   ◎別讓「吃什麼」成為糖尿病患心中的障礙   什麼能吃? 什麼不能吃? 能吃多少分量? 外食族怎麼吃?   ……不只剛生病的患者不清楚,長期生病的患者,

也常搞錯。   ◎掌握原則,控糖飲食很簡單   先了解自己每日飲食的需求,養成正確的用餐順序,讓血糖更穩定。   正確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小心飲食地雷……     【特別釐清】   糖尿病飲食中容易產生誤導的飲食建議   ╳ 誤導性建議→避免添加油脂於食物當中   ╳ 誤導性建議→吃所有富含高纖的食物   ╳ 誤導性建議→不能吃所有垃圾食物   ╳ 誤導性建議→不要擔心飲食中的脂肪   ╳ 誤導性建議→吃所有你想吃的「健康食物」   ╳ 誤導性建議→白色的食物都比較不健康   ╳ 誤導性建議→每隔3~4小時進食,能促進新陳代謝和減重   ╳ 誤導性建議→用餐前喝水可增加飽足感   ╳ 誤導性

建議→睡前要吃點心 本書特色   ★ 專科醫師×專業營養師×料理師   ★ 教你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狀, 讓你學會控制血糖的正確觀念。   ★ 精心設計50道美味降糖食譜。主食、主菜、湯品,甜點也可以,料理自由配,輕鬆控糖,免煩惱。   ★ 特別提供超商、夜市,減糖飲食技巧,外食族也適用。

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聽覺障礙者為例

為了解決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作者李平鴻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聽覺障礙者的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現況,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聽覺障礙者的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的相關性。本研究對象以14-60歲的聽覺障礙者為對象共計167人,。研究工具包括台灣活動量調查_短版問卷(IPAQ)、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WHOQOL-BREF)及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採結構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及收集資料。資料統計方法包括使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薛費氏事後比較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如下:1.比較聽覺障礙者身體活量現況,中身體活動量者最多;高身體活動量者次之;低身體活動量者最少;男性身體活動量高於女性,並以從事

戶外散步活動最頻繁。聽覺障礙者的性別、教育背景、教育程度及職業在身體活動量有顯著差異。2.聽覺障礙者整體生活品質得分平均值為51.42.,屬於中上程度。在四個範疇中,以生理範疇之得分最高,最低者是環境範疇,影響整體生活品質的差異背項為聽障程度、聽障成因、教育背景、教育程度、溝通方式、婚姻狀況、性別、職業、居住地區。3.聽覺障礙者的身體活動量與與生活品質呈現正相關,且達顯著水準(p<.05),且身體活動量愈高者,生活品質愈愈高。尤其對生理範疇影響最大。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實務及未來研究建議,作為聽覺障礙者未來透過身體活動的改善,來提昇生活品質的參考依據。

糖尿病飲食與治療:以正確知識、吃對食物、用對烹調方法,輕鬆控糖,遠離糖尿病

為了解決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作者陳煥文林毓禎Amanda 這樣論述:

  以正確的知識,吃對食物、用對烹調方法   輕鬆控糖 遠離糖尿病   你的生活型態,決定你罹患糖尿病的命運   少一口糖、減一些醣,你,什麼都能吃!   吃對食物,遠離糖尿病威脅   10大預防糖尿病的食物   1.深綠色葉菜類   2.豆類   3.全穀類   4.柑橘類   5.漿果類   6.番茄   7.深海魚   8.低脂乳品   9.堅果類   10.紅薯。   減少「糖化終產物」產生的烹調方式   ◆低溫烹調,時間越短,產生的「糖化終產物」越少   ◆冷鍋加油可以減少油質氧化物的產生   ◆料理時,少放糖   ◆料理時可先加一些酸或醋   ◆烘焙加工類的甜品或零食應少吃

  ◆先用溫水清洗生鮮食材 本書特色      1.由專科醫師教你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學會控制血糖的正確觀念。   2.專業營養師與料理師嚴選降糖食材,精心設計50道好吃又美味的降糖食譜。簡單DIY料理,美味健康,輕鬆上桌。 作者簡介 陳煥文   主治醫師 ( 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   糖尿病是一個和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慢性病,唯有深入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態,將不好的部分替除掉,加強好的,才有機會邁向恢復健康的道路。   擁有內科專科醫師、糖尿病衛教學會衛教師、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老人醫學專科醫師、超音波醫學會及ISCD國際骨質密度測量學會認證醫師等證書。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   曾任: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臨床研究醫師   現職: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林毓禎   營養師 ( 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營養科小組長  )   深深覺得營養無論是對於病人或是一般民眾,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把一些正確和實用的營養衛教觀念帶給大家,幫助更多的人改善身體及獲得健康!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系畢業   現職: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營養科小組長   經歷: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科 營養師   國泰醫院總院VIP健康管理中心 營養師   新庚暨文鼎洗腎中心 營養師   德慈聯合診所 祐民聯合診所營養師   認證:台北市糖

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會員   台灣營養學會 腎臟專科營養師   新北市居家照護營養師認證   得獎: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102年度營養品質促進專案發表-營養照護衛    教組優等獎,得獎主題:「不識字糖尿病衛教單張-含醣類食物份量代換表」。   FB粉絲專頁:營養師教您如何吃出健康 Amanda   料理師 健康料理老師      擅長中式料理,喜愛傳統口味料理也喜歡玩創意,也熱愛烘焙。   長期應邀約於中學擔任料理研習講師,也常應約於社區做教學。   自己架設網站持續記錄個人創作食譜,也是早安健康駐站作家。   Amanda生活美食料理   Blog ww

w.amanda326.com/   FB www.facebook.com/Amanda88888 【金美林營養師 推薦序】良好生活型態、正確的飲食控制,才能更經濟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張洺潤副會長 推薦序】破除對糖尿病的迷思,才能讓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代謝科醫師 自序】改變生活型態,才有機會邁向健康之路 【營養師 自序】唯有積極建立良好自我生活管理,才能改善糖尿病 【健康料理師 自序】漸進式減醣,料理依然美味不變 第一章 控糖,是遠離糖尿病的第一步 影響全身的代謝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併發症最多的一種慢性病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不會無緣無故找上你! 糖尿病的

診斷,驗血、驗尿哪個準? 糖尿病該如何治療? 第二章 降血糖的飲食建議 治療糖尿病飲食黃金原則 正確的用餐順序,讓你的血糖更穩定 如何正確選擇低升糖指數(低GI)的食物? 走出常見糖尿病飲食誤區 糖尿病飲食中容易產生誤導的飲食建議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選擇膳食補充品(保健食品)? 糖尿病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的飲食建議原則 第三章 營養師精心調配的降醣好料理 主食:壽司、粉絲、麵條與水餃……降醣主食多樣好滿足 具飽足感,血糖上升慢 五穀壽司捲 補充鉀、鈣、鎂與鋅 肉絲炒米粉(附影片) 高蛋白低升糖 紅藜茶油雞糙米飯 (蔬食〉低蛋白主食,薑黃助控血糖 咖哩粉絲 升糖指數低,豐富膳食纖維 紅醬海鮮義大

利麵 升糖指數較低 蕎麥芝麻湯麵 高蛋白、高纖維、低升糖 鷹嘴豆糙米拌飯 淡淡清甜,稀釋熱量攝取 蔬菜鮮肉水餃 主菜:葷素皆可,三鮮、鴨腿、蔬果沙拉,抗糖化又補充膳食纖維 抑制雙糖分解 秋葵炒肉絲 (蔬食)有利腸道益生菌 香Q滷豆乾 (蔬食)低醣分好點心 黑胡椒毛豆莢 (蔬食)烏醋有助抗糖化 椒麻醋溜高麗菜(抗糖化) 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鮭魚生菜鬆 提高胰島素敏感度 鮮蚵煮豆腐 富含鋅,加酸降低升糖指數 酸辣牛肉 飽含礦物質有助降血糖 豆苗炒豬肝 有助調控血糖的鎂和膳食纖維 魚香茄子 富含鐵,可改善貧血 牛排拌蒜片鮮蔬 (蔬食)健全腸道有利血糖控制 雜拌香絲(抗糖化) (素食)增加飽足感強

的抗糖料理 胡麻醬漬黃瓜(抗糖化) 抗發炎又抗氧化 咖哩肉丸子 (蔬食)延緩飯後血糖上升 滷鮮筍蒟蒻 增加糖分被肌肉組織利用 清蒸鱸魚 〈蔬食〉增加飽足感,預防性功能障礙 洋蔥炒蛋   抗氧化、低醣分 茄汁麻婆豆腐 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 乾煎秋刀魚(抗糖化) 預防「糖化終產物」產生 三杯花枝 (蔬食)有益於血糖調控 長豇豆拌花生(抗糖化) 高鋅控血糖 三鮮炒芹菜 可提高三高患者新陳代謝 黃金蛋拌鴨絲 延長飽足感,血糖上升慢 苦瓜炒雞柳 富含礦物質與膳食纖維 焗烤蔬果海鮮 (素食)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壓 海帶拌干絲(抗糖化) 維生素C有助抗糖化 優格蔬果沙拉 黏性多醣體促進胰島素分泌 青椒炒海蔘

湯品:雞湯、濃湯、味噌湯、魚乾湯,好湯抑制糖化終產物 ※調味、煮湯、煮麵湯底 雞骨蔬菜高湯(約6-7人份) (蔬食)減緩腸道吸收葡萄糖 紫茄味噌湯 有助維持血糖和血壓穩定 雞茸南瓜濃湯 促進血糖和血脂代謝 牛蒡海帶雞湯 多醣體助調控血糖 麻油肉片湯 降低飯後血糖 苦瓜魚乾湯 甜點:薄餅飽足、茶香解膩加上高纖蔬果汁,巧吃低糖甜點 蘋果乳酪薄餅捲 「兒茶素」增強胰島素活性 烏龍茶香奶酪 預防缺鐵性貧血及調控血糖 紅棗白木耳露 促進脂肪的代謝和血糖穩定 堅果芝麻糊 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 燕麥可可餅 熱量低富含纖維、延緩血糖上升 紅棗珊瑚凍 花青素促進胰島素產生 桑葚綜合蔬果汁 花青素抗氧化

,預防心血管病變 堅果黑豆漿 幫助降低空腹和飯後血糖 烤蘋果捲 富含營養素有助降血糖 香草黃豆蛋糕 (章標)【特別企劃】預防勝於治療:抗糖化的一日飲食建議 甚麼是「糖化」(glycation)作用? (章標)附注 【附注一】糖尿病人如何巧吃點心? 【附注二】外食族的減醣飲食技巧 【附注三】對降血糖和預防糖尿病有幫助的營養素 【附注四】糖尿病50道菜營養素整理 飲食與血糖紀錄表 推薦序一 良好生活型態、正確的飲食控制,才能更經濟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在臺灣,隨著社會結構與經濟環境的變遷,有愈來愈多的人口每日三餐經常外食,而各式各樣的攤販、小吃店、餐館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也都盡其

所能的在食材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   那要如何成為一位聰明的消費者,在大啖美食之餘,又不會造成身體健康上的負擔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習與建立正確的飲食和營養觀念,並確實的應用於日常飲食中;如此,就可以有效的減少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風險。   以預防或控制糖尿病而言,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正常作息、規律運動)之外,也應該要釐清正確的飲食控制觀念與方法,從食物的分類與各類食物的組成,及其對血糖的影響等方面來加深認識,才能更經濟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本書是由具豐富臨床經驗的新陳代謝科醫師和營養師與知名健康料理師聯手合作出版,書的內容可以很

清楚的帶領讀者認識糖尿病的原因與管理原則,並教導血糖控制的飲食知識及技巧,另外再搭配簡單且易於應用的食譜範例。讀者在讀完之後,相信會因更加認識了糖尿病的原因與控制方法,而更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營養師  金美林 推薦序二 破除對糖尿病的迷思,才能讓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隨著科學的進步及經濟的成長,現今加工食品日新月異、種類繁多,各種豐餚美食擺上餐桌,國民飲食水準提高,已不再是以往的粗茶淡飯,或者菜脯配飯等艱苦日子,也因而許多文明病漸漸產生,糖尿病為其中之一。   依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 於2015年世界糖尿病日公告資料,當年度糖尿病醫

療支出約6730億美元,約每6秒就有1個病患死亡。2016年世界衛生日更首次以糖尿病為主題,可見糖尿病已受國際關注。   誠然,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無論國內外,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方針及疾病起源,有非常多的研究報告,雖然每份研究都是極其珍貴,但要將海量研究報告的資訊灌輸於一般大眾,可說是天方夜譚。畢竟治療方式之多,加上近年健康食品種類繁多,甚至有的標榜專為糖尿病患者研發製造等,不少民眾會花大錢購買療程或食用產品,目的為改善糖尿病症狀,期盼能夠痊癒,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食用產品的過程中,增加身體負擔,造成反效果。因此,如何提供國人正確的醫學認知,將是目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過去在推動臺灣公共衛

生教育期間,曾遇過許多民眾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並不正確。有些民眾誤以為糖尿病只會發生在肥胖者或長期食用甜食者、糖尿病只能靠藥物治療等等,許多對糖尿病錯誤的觀念需要導正。再者,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平板等3C產品的進步,使得醫學資訊取得更方便,但也容易將錯誤的訊息以訛傳訛,抑或受到廣告媒體的影響下,諸多對疾病的誤解,而導致患者誤了黃金治療期或者使用偏方而讓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如果您周遭有人罹患或疑似罹患糖尿病,請記得請教您的家庭醫師或就醫檢查及治療,並且別忘了還要找營養師諮詢;對於糖尿病的迷思若不加以破除,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能吃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醫了、卻不見症狀改善。此時,不如讓專業的營

養師提供您有關糖尿病飲食方面的資訊,針對您個人的飲食習慣及疾病的狀況,來選擇食物種類與熱量。本書提供了專業的疾病解析及飲食控制方式介紹,倘若您肯花時間研讀及應用,就不會對該吃什麼而感到煩惱及焦慮,也不會對疾病感到害怕或恐懼,除了能讓糖尿病獲得很好的控制之外,更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共勉之。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中區聯誼會副會長  張洺潤 作者序一 改變生活型態,才有機會邁向健康之路   糖尿病是台灣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因為這種疾病會衍生出很多急慢性併發症,不僅造成病人健康極大的傷害,也為家庭社會帶來很多的醫療支付負擔,一直以來都受到大家的重視。   然而,儘管醫學資訊已經十分普及

,但由於大多數人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仍僅止於一知半解的程度,以我從事糖尿病醫療的工作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有些病人或家屬對糖尿病錯誤的認知,甚至嚴重到汙名化糖尿病的程度。   每當我告訴病人罹患糖尿病時,大多數的病人總會露出訝異的表情,然後急著否認:「我又沒有不舒服」、「我不愛吃甜,怎麼可能會得糖尿病?」、「我家裡沒有人得過糖尿病,我怎麼會有?」、「上次檢查時都還說一切正常,才過沒多久,血糖高怎麼可能就這麼高?」等等。   然而,當我仔細和病人談過後,總會得到一個結論:多數病人的生活型態,就注定了他會得到糖尿病的命運。   「不愛吃甜的嗎?」其實我們平常吃的食物本身,就含有很多糖或碳水化合物

,只是因為調味或加工過,讓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糖分被我們吃下肚;「每次檢查都正常嗎?」其實抽血數據還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並不代表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的病人,以後得糖尿病的機會就是比抽血正常的人高很多……這麼看來,到底是該怪病人的無知,還是該怪我們健康教育的失敗呢?   一直有想寫本書的念頭,但是,單純只談糖尿病醫學知識的書已經很多了,糖尿病病友分享自身經驗的書也常在排行榜的書架上出現。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生活型態改變和藥物,而生活型態改變,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和運動,如何寫出一本兼顧三者的書很難,這次,能在晨星出版社的協助下,結合醫師、營養師和廚師,從糖尿病的學理到藥物治療,搭配營養學的認識,更藉由廚師

的巧手,將知識轉化為實際可行的美味佳餚端上桌,兼顧美味、營養和控糖的需求,很榮幸能和另外兩位作者一起努力完成這本書。   感謝十多年來許多病人和家屬與我們糖尿病照護團隊一起努力恢復健康,千萬要記得,糖尿病是一個和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慢性病,唯有深入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態,將不好的部分替除掉,加強好的,才有機會邁向恢復健康的道路,如果你都做到很棒了,但是血糖還是偏高,那就不要三心二意了,盡快和你的醫師討論,讓醫師挑選適當藥物來幫忙你。   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陳煥文醫師 作者序二 唯有積極建立良好自我生活管理,才能改善糖尿病   在我將近七年的營養師職場生涯裡,

曾待過教學醫學中心級的大型醫院、洗腎中心及基層聯合診所。雖現又回歸至結合預防醫學健檢中心的區域教學醫院,但無論是在何種的醫療環境,都有機會碰到各種不同型態的高血糖病患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照護在大醫院都有專業的衛教團隊共同介入,能給予病患在醫療、護理及營養方面的諮詢,幾乎只要患者有任何疾病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找到衛教師作協助,可說是一種病友們可善加運用的良好資源。   但是為何仍有這麼多的糖尿病患者,無法將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呢?最常發現的原因是,患者本身通常有幾種心態上較大的問題,像是:不想一輩子吃藥,怕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更擔心藥吃多了會洗腎。因此,拿了藥之後不是想到才吃,就是不依醫囑服用

;本身對衛教的接受度較差,或是趕時間不想聽衛教師或營養師的衛教;即使是聽了衛教之後,覺得控制飲食或花時間去運動很麻煩,因此不想改變或缺乏改變的動力,所以只能一直依賴藥物來控制血糖,但是當血糖越無法控制好時,就只能一直增加血糖藥的劑量。   這不僅是一本專為糖尿病友所寫的書,因為在臨床上也發現有許多血糖偏高但還沒有進展成糖尿病的家族遺傳性民眾,若能在早期發現血糖偏高時,開始實行健康的「抗糖化」生活及飲食管理,大多都能延緩糖尿病的進程及發生的時間,因此,這也是一本提供給想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發生的朋友們所企劃的專書。   誠如書中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陳煥文主任在序文中提到,市面上專業的

慢性病醫療書籍其實並不少,而這本書的用意並不是在於醫療專業的學術性,而是如何透過生活化的飲食調整方式來輔助自己調控血糖。   因此,我和Amanda老師再次共同合作,除了為大家設計了簡易的美味降醣食譜,鼓勵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做,也提供外食族群在飲食選擇上的建議和指南,不僅幫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在預防保健上,也提供「抗糖化」的預防糖尿病的飲食及生活建議。   希望透過本書的誕生,鼓勵各位糖友們:發現自己得到「糖尿病」並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這個疾病本身正在提醒你,過去比較不健康的生活和飲食型態需要開始調整和改變了!糖友們還是可以品嚐美味的佳餚和料理,並且可以把這些健康的料理分享給你週遭的親朋好友或

是病友們。當然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決定該不該吃藥、或是隨意調整和減少藥物,因為這樣反而容易延誤病情,或是血糖無法得到良好的控制,造成糖尿病併發症的提早發生。   祝福大家!   前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  林毓禎 營養師

醫學中心醫師對師資培育中心(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功能認知與滿意程度調查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泰醫院總院的問題,作者陳淑貞 這樣論述:

傳統我國醫學教育較偏重於醫師醫療專業領域知識的教導,但醫學中心的醫師具有『醫師』與『教師』雙重身份的,自黃崑巖於2002年發表的『醫學教育白皮書』提出,教師應有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巧,強調醫師的教學能力,將影響醫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建議各醫學院校必須設立師資培育中心(CFD)組織之主張,於是國內各醫學院校遂紛紛成立師資培育中心(CFD)或類似的機構。然醫學中心與醫學院校關係密切,負責醫院評鑑制度的醫策會於民國九十五年的評鑑基準中,首次出現『臨床師資培育』這個章節規定,自此,各醫學中心開始陸陸續續成立CFD,重視醫師的『教師』身份培訓。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醫學中心醫師對CFD的功能認知與滿

意程度,採橫斷性研究,以衛生署九十八年公告19家醫學中心的醫師為研究對象,以結構式問卷為測量工具,採分群抽樣(cluster sampling),以各醫學中心醫療科為單位,每一醫療科寄發一份問卷,共發出5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11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20.87%。因此,本研究以醫學中心醫師個人背景特質與相關經驗,以及醫師個人對CFD的認知為自變項,醫學中心醫師對CFD的滿意程度為依變項,探討個人背景特質與經驗、醫師對CFD的功能認知,以及醫師對CFD的滿意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發現,醫學中心的醫師對CFD的認知了解平均值介於3(普通)至4(有點贊同)之間,對於CFD的滿意程度平均值為3(

普通)。在個人背景特質部份,醫師會隨著年齡或工作年資的增加,其認知與滿意程度也會越高;兼任醫院行政職者、具有部定教職者以及在醫學院校兼課者認知與滿意程度較未兼任行政職、未有部定教職以及未在醫學院校兼職者高;參加過CFD活動者認知與滿意程度較高,且隨著參加次數的增加,認知、滿意程度也越高。唯個人背景特質的『職稱』部分,科部主任的認知較主治醫師、準主治醫師以及住院醫師高,但滿意程度部份則無顯著差異。其它性別、婚姻狀況、畢業學歷、是否在職進修以及執業科別,對CFD功能認知與滿意程度的研究皆無顯著差異。另外,CFD的功能認知與對CFD的滿意程度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因此,推論醫師對CFD的功能認知越高,對

CFD的滿意程度也會越高。依據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如下的建議:一、對醫院管理者的建議:師資培育中心應加強功能宣導、定期對醫師作需求與滿意度調查、加強住院醫師參與課程的比例、加強對醫師「研究」方面的能力提升,以及對師資培育中心進行成效評估。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進行醫院類型之研究、質性研究,以及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之分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