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南麗,邱子易,胡文郁,洪筱瑩,王淯汶,黃美智,吳文正,胡月娟,周希諴,蔡明哲,張婷寫的 護理專業倫理與實務(含法律) (第二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 高淑清所指導 劉佩榕的 國小子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 以二年級《孝說》為例 (2021),提出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子職教育、行動研究、教學實踐、課程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碩士班 蔡忠融所指導 盧雅惠的 台灣南部地區醫院專科護理師職業倦怠、 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關係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地區醫院、專科護理師、職業倦怠、工作滿意度、離職意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護理專業倫理與實務(含法律) (第二版)

為了解決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問題,作者徐南麗,邱子易,胡文郁,洪筱瑩,王淯汶,黃美智,吳文正,胡月娟,周希諴,蔡明哲,張婷 這樣論述:

  本書集合多位在護理、醫學及醫護相關法學方面具備深厚學養及豐富實務與教學經驗的專家學者編寫而成,內容豐富充實,兼顧理論與實務,深獲醫學倫理權威蔡甫昌教授的肯定並撰文推薦,是學習護理專業倫理的絕佳教材。   全書共10章,分為兩大部份:前3章是第一部份,闡述護理倫理及其概念、原則、規範和倫理決策;第4章到第10章為第二部份,分別探討生殖科技、兒科、精神科、長期照護、瀕死與死亡、人體試驗及器官移植與捐贈、愛滋個案等護理倫理議題,啟發讀者從這些倫理議題的探討中,提升倫理素養、道德敏感度、批判性思考及倫理思辨力,並應用於護理照護實務中,落實促進全人健康的理念。   護理人員在

執業過程中,常因角色關係、價值觀差異等因素,面臨難以抉擇的情境,而形成倫理困境,如何在合乎倫理原則並維護整體人員身、心需求的情況下做出適當的抉擇,是醫護人員必定要修習的課題。因此,護理倫理教育不能停留在背誦教條與規範,應著重在內化成為護理人員面對相關情況下的直覺反應,做出最適合的倫理決策。   本書一大特色即是減少理論的闡述與論說,而使用許多影片及案例,來引導讀者討論與思考護理倫理相關議題。   如此設計,不僅適合做為課程教材,也十分適合醫療、養護院所做為同仁讀書會的指定讀物以及電影欣賞會的指引,可依據不同科別,一起觀賞書中提示的影片,觀影後相互討論,深入探討各科常面臨到的倫理議題,凝聚共

識,做為院所內護理及醫事人員評估、決策、執行以及檢討倫理相關問題的依據。   第二版主要增加了護理執業的法律相關議題,並探討護理人員之法定權利與義務。此外,每章皆附有問題討論區,以方便讀者在咀嚼消化每章內容後,藉由問題討論來做反思,引導讀者思索倫理與法律相關問題。書中的討論題均為開放討論的問題,並無標準答案,不提供解答。  

國小子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 以二年級《孝說》為例

為了解決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問題,作者劉佩榕 這樣論述:

研究旨在探討以二年級《孝說》為例,進行國小子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困境、因應策略及可行性,看見子職教育推廣與《孝說》關係之新可能性。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孝說》之課程設計,以109學年度下學期的週二晨光時間進行教學實踐。在行動歷程中,運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同時採課程設計之焦點團體訪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者之個別訪談,錄影、照片之課堂紀錄及學童《好好孝護照》之子職實踐心得,期間於嘗試因應研究行動歷程中所遭遇困境與問題解決時,讓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能省思及專業成長,而所得教案經過兩波行動修正後,為課程可行性評估之依據。再以主題分析法的歸納原則,統整資料得到研究結果有:主題一「

築課之羈絆與籌辦」、主題二「授課之糾結與化解」、主題三「學齡子職學四寶」及主題四《孝說》巧遇「子職」。最後依研究結果,提供子職教育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推廣子職教育學校及家庭教育單位之建議。

台灣南部地區醫院專科護理師職業倦怠、 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關係之探討

為了解決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問題,作者盧雅惠 這樣論述:

專科護理師之工作內容因科別屬性、不同執業場所及其單位規定不同而有不同的職務,致使面對多重工作角色要求,衍生出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與工作滿意度,甚而影響其離職意向。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台灣南部地區醫院專科護理師職業倦怠、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向之關係。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立意性取樣,針對台灣南部四家地區醫院,共發放40份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40份,回收率100%。收案期間為2021年10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止。研究工具包含哥本哈根疲勞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 CBI) 評估職業倦怠情形、短式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Minnesota Satisfa

ction Questionnaire, MSQ)評估工作滿意度狀況及離職意向量表評估離職傾向程度。研究結果顯示,專科護理師以女性、大學教育程度與年齡滿35歲未滿45歲占最多;工作單位為內科、需輪班者及過去一年平均每月薪資45,001至55,000元占多數;專科護理師執業總年資以滿1年未滿3年和滿6年未滿10年最多。「專科護理師人口學特質」之年齡,在「服務對象疲勞」和「整體職業倦怠」有顯著差異,二者皆是滿45歲未滿55歲高於滿25歲未滿35歲;性別與工作班別二項,在「外在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即男性的「外在工作滿意度」高於女性,輪班者的「外在工作滿意度」高於固定班者。專科護理師「整體職業倦怠

」介於不常感到疲勞到有時感到疲勞之間(M=1.72, SD=0.61),構面得分最高為「個人疲勞」,介於不常感到疲勞到有時感到疲勞之間(M=1.89, SD=0.60);「整體工作滿意度」介於不滿意到滿意之間(M=2.99, SD=0.40),構面得分最低為「外在工作滿意度」,介於不滿意到滿意之間(M=2.79, SD=0.48);「離職意向」介於不常有離職念頭到有時有離職念頭之間(M=1.38, SD=0.95)。「離職意向」與「整體職業倦怠」有中度正相關(r=0.519,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