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地球地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茱迪思.夏朗斯基寫的 寂寞島嶼:50座你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2020全新封面)(二版) 和莫妮卡.穆嵐霓的 蓋亞效應:蓋亞就是地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湾地区加入google地球3D地图展示功能,立体模型很清楚!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一中心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電資碩士班 吳培基所指導 李全發的 澎湖文石書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及周遭環境地理資訊 (2021),提出地球地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澎湖孔廟、石碑、拓本、施琅靖臺碑、文石書院碑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李郁緻所指導 陳玟君的 以活動理論探討國小級任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LINE私人群組、LINE官方帳號、即時通訊軟體、活動理論、親師溝通的重點而找出了 地球地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環遊世界不是夢,《微軟模擬飛行2020》內含1:1 完整地球地圖則補充:根據官方所述,《微軟模擬飛行2020》當中涵蓋了1:1 的完整地球地圖,而為了容納如此龐大的資料,光是地圖數據就達到2PB (1 PB = 1024 TB)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地球地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寂寞島嶼:50座你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2020全新封面)(二版)

為了解決地球地圖的問題,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 這樣論述:

當國界已然封閉,困於沙發上的旅人將如何遠遊?   二○二○年,一場疫病徹底改變人類的短期活動,   國界封閉、人們足不出戶,   過往從一個國度踏上另一個國度,探索遠方大陸,突然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本書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出生於東德,在她的童年,東德人民不允許跨出國境,更奢侈談到其他地方去旅行,沙發因而成為夏朗斯基探索世界的起點。她自稱「地圖兒童」,大量閱讀地圖與地形圖,以抽象簡練符號和線條探索真實世界,從文獻窺知一國一地的演變。困於沙發上的她如同當今的我們,足不出戶,卻能從隻字片語中遠遊整個世界。   在她的筆下,那些在Google Map上彷若只是一個小點的島嶼,都有其如大陸

般的歷史。島嶼就像舞台劇劇場,上演著一齣又一齣的殘酷寓言:船難後被捨棄的奴隸,僅能在荒蕪的島上自生自滅;航海家探險夢碎,怒而將島嶼命名為「失望」;交際花在島上自封女王,虐僕殺人後消失無蹤;無人的島嶼成為氫彈試爆地,而原有住民的島嶼則被英國政府強制驅離,以一美元的價格租給友邦;拿破崙的帝國野心在島嶼被吞噬剝奪,理想主義者則在島嶼建立微型社會。每一座島嶼皆承載了不思議的故事,人們在大陸上未竟的夢,便犧牲島嶼為其實現。   「島嶼是天堂,也是地獄。」   茱迪思.夏朗斯基以她的筆,帶領我們遠遊地圖邊緣那些偏僻、寂寞、你可能永遠不會踏上,卻又埋藏無數人類祕密的島嶼。 本書特色   ★ 全書採用

國際標準規範1:2500000比例繪製   ★ 島嶼是大陸一生的縮影!如寓言般書寫島嶼的歷史,搭配四特色印刷島嶼地圖,文學與美感兼具   ★ 每座島嶼皆附經緯度並標明地理位置,方便讀者按圖索驥,更能搭配Google Map查詢   ★ 蒐羅足跡罕至的50座偏僻島嶼,範圍遠跨北冰洋、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引領讀者一起紙上登島   ★ 拿破崙被流放、達爾文採集生物、麥哲倫航海挫敗、硫磺島鼓舞美軍的攝影、女飛行家愛蜜莉亞失蹤於太平洋,所有歷史上知名的事件,都發生在島嶼之上  

地球地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喜歡解鎖地球嗎? 一鍵支持,讓我們繼續產出優質節目:https://pay.firstory.me/user/unlocktheearth

-
就像之前多次在節目上說過的,我在沒事時的一大興趣,就是打開 Google Maps 然後隨便跳入一個地方的街景,來場雲端解鎖地球。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有次我偶然跳進塞普勒斯的時候,著實被它亂成一團的邊界們嚇得說不出話來。在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賽普勒斯島被北賽普勒斯、南賽普勒斯、英國、聯合國託管區等劃分得支離破碎,有些地方更是超扯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到底賽普勒斯這座島上曾經發生過什麼?點擊收聽,跟郭璨宇一起來逛逛這座群雄割據的島嶼!

-
附註:
1. Netflix 影集《黑色旅人 Dark Touri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V1xaLCONw&ab_channel=Netflix

2.《MY WAY》Podcast 收聽連結: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QxkG6
■ Spotify: https://reurl.cc/YWzaOx
■ KKBOX: https://reurl.cc/dVZ3G6
■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2bq9rX

-
更多郭璨宇:
Facebook 粉專《 每日一冷 》
https://www.facebook.com/Dailycold
旅行粉專《 小科員的漂流筆記 》
https://www.facebook.com/KeYuanTraveller

-
photo credit: 郭璨宇

-
→ 商業合作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澎湖文石書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及周遭環境地理資訊

為了解決地球地圖的問題,作者李全發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乾隆31年(1766年)胡建偉奉命擔任澎湖通判時,有感於地方上讀書之人問道無門、苦無良師,加上當時又有地方紳士們請託,遂在報請上級同意後,隨即展開「文石書院」的創建,並於隔年4月建成。此後,書院又經歷了大大小小多次的整修改建,日治時期更改名為「澎湖孔子廟」,現則稱為「澎湖孔廟」。目前廟內建築僅存「魁星樓(登瀛樓)」為百餘年前所建,其餘均為民國91年(2002年)改建完工後之新建物。另庭院中現存的石碑與門額則述說著「文石書院」的過往歷史,其中刻有〈文石書院碑記〉的石碑為文石書院最早立下的石碑,而輾轉改置於廟內的施琅「靖臺碑」則記錄著鄭清海戰、臺澎納入清帝國版圖的史實。 本

研究要旨有二:其一,利用數位影像技術,將所蒐集到的碑石拓本,以及實地拍攝廟內碑石照片,進一步分析其原本文字,以改正文獻紀載之失,並試圖將碑文依文字大小、碑中相對位置排版保留成電子檔,加上拍照、測量、整合文獻資料,將現存廟內各碑石之文化資產做數位化典藏。最後,更將此數位典藏資源成果分享給大眾,做為推廣教育之用。其二,踏查文石書院周遭古今重要景點,利用地理資訊技術,及蒐集到的古今照片、地圖、空拍照等,設計一份可緬懷古今的觀光導覽地圖。研究成果如下:1. 完成廟內現存9面石碑、2面門額所刻文字之勘正,建立碑文排版及各碑石相關資訊的後設資料,更進一步利用網路平台分享其數位典藏資源。2. 完成文石書

院周遭古今景點的踏查,以及利用Google 地球/地圖設計完成的各景點導覽專案,讓讀者可進行線上或親赴現場緬懷、參觀各景點的文化之旅。關鍵詞:澎湖孔廟、石碑、拓本、施琅靖臺碑、文石書院碑記

蓋亞效應:蓋亞就是地球

為了解決地球地圖的問題,作者莫妮卡.穆嵐霓 這樣論述:

  「蓋亞的一切目的是在支持人類嗎?人類不只是太陽系某顆行星上的一種哺乳動物吧?地球的振動頻率所發出的能量是以人類的作為為依據,而且會影響宇宙嗎?答案是以上都對。果真如此的話,什麼樣的系統才能使其存在呢?這就是我們在本書進行的討論。」──克里昂   你可知道──   ★人類曾經多達二十六種,最後只剩下帶有「宇宙DNA」的我們這一種。   ★二十萬年前,昴宿星人首度來到地球,為人類種下了神性種子。   ★地球具有磁柵、蓋亞意識柵、晶柵三個能量網柵,各有不同的功能。   ★太陽系曾經有過兩顆太陽,其中一顆的殞落是為了保護人類不受外星生物的「騷擾」。   ★動物也有前世今生,而且有自己獨立的轉生系

統。   ★物種滅絕的始作俑者不是人類,而是蓋亞的有意為之。   你可曾思索過──   ★為什麼有「細胞記憶」之說?肉體死亡後,細胞亦不復存在,又怎能將此生的記憶傳遞給來世的肉身?   ★人類的源頭為何?來這世上的目的又是什麼?   ★人類要如何與地球發展出共生與意識的關係?   ★大地的能量、靈線、能量門、神聖地點,以及蓋亞與人類之間具有意識的連結?   這些問題本書都有答案。對靈性與神秘事物充滿興趣的澳洲自然學家莫妮卡.穆嵐霓,集結了蓋亞及其相關主題的克里昂訊息,她仔細聽過數百份克里昂通靈錄音,查閱每一本可能有蓋亞資料的克里昂書籍,參加無數場克里昂活動,彙整研究克里昂從未出版的主題,使

得克里昂的教導精華首次以這種形式編輯成書。   從天文學、地質學、人類學的研究報告中,我們一步步看見了地球的過去與現狀,並大言不慚地預測著未來,殊不知人類引以為傲的科學發現,不過是蓋亞的鳳毛麟角,蓋亞的全貌與能耐遠遠超乎我們貧瘠的三次元視野。本書是第一本關於蓋亞的克里昂靈訊完整集結,必將徹底顛覆你對地球的認識與想像。   作者簡介 莫妮卡.穆嵐霓(Monika Muranyi)   莫妮卡對地球一直有著很深的愛意與連結。她不僅擁有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南十字星大學應用科學系學士榮譽學位,更在紐澳地區的幾個國家公園擔任護林員超過十五年,更是認證合格的電磁場平衡技術(EMF)第一至十三級執業師

。莫妮卡熱愛攝影,其作品可在李.卡羅的網站(www.kryon.com)、莫妮卡的網站(www.monikamuranyi.com)看到。   莫妮卡曾仔細研究過本書裡的資料,也去過許多地方探索蓋亞想對人們說的話語,包括:澳洲、紐西蘭、南美諸國、墨西哥、夏威夷、俄羅斯、東歐等國、瑞士、西班牙及葡萄牙。曾參與位於祕魯、智利、墨西哥的原住民薩滿儀式,及夏威夷高等女祭司主持的儀式。   她撰寫並出版本書的靈感是在智利聖地牙哥生活時出現的,當地與地球拙火能量的振動緊密相應!此外,本書相關的額外參考原文資料可以在她的網站中的「Extra」分頁找到。 譯者簡介 邱俊銘   台大獸醫系畢業,現職為

身心靈訊息譯者、塔羅牌占卜師。譯有一中心的《莎拉的白魔法》系列、生命潛能的《克里昂靈性寓言故事》、《克里昂訊息:DNA靈性十二揭密》、《預知生命大蛻變》、《創世基質》、《白鷹醫藥祕輪卡》、《指導靈訊息卡》、《邀請你的指導靈》、以及台灣系統排列機構的《成功的序位》等書。   譯序 真理使你自由/邱俊銘 誌謝 帶著無盡感謝,與你一起提升地球能量!/莫妮卡.穆嵐霓 前言 為熱愛蓋亞的克里昂鐵粉喝采!/李.卡羅 自序 親近蓋亞,喚醒內在的神性/莫妮卡.穆嵐霓 I地球的歷史 1昴宿星人的禮物 2學術界怎麼看人類的崛起? 3列木里亞的傳奇起落 4原住民的古老智慧 II未來的科學 5

未知的科學就藏在晶柵中 6經過設計的磁力 7缺漏的物理定律 8宇宙創造過程的真相 9牛頓定律其實不需要修正 10宇宙中沒有恆常不變的物理定律 III地球的能量網柵 11地球三個主要的網柵 12細胞通訊的驅動引擎──磁柵 13深愛人類的大地之母──蓋亞意識柵 14能量記錄器與播放器──晶柵 15地球的歷史藏在鯨魚和海豚裡 16蓋亞的靈線 17關於網柵的摘要 IV地球的拙火 18正在移動中的拙火能量 19拙火(拙火英文字裡的K) 20合一(拙火英文字裡的U) 21以有意識的行動向蓋亞宣告(拙火英文字裡的N) 22跳出人類的思考框架(拙火英文字裡的D) 23揚昇(拙火英文字裡的A) 24愛(拙火

英文字裡的L) 25直覺(拙火英文字裡的I) 26新人類(拙火英文字裡的第二個N) 27光明啟示(拙火英文字裡的第二個I) 28當老鷹遇見禿鷹 29美洲獅的覺醒 30地球拙火運動的摘要 V蓋亞與宇宙 31神奇的宇宙真相 32科學界怎麼看黑洞? 33伽瑪能量與蓋亞 34太陽系的磁性 35太陽系與占星 36人類的靈性親代──昴宿星人 37蓋亞的揚昇之地 VI蓋亞奧秘的真相 38神秘事件一點也不神秘 39世上真的有鬼嗎? 40為人類而生的動物 41物種滅絕是蓋亞的手筆 結語 蓋亞因人類而存在/莫妮卡.穆嵐霓   自序 親近蓋亞,喚醒內在的神性   我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儘管當時是住在澳洲

坎培拉近郊、家裡也只有一個小後院,然而生活中常有不斷更替的多樣寵物,包括鴨、鵝、天竺鼠、兔子、烏龜、貓與狗。我很喜歡狗,所以常帶流浪狗回家,讓媽媽很不高興。那些流浪狗都不會待太久,但至少會久到足以找到另一個家。   我也很喜歡馬及其他農場動物。哪個小孩不喜歡小馬呢?而我在年輕時就實現了這個夢想,唸大學時,還穿插著騎馬、清點家畜、幫乳牛擠奶、享受鄉村務農生活等美好經驗。   我大學唸的是應用科學,主攻保育技術。學校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的立斯摩爾(Lismore),所以我們的田野訪查常去令人驚嘆的雨林、壯麗的濱海灘地與周遭區域。   我最喜歡的主題是「動物保育技術」,這也是我後來選它當榮譽學位

論文主題的原因之一。那份論文主題是要調查某種澳洲本土囓齒動物的族群動力。沒錯,我當時每三週都要出公差去捉放淺色田鼠。淺色田鼠比常見的灌木鼠要友善許多,而且我真的相信,那些被我抓到不只一次的大鼠都會記得我。   人類可能成為摧毀地球的兇手   在拿到榮譽學士學位、做過幾份環境相關的工作之後,我回到坎培拉的家鄉,擔任澳大利亞首都特區國家公園與環境保育部門的國家公園護林員。「它不只是一份工作」,任何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都會這麼說。我從事的是自己能投以熱情的志業,並有幸在過程中獲得許多經驗,也曾以護林員的身分與紐西蘭的環境保育部門、澳洲維多利亞的環境保育部合作。   我所參與的計畫當中,許多都和瀕

危物種以及建構物種復育計畫、使其免於絕種有關。世界各地都有政府機關、志工團隊以及私人機構致力於拯救瀕危物種。現代人也比較意識到,確保野生動植物的永續採收捕獵是相當重要的事。我當時經常在思索:人類與自然生態體系之間為何有這麼不平衡的情況。   對於大自然的熱情以及環境領域的工作讓我覺察到:現今地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與挑戰,乃是源自於人類的所作所為,像是汙染、伐林、不具永續性的採收捕獵方式、使物種滅絕,以及最嚴重的原因─人口過多!   我當時堅信,人類對地球而言是一切惡事之因,如果我們不多加留意的話,就會摧毀這個星球,最後毀滅我們自己。想想看在發現這個無可動搖的事實時,我有多麼驚訝。   放下

頭腦打開心,尋找內在的神性   比起我的學歷與擔任護林員多年資歷所得的認識,我現在對於地球,也就是蓋亞(GAIA),有著深切許多的認識。然而,為了要解開蓋亞的秘密,勢必要穿過帷幕。   「穿過帷幕」是什麼意思呢?你對於這個詞句的解讀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人類要怎麼穿過帷幕到另一側呢?這個答案完全取決於你所問的對象。   對我來說,這是放下頭腦的三次元邏輯時所達到的狀態。請注意,我說的是三次元邏輯,靈性層面的智性仍屬必需。接下來就是敞開自己的所有感官,打開自己的心去感受情緒、傾聽自己的直覺以及內心最深層的想法。讓自身的那份「知曉」跟自己說話。   這是我所能描述最為接近的狀態了,但如果你無

法跳出三次元的想法與邏輯的話,這樣的形容也許還是沒有意義。我想這仍取決於你有多想了解這個領域,請用純粹的意願找尋自己內在的神性吧。   失婚創傷開啟覺醒過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如何覺醒的故事,以及在帷幕另一邊的體驗。也許是因為我個人相當頑固,而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以及科學的心智,所以需要比較戲劇化的事物來引起我的注意。   於是當我的婚姻結束時,這個強烈的創傷經驗使我屈服認輸了,我所知的一切在一夜之間完全崩毀,我覺得自己很孤獨、被遺棄與缺乏愛。這才發現原來我並不是真正知道或了解任何事情。當時我處在深邃黑暗的境地,但也只有在那種時侯,我才會自願敞開,接受來自宇宙的幫助。   然而,在接受某

位能力卓越的光行者三次個案治療之後,我身邊的黑暗開始轉變。其實,我的邏輯腦袋差點阻止我去體驗個案治療,可見我有多麼頑固、多麼抗拒這一切。我的同僚兼朋友羅德一直用非常溫和友愛的方式,請我去他太太琳達那裡做靈療,但我只同意去做一次個案。只要羅德遇到我,都會溫和地說:「你應該去找琳達。」他應該是清楚地看到當時的我有多麼憂傷與悲苦了。   直到某一天,我又遇到羅德,而他又提出同樣的建議之後,我在腦海裡大聲尖叫:「好啦,我會去找她把這件事了結,你就不會再叫我去找她了吧!」當時我的想法是「反正不會有用」,情況已經差到不能再差,就算治療沒效,我也沒什麼好損失的。   記得做個案的那一天,我還不以為然地想

:「既然來了,就把這檔事做完吧。」然而就在我跨進房門的那一瞬間,我的整個實相開始轉變。在意識到自己的狀況之前,我內在深藏的淚水已決堤而出。是什麼東西觸動了這場爆發呢?是我在望進琳達雙眼時,看到其中滿溢的愛與慈悲。   我遇到的是一位具有豐富的靈性知識與靈視能力的人,所以那天在離開之前,我又跟琳達預約了幾次個案,此舉為我開啟了奧秘事物的學習與了解之門。我已準備好讓神進駐我的生命,為我顯示更多事物。   當我持續臣服於內在,並停止過往對於生命與神的想法後,我愈來愈能覺察到靈性的真理。過去我一直以為真理與科學兩者毫不相干,後來才發現原來它們是共存的。到最後,我不僅在學習那些智慧與知識,也在恢復這

方面的記憶。我發現自己的內在是神的神聖火花,每個人的內在都有神性。我們都是神的一小片段,而那部分可以在我們的DNA裡找到。   如果我沒找到這份靈性真理,又會如何呢?嗯,那我應該仍用三次元的濾鏡在看地球,只能看見、觀察到這個謎團的一部分。我會無從了解那存在於蓋亞與人類之間的美妙設計與系統,卡在只能了解系統某些部分的世界觀,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創造想要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有關蓋亞的克里昂訊息盡在本書   這本書基本上是寫給那些已經走上靈性道路的人看的。無論你是否才剛起步,或者已在這條道路上走了幾十年,都能從中獲益。這裡所呈現的奧秘研究,是關於蓋亞(我們的地球)以及她與人類、宇宙之間錯綜

複雜的關係。   我之所以能寫下這些文章,是因為有克里昂經由李.卡羅所傳遞的通靈訊息在驅策著我。有人形容克里昂是個友愛的天使存有,祂給予人類關於和平與增權益能的訊息。李.卡羅是克里昂最初的靈媒,他為克里昂傳遞訊息已超過二十三年。李.卡羅是十二本克里昂書籍的作者,並與他人合著《靛藍天使1:新世代小孩的來臨》(The Indigo Children)、《靛藍天使2:新世代小孩捎來的訊息》(A Indigo Celebration)與《靛藍天使3:新世代小孩十年有成》(The Indigo Children Ten Years Later),這些書已有二十四種以上語言的版本。   如果你是克里昂

的粉絲,也讀過許多李.卡羅著作的書,那麼你也許早就熟悉本書所列的大多數資訊。然而本書的貢獻在於:簡潔組合了所有與蓋亞相關的資訊,以顯示關於人類與地球的奧妙真相。此外,克里昂也為總計超過四十個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問題提供深奧的答案。本書所引用的克里昂通靈訊息,都能在李.卡羅的網站(www.kryon.com)找到對應的語音檔案。   如果你是剛接觸克里昂的資料,或雖然沒有聽過祂、但具有開明的心胸或頭腦的話,要有心理準備會讀到一些看似令人不敢相信的事物。這本書涵括許多主題,而每一章的標題代表它所列出的資訊種類。雖然這本書是設定要從頭到尾地讀完,但有些讀者也許只想參考自己有興趣的篇章,那也無妨。  

 本書所載有資訊是科學與奧祕(靈性)的混合資訊,這樣做是刻意的,因為這就是事物運作的方式。我們若能愈快撇除神與科學是兩回事的看法,就能愈快形塑出新的科學發現與靈性開悟。   如果沒有靈性層面的開悟,就不會出現更高等的科學。你選擇讀這本書就是個很好的指標,代表你已經走在通往開悟的路上,也許能擁有更高等的科學意識!在你閱讀這些文字、傾聽從帷幕的另一側傳來的訊息時,整個宇宙將充滿歡喜與慶祝的迴響。   所有內容只為喚醒你內在的神性   但對於那些因著些微的好奇而決定閱讀本書的挑剔讀者,又是如何呢?或許是某個朋友送了你這本書,還相當堅持要你讀完?或許你是個對任何奧秘資訊都不感興趣的物理學家或天文

學家,只想直接拿到那些證據確鑿的事實與科學,以增加自己在科學上有所突破的可能性?   那麼我想問你:你要怎麼描述愛呢?是用科學來描述嗎?還是說「愛」是另一種東西,與科學無關呢?在閱讀克里昂的部分通靈資料時,何不試試暫停自己的信念與自己所知的一切呢?就算只是從李.卡羅網站上的語音檔案挑出一段來聽,也是挺好的,畢竟你會有什麼損失呢?只是文字而已,不是嗎?還是說,它們不只是文字?   請讓我解釋一下。如果有個走在街道上的陌生人,突然轉向你、望進你的眼睛,並說「我愛你」,你會有什麼感覺?還是說那只是文字而已?那麼我們來比較一下,如果你身邊有位跟你有長年深厚關係、是你可以完全信任與敞開心胸的對象,當

他看進你的眼睛並說「我愛你」時,你會有什麼感覺?這跟陌生人講同樣的話時,有不一樣的感受嗎?只是文字而已,不是嗎?   所以藏在本書眾多主題裡的真正意圖,是要為你提供資訊,以喚醒、點燃那些在你裡面早已存在的智慧與知識,讓你知道神是慈愛的、宇宙是善意的,而我們都是某個美妙系統的一部分。   你可以問問自己,這本書是關於蓋亞,還是關於人類?是關於宇宙,還是關於神?當你了解上述的一切就如同濃湯裡的各種成分,相互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糾纏狀態時,就會發現它們是無法分割成各自獨立的類別。   我的希望就是你,親愛的讀者,能夠整合這些資訊,並了解到某篇專門為你放在這裡的個人訊息。你是偉大尊貴的神之片段,你

所做的「每件事」真的都會影響到人類與蓋亞。   就像克里昂說的,「認真對待自身靈性生活的人是有福的。靈性核心並不是你身體的附加物,而是剛好相反,肉體才是你靈性核心的附加物。」   本書實在無法包含所有關於蓋亞的事物,所以我把額外的篇章放在自己的網站(www.monikamuranyi.com)的「Extra」分頁。   獻上我的愛與祝福。 ◎莫妮卡.穆嵐霓 1昴宿星人的禮物如果想做點關於地球歷史及其形成經過的研究,你會在各種自然科學領域中找到許多用地理學、生物學專有名詞描述的資料。事實上,你可以在BBC的官網找到下列關於史前生命的簡要敘述:地球的歲數大約比四十五億年還多一點,目前找到

最古老的物質是四十三億歲的鋯石結晶。地球形成初期,地表變動相當劇烈,且持續受到隕石撞擊。這段時期過去之後,地球逐漸冷卻下來,表面硬化為地殼,那是最早的固態岩石。當時還沒有大型的陸地,而是一些從海洋冒出來的小島。後來經過侵蝕、沉積與火山活動,也許再加上更多的隕石撞擊,才形成小型的原初陸地,然後一直成長到二十五億年前,才有現在看到的大小。而這些大陸從那時起便不斷地反覆相撞、分離,所以遠古時代的地球地圖跟現在的差異很大。地球上的生命開始於三十八億年前左右,首先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例如細菌。多細胞生物大概在十億年以後才演化出來,而我們熟悉的生命型態是從五億七千萬年前才開始進化。首先出現的是節肢動物,魚

類則在五億三千萬年前出現、陸地植物在四億七千五百萬年前出現,而森林在三億八千五百萬年前出現。哺乳動物直到兩億年前才開始進化,而現代的人類,所謂的智人(Homo sapiens),從二十萬年前才開始進化。所以人類的出現時間到目前為止大概只有地球歷史的十萬分之四。──資料來源為www.bbc.co.uk/nature/history_of_the_earth。人類為什麼這麼晚才出現在地球上?以上的摘要適切表達了所謂的科學觀點,然而它並沒有提到人類在這齣大戲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何我們幾乎是在最後一分鐘才出現在地球上呢?地球已經歷幾十億年的進化,而人類才只占其中的十萬分之四而已!要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如果真要解釋的話,我們得要超越科學觀點、超越我們的三次元成見才行。地球的歷史需要與人類的歷史放在一起了解,因為地球的意識,亦即所謂的「蓋亞」,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幾十億年以來,地球上生命的發展都是在為人類做準備,而蓋亞負責管控的是判定自己何時準備好讓人類上場,這裡所謂的人類是由神確立出來的人類,而不是進化而來的人類。地球上開始發展生命的嘗試至少有四次,最後一次之所以能夠成功,僅是因為那次有光合作用。

以活動理論探討國小級任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

為了解決地球地圖的問題,作者陳玟君 這樣論述: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中,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不僅使人手一支手機,也使得即時通訊軟體大量崛起,讓訊息傳遞快速且方便。例如:LINE、Facebook、WeChat等軟體,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訊息傳遞工具。級任教師在親師溝通上,除了使用聯絡簿、電話外,也運用即時通訊軟體與家長連繫。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文本分析法與省思札記等方式蒐集資料。本研究訪問花園市森森國小不同年級共六位級任教師,以深入瞭解國小級任教師如何透過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本研究以LINE(含LINE私人群組與LINE官方帳號)為主,討論即時通訊軟體如何在親師溝通中被使用,具體瞭解級任教師選擇班級LINE群組的動機、經營群組/

官方帳號的方式及其對親師關係與班級經營帶來的影響。本研究使用活動理論的架構分析LINE的使用如何影響級任教師進行親師溝通。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一、LINE有助於傳遞訊息、解決問題、呈現教學成果,且前述優點為國小級任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主要動機。二、級任教師透過選擇不同的即時通訊軟體功能、以不同方式傳達訊息、訂定班級LINE群組規則、傳達不同的溝通內容及搭配電話及聯絡簿與社群家長互動,以建立信任關係。三、級任教師與家長在班級LINE群組間的分工互動,增加親師溝通的真實感與頻率,使家長不再是班級的局外人,但教師也因此更容易與家長產生衝突,教學專業受到質疑。四、使用LINE官方帳號與LINE私人

群組的最大差異在於班級氣氛的經營、班級凝聚力、親師間互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