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家揚寫的 投資型保險最重要的大小事:從保障到投資!本書完整剖析投資型保險的原理及相關知識,讓你超越保險業務員和銀行理專,做出最利己的理財規劃 和賀冠群,廖勇誠的 老年經濟安全與理財規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鑫富樂文教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金融系 楊德源所指導 林惠華的 非變額萬能壽險與財務規劃 (2021),提出壽險 保險金 遺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債務風險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羅俊瑋、林德瑞所指導 許嘉竣的 公平待客原則於投資型保險契約適用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公平待客原則、原則性指導、保險、保險契約、投資型保險契約的重點而找出了 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壽險 保險金 遺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投資型保險最重要的大小事:從保障到投資!本書完整剖析投資型保險的原理及相關知識,讓你超越保險業務員和銀行理專,做出最利己的理財規劃

為了解決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作者吳家揚 這樣論述:

  如果你很年輕,對家人有責任感,希望用最低的代價,換取最高大的保障,那麼投資型人壽保險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只是它也是一個有「爭議」的投資工具,因為許多人忘了它的主要目的在於保險,而非「投資」。因為對它有錯誤的想像而產生錯誤運用方式,最後產生受騙的感覺。   投資型保險簡單而言,就是可以與投資標的連結(由保險公司提供選擇)的人壽保險或是年金保險。它背後的操作相當複雜,需要相當詳細的說明。   舉例而言,對一個30歲的年輕人,假設選擇購買某市售投資型人壽保險,年繳6萬元保費,連續20年,目標保額設定600萬元,選擇的連結標的年化報酬率是3%(這是很務實的評估,持續幾十年,每

年都賺3%雖然不太可能,但只要標的選得好,時間夠長的話,平均年化報酬率3%是有很高的達成機率的)。那麼20年後解約,你可以享有約126萬左右的保單帳戶價值。如果你不解約,在繳滿20年後,仍可以獲得相當時間的保障。   不過投資型人壽保險的績效與你選擇的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同樣一個30歲的年輕人。如果投資績效連續34年每年都為-3%,那麼保險會在63歲時結束。20年的解約金也只有約67.3萬。   這樣算下來,如果「順利」,你是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以上例而言,你的解約金還高於付出的保費)來取得高額的保障。   如果這個年輕人選擇投資型年金保險。以某市售商品為例,在年繳1萬人民幣,連續20年

的情況下。若連結的商品年化投資報酬率同樣為3%。那麼在第30年開始,可以領取年金終身,月領1077人民幣,並保證至少15年。   投資型年金保險若連結的商品年化投資酬率為-3%,那麼在第30年,只能一次領回104158元人民幣。   因此,購買投資型保險,你也必須對連結的投資標的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充分發揮投資型保險的效益。   本書全面解析投資型保險的原理及相關知識。讓你可以清楚判斷是否要購買相關的商品,不會因為誤解而浪費了金錢。 本書特色   大量案例,降低小白入門的困難度   金融商品的產生,會運用到許多日常生活碰不到的概念,因此入門的門檻其實不低。本書解決的方法是利用大量的案例

來說明。讀者如果看內文覺得吃力,不妨先往下看案例。會更容易進入狀況。   看懂保險公司網站的資訊,收集資料不求人   所有保險公司都會把相關商品資訊放在網站上。只是大量的專有名詞,讓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本書替你用白話解釋網站在的「文言文」條文。讓你可以輕鬆看懂每一家保險公司的投資險商品。   操作實務建議,讓你少走冤枉路   由於投資型保險可以依人們的生命周期而調整。因此作者建議讀者在30歲到65歲階段以投保較高的保額為主要目標。而在65歲之後將它從以保障為主,調整改變為儲蓄目的。投資型人壽保險中的保單帳戶價值,是高齡者財富移轉的良好工具,善用保險「有條件」可免納入遺產稅,在財富管理上達到

最優效益。 專家推薦   中華電視公司前總經理 莊豐嘉   中央廣播電台前新聞部經理 沈聰榮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 秦夢群   財經主播、主持人、前上市公司發言人 劉姿麟

非變額萬能壽險與財務規劃

為了解決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作者林惠華 這樣論述:

現代人面對各種不同風險,洞悉如何解決不同風險下的挑戰。因此被保險人選擇人壽保險作為保護資產安全性之長期計畫用途,諸如:高資產者的財富不公平分配;無子女的夫妻,面對未來遺產分割問題;房貸族的債務風險管理;年輕族群的保險規劃等等需求。透過個案分析研究、標準體、次標準體,在不同時期調整保額,並自保單帳戶價值金提領之後的保險金額,所產生的差異。且於研究資料中,藉由壽險公司的內部建議書系統,設定數個數據,按不同需求者,於契約有效期間彈性變更保險金額等多項模式,以利於保險規劃需求者更清楚明瞭自身的權利,進而達成個人在理財上希望保護資產安全性的用意。關鍵詞:不公平分配、財產分割、債務風險管理、人身風險

老年經濟安全與理財規劃

為了解決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作者賀冠群,廖勇誠 這樣論述:

  人生的每一天,從餐飲、通勤、買菜、逛街、找零、存錢、領錢、投資、保險、購屋、貸款、上下學、上下班與退休,每個環節都涉及理財。學會打理錢財,才能真正成為快樂生活的樂齡族。     本書為熟齡樂齡個人理財及退休規劃結合實用個案範例的工具書,可協助熟齡樂齡民眾迅速了解各種理財工具,並進一步為自己規劃更健康的的理財規劃、退休規劃及資產傳承規劃。   本書特色     ●樂齡理財 + 30篇實用個案:樂齡熟齡個人理財的最佳工具書。     ●涵蓋多元理財商品:活存定存、股票、基金、信託、不動產、年金保險理財、長期照護、以房養老、借款與理債、ETF、REITS、SN、DCI、CDO。     ●更

適宜的退休年金規劃:結合退休年金規劃與健康保險要點與個案,帶領您擁有更健康更合身的退休規劃。     ●財富傳承100分:結合保險、信託、遺贈稅規劃與遺囑範例與個案。

公平待客原則於投資型保險契約適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壽險 保險金 遺產的問題,作者許嘉竣 這樣論述: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訂定「公平待客原則」之意旨,就是希望可以藉由「原則性指導」讓公司組織,以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大原則範疇下,由各公司自行檢視後,自訂相關程序藉以實施,其強調金融服務業自我監理能力,讓公司參於金融監理不在是因為金融監理規範所為,係因公司內部文化衍生公平與合理對待金融消費者的自我監理能力。我國目前對於保險業之監理,仍採取「實體監督主義」之嚴格監理,而我國監理機關在實體監理環境下,藉以原則指導之「公平待客原則」,對於「投資型保險契約」這一保險商品,在管理及銷售上有何顯著之差異。本文首先探討以「規則」為基礎之監理措施與以「原則」為基礎之監理措施之差異;其次,探討「公平待客原則」的緣起

與發展,並檢視我國推行「公平待客原則」之現況,加以說明及介紹;最後檢視我國「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對於「投資型保險契約」之爭議處置,其實務運作與「公平待客原則」核心精神發展之運用。總結而論,「公平待客原則」對於保險業者係為原則性指導,並無強制效力,但本文探討之「投資型保險契約」,保險業者於銷售或提供相關服務時,亦須遵循保險法規、投資型保險商品相關法規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等法令規範,在這層層法令規範中,保險業者在制定自身公司「公平待客原則」時,是否依據公司內部特性而制定,將會影響「公平待客原則」之發展及可否深植公司員工內心,進而成為銷售之正確價值觀,鑑此,保險業者在嚴格監理體制中,要如何制定及

發展「公平待客原則」,實有賴身兼監理者與輔導者之金融監理機關,制定一套有效之執行規範,並使金融監理機關在這保險金融商品推陳出新及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可以更適切去監督及管理保險業者對於「公平待客原則」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