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魏啓林寫的 臺灣的票券金融 和許溪南的 選擇權交易原理與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外汇平台比较网MetaTrader 5 交易平台专业从事外汇,股票也說明:外汇 储备排名. 委内瑞拉金融:当局批准新设一民营外汇平台,与官方系统并行运作| Reuters. 注意交易商是否声明公司不自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際票券金融職工福利委員會 和Smart智富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新加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刘代洋所指導 王清海的 新加坡外汇交易商竞争策略之个案研究 (2018),提出外匯交易商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行业、外汇市场、政府经济政策、边境贸易、货币结算、资金管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財務金融組 李存修、張景宏所指導 黃意晴的 人民幣雙率市場之國際化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離岸人民幣(CNH)、在岸人民幣(CNY)、特別提款權(SDR)、一帶一路、原油期貨人民幣清算、人民幣非洲市場滲透、人民幣全球央行外匯儲備占比、點心債、熊貓債、SDR木蘭債、綠色債、結算代理CIBM、債券通、人民幣債加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外匯交易商排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環球金匯網:外匯經紀商排名 - 每日頭條則補充:外匯 經紀商排名No1.福匯FXCM。福匯是進入中國最早的外匯經紀商之一,經過多年耕耘在國內外匯市場有著良好的口碑。而放眼全球,福匯的客戶數量和交易額也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外匯交易商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的票券金融

為了解決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作者魏啓林 這樣論述:

  本書記錄台灣貨幣市場的發展及傳承經營經驗,票券金融,台灣之光!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選擇在40週年慶時出版此書,旨在記錄台灣貨幣市場的發展,傳承40年來的經營經驗,為台灣直接金融做出貢獻。本書兼顧貨幣市場之理論與實務,偏重於最新市場變化及交易趨勢,書中引用多項個案實例與圖文,生動活潑。譬如,針對一年以上固定利率循環商業本票(FRCP)及外幣債券業務,以案例實務討論,由各業務面探討票券業的經營策略與風險管理,每一課題均選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解析交易工具特性與交易型態,相較同類票券金融專書可形成互補。   本書第1章回顧了台灣貨幣市場的發展,對票券的主要交易工具及市場交易制度進行剖

析。第2章至第4章,針對票券初級及次級市場的運作架構分析,闡述市場參與者多元化的優點,進而探討貨幣市場的指標利率。第5章及第6章分析台灣債券市場的運作架構,涵蓋台幣與外幣債券業務。第7章討論利率衍生性商品,以票券金融業的實務經驗,分析固定收益商品所扮演交易及避險的功能。最後,第8章至第10章論述了票券金融的競爭策略,資產負債的管理實務,討論風險管理的新趨勢,以及票券金融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期待本書的出版可對票券金融業從業人員,企業界的財務金融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研習財務金融之莘莘學子,提供幫助。   作者簡介 魏啓林   【學歷】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管理碩士   法國巴黎

大學經濟博士   【現職】   國票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經歷】   台灣土地銀行董事長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行政院秘書長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董事長   中興票券金融公司( 現為兆豐票券) 董事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   行政院長「國家一等功績」獎   教育部長第一屆「大學暨獨立學院教學特優教師」獎(台灣大學教授)   財政部長頒第一屆「財政金融優秀人員」   (首屆銀行首長類第一名)2003年12月    蔡佳晋   【經歷】   國際票券金

融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副總經理   國票金融控股公司副總經理   京城銀行獨立董事   聯茂電子公司獨立董事   大中票券金融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學歷】   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程金融組碩士   【現職】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   IBF Financial Holding Co.,Ltd 董事   台灣票券金融公司董事    引言 第1 章 台灣貨幣市場發展 ●票券業發展歷程 ●貨幣市場架構及交易工具 ●貨幣市場功能 第2 章 票券金融初級市場 ●初級市場的特性 ●商業本票的類型 ●自保商業本票 ●他/ 免保商業本票 ●一年期以上固定利

率循環商業本票(FRCP) ●FRCP聯合承銷案 ●免保證商業本票聯合承銷案實例 ●交易範例 第3 章 票券金融次級市場 ●票券次級市場的特性 ●短期票券交易方式 ●會計處理方式 ●次級交易計算公式 ●交易範例 第4 章 票券金融市場指標利率 ●前言 ●貨幣市場指標利率 ●指標利率的編製與揭露 ●指標利率的運用 第5 章 台幣債券交易 ●債券市場源起 ●台灣債券金融商品 ●台灣債券市場結構 ●債券交易實務 ●附條件交易實務 ●未來面臨的挑戰課題 第6 章 外幣債券交易 ●台灣發展外幣債券沿革 ●外幣債券的種類及特性 ●外幣債券市場現況 ●外幣債券投資的風險 ●殖利率曲線市況與利差 ●信

用利差(Credit Spread) ●交易範例 ●境外外幣附條件交易市場 ●外幣債券附條件的發展 第7 章 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 ●前言 ●利率交換交易實務 ●利率期貨市場的發展 第8 章 票券金融風險管理 ●前言 ●市場風險(Market Risk) ●信用風險(Credit Risk) ●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 ●資本適足率管理 第9 章 票券金融的經營 ●前言 ●票券業務 ●債券業務 第10 章 票券金融的資產負債管理 ●前言 ●票券金融的經營管理特性 ●影響資金調度之因素及操作策略 ●實務說明 附錄及參考文獻 ●附錄I:英漢名詞對照 ●附錄II:國際票券金

融公司大事記 ●附錄III:國際票券金融公司歷屆董事長及總經理 ●參考文獻   作者序   一國經濟之發展,金融業最具指標意義,金融市場之效率則以直接金融的占比為評比,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無論是高所得或中等所得國家,直接金融占比過去23 年間整體均呈上升趨勢,G20 國家的直接金融比重從1990 年約55%,近年上升到大約67%,高所得國家中,美國的直接金融比重一直相對較高,2007年約為85%,近年上升到87%,日本及德國在90 年代,直接金融的比例在40-50% 左右,但近年大約上升到70%,根據中央銀行統計,台灣直接金融比重約在20%,相較歐美先進國家顯屬偏低,由此可見,台灣的直接金

融市場未來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   票券金融扮演直接金融重要角色,票券金融公司為貨幣市場主要造市商,為客戶量身訂作,提供各天期與不同商品報價,讓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都能取得各自需求的商品與資金,台灣的貨幣市場初級與次級市場成交量均大,為中央銀行短期利率指標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管道,為政府調節貨幣供給及執行金融政策發揮了穩定功能。此外,台灣的票券金融公司,也配合中央銀行,協助調節銀行體系的準備部位,在金融機構為因應營運資金需要,進行短期借貸所形成的拆款市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70年代以前,台灣的金融體系以傳統公營銀行為主導,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外匯存底

快速累積,貨幣供給額攀升,劉大中等中央研究院院士於1974 年倡議建構台灣的貨幣市場,主張控制貨幣供給穩定物價,促進資金運用的效率化與利率的自由化,成為中央銀行調節金融的場域。中央銀行並和財政部推動發行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定期存單,鼓勵企業發行商業本票,逐步建立了台灣的貨幣市場。   1976年以還,台灣的專業票券金融公司逐步成立,有制度有組織的貨幣市場開始運作,為台灣利率自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貨幣市場規模的擴大,短期資金配置效率最佳化,經濟體系各部門具備了更大的彈性,得以因應國際金融情勢的變遷,由此可知,台灣的票券金融公司在貨幣市場的重要性,為了擴大票券金融公司業務範疇,主管機關乃於

1997 年起陸續開放自行買賣政府債券、公司債經紀、自營業務及外幣債券自營業務,自此,台灣票券金融公司大幅擴展固定收益商品市場,擴大造市商之功能,發揮了利率交易商及經紀商本質。   金融市場的改革永無止境,猶記得1990 年我任教台灣大學曾接受財政部金融局委託,主持「銀行國際化與新業務開發」專案研究,研究結論指出:「主管機關應研究我國金融中心之金融業是否發展某種特色,例如倫敦在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與透明度優於其他中心,法蘭克福則在商業票券清算的品質速度最獲肯定」,建議「政府應有建立國際金融業之規畫,擬訂金融產業的發展政策,積極輔導我國金融業成為國際性企業」,堅信以特色金融為基礎,才能發展出區域分

工之金融中心,台灣專精的票券金融公司,造就了活絡的貨幣市場,是我國發展直接金融的有利條件,成為台灣特色金融。   1997年,我受台灣綜合研究院委託,主持「台灣推動不動產抵押債券證券化制度之研究」,建議台灣應及早建構資產證券化市場( 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與「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隨後於2002 與2003 年立法公布)。1997 同年,我於台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指導「台灣票券金融業之產業結構與經營策略分析」論文,研究發現「政府政策對台灣票券金融公司之發展,與貨幣市場之成長,影響甚鉅,由於有組織貨幣市場之建立,與多元化票券金融市場之塑造,均係政策主導之貢獻,然而,隨著票券金融市場的日趨競

爭,政府政策卻未同步適度之開放」。   2001 年,為了提升金融資產之流動性,受財政部委託,我邀集了20 餘家銀行與票券金融公司創立了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並擔任首任董事長,建立了財政部認可之公正第三人地位,加速了台灣金融機構抵押資產的流動性,與金錢債權的評價服務。2001 年同年,我擔任中興票券金融公司( 現為兆豐票券金融公司)董事,感受到台灣票債券市場的活潑特性,因此,在2003 年擔任台灣土地銀行董事長時,向財政部申請發行「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證券化受益證券」,為台灣第一宗資產證券化商品,這是「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制定後第一個具體成果。並在2004 年著手規劃「台灣土地銀行受託經

管世平興業應收帳款證券化受益證券」,這是台灣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問世以來,首次以企業應收帳款債權作擔保,委託受託機構循環發行資產擔保之短期商業本票(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ABCP) ,此後台灣資產證券化商品蓬勃發展,除增進金融市場投資商品多元化發展外,亦連結了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市場,提供金融業更大的經營發展空間。   英國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 市政府委託Z/Yen 顧問集團建立全球金融中心指標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GFCI),每半年就57個金融指標,調查全球2900 多個金融機構,對全球近

100 個金融城市評比,以2017 年3 月之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倫敦為世界第一,紐約第二,新加坡第三,香港第四,東京第五名,其餘城市為:上海(13 名),大阪(15 名),北京(16名),深圳(22 名),首爾(24 名),台北(26 名),曼谷(36 名)。   顯見,台灣發展為亞洲之區域金融中心之一,仍有很大努力空間,票券金融做為特色金融,應為台灣金融競爭力之重要元素。   主管機關近年來推動多項創新前瞻的金融政策,包括金融進口替代;大幅鬆綁銀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開放證券商與壽險公司 申辦OSU( 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 與OIU( 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開放台灣金融業協助

大陸網購進行代收代付;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並持續法規鬆綁等。可以看出主管機關改革開放的決心,然而,票券金融業務的實質鬆綁卻有限,經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多年努力,雖曾小幅增刪修訂,但「票券金融管理法」自2001 年施行以來,已多年未曾積極檢討法令之合宜性,逐漸不敷產業發展之實際需求,正面表列之業務管理及嚴格的跨業規範,限制了金融創新的發展潛力。   金融管理體制改革係世界性趨勢,例如英國、澳洲、日本、新加坡等金融先進國,均制定新法。以韓國為例,過去韓國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資產運用公司及信託公司等,係分別依各個不同的法規成立,致每一法規所適用的規範亦不同。因此,雖從事相   同的金融功

能,卻適用不同的法規規範,導致法規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與投資人保護呈現空白現象。   韓國在東亞金融風暴後,積極推動金融改革,2003 年提出「資本市場整合法」,參考英國、澳洲金融改革立法,擬定一部規範更為廣泛的法律,伴隨「資本市場整合法」之制定,將以往由很多不同管理金融市場的法律體系,三分為「銀行法」、「資本市場整合法」及「保險業法」。由於法律規範趨於單純化,透過規範的減少,提高了監督效率,提昇了金融機構的附加價值與全球競爭力,韓國首爾乃成為東北亞的金融中心。   台灣金融業採分業管理模式,對於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信託公司、票券金融公司及保險公司等,分別

制定個別法規,管理各個金融機構的業務,即使在性質上從事同一種金融功能,亦各按不同法規辦理。例如銀行兼營票券業務,其保證及負債倍數與票券業不同,當公司名稱不同時,管理該業務的法規也跟著不同,產生了保護投資人的基礎也不同的問題。未來可思考從「行業別管理」改進為以「業務功能別管理」。   即對於具同一經濟功能之金融商品行為,不論任何業種,皆適用同一法規管理,使金融產業間具備公平競爭基礎;投資人對於同一種金融交易亦可獲致同一水準的保護。由於現行法規對票券金融業採最嚴格之監理標準,使票券金融與其他金融之競爭居於劣勢,影響台灣直接金融之票債券市場的規模與功能。   當前,專業票券金融公司風險控管嚴謹,

逾放比率平均低於銀行業,資本適足率平均高於銀行業,已具備妥慎風險管理能力,經營成效穩健,擴大票券金融業之保證與負債倍數,增加經營範疇,有助於台灣貨幣市場的蓬勃發展。以主管機關之政策發展「金融科技創新」而言,票券金融業嫻熟證券化商品之操作,並有信用風險管理的豐富經驗,可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網路借貸之金融科技創新,即中小企業之票券金融上網,對目前以中大型法人為主的票券金融業而言,將可保有現有主體核心業務並另闢藍海新商機。檢視全球著名的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 發展經驗,早期亦以買賣商業本票為核心業務,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本票經紀商,其保證倍數達30 倍,票券業務為高盛多年來競爭力最大的基礎

業務,後來高盛銀行終能將業務範疇擴大到其他貨幣市場工具與債券交易,創新大宗交易業務的基礎。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 國際票券) 係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家票券金融公司之一,於1977 年元月15 日成立,迄今屆滿40 週年,多年來員工人力素質穩定提昇,現有200 名員工之中,碩士以上學歷高達六成,近年來鼓勵同仁取得CFA、CFP 及FRM 等國際金融專業證照,為台灣金融市場培養了無數利率專業人才。國際票券秉持領先創新的精神,於1997 年3 月率先開辦中小企業保證承銷業務,11 月又首開先例承銷無金融機構保證之商業本票。1981年辦理股票公開發行,1986 年為第一家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之票券金

融公司,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耕耘貨幣市場及債券市場數十年,對於台灣貨幣市場之造市功能與提供流動性,居功厥偉。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選擇在40 週年慶時出版「台灣的票券金融」一書,旨在記錄台灣貨幣市場的發展,傳承40 年來的經營經驗,為台灣直接金融做出貢獻。本書兼顧貨幣市場之理論與實務,偏重於最新市場變化及交易趨勢,書中引用多項個案討論實例與圖文,生動活潑。譬如,針對一年以上固定利率循環商業本票(FRCP) 及外幣債券業務,以案例實務討論,由各業務面向剖析,探討票券金融的競爭策略與風險管理,每一課題均選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解析交易工具特性與交易型態,相較同類票券金融專書可形成互補。期待本

書的出版可對票券金融業從業人員,企業界的財務金融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研習財務金融之莘莘學子,提供幫助。   本書第1 章回顧了台灣貨幣市場的發展,對票券的主要交易工具進行剖析,闡述市場交易制度,以及貨幣市場之功能及特性。第2 章至第4 章,針對票券金融初級及次級市場的運作架構,分述獨有的活絡特性,以及市場參與者多元化的優點,進而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利率,發揮了協助金融商品訂價的功能。第5 章及第6 章分析台灣債券市場的運作架構,涵蓋台幣與外幣債券業務。第7 章討論利率衍生性商品,以票券金融業操作的具體經驗,分析固定收益商品所扮演交易的避險功能。最後,第8章至第10 章論述了票券金融的競爭

策略,資產負債的管理實務,討論風險管理的新趨勢,以及票券金融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因應金融全球化、科技化的浪潮,票券金融若能以更創新的思維,扮演直接金融的推動元素,促進票券金融經營能量的脫胎換骨,將是本書的最大願望。本書之完成,在此要感謝蔡佳晋總經理與張安發協理之執行編纂,以及林寶宏、王怡仁、張翊倫、蔡緒文、郭易奇、林秀雯、許勝凱、黃佩盈諸同仁之協力編輯。   票券金融造就了台灣成為亞洲最活潑的貨幣市場,帶動台灣最具效率的利率自由化,成為中央銀行遂行貨幣政策之最佳造市商,企業短期資金融通的最佳夥伴,並協助國內經濟健康發展,在台灣金融史上已留下重要的歷史定位,發揮之功能及貢獻不可抹滅,堪稱

為台灣之光。在此,謹祝賀「國際票券金融公司」成立40 週年,生日快樂!   魏啓林 國票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 2017年9月

新加坡外汇交易商竞争策略之个案研究

為了解決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作者王清海 這樣論述:

摘要新加坡某外匯企業,90年代由緬甸商人在新加坡創建,從國際貿易起步至發展經營酒業、外匯。早期在滇緬邊境開展外匯兌換業務,為滇緬邊境進行商貿的客戶服務,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深受客戶信賴的服務單位。日現金流水超過數千萬人民幣。2017年個案企業在新加坡開設匯款中心、2018年香港設立分公司;2019年將在中國深圳開設公司,以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發展速度。個案企業在運營中探索、發展自有模式,並獲得長足發展。其商業模式、品類選擇、客戶關係、市場策略、內部管理、家族傳承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頗具研究和借鑒價值。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以個案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案公司運用核心競爭能力,在公司為擴大追求經營

成長價值及營運目標下,如何作出適當的經營策略,進行分析及執行研究。歸納出研究結論如下:個案公司選取專案之出發點決定企業的市場定位;新加坡國家經濟與政策助力企業發展和創新;同時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金融具有巨大優勢。個案企業自國際貿易--酒類--外匯金融,專案之間相輔相成又各成體系,彼此鏈接與支持,並可以相互促進。關鍵字:金融行業、外匯市場、政府經濟政策、邊境貿易、貨幣結算、資金管控、事業傳承、機遇與挑戰

選擇權交易原理與實務

為了解決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作者許溪南 這樣論述:

  兩大獨步全球分析   系統化學習選擇權必備書籍   交易原理及策略徹底精通   本書作者許溪南博士,擁有20多年講授期貨與選擇權、衍生性商品等相關課程經歷,將多年來深入研究選擇權原理之精華盡數寫入書中。適合有心學習選擇權理論之研究人員,以及希望以扎實理論基礎作為交易策略後盾的投資人。      ◎本書重點內容:      1.透視選擇權基礎原理   什麼是選擇權?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策略最容易獲利?如何判斷選擇權的市場價格是否合理?哪些因素會使得選擇權買權、賣權的內在價值增加?深入淺出教學,為你打造選擇權理論的厚實基礎!      2.了解選擇權搭配策略   從基本的選擇權部位至複雜

的搭配策略,都必須了解每種策略的最大風險、獲利、使用時機,才是致勝之道。      3.觀察隱含波動率變化,調整交易策略   重大事件如何影響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變化?預測隱含波動率變化,可判斷選擇權未來價格的趨勢,適時採取最佳交易策略。      4.認識高度客製化的「新奇選擇權」   除了標準選擇權,本書也帶你認識可客製化、具有避險功能的非標準型選擇權,適合欲增加收益的資產管理人、欲賺取權利金的衍生性商品交易商、欲用於資產與負債管理的銀行及保險公司、欲用於風險管理的企業。      5.技術指標正確應用於選擇權交易策略   成功判斷市場多空,不一定能在選擇權市場大獲全勝!教你如何從10種技術

指標研判價格可能趨勢、搭配適當交易策略及最佳履約價,創造最佳績效。      ◎震撼全球中西文選擇權專書,兩大獨家分析!   1.了解選擇權報酬分配及獲利機率   了解選擇權報酬分配與獲利機率兩特性分別與履約價之間的關係,它們如何受到市場多空、波動率及利率的影響,此項分析在全球中西文書籍中獨一無二。      2.想獲得較高賺錢機率,該站在買方或賣方?根據是什麼?   買權和賣權的賣方或買方,哪一方更具有優勢?理由何在?關鍵變數是什麼?本書透過嚴謹理論推導與統計分析,一步步告訴你。 

人民幣雙率市場之國際化研究

為了解決外匯交易商排名的問題,作者黃意晴 這樣論述:

本論文希望將人民幣過去、現在、未來的國際化進程,做一個綜觀的整理,並透過在第一線外匯交易員的視角,進一步闡述人民幣國際化如何進行實務的操作,對於大陸這個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在出發點已弱勢下,大陸官方如何全方面的從貿易項下、資本項下及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拉抬全球對人民幣的依存度,進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清算的地位,取得全球經貿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本論文的重點摘要如下:1. 解讀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為大陸官方制定人民幣國際化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透過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了解,對掌握大陸官方人民幣國際化開放腳步與方

向,有助於建構更清晰的輪廓。2.人民幣在匯率市場之國際化研究透過對離岸人民幣(CNH)與在岸人民幣(CNY)外匯市場實務現況的介紹,進一步了解大陸官方如何推進人民幣在匯率市場的國際化政策,包括:加入特別提款權(SDR)提升在國際貨幣組織(IMF)的地位、一帶一路、原油期貨採人民幣清算、非洲市場的滲透、拉高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貨幣的占比。3.人民幣在利率市場之國際化研究隨著中美貿易大戰的開打,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必須改弦易轍,著墨在自己可以掌握的資本市場開放腳步上,因此從2016年開始,人民幣國際金融計價交易功能進一步的拓展,包括:從點心債到熊貓債的規模顯著的增長,並發展SDR木蘭債與綠色債,透

過結算代理CIBM與債券通方式,對境外大幅開放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與政策性債券也於2019年4月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讓人民幣債券正式進入全球的主流債中,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再下一城。4.結語人民幣國際化依筆者論點是從2012年 12月啟動,就是大陸官方讓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走出香港、澳門開始,因此在邁入第七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如何配合大陸官方宏觀政策的腳步,擺脫全球逐漸升溫的保護主義及地域性不友善的眼光,從小國到區域再到國際組織,一步一步建構出屬於人民幣的全球清算生態系,才有機會一舉擺脫英鎊及日圓,與美元、歐元並列世界三雄的貨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