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考李留斯雷恩寫的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套書(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最後一役) 和余杰的 川普向右,習近平向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二戰日本海軍艦艇全覽 - Omarw也說明:二戰日本海軍艦艇全覽,大日本帝國海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名義上,日本海軍艦艇的名字前都以「HIJMS」(His Imperial Japanese Majesty's Ship)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燎原出版 和主流出版社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樾所指導 楊偉成的 中國近代海權思想研究—以甲午海戰為核心之析論 (2012),提出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甲午戰爭、李鴻章、海防、海權。

最後網站联合舰队的黄昏: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舰艇图集 - 京东則補充: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联合舰队的黄昏: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舰艇图集》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套書(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最後一役)

為了解決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的問題,作者考李留斯雷恩 這樣論述: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考李留斯雷恩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熱愛戰史閱讀名人聯名推薦 郭重興/郭力升/傅鏡暉/黃竣民     各大權威媒體評選的「最佳非虛構戰爭圖書」和「最佳非虛構二戰著作」。全球歷經50年暢銷不衰,以近30種語言出版,銷售累計超過2000萬冊,經過時間檢驗的權威經典著作。作者親自訪問近千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各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

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二戰經典三部曲」至今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

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

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

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

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

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和2500架滑翔機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

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

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役   希特勒與他的第三帝國正要走向滅亡   盟國這時已經開始上演分贓的戲碼   冷戰的雛型開始形成   雖然戰爭即將結束,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柏林人在市區轟炸後的斷垣殘壁中等待,嚇呆到動彈不得,固守著目前所有的唯一手段──求生存的手段。吃的比愛情更重要,藏起來比戰鬥更有尊嚴,在軍事上,挺下去遠比打勝仗更正確。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第三帝國的最後日子開始倒數!放眼望去,東西兩線的戰火皆快速往首都——柏林挺

進。戰略轟炸使得希特勒一度感到驕傲的帝都變成斷垣殘壁,柏林開始在顫抖,戰火已經來到家園門前了。     帝都之中人們惴惴不安,每個人都有自己擔心的理由。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潛藏了整個戰爭時期的猶太人擔心會洩漏行蹤,同盟國潛伏的間諜深怕蓋世太保找上門,老百姓害怕自己被徵召上前線去抵擋鋼鐵洪流。戰爭不再是新聞的內容,它已經成為柏林人生活的日常。     躲在總理府地堡的希特勒,開始胡亂指揮根本不存在的部隊。前線吃緊的消息永遠都會被他訓斥是部下貪生怕死的理由。歇斯底里的怒罵將領變成司空見慣的場景,可是這一切無助於挽救國家的命運。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包括希特勒的生命也是如此。     

同盟國開始為戰後的佔領作政治準備。很難想像原本還有共同目標的盟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彼此都在為各自的未來勢力範圍開始你爭我奪。英美作為長年有共同利益的盟友,他們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導性。覬覦歐洲許久的史達林不會放任戰後局勢在自己的掌握之外。兩大陣營的明爭暗鬥始於由誰先奪得柏林開始,冷戰的暗潮洶湧比起一般的認知開始得更早。東、西兩線競相攻向歐戰的最後戰利品,誰奪得了柏林,誰就能在歐陸呼風喚雨。真的是如此嗎?     考李留斯雷恩在冷戰的高峰期來到柏林,他遊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挖掘出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後一役》是「二戰經典三部曲」中最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最能凸顯作者整理與分析資料之高明,是非

虛構寫作的經典代表巨作。寫作當時還處於風雨飄搖的柏林,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不勝唏噓,深感造化弄人。   套書特色     1. 作者親臨戰場採訪,並且整理超過千人的歷史見證所完成的作品   2. 融入文學元素的新聞寫作方式,讀者仿如親臨現場般閱讀歷史   3. 奠定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是人人皆可輕鬆閱讀的佳作   熱愛戰史閱讀名人聯名推薦     郭重興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郭力升  前陸軍指參學院少將院長   傅鏡暉  戰史專家及美食部落客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專主編    各界好評     全球歷經50年暢銷不衰,以近30種語言出版,銷售累計超過2000

萬冊,經過時間檢驗的權威經典著作。   各大權威媒體評選的「最佳非虛構戰爭圖書」和「最佳非虛構二戰著作」。   CNN、《時代》、《生活》、《衛報》、《觀察家》、《紐約時報》等近100家全球媒體一致讚譽推薦。     「諾曼第登陸注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開始。」——考李留斯雷恩     確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沒有其他的戰役能有這麼精彩的記錄,這是一本迷人的書!——《大西洋月刊》     我以參與此役之身,再度歷經了那一次的空降作戰,而且知道了以前所不曉得的許多事情。——華特克朗凱特,美國知名媒體人     據我所知沒有其他敘述二戰的作品,在針對人類勇氣的方面,能夠做到像《奪橋遺恨》如此動

人、讚嘆與真實。——詹姆士‧蓋文准將,82空降師師長     考李留斯雷恩最後、最大、也最好的一本書。——黃文範,譯者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繼《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之後,《最後一役》筆力千鈞、引人入勝。——《伯明罕郵報》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國戰鬥艦 USS Marine/Battleship
1898年奉派至哈瓦那保護美國僑民, 在當地發生爆炸沉沒,艦上260餘名官兵全數喪生,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線, 1889年下水,1895年服役, 1898年沉沒

2. 鐵爵號HMS Iron Duke/The Dreadnaught battleship
為英國無畏型戰鬥艦,以英國將威靈頓的稱號命名,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因擔任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的旗艦而聲名大噪,1931年退役移做訓練鑑, 1939年因遭德軍烘炸而損壞

3. 大和號Yamato/日本大和級戰鬥艦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大艦巨砲主義」的具體象徵,1940建造完成, 1941服役, 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因而成為英美聯軍鎖定攻擊的目標, 1945年4月6日, 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發動「菊水作戰」派大和號等船艦迎戰優勢的美國艦隊, 次日, 大和號在沖繩附近遭到380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攻擊而壯烈成仁, 殘骸於1985年被尋獲 (它是第一個啟用球形船頭取代尖形船頭,來增加速度彌補船隻尺寸)

4. 亞利桑那號 Kidd 船長/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 USS Arizona/Super Dreadnaught
Battleship
1931年進行現代化改裝,1941年不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 全艦共1000餘名官兵陣亡,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並建成紀念碑供人參觀憑弔
1915年下水, 1916年服役, 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擊沉(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5. 密蘇里號/戰鬥艦 USS Missouri(BB-63)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波斯灣戰爭等, 共獲得11個戰鬥勳章,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此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6. 俾斯麥號/德國戰鬥艦 Bismarck/Battleship
(不能打到魚雷機,德國對外號稱是自沉而非被擊沉), 於 1939年下水,1940服役, 不但噸位大,航速高,還配備強大火力, 儼然是一座堅固的海上堡壘, 為各國海軍所望塵莫及, 但在1941年5月27日與英國海軍艦隊激戰中遭擊沉,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1989年尋獲

7. 虎德號Hood Battlecruiser/英國戰鬥巡洋艦
虎德號建造完成時為當時最大, 最快速且外型狀觀的主力艦, 二次大戰期間,與威爾斯王子號一同搜索德國精銳戰艦俾斯麥號, 雙方戰艦在1941年5月24日相遇, 爆發激烈戰鬥, 虎德號遭到擊沉, 全艦只有三名生還者, 英國舉國哀悼

8. 紫晶號 HMS Amethyst
建造於1942-1943年間, 英國巡防艦,配備有反潛及防空武力,主要的任務為護航, 在國共內戰期間曾值勤於中國,1949年, 當紫晶號運送補給品至位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之時, 被中共的重砲兵部隊砲擊中彈而擱淺, 中英雙方交涉幾個月後, 紫晶號才趁機逃脫, 結束這場衝突事件 (1942年下水,1957年解體)

9.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USS Essex (CV9)
1941下,1942服役,1969除役, 1973拆解, 1943年5月開始投入太平洋戰爭,於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創戰功, 戰後因功榮獲「總統單位嘉獎」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

10. 高雄號Takao/Heavy cruiser Takao class/重巡洋艦高雄級
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等巡洋艦艦型」,高雄號為該型船艦的第一號艦,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其龐大的艦橋宛如日本古城般雄踞海上

11. 千鳥號 HMS Plover,也音譯為蒲樂福號
是英國駐香港的皇家海軍孔雀級巡邏艇, 1983年開始服役, 擔任維持海上治安及救護工作, 1997因香港回歸而轉售予菲律賓海軍

12.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Japanese I-400 Submarine
I-400型潛水艇是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俗稱「潛水航空母艦」, 艇內搭載2架(後改為3架)特殊水上攻擊機「晴嵐」, 目的是想利用潛水艦接近美國巴拿馬運河作奇襲攻擊, 但在發動攻擊前夕時, 日本已投降, 1946年於夏威夷近海被當做實艦標的擊沉處分(1944下水,1945除役,1946自沉)

13. 悍神號HMS Termagant/Talisman class destroyer
英國護身符級驅逐艦,屬大型重武裝驅逐艦,曾參加過日德蘭之役
H代表 he or her, M代表 majority 英國皇家, S代表 ship

14. 鱘魚號HMS Sturgeon/A class torpedo boat destroyer
英國A級魚雷艇驅逐艦, 是英國最早期的魚雷艇驅逐艦, 1894年下水,是A級驅逐艦中第一艘下水的,1912年解體

中國近代海權思想研究—以甲午海戰為核心之析論

為了解決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的問題,作者楊偉成 這樣論述:

人類自古以來,跟海洋的關係就是密不可分。從古代的維京海盜以至於地理大發現,人類對於海洋的利用更是與日並進。而以戰爭的觀點而言,人類第一場決定性的海戰「李班多會戰」,是西歐海上霸權興起的轉捩點,從此海權一直掌握在歐洲三百多年之久,是一場決定性會戰更是自此決定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方向。所以誰能夠掌握海洋,誰就能夠主導世界。 中國不但有遼闊的疆土,還有遼闊的海域與漫長的海岸線,中華民族與海洋的接觸,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先民的海洋活動,史書已有許多的記載。翻閱近代中國的歷史,海洋的發展與我國運的興衰,實有密切的關連。但因為幾千年來中國人根深蒂固逐鹿中原、自我中心、萬方來朝的思想,

壓根就不重視海洋,中國的傳統裏沒有海權的觀念,直到十九世紀英國的鐵甲軍艦開進中國的港口與江河後始發覺。 中日甲午海戰,是世界近代海戰史上非常重要一場戰役,東西方史學者都認為他在世界近代史海戰中佔了非常重要地位,但是錯誤的海權觀念致使海戰失敗決定了近代中日兩國截然不同的歷史命運。這場戰爭,也為世界近代海軍及其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實戰經驗。 無論從海權對歷史或歷史對海權的相互影響,都可以讓我們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脈絡中,得到許多寶貴和慘痛的經驗與教訓。

川普向右,習近平向左

為了解決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的問題,作者余杰 這樣論述:

  在臺灣,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關新聞媒體對於這兩位世紀領導者的相關報導,也有相當豐富的資料和著述,但余杰用他一貫犀利的政治評論,將中美兩國領導者合在一本書,他說:「向右的川普與向左的習近平,背道而馳,但因為地球是圓的,他們終將正面對決!」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介紹川普十五本書,先是川普五本著名暢銷著作,從治國理念、成功學和川普的理財寶典讓讀者來重新認識他,「川普撰寫的成功學和理財著作,跟華文世界裡的厚黑學和縱橫術截然不同,它是米塞斯、海耶克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在美國的鮮活呈現。」接著介紹美國當代保守主義巨著,拉塞爾·柯克的《美國

秩序的根基》、艾倫·布魯姆的《美國精神的封閉》、小威廉·法蘭克·巴克利的《耶魯的上帝與人》、諾齊克的《無政府、國家、烏托邦》;最後介紹幾本能幫助讀者認識川普的內政和外交政策的經典名著。   下卷精選十五本有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書,幫助讀者瞭解世界對習近平的看法,作者在尚未離開中國的時候,就開始撰文批判習近平。在前後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出版了華語世界最為尖銳的習近平三部曲:《中國教父習近平》、《走向帝制:習近平與他的中國夢》及《習近平:喪屍治國》:「我對習近平的預測和批評無一落空:習近平是左派,是帝國派,是所有自由人的敵人。」透過余杰的筆,呈現了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的黑暗與邪惡。   《川普向右

,習近平向左》一書最重要的核心是作者認為很多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將左派意識形態當作是文青面貌的點綴,絲毫沒有意識到左派的致命危害。余杰引用米塞斯的話:「真正的對決是觀念與觀念的對決。」並指出川普與習近平的對決,就是右派觀念秩序與左派觀念秩序的對決,「這是繼一戰、二戰、冷戰和反恐之戰後,當代世界最關鍵的一場對決。你不可能既反共,又反川普,此時此刻,任何人、任何國家都必須選邊站,這一過程漫長、艱鉅甚至痛苦。」   本書透過獲獎不斷的中裔美籍作家余杰──1998年其處女作《火與冰》出版銷售突破百萬本、2000年獲《亞洲周刊》英文版選為「年度最尖銳評論獎」、2002年獲美國「萬人傑文化新聞獎」、20

06年出版《香草山》獲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2012年獲紐約特雷恩基金會「公民勇氣獎」等殊榮,用他獨特的觀察及流暢的表述寫成這本2020年思想代表作,是一本綜觀國際情勢及世界脈動的重量級好書,敬邀所有關心國際大事的您一起來閱讀! 名人推薦   ※感謝各界誠摯推薦:   《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 矢板明夫 誠摯推薦   臺灣文學界鬼才、2013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宋澤萊 專文推薦   經濟學家、評論家 何清漣 誠摯推薦   野百合世代,《對觀點》共同創辦人 凌晨閱讀筆記 專文推薦   香港作家及時事評論員 潘東凱 專文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   這本書告訴我們在今後的美中對抗中,川普

為什麼一定能勝出,習近平為什麼一定會失敗。——矢板明夫   余杰這一本介紹美國川普右派與中國習近平左派的書來得正是時候,凡是有心於認識美國右派保守主義與當前中國極左極權主義的人都應該找個時間看看,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寬廣,更加有現實性和未來性!。——宋澤萊   余杰的書警醒世人:人類社會又到了一個轉折點。——何清漣   「川普向右、習近平向左」是了解這兩位代表自由與專制、給世界帶來光明與黑暗的兩強領導者之面貌與精神,從發跡過程到成為最高領袖、治國理念到各自企圖心的最佳書籍。——凌晨閱讀筆記   讀余杰先生本書,你會明白美中對壘是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分歧,川普總統帶領美國繼續向右推進,是美國自我

更生,抵抗外敵的唯一出路。誠意推薦余杰著的《川普向右、習近平向左》。——潘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