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杰克·斯塔克寫的 偉大的商業遊戲 和郭榮芳的 財報選股實戰DVD:財報新制IFRS完整解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州 和Smart智富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林國全所指導 林柏佑的 論控制公司股東之代位訴訟權—以日本多重代表訴訟為借鑑 (2019),提出子公司母公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關係企業、控制公司、從屬公司、股東權、股東代位訴訟權、股東代表訴訟、二重代表訴訟、多重代表訴訟。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羅芳怡博士所指導 陳永福的 以母公司與子公司特性探究子公司經營績效 (2017),提出因為有 子公司的績效、子公司、母公司、多階層分析方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公司母公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公司母公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偉大的商業遊戲

為了解決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作者(美)杰克·斯塔克 這樣論述:

春田再造公司原本是一家農用機械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母公司將其視為累贅。公司的12個主要經理人不得已接盤,開創性地採用了一套獨特的管理制度─開卷式管理。隨後,該公司立竿見影地扭轉局面,利潤以令人震驚的速度增長,創造了美國商業史上的奇跡。自此以後,成百上千的企業界人士專程拜訪春田公司,學習開卷式管理方法。 春田公司每年需要舉辦數十次研討會,來滿足各路企業家的學習渴望。開卷式管理方法迅速在美國流傳開來,並逐漸影響了全世界。如今,開卷式管理已然成為管理學中的經典模式。開卷式管理模式誕生於企業的瀕臨破產,並指引這家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的大蕭條中繼續高歌猛進。如今,世界經濟危機重重,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是舉

步維艱。這部由開卷式管理的設計師親自撰寫的經典力作,可以為危機中的企業管理者帶來啟發和借鑒。 杰克.斯塔克(JackStack) 是春田再造公司的創始人、總裁兼CEO,“開卷式管理”領導力模型的先驅。被《Inc.》雜誌譽為“美國最睿智的戰略家”,被財富小企業雜誌譽為“小企業經營十大領袖思想家”。還是《Inc.》雜誌的特約編輯,《紐約時報》的特約專欄作家。從1983年開始,他致力於運用開卷式管理方法,幫助春田再造公司創建、並購,形成超過60個小型和中型的業務線。此外,春田再造公司的股票市值爆發式增長,漲幅一度近3000倍。他以開卷式管理為主題的系列演講,受到世界各地企業家的

廣泛歡迎。   新版序  是真實有效還是蓄意炒作  第一章 我們為什麼要教人們如何贏利  第二章 管理的謬誤  第三章 贏家的感覺  第四章 全域觀  第五章 開卷式管理  第六章 設立標準  第七章 精神很重要,物質更重要  第八章 制訂遊戲計畫  第九章 偉大的團隊  第十章 所有者的公司  第十一章 思考的最高水準  第十二章 終極法則:致中層管理者的信  第十三章 指南介紹  致謝1.0  致謝 2.0  出版後記      我認為,在大多數人心中,他們都會想要寫一本書。而且,很多人都有能力實現這個願望。這裡為寫書的人提一點建議:不要寫商業類型的

書。寫任何內容的書籍都可以,無論是西方文學還是浪漫小說,但不要寫商業書。為什麼呢?因為幾乎沒有人會珍藏你這本典型的小書。他們看完之後就會將其拋在腦後,忘得一乾二淨。他們很少會把書頁折個角,貼上便簽條,用標籤做記號,插個書簽,把重要的地方強調或用底線標出。而當你寫一本商業類型的書時,時間好像就停滯不前了。如果你寫懸疑小說或浪漫小說,幾乎不會有人在20年後拿著這本書來問你,第121頁寫的內容是什麼意思,或者你是否還在推行第67頁提到的內容。當你在所寫的商業類型的書中,宣稱會將提到的經驗付諸實踐時,你就徹底地把自己的名譽懸於一線了。而且,你的讀者可能事實上正在按照書中寫的建議推行某些創舉。這可真是莫

大的責任。 20 年前,鮑·伯林厄姆和我創作了一本書,名叫《偉大的商業遊戲》。我們並沒有另闢蹊徑,只是在書中記錄下我們在美國密蘇里州春田市的春田再造公司所經歷的一切:我們的業務是如何運營的,以及業務重點放在哪個領域。當時,我們主要經營卡車和汽車發動機的再製造,那是一家出色的汽車修理店。但真正讓春田再造公司變得與眾不同的要素,是我們的業務模式。它區別于那種傳統的從上到下、管理與控制相結合的方式,該方式曾經(或依舊在)被其他大多數公司應用。我們則構建了一個能夠被重複且多次驗證的管理體系,讓我們的工作夥伴也能夠加以利用並以此來運營他們自己的公司。我喜歡把這稱為“商業人士的經商之道”,如果每個人都選

擇學習這種方法,那麼他們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名稱背後的故事 我們將自己的領導力體系,稱為“偉大的商業遊戲”(也稱為“偉大的遊戲”“遊戲”,或縮寫為“GGOB”)。多年以來,這個名稱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人認為它把商業經營等同於遊戲,是對商業的貶低。在他們心中,商業經營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讓人們的生活陷入危機,甚至讓畢生積蓄毀於一旦。這的確是一個客觀事實。 之所以為自創體系取名“遊戲”,是因為我們希望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讓製造車間或辦公室裡的工作夥伴感受商業經營親切自然,而不是令人生畏。商業經營並不是一門藝術或科學,而是一項充滿競爭的事業,裡面有各種規則,有

贏家和輸家,有各種評價方式,還有運氣和天賦。它不會成為探索未知的工具,也不會被貪婪駕馭,甚至不需要專門的MBA學位來理解。 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可以成立自己的公司,公司裡的每個人都參與這個遊戲,並且共用所得收益。我們要揭開商業經營的神秘面紗。 事實上,當年我們還在為萬國收割機公司工作時,就已經非常擅長生產發動機和拖拉機這樣的產品,但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創建一家公司。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在工廠車間裡負責操作鑽床的那個人。從字面意義上來看,他的工作就是通過調整毫米級的差異,從而打出最完美的孔。必須不多不少,剛剛好。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有人告訴我這個鑽床操作員居然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百

萬富翁,他憑藉對房地產投資領域的深刻理解而完成了財富積累。我的身邊居然有一位出色的創業家,而我卻讓他整天鑽孔。這真是暴殄天物! 這件事縈繞在我的心中很久,因為我們錯過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這個鑽床操作員各方面聰明才智的機會。我們只要求他鑽出最完美的孔,卻沒有跟他瞭解一下,在他看來,應該如何創建一家更優秀的企業。在過去的33年當中,我們只讓他踏實地思考如何控制好圖紙、測量和生產量。他為我們貢獻了他的技能,但我們卻沒能夠傾聽他的智慧。在當時,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由於我們沒有發掘公司中每一位員工的長處,因此他們變得日益平庸,而我們也走進了死胡同。 當萬國收割機公司表示要關掉我們的工廠時,這簡直是五雷轟

頂。1983年這家工廠被我們收購,大家一致認為應該找到一種更加高明的方式來運營公司。原有的模式不再適用。我們從前學習的指揮與控制模式,多年來一直被沿用,而現在我們需要在它的對立面去找點有價值的東西。哪怕只有一丁點成功的機會,我們也會努力把它創造出來,而這就需要充分挖掘公司裡每一個人的潛能。 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裡,沒有人知道如何運營企業。要衝破原有模式的束縛,真的十分艱難。甚至在我們已經擁有了這家公司的情況下,管理者和工人之間仍然存在著“我們和他們”的對立態度。你仍然能夠看到頤指氣使的管理者和唯唯諾諾的工作者。我們有很多的工作職責描述,它們會告訴你要打出完美的孔,需要何種尺寸、測量方法和工具。

但那些內容,卻不能為公司全域的成功貢獻一星半點。這就是我們的不足之處。 即便我們已經成了公司的所有者,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我們仍在受困於工業革命時期的遺留產物。沒有向前邁進,反而不斷倒退。這就是指揮與控制模式極具破壞性的明證。 直到我們喚醒了每個人的競爭意識,改變才悄然發生。有一項通用的自然法則是,如果你讓一群人針對某一個觀點進行投票,幾乎不可能讓所有人達成共識。唯獨成功是個例外。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沒有人願意失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嘗試通過類比遊戲的方式開闢新的事業,因為大家都對遊戲感興趣,並且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其樂無窮。工作是索然無味的,但人們喜歡參與遊戲或競技。你可以把這稱為“誘餌

”。直接把商業經營的各種衡量標準交給大家,實在是一件讓人很崩潰的事情。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讓人們把製造完美拖拉機的技能用於創建完美的公司。這只需要轉變關注重點,把公司當作我們的產品。 “偉大的商業遊戲”變成了一個加速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引入了一種文化和行為的改變,推倒了指揮與控制模式殘留的藩籬。當希望被重新點亮時,我們從真正意義上開始思考如何齊心協力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這樣的轉型是驚豔的。 1992年,我們創作完成這本書的第一版,當時的業績已經十分驚人。公司的營業收入從1600萬美元增長到8300萬美元,市值從10萬美元攀升至 2500萬美元。同樣重要的是我們的員工持股計畫(

縮寫為“ESOP”),最初加入春田再造公司的小時工持有的股份,都已經增長到3.5萬美元。拋開這些特定的數字業績不談,在第一版書中,我們對於自己的目標直言不諱,那就是每一個為公司效力的人,都有機會買下屬于自己的房子。 對於一群滿手是泥、渾身是汗的小夥子和姑娘們,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目標。多年以來,這個目標也一直備受關注。不計其數的人在讀完第一版書之後過來問我,那個關於房子的目標最終實現了沒有。現在我很自豪地向大家彙報,在 2012年,公司創始員工的員工持股計畫帳戶,平均價值已漲到40萬美元。在密蘇里州春田市,這麼多錢足夠買一座房子,而且是湖景房,還可以買下一艘遊艇和一輛皮卡。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員

工知道了如何實現他們的夢想。這才是“偉大的商業遊戲”真正的秘密。 毫無疑問,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在第一版書公開發行之後,我們的公司變得更大更強。這個過程雖然已經開始了 很長時間,但它永遠不會結束。我們越多地參與這個遊戲,就能從中獲得越多的成長;我們越多地對它進行修正,就能從中獲得越多的提升:這就像工作在一個生機勃勃的實驗室一樣。 我們的成功案例中的一個關鍵要點是,越是更多地教予他人,越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與成長;越是更多地向他們揭示真理,越會激發大家的求知欲。這是富有感染力的。在指揮與控制模式下,人們不會提出問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需要問些什麼。但當你們需要通過集體的努力來創建一家偉大

的公司的時候,這就是在提出艱巨的問題。每個人都會對提出那些艱巨問題的人充滿敬意和尊重,這促使你變得愈發強大,因為你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來解決這些問題。面對某一問題,有些人靈感乍現,而其他人隨之敏感地捕捉到,這真是令我感到十分驚訝的轉變。 在“偉大的商業遊戲”的幫助下,春田再造公司從1983年的改革初始一直到現在,每一年都在持續贏利。公司的綜合營收增長為超過4.5億美元。同樣重要的是,公司在過去的30年中,增設了超過60種多元化的業務線,為社會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春田再造公司的再造產品,集中覆蓋農業、工業、建築工程、卡車運輸、船舶和汽車製造等多個領域。而多元化的業務線,擴展到核心管理、故障分

析、倒序製造、物流運輸、配套採購與包裝、倉儲與分銷等。大多數人會建議你把業務放在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領域。恰恰相反,我們還涉足銀行、傢俱製造、生物技術、服裝、零售和軟體等行業。這些領域的多元化增長,推動春田再造公司的股價從1983年的0.1美元增長為現在的348美元,稍加計算,這是348000%的增長率。換一種方式來計算,如果你在1983年投入1000美元在標準普爾指數基金上,你現在就會拿到8434美元;如果你投入1000美元在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上,經過同樣的時間,你的股份會值11.3萬美元。這是非常不錯的投資回報了。但如果你回到1983年,把1000美元投給春田再造公司,你

現在的身價就會值340萬美元。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子公司母公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不滿工會運作,把員工拆散到3家子公司,照理說母公司名下只剩22位勞工,但球場仍以88位員工名冊,申請到體育署三百多萬元的疫情紓困。體育署回應,提供不實文件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事後勾稽屬實,將追回補助。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74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論控制公司股東之代位訴訟權—以日本多重代表訴訟為借鑑

為了解決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作者林柏佑 這樣論述:

我國公司法於關係企業專章欠缺對控制公司股東代位訴訟權之規範,為解決控制公司股東因現行法制之闕漏所產生「股東權縮減」之問題,同時為求充分抑制企業中經營者從事不法行為,我國法應有參照外國法制導入多重代表訴訟制度之必要。本論文以日本於2014年創設之多重代表訴訟制度作為考察對象,先檢討反對制度導入之意見於可能出現之問題,據以驗證該制度之必要性。並分析我國實務上之案例,凸顯法院因現行法之闕漏而產生操作上之論理困境。其次,詳細介紹日本多重代表訴訟制度之具體規範及其立法理由。最後再以修正我國現行代表訴訟制度之缺失為前提,探討日本法規範上之弊端,並以之作為我國法未來建立多重代表訴訟制度之借鑑。具體而言,本

論文以完善防止濫訴等配套措施為前提,認為通常代表訴訟應放棄持股比例之要求,即改採單獨股東權。而就多重代表訴訟之適用範圍,亦不應以持股比例作為其要件,同時控制公司與從屬公司間不要求完全持股關係,亦不採日本法限制從屬公司具有一定規模之立場。就起訴之前提程序而言,由於控制公司股東係直接代位行使「實體法上歸屬於從屬公司之請求權」,故提起訴訟前僅需向從屬公司請求起訴即足。另外,本論文亦區分損害從屬公司利益之不法行為人,演示追究其責任之流程。整體而言,多重代表訴訟為「將通常代表訴訟之原告適格擴張及於控制公司股東」之制度,並應直接規範於公司法,俾使制度得一體適用於所有具備企業結合關係之公司中。同時,投保法為

進一步保障上市櫃公司之廣大投資人,亦應建立此制度,以作為公司治理之最後一道防線。

財報選股實戰DVD:財報新制IFRS完整解析

為了解決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作者郭榮芳 這樣論述:

  名會計師郭榮芳親授:  財報新制IFRS會計原理輕鬆學,  這次,你也能是財務報表分析專家!   想從基本面了解一家企業值不值得投資,許多人都想從研究財務報表下手,但無奈就是不知如何看、要看什麼!有沒有簡單、快速的方法,能讓沒學過會計、沒讀過商管學院的人,也能在厚厚一疊財報中直接找到最重要的訊息?會計原來不過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讓你弄懂財報的基本原則,並瞭解如何透過財報看懂公司怎麼賺錢、看穿一家企業的體質好壞、是否適合投資,名會計師郭榮芳親授,或許能為你在學習財報上增添一些信心!   在本DVD你看不到複雜的數學公式,每個例子都從最單純、簡單的案例,帶你一步一步理解會計的全貌。對於看到數學

公式就像看見外星文的人來說,就像幫你把生硬的數字翻譯成白話文一樣,讓人輕輕鬆鬆就能了解每道數據背後所代表的關鍵意義。   名會計師郭榮芳曾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簽證會計師,也在各地開授財務分析、財報解讀等相關課程,因此更能帶領大家從會計師的角度拆解報表,揭開上市公司的經營玄機。另外,郭榮芳也提供一些簡單的原則,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掌握企業獲利模式,在財報新制IFRS上路後,讓投資人在財報選股上,能夠更得心應手!   講義書特別收錄:  .財報達人教你 挑出6檔好股  .從半年報挖出 追漲抗跌股  .從財報挖出黑馬股   disc 1:  財報新制IFRS完整剖悉∕片長:約112分鐘   .前言 

 適用IFRS  .IFRS國際會計準則解析  IFRS是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全球化的企業經營∕全球化趨勢需要國際一致性的會計準則∕緣起:IFRS∕IFRS的內容∕IFRS全球採用狀況圖∕台灣的接軌規定∕財務報表應有之揭露規範∕IFRS對財報的重大影響∕以合併報表為主體∕適用IFRS財務報告∕綜合損益表∕其也綜合損益∕損益及其他綜合損益模式∕合併財務報表與獲利模式∕企業績效的衡量∕企業財務績效∕合併財務報表分析∕合併報表實戰案例(上)   disc 2:  財報新制IFRS實戰攻略∕片長:約103分鐘   .IFRS進階實戰演練  合併報表實戰案例(下)∕合併財報分析個案問題討論∕財務報表分析∕

合併報表:母公司與子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實戰案例∕首次採用IFRS:轉換日∕首次採用IFRS:實戰案例∕IFRS禁止追溯適用項目∕IFRS豁免項目∕我國財報編製準則規定∕IAS18對財務報表影響∕IFRS對財務報表影響∕IFRS實戰案例∕困境公司的財務警訊∕成功企業的財報實戰分析∕財務比率分析∕公司損益與現金流量∕失敗學:困境公司的財務警訊∕建構未來企業財務策略:競爭力的損益結構、避免資產負債表失衡、現金為王∕企業經營本質∕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 作者簡介 郭榮芳   .出生:1956年  .學歷:台灣大學經濟系、台灣大學EMBA商學碩士  .現職:眾理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  .經歷:眾智聯合會計師

事務所所長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資深會計師  .著作:《賺錢的邏輯你懂了!用大白話說的財務報表速讀術》

以母公司與子公司特性探究子公司經營績效

為了解決子公司母公司的問題,作者陳永福 這樣論述:

國外直接投資(FDI)是跨國公司(MNEs)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策略,但公司必須了解他們在當地市場的績效表現。因此,國外子公司在跨國公司全球策略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衡量子公司的績效,本研究採用多階層分析方法,使用其階層線性模型分別探討母公司及子公司兩個不同階層的特性。此研究方法可以解決一般單一層級無法解釋的國外直接投資(FDI)是多階層的問題。本研究樣本為台灣企業及有契約關係的中國子公司。資料截自於台灣經濟新報(TEJ),台灣母公司共有711家及中國子公司4458間。關於自變數方面,母公司特性採用出口導向、市場成長、公司規模、公司總體績效(ROA),研究發展投資(R&D)、國際化的

深度及廣度和子公司股權數。而子公司特性方面使用投資地點(區域)、所有權數、子公司規模、資本及總投資量。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母公司特性中,公司規模、公司總體績效(ROA)、國際化的深度和子公司股權數皆對子公司績效有顯著性影響。而子公司特性中,子公司規模、資本及總投資量對子公司績效有顯著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