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碩勻寫的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和廣津留真理的 我用管理心法帶孩子,不補習應屆上哈佛:有效安排孩子行事曆,不耗時過度學習,只做關鍵的事,輕鬆穩紮國際學習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竹南高級中學家境清寒成績優良學生學雜費減免作業原則也說明:國立竹南高級中學家境清寒成績優良學生學雜費減免作業原則》105.6.29校務會議授權105.8.26導師會議修訂104.8.28校務會議通過 壹、 依據:教育部於中華民國103年4月3日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任性 和采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劉若蘭所指導 施幸延的 大專校院持續就學之原住民學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生涯成熟態度之研究—以北區大學為例 (2020),提出學雜費減免高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學生、校園經驗、生涯成熟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研究所 李佩怡所指導 黃昱榕的 諮商心理師學習關鍵經驗之敘說研究 ─ 以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專業自我認同、學校科系認同、諮商學習、關鍵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學雜費減免高中的解答。

最後網站「學雜費減免」與「高中職免學費」申請方案 -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則補充:「學雜費減免」與「高中職免學費」申請方案 ... 減免. 項目. ※具以下身分之ㄧ者可辦理減免:. 1.低收入戶學生. (學雜+實驗+輔導+學保+書籍)費全免.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學雜費減免高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節稅的布局(2020年版):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為了解決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作者胡碩勻 這樣論述: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新增長照特別扣除額12萬,符合四種條件之一,馬上適用     ◎我年收入80萬,他年收入100萬,為什麼報稅時我繳的錢居然比他多?   ◎家長會費、安太歲、植牙、整形、政治捐款……哪些花費可以用來合法抵稅?   ◎兒女不孝,我死後一毛都不給,外傭認真顧我,以後把錢全給她,法律允許嗎?   ◎想買房送女兒當嫁妝,怎麼給,不會被政府課贈與稅?   ◎儲蓄型保單,受益人不能隨你高興填,不然國稅局會找上門。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   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稅務知識,本書通通告訴你!   讓你可以合法的少繳很多稅,甚至一輩子不用繳稅。

    上班族都以為自己領的是死薪水,賺的錢絕對逃不過國稅局法眼,   甚至誤以為,節稅是有錢人才要做的事,跟自己無關,   但天天在幫老闆做節稅規劃的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說,   變有錢的第一步就是懂節稅,因為節稅跟收入多寡無關,   是一種你對自己財富配置的布局,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更需要。     不論是小資族、頂客族、單身族,或四口家庭,   小從每月薪水自提勞退金、買保險,大到數百萬的房屋貸款到遺產規畫,   只要你搞懂政府收稅的遊戲規則,不僅可以合法節稅,還能幫自己加薪。     ◎讓錢流進來,再也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   薪

資、利息、租賃、財產交易、中獎……這些有憑有據的收入通通都要報稅,   那麼,領死薪水的你要怎麼節稅?   只要每月薪資自提6%進勞退帳戶,馬上就能節稅,有超過90%的上班族都沒發現。   做網拍、有外快、斜槓青年,怎麼節稅免稅?     ‧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   給廟裡的香油錢、為兒女點的光明燈,哪一個才能抵稅?   照顧媽媽的看護費用、幫老爸裝的假牙、青春期女兒的牙齒矯正,   捐錢給私校辦學,捐錢給慈善基金會……有錢的人用哪種方式合法節稅?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遺囑要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關於繼承,你拿到

的是錢還是債?得先了解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陪我最久的親人就給最多,法律准許嗎?先弄懂遺產繼承的應繼分與特留分。   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決定你能不能繼續當富二代。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有錢人為什麼這麼愛買豪宅給兒女?   原來留不動產給下一代超節稅,如果附房貸居然更划算。   長輩送什麼給新人當新婚賀禮,最能表達祝福之意又能躲過贈與?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省吃儉用買下不動產,政府會收你萬萬稅,怎麼合法減免?   不動產實價登錄後加上房地合一稅,隨便賣房等於再多送一間房給國稅局!   不用擔心,只要你弄

清楚一生一次、一生一屋的規則,   還有重購退稅加上自用住宅優惠,賣房就能不用繳稅!      搞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到房地合一稅的所有眉角,   你可以合法的少繳稅,甚至一輩子不繳稅。   內附2020年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   各界書評     「學做有錢人,就從布局節稅開始!」──朱紀中,商周集團《Smart智富》月刊社長     「想合法的少繳稅捐嗎?您可參閱本書。」──社團法人台灣省會計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志明     「一生必讀的理財經典。」──余凱文,台灣創速創辦人、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首席顧問     「繳稅人人有責,節稅人人有權。輕鬆搞懂節稅布局,讓你的錢長大,跟著名

會計師學節稅,讓你的錢輕鬆變大。」──林奇芬,理財教母、前《Money錢》雜誌社長     「這是一本易讀實用的好書。」──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     「一本大家都可以參考的稅務實用好書。」──張士傑,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獨立董事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節稅實用寶典!」──郭維裕,政治大學教授、劍橋大學經濟博士     「看了《節稅的布局》,你能輕易搞懂如何合法的使稅後財富最大化。有錢人該看、上班族也該看,財務顧問師更該看!」──梁天龍,保險行銷集團董事長     「投資,巴菲特說財報就像球賽的計分板,看不懂你就無法了解比賽。而理財,稅務規

劃就是合法的創造財富,不懂規則,你輸在起跑點,也流失了金錢。胡碩勻有會計師和財務規劃師的雙重身份,讓節稅有了布局和規劃的意涵!」──闕又上,理財暢銷書作家 作者簡介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台灣創速加速器合夥人暨財務長、圓子夢創辦人,人稱圓夢會計師,擁有國際會計師與臺灣會計師證照,同時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智庫服務委員會委員。     現為《今周刊》達人觀點及《Advisers財務顧問》專欄作家,經常受邀至各大企業及學校演講。著有暢銷書《重複的力量》(大是文化出版)。     曾受邀演講機構:Allia

nceBernstein聯博投信、JPMorgan摩根投顧、富蘭克林、Invesco景順投信、Janus Capital駿利投顧、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遠東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安泰銀行、京城銀行、台中商銀、CHUBB安達人壽、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保德信國際人壽、台灣人壽、日盛證券、商業周刊、今周刊、Advisers財務顧問、保銷集團、Panasonic、復盛企業、21世紀不動產、SmartM、恩主公醫院、長虹建設、新聯陽實業、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IARFC國際認證財

務顧問師協會、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扶輪社、BNI 商聚人、IRTC投資人關係培訓中心等。演講人次超過四萬多人。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成立於1985年,是TIAG(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Group)國際聯盟事務所的會員。TAG Alliances由TAGLaw、TIAG及TAG-SP(Strategic Partners)所組成,多年被《Accountancy》及 《AccountancyAge》雜誌評為全球前十大會計聯盟,在全球105個國家擁有超過1.8萬名專業人士。 各界推薦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第一章讓錢流進來,再也

不出去──個人所得稅篇 1.賺錢管道百百種,政府最愛這10種<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2.每逢報稅倍思親,5月孝子特別多<免稅額、扣除額> 3.你有正當收據,政府就會放過你<列舉扣除額> 4.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5.哪些收入來源,政府可以當作沒看到? 6.志玲姐姐哭了vs.林若亞笑了<師字輩的執行業務所得> 7.包租公、包租婆的租賃所得 8.有錢人愛入籍新加坡?因為稅率少一半<居住者與非居住者之差別> 9.人兩腳錢四腳的金融商品所得課稅 10.累進稅率,有錢人的惡夢<綜所稅率級距表>   第二章 把愛與錢一起傳下去──遺產稅篇 1.現在就把錢給你,你還會孝順我嗎?<財產移轉規畫> 2

.健康時就要布局,重病才想來不及<遺產稅> 3.最療癒老人的事,就是寫遺囑 <遺囑怎麼交代,才有法律效力?> 4.能分到多少?先弄清繼承順位<哪些人是法定繼承人?> 5.繼承?你拿到的是錢還是債?<限定繼承與拋棄繼承> 6.「陪我最久的就給最多」可以嗎?<應繼分與特留分> 7.在國稅局眼裡,哪些財產最值錢?<遺產估價方式> 8.有多少財產的人才要考慮遺產稅?<遺產稅免稅額、扣除額> 9.照顧家人也照顧荷包 <如何用保險節省遺產稅?> 10.保險也有三高,要注意!<保險給付仍課遺產稅?>   第三章 喜歡嗎?送給你──贈與稅篇 1.送現金,不如給房子<贈與稅>     2.送人房子也有技巧<不動

產怎麼送人最節稅?> 3.沒錢繳稅只好拿東西跟政府換<遺贈稅實物抵繳原則> 4.不動產如何移轉最節稅?附房貸最划算 5.把儲蓄或養老險受益人換成小孩?不妥<保險課徵贈與稅> 6.避免後代爭產的最好方式<信託基本介紹> 7.如何讓「耳」孫們還記得你?<信託vs.贈與> 8.財產移轉五大策略及工具   第四章 有房斯有財,儘管政府要你萬萬稅──不動產篇 1.   買個不動產,政府收你萬萬稅<不動產加稅的演進與趨勢> 2. 沒算你不知,養車稅金比養房還貴<不動產相關稅捐> 3. 一生一次、一生一屋<土地增值稅> 4. 好厲害的國稅局,買賣金額瞞不過<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 5. 壓垮不動產的最後一根稻

草<房地合一稅>   附錄 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家族爭產與遺產稅案例大解析>   後記 財產轉移五大策略及工具 前言   變有錢的第一步:稅後財富最佳化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繳稅(Tax)和死亡(Death)。──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有一對情侶相約共享晚餐,就在兩人聊到綜合所得稅時,女方有點不太開心的問男方:「我去年年收入80萬,你的年收100萬,比我高20萬,為什麼我繳的稅反而比你多800元?」     收入多的人一定繳比較多嗎?     以上兩個人都是單純的薪資收入,年

收入100萬的男生繳了1.88萬的綜所稅,年收入80萬的女生卻繳了1.96萬。為何年收入100萬的人繳的稅反而比較少?因為年收入80萬的女生在申報綜所稅時,選擇「標準扣除額」,而年收入100萬的男生,選擇「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有什麼差別?為何會影響報稅的結果?我在後面的文章會介紹。總之,想要節省個人所得稅,最快的方法除了降低所得(但多數人不會這樣做),另一個就是增加扣除額,而增加扣除額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政府對於各項扣除額與免稅額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本書的主題:節稅的布局。     好幾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在股東會上主動表示,他今年薪水只領1元。媒體調查其他知名企業家

後發現,除了郭董,已故前台塑董事長王永慶、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等,都是不支領薪水或領非常少的薪津。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與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有錢的大老闆自願領這麼少的薪水?絕對不單只是因為他們的佛心,而是,有錢人節稅的布局。     為何要做稅務規畫?     英語的稅收(Tax)與死亡(Death)的音很接近,所以有人說:「人最怕的兩件事,就是Death&Tax!」為什麼繳稅這麼可怕,居然拿來跟死亡相比?因為幾乎沒有人喜歡繳稅,相信即使是國稅局的員工,也是如此。每個人領到月薪,就

會依照自己的收入能力來消費,很少有人會特別留意一年多後,還要額外把一部分的收入繳給政府。俗話說:「放進口袋的錢就不會想拿出來了!」     先看看有錢家庭怎麼做?     根據美國財務顧問機構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人家庭,調查他們關於財富的目標,結果為:確保退休生活無虞占84%、維持現有生活水準占81%、少付點稅占71%、建立規模可觀財產占64%、兒孫的教育準備占54%。     從上述可以發現,即使是有錢人,對於人生的財富目標與憂慮,和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他們坐擁千萬、億萬財富,仍然希望退休生活無虞、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而且一樣重視小

孩的教育發展。     許多人一定質疑,這些有錢人所賺的錢,不是三輩子都花不完嗎?怎麼還會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真相是,大多數的有錢人是企業家,對他們來說經營一個龐大的組織企業,所要面臨的風險很大,實在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連帶的他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也充滿風險意識。     關於有錢人的五項財富目標中,唯一與普通人不相同的,就是「少付點稅」。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真正賺。你存下的錢,才是你的錢。」因為精打細算的聰明人,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最大化,更進一步是追求「稅後財富最佳化」。     不懂節稅,富就不過三代     現在假設有個家庭三代同堂,第一代有財產10億

元,他們不做任何稅務布局,以臺灣目前最重要的四種稅目: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各課徵10%,以累計40%的稅負成本計算,到第二代只剩下6億,到了第三代一樣扣掉40%的稅負成本,只剩下3.6億元。 在這當中誰才是最大贏家?答案是政府。為什麼?因為第一代到第三代總共繳的稅金共6.4億元,這些都被政府拿走了。     有錢人想的跟你哪裡不一樣?     同樣根據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結果為:有價資產占41%、私有事業占25%、房地產投資占12%、主要住宅占12%、保險及年金占6%、退休帳戶占3%、股票期權占1%。     這邊要說明一下,有價資產及

私有事業的差異。假設你手中有鴻海的股票,對你來說這就是有價資產,但如果你是郭台銘,這些股票就屬於私有事業。也就是說,你持有的股票,正好是你正在經營的事業,即私有事業,其他公司的股票就應該當作有價資產。     另外,股票期權是指大公司激勵員工所發行的限制型股票。只要公司的股價上漲,員工就能有越高的獲利,即利潤共享的概念,就像以前竹科人就是靠這種股票期權成為電子新貴。     個人退休帳戶簡稱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美國政府投資輔助工作的民眾享有稅賦優惠的儲蓄帳戶。這類似臺灣的勞工退休金,顧名思義指的是勞工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退休金,在綜合所得來源類別

中叫做退職所得(詳見第一章)。     從斯佩特蘭集團每年針對5,000個有錢家庭,調查他們資產的配置的結果可知,有錢人的資產配置以3種類別最多:有價資產、私有事業、不動產,3種類別的金額約各占三分之一。以臺灣來說,這3種財產近幾年應該關注的相應稅務有:     1. 股票基金(有價資產):股利所得稅、海外所得(最低稅負制)、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二代健保等。     2. 私人事業(所營事業股票或資本):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股利所得稅、財產交易所得稅、二代健保等。     3. 不動產: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地價稅、租賃所得稅、奢侈稅(目前停徵)、實價登錄實價課稅、豪宅稅、房地合

一稅、二代健保等。     看完有錢人的資產配置後,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又該怎麼做?我們可以從現金流動,來思考相關的稅務議題,例如:現金的流動、使用、移轉、處分與再利用等。     關於節稅,薪水族該怎麼做?     事實上,臺灣很多有錢人理財規劃的首要重點,不在於增加資產,而是先想辦法少繳稅。關於節稅,有3大心態跟讀者分享:     1. 不管收入高或低,都要了解稅法的基本規定,不讓自己合法節稅的權益睡著。   2. 多學習有錢人怎麼節稅、看看有錢人跟你有什麼不一樣。   3. 該節的稅就儘量節,不用跟政府客氣!     我這幾年當會計師,遇到最多關於節稅與報稅問題,就是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合法」

節稅。像是明明知道有列舉扣除額可以利用,卻懶得蒐集憑證,卻用最簡單的標準扣除額,讓自己白白繳稅。     還有,搞不清楚扣除額中哪些可以扣、哪些不能扣,包含植牙、美白牙齒、坐月子可以列舉扣除嗎?社團入會費、或是去廟裡捐贈香油錢,甚至安太歲、點光明燈算不算捐贈?或是到底該捐多少錢給社福機構抵稅,才不會白白繳錢給政府。     另外,若你的工作是講師或業務員,則搞不清楚自己的收入該申報執行業務所得還是薪資所得;包租公、包租婆不知該如何節稅;經常國內外飛來飛去的人沒有就源扣繳的概念;股票族常問要用個人持有股票、還是用公司持有股票比較節稅等。     接下來,當年紀漸長、小孩大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安全的

把財富傳承下去。包括太晚才開始執行分年贈與;思慮不夠長遠,以為贈與不動產一定能節稅;誤以為生前拚命把錢匯至海外,國稅局一定查不到;生重病後,才擔心自己的財產要不要繳遺產稅,甚至為了節遺產稅就隨意搬錢,亂做規劃。     還有,等買了房子之後,才知道有一生一次、一生一屋與重購退稅的優惠可以節稅;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後,到底影響我們多少……。因此本書分成4大章節,各別為大家一一解析個人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以及不動產等稅務重要規定,要用什麼策略及工具,才能有效節稅。我也在當中整理許多表格及案例,將原本繁雜難懂的稅法,透過故事來讓各位了解並應用,做好節稅的布局! 特別的稅給特別的你〈特別扣除額〉 

上一節提到,扣除額分3大類,可採用「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兩者選一,另外一個就是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有6大類,包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從了解它進而妥善使用它,就可以省下一筆稅款。 1.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如果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所得,每人每年都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19年度為20萬;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萬,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例如你在2019年度的薪資所得有10萬,那麼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10萬,而不是20萬。另外,沒有薪資所得的人

就不能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2.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一般為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一戶上限為27萬,但規定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例如郵局存款本金在100萬以下者,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利息)及分離課稅的利息,不包括在內。 我們來推算一下,既然一戶有27萬的扣除額,以現在銀行存款利率約1%來看,一戶裡可以有多少存款利息所得,得以全數扣除而不浪費?其計算如下: 27萬÷1%=2,700萬 一戶有2,700萬以內的存款,利息所得皆可全數扣除。 3.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申報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教育學費,每人每年可扣除2.5萬,若有接受政府補助,應扣除補助金額。然而,就讀空大、空中專校及五專前3

年者不適用,因為五專的前3年相當於高中的3年,而教育學費僅准扣除就讀大專以上者。 所謂教育學費,是指按照教育主管機關規定的收費標準,於註冊時所繳交的一切費用,包括學費、雜費、學分學雜費、學分費、實習費、宿舍費等。 至於子女於國外就讀大專以上院校,是否可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的子女在國外就讀大專以上的院校,其學歷獲得教育部採認(依「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公告的參考名冊所列之大專校院),或其他經過當地國政府權責機關或外國專業團體認可的大專校院,且其學籍在學年度內為有效者,納稅義務人可以檢附教育學費繳費收據影本,或其他足資證明文件,依規定列報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大專校院持續就學之原住民學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生涯成熟態度之研究—以北區大學為例

為了解決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作者施幸延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原住民學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生涯熟態度之關係,透過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109學年度北部地區一般大學的原住民學生共計339位。本研究編制校園經驗與生涯成熟態度量表,其中包含個人背景(學校類型、性別、年級、學院領域、於原鄉居住與就學時間、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社團參與經驗、社團職務、工讀經驗、工讀時數、原資中心參與經驗),校園經驗(課業學習、人際互動、課外活動參與經驗、校園認同、族群認同等),以及生涯成熟態度(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規劃、生涯感受)。統計方法包括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校園經驗與族

群認同中,族群認同平均分數最高,課外活動參與經驗則最低。二、生涯成熟態度中,生涯探索平均分數最高,生涯感受平均分數最低。三、學校類型、就讀學院領域、居住部落與就學時間、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社團活動參與經驗、社團擔任職務、工讀經驗、工讀時數及原資中心活動參與經驗對於校園經驗有顯著差異。四、學校類型、就讀學院領域、居住部落與就學時間、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社團活動參與經驗、社團擔任職務、工讀經驗及工讀時數對於生涯成熟態度有顯著差異。五、校園經驗各項因素與生涯成熟態度各項因素多數具有顯著的中度相關。六、原住民學生校園經驗與族群認同中,「課業學習」、「人際互動」、「課外活動參與經驗」、「經濟狀況

」、「校園認同」、「族群認同」對整體生涯成熟態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而所有因素對於生涯成熟態度解釋力為19.5%至34.5%。本研究依據以上結果,並針對學校相關單位、大學生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對學校相關單位建議為(一)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將獎勵機制納入規劃(二)完善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之功能,提升學生諮詢與聯繫管道的可近性及(三) 強化學生生涯輔導機制,專業與職涯接軌;對大學生方面建議為(一)主動了解學校資源,增進學習效能,(二)積極參與社團、原資中心活動,增進人際關係及認同。最後,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我用管理心法帶孩子,不補習應屆上哈佛:有效安排孩子行事曆,不耗時過度學習,只做關鍵的事,輕鬆穩紮國際學習力!

為了解決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作者廣津留真理 這樣論述:

學校只是「外包單位」,父母要拿回孩子教育的「自主權」 看這位日本單親媽媽如何用「經商模式」的管理心法帶孩子, 不是資優生、不補習,也能應屆考上國際名校!   ★轟動日本熱烈討論、日本亞馬遜書店暢銷教養書   ◆鄉下高中畢業的孩子也能輕鬆上名校,絕非資優孩子才能辦到!   本書作者的女兒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她們的家庭也不是財力雄厚的名門望族,作者卻靠著獨樹一格的教養方法,讓女兒四歲就通過英語三級檢定,並培養女兒應屆考上美國哈佛大學,同時也考上日本的慶應義塾大學,不僅在哈佛畢業得到畢業論文最優秀獎,目前已於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碩士。   ◆學校只是「外包單位」,父母要拿回孩子教育的「自主權

」   作者認為,孩子的教育與學習,父母必須負完全的責任,而學校只是孩子學習過程的「外包單位」。也就是說,身為家長,必須要充分掌握孩子的學習目標與成效,不應全然依賴學校,而學校的各項活動,也不需完全配合,父母仍應拿回規劃的自主權,自行做判斷,並可依照需要,彈性安排對孩子更有利、更適合的各項學習活動。   ◆用「經商模式」的管理心法帶孩子,長大更自主、更有創造力   作者也認為,孩子的學業、學習成效是可以「管理」的。說穿了,就是需要妥善利用時間,縮減無效事項,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分配到養成孩子創造性的活動,這樣孩子才能從沉重的壓力解放,並培養國際間重視的自主性及創造力。   作者也把許多職場人

士高效管理的概念,運用到家庭學習上:   【管理心法1】妥善安排行事曆   孩子六歲以前,父母可以先代替孩子把應做事項加上優先順序,製作成行事曆,但是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不妨引導孩子學會自行使用待辦清單來管理自己的學業。   【管理心法2】不過度學習,刪減重複的課業練習   透過待辦清單可視化後,就會發現教學內容重複的狀況,例如學校、補習班和習題都教到二次函數,那麼就應該刪除重複的練習內容,就能將多出來的時間更有效率地專注在課業或才藝學習。此外,與其為了加強不擅長的科目而去補習,不如把這時間拿去培養孩子創造力。   【管理心法3】學才藝要重視「選擇」與「集中」   作者女兒學小提琴的同時,

三歲開始學古典芭蕾,但是作者詳細調查成為專業芭蕾舞者的條件後發現,家裡沒有能盡情跳躍的大場地,也沒有能照到全身的大鏡子、芭蕾練習把杆等,練習相當困難,因此作者「選擇」讓女兒停止學芭蕾,「集中」在能更有條件與機會學好的小提琴上,充分運用了有限的時間。   ◆不爭第一、不參加模擬考,「反傳統」教養讓孩子更優秀   作者女兒雖然應屆考上哈佛大學,但是她在高中的成績並不是全年級第一名。作者認為執著於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將一定要讓所有的科目都取得高分,反而沒有充分時間可以專注其他領域,將時間投資在有利於未來的投資,對於孩子的升學就業選擇才會更寬廣,其他反傳統的教育法還有:   ◎寶貴的星期日,不拿來

參加無意義的的模擬考   ◎不爭第一名,把時間專注在擅長的領域   ◎學校作業直接照抄解答並背下來,不要花時間解題   ◎不用凡事都以學校活動為優先   ◎學校課業只限平日,假日是課外活動時間   ◎假日舉行家庭聚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房間不放書桌,客廳的大桌一樣能讓孩子舒適學習   ◎孩子零歲起就唸英、日文繪本給她聽,二歲開始學英文與日文。   ◎把孩子喜歡的繪本貼上漢字(注音),孩子就能在閱讀的同時自然學會漢字。   ◎每逢節慶、過年都要全家一起開心慶祝,培養孩子重視他國傳統及文化的能力。   孩子在時間可自由使用的幼年期,充滿了「家庭學習」的機會,從小就刻意讓孩子熟悉四季變化以

及傳統慶典,當孩子對季節及四季變化敏銳度提高,吸收各種事物的能力也會超乎意料之外,是讓孩子未來前途更加耀眼的重要學習。 名人推薦   ★前Google美國總公司副社長村上憲郎推薦! 作者簡介 廣津留真理(HIROTSURU MARI)   居住於大分縣。早稻田大學畢業。獨生女小堇只讀了一年的大班,沒上過補習班,以獨樹一格的方法教養女兒。小堇從小學直到高中都就讀大分當地的公立學校,從未上過補習班,在沒有留學經驗的情況下於二○一一年十二月應屆考取美國哈佛大學,根據自身的教育經驗,研擬確立「廣津留式教育法」。目前在大分市內開設從幼兒到大學考生為對象的英語教室、銅板價父母養成講座、以英語自

我表達夏令營「Summer in JAPAN」等三項活動。除了來自日本各地,也包括來自海外參加人士。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序章 讓孩子潛能大放異彩的教育方式 學校只是「外包單位」,父母要拿回孩子教育的「自主權」 從鄉下高中進軍國際名校,

絕非資優生才能辦到 開始協助孩子創造未來 第一章 六歲以前的教育方式擴展孩子的學習力 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學習成效更好 六歲前的親子時間是一輩子的財富 不擅長的領域不妨一起學習 長大就會的事,不必急著要孩子學會 四季變化、傳統慶典也是重要的學習 每天一起散步,培養體能 第二章 這樣教,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 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讚美孩子的理由 在孩子厭倦的前一分鐘適時喊停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把孩子當作「來自未來的人」就不會生氣 第三章 小學生必養成七大習慣,孩子更聰明 靈活運用「待辦清單」,戒掉拖延症 刪減重複的課業練習,頭腦更清醒 學校課業只限平日,假日是課外活動時間 帶孩子欣賞歌舞伎

代替修學旅行 假日舉行家庭派對,訓練社交能力 把握每次和外國人溝通的機會 別給孩子一本自己沒讀過的書 孩子出現壓力的三種訊號 第四章 無視模擬考和作業!廣津留式「反傳統」應試法 寶貴的星期日,不參加全國模擬考 不爭全年級第一,把時間放在專長的領域 不上補習班,全面提升學習力才重要 放棄不擅長的科目,發展其他才能 照抄作業解答,不要花時間解題 第五章 以「經商模式」管理孩子的家庭學習 教育「從家庭開始」的信念 哈佛學生如何實踐「家庭學習」 教導孩子學習的價值 孩子的課業是可以「高效管理」的 背誦學習的能力將逐漸被淘汰 「家庭學習」能培養孩子的國際思考力 自己的事情,可以學會自己做決定 第六

章 「文化資本」、「問題解決能力」是關鍵 「文化資本」的重要性超過基礎學力 擁有國際觀的孩子,學習更自主 家庭年收入兩百萬以下,可減免一年學費 第七章 學校教育無法教出「實用英語」的原因 為了考試才學英文,學習成效有限 嶄新的入學考試英語,在家就能學會 優秀英語教師被開除的原因 不是讓孩子上雙語幼稚園,就能學好英文 第八章 以「廣津留式學習法」學會英語聽說讀寫 小學生也能在兩個月讀懂教科書 一開始就挑戰困難的英語,語言力更快進步 小學生也能解答大學入學題目 .方法一──不學文法 .方法二──用單字簿背單字 .方法三──協助增加孩子的詞彙能力 .方法四──記住試題答案 .方法五──不要求口說

的文法正確性 .方法六──文章略讀即可 .方法七──了解結構就能讀得流利 從電視購物學習「階段性英文結構」 .方法八──學習英語結構後書寫 .方法九──記住一百種自我介紹的方法 第九章 從鄉下高中應屆考上哈佛的教戰重點 令人嚮往的自由校風 親子一起蒐集網路上的資訊 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在改變 申請哈佛的重要關鍵,面對小論文的難關 美國沒有「重考生」的概念 第十章 產生「哈佛流」超凡結果的行動技巧 在日本直接向哈佛學生學習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接近截止日才開始行動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溝通簡潔直接,精準表達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對任何人都公平地保持敬意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永

遠保持笑容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五分鐘完成百分之八十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用肯定句說話 .哈佛學生帶來的啟示──保持平常心 親子對談 哈佛生的快樂教養法 187 ◎學校只是「外包單位」,父母要拿回孩子教育的「自主權」 請讓我先開門見山地說吧!「父母不該把孩子的學習全交給學校及補習班!」二○一二年,我的獨生女小堇由在地的大分縣立大分上野丘高中應屆考上哈佛大學,她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因為我重視「家庭學習」勝過一切。 自從懷了女兒以後,我就著手準備以自己的方式在家學習。當然,我並不是最初就持有一套堅定不搖的教育理論。而是先讀完兩百本左右的教養書,除了日本作者的教養書,我還找了歐美教養書

及學術著作來研究,然後邊摸索、邊思考如何教育孩子,自成一格家庭學習的方法。接下來,我想藉由本書仔細介紹。 孩子在時間可自由使用的幼年期,充滿家庭學習的機會。我在女兒零歲時就「讀」英文和日文的繪本給她聽,女兒兩歲開始,我就教她日文及英文,讓她能獨自閱讀市售教材或者是我製作的繪本。 我特別費心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英文及音樂。女兒從兩歲開始學英文,四歲就通過英文三級檢定(約國中畢業的英文程度);小提琴也是兩歲開始學,除了在演奏會上發表,也曾參加比賽獲獎。也許有些人會問「能給小孩學小提琴,應該家中財力很雄厚吧?」,但實際上我們只是日本鄉下大分縣中一個收入普通的家庭。 能夠讓女兒學小提琴,主要是因為她只上

了一年幼稚園大班,完全沒有上補習班,節省了大部分學費。從小學、國中到高中都是公立學校,十二年期間的學費大略計算下來,只花費五十萬日圓左右。 ■    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學費只花約十五萬台幣 在日本,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台灣的教育部)二○一四年兒童學習費用調查,公立國小、國中、高中十二年間的全日本平均課業費用大約台幣十二萬九千元。即使就讀的一直是公立學校,加上課輔班或才藝班的補習費用,十二年間的學費總計也需要台幣三十六萬元。如果從小到大都讀私立學校,必須花費台幣七十九萬五千元,要是包含補習班的學費,總額據說一舉升高到台幣一百一十四萬元以上。 我們家的情況,由於日本政府二○一○年開始實施高

中學雜費免費制度,所以包括營養午餐及家庭學習需要的書籍等費用,從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期間只花了十五萬元左右。我認為資源集中於家庭學習,把上補習班的費用使用在音樂、運動等項目,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可能性。

諮商心理師學習關鍵經驗之敘說研究 ─ 以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為例

為了解決學雜費減免高中的問題,作者黃昱榕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四位已經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女性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訪談的方式,探討其過往身為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學習之主觀經驗,並運用敘說研究方法進行「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模式的資料分析,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一、選擇應屆就讀同校研究所之關鍵經驗: 無論大學時期是因為興趣或意外進入心理諮商系,一路上受到家人期待與自我需求的牽引,決定應屆考取研究所到就讀同校研究所,過程中需承受他人的期待與內在的掙扎與不安。然而經濟壓力會影響其學習與未來職涯發展,在台灣諮商與輔導的教育體系中,大學時期會面臨是否要當老師的過程,選修教育學程者為了圓滿當老師穩定的工作機會,有教育學程的研究所是重要考量;

大學時期確定想當心理師者,大學開始規劃與參與有利於研究所甄試的活動來增加實務經驗,專注於諮商專業的學習,最後選擇諮商心理師的工作。二、大學到研究所轉換期間之學習關鍵經驗:進入同校研究所後,面對舊環境與新角色的衝擊與矛盾源於同校應屆研究生「應該」的理想樣貌,那些落差引發自我懷疑與孤單感,加上班上同學年齡與思維上的落差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歸屬感並不容易,另外自己想符合老師期待也可能會產生人情壓力。三、學校科系與專業自我認同之關鍵經驗:同校至少七年以上的時間,學校科系認同更是需要透過外界評價與自我經驗的整合,進而影響其自我與專業自我認同,另外有些人在實習與工作後才意識到此認同感。 最後根據研究結

果,說明研究限制與研究者反思,提供未來研究建議、並給予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學校教育訓練與專業助人者實務工作之建議。關鍵字:同校應屆諮商研究生、專業自我認同、學校科系認同、諮商學習、關鍵經驗